APP下载

鳗鱼是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吗?

2022-09-02雷炳新赵天

奥秘 2022年8期
关键词:施密特鳗鱼科学家

●雷炳新 文 赵天 编

1.鳗鱼是从哪儿来的?鳗鱼属于鱼类,几乎所有的鱼类都是由雌性和雄性交配产生后代,按理说鳗鱼也该是这样。

2.然而,推测终究是推测,科学的严谨就在于发现与证据。长期以来,人们从河流、湖泊、海洋里捕获过无数条鳗鱼,也经常在小溪,甚至干涸的池塘里寻找到鳗鱼的身影。可令人疑惑的是,人们从没有在这种生物体内发现过母体的卵巢或雄体的睾丸,也从未看到过鳗鱼交配的场景,它们似乎既不产卵,也没有鱼白。

3.那么,鳗鱼是从哪儿来的呢?按照《西游记》里的设定,孙悟空无父无母,天生地养,是从石头里蹦出来的,难道鳗鱼也是石头里蹦出来的天地之精华吗?您别说,研究这个问题已久的外国友人们,还真听过类似的传说!

4.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曾认为,雨滴落入泥沼会化作鳗鱼。古埃及人相信,太阳照耀尼罗河,温暖的河水里就会产生鳗鱼。而在英国乡下,那里的许多人认为鳗鱼是马的鬓毛落入水中之后变成的。因《自然史》闻名于世的古罗马作家老普林尼觉得,当老鳗鱼的身体擦到岩石,身上掉下的碎屑就长成了新的鳗鱼。

5.19世纪70年代,德国生物学家舒尔茨在临终前依然感叹:“所有的重要问题都已得到妥善解决,除了那个有关鳗鱼的问题。”而瑞典记者帕特里克·斯文松在《鳗鱼的旅行》中也写道:“这是一本为古怪生物写的一本古怪的指南,我们要尽力为它们做出解释。”

6.鳗鱼到底是从哪儿来的?探知真相之路漫长而又迷雾重重,无数生物学家为之倾尽毕生心血,丹麦的鳗鱼研究者约翰尼斯·施密特就是其中极具代表性的一位。

7.1904年,施密特告别家人,启航出海寻找小鳗鱼的来源。他花费7年的时间沿欧洲海岸航行,却只发现一些较大的幼鱼。而后三年,他请求往来大西洋的贸易船只帮忙撒网捕捉幼鳗,而自己则驾船在西南海域搜索。在一网又一网撒向大海的辛劳中,他逐渐绘制出幼鳗的分布地图。依据不同区域鳗鱼的体型大小,他终于定位到了鳗鱼的来源。

8.这是一项艰巨的工作,不仅考察本身繁琐费时,还不得不面临航行事故的威胁以及世界大战带来的影响。最终,距首次启航19年后,施密特宣布了他的成果:“大西洋西部,西印度洋东北角、北部的几处特定海域,是新生鳗鱼的温床。”

9.后世的探险家、科学家们携带日益先进的设备,来到施密特所认定的这片鳗鱼的温床。的确,他们在此发现了许多幼鳗,但他们把搜集到的鱼卵带回实验室,却发现七千枚卵竟无一属于鳗鱼!

10.科学家们在鳗鱼身上安装了GPS追踪器;他们将荷尔蒙催化过的雌鳗鱼附着在孵化点附近的浮标,试图利用它们散发的信息素来吸引雄性鳗鱼;他们搜集水中的声音、解剖捕食者的胃。结果一无所获!依然没有人观察到鳗鱼的交配场景,甚至没有人在马尾藻海见过成熟的鳗鱼——无论是死是活。

11.在无数科学家的不懈努力下,真相姗姗来迟。人们发现,在鳗鱼的生命周期中,依次有四种不同的形态阶段:幼年期的鳗鱼,是有着透明身体、大眼睛的柳叶鳗,它们生活在开放海域中,朝着欧洲陆地游动。游到沿岸与河口后,则变为闪亮的玻璃鳗,此时它们身长几英寸,体内构造清晰可见。

12.而进入淡水流域后,这些鳗鱼的体色开始发生变化,逐渐变成人们熟识的黄棕色,即黄鳗,人们在池塘里面抓到的就是它。黄鳗能在干涸的土地上移动,可以花费半个世纪栖息于泥沼,时间久到你或许都已经忘记了它们的存在。

13.最终,它们发育成熟,身体转变成银白色,成为银鳗,游回深海产卵。在最终的洄游时期,鳗鱼的胃会消失,仅依靠身体储存的脂肪游回深海,只有在此时,它们才长出繁殖器官。之所以从未有人能在欧洲的鳗鱼体内找到繁殖器官,是因为它们还未彻底成熟!

14.从幼年的柳叶鳗到最终的银鳗,鳗鱼的生命历程是极为漫长的——在瑞典的赫尔辛基水族馆里,数百名社会名流曾为一条突然死亡的85岁高龄的鳗鱼举行了一次“追悼会”,鳗鱼的主人痛惜地说:它只活了寿命的三分之一!

15.真相已然揭开,但关于鳗鱼的研究并没有结束。科学家发现,鳗鱼的性别具有可变性:它的性别会受环境因子和密度的控制,当密度高、食物不足时会变成雄性,反之则会变成雌性。

16.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还搜集了每年春季游往欧洲大陆的玻璃鳗。结果显示,相比20世纪70年代,今天的小鳗鱼数量已经减少了95%。从前那些多得不能再多、每天都能见到的鳗鱼,如今已是极危物种——这是官方对物种消失前的最后一个称呼。鳗鱼为什么在消亡?科学家在努力寻找其中的答案。相信不久的将来,鳗鱼的数量会回升。

猜你喜欢

施密特鳗鱼科学家
假如我是科学家
我国鳗鱼产业2019年发展趋势与建议
二重秩序的悖论:施密特和阿甘本对马勒布朗士哲学的再解读
水中鳗鱼机器人
与科学家面对面
带着GPS去流浪
当天才遇上科学家(二)
当天才遇上科学家(一)
一种离散问题的新型鳗鱼算法
带着gps去流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