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镀活化液硫酸钯制备新工艺研究

2022-09-02曲志平张邦胜刘贵清吴祖璇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 2022年8期
关键词:电镀硝酸游离

王 芳,曲志平,张邦胜,刘贵清,吴祖璇

(江苏北矿金属循环利用科技有限公司,江苏 徐州 221121)

硫酸钯作为贵金属化合物试剂的一种,在当代工业社会中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被广泛运用于电子元器件、石油化工催化、医疗健康、汽车尾气净化催化剂等行业。其中,钯活化液在电子工业印制电路板(PCB)电镀工艺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这主要体现在电路板非金属材料的金属化过程,化学镀铜前要经过钯活化液处理,形成一层具有催化活性的种子层。另外,在PCB的化学镀镍金表面处理工艺中,因为铜没有催化活性,人们需要在铜表面构建具有催化活性的钯晶种层,以钯作为化学镀镍的催化剂,使镍磷层能够正常沉积在铜面。这两道工序用到的活化剂均以硫酸钯溶液为主。

随着高端电子设备对线路精细化要求的提高和无铅焊接标准的实施,PCB电镀行业钯活化液用量与日俱增,但是,我国现阶段PCB电镀用硫酸钯活化液的制备还存在技术瓶颈。一是制备的硫酸钯溶液不稳定,极易发生分解,出现沉淀,且沉淀不可返溶,无法满足电镀使用需求;二是硫酸钯溶液中残留的NO-和Cl超标,造成电路板漏电,使得产品良率降低。因此,针对我国国情,有必要自主研发PCB电镀行业硫酸钯活化液制备技术,制备纯度高、稳定性高、电镀效率高、不含卤族元素的硫酸钯溶液,并进行产业化研究,扭转PCB电镀行业的被动局面。目前,市场上钯活化液采用的钯原料主要是硫酸钯络合物溶液和含氯钯盐。本文针对电子工业PCB电镀用硫酸钯活化剂,用硝酸将钯粉浸出,规避氯离子引入,通过浓硫酸赶硝,促进硝酸根的分解,使得硫酸根替代硝酸根,为硫酸钯的制备提供了一条可行工艺路线。

1 试验部分

1.1 试剂材料

钯粉纯度为99.95%,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硝酸(分析纯)、硫酸(分析纯)均购于徐州市精科试剂仪器有限公司,试验用水为净化的二次去离子水,电阻率≥18.2 MΩ/cm,温度为25 ℃。

1.2 试验步骤和方法

称取一定量钯粉放入石英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硝酸进行溶解;溶解完全后,加热浓缩,定量加入硫酸赶硝;赶硝结束后,自然冷却,加水定容,样品封装存放,考察稳定性。

2 结果与讨论

2.1 赶硝温度对硫酸钯溶液稳定性的影响

为精准控制反应温度,试验采用油浴加热方式。赶硝温度为150~160 ℃时,有硝出现,表明硝酸开始分解,因此赶硝温度条件试验的温度分别取160 ℃、170 ℃、180 ℃、190 ℃和200 ℃,结果如表1所示。从试验结果来看,160 ℃及170 ℃都能产出稳定的硫酸钯,一段时间后,溶液仍呈均匀状态,未出现结晶或析出。温度升高到180 ℃,溶液稳定性明显变差,放置一段时间后出现析出沉淀,可能原因是高温造成硫酸钯分解。尝试对析出物加水溶解,发现该部分物质在水中可完全再次溶解,溶液放置一段时间后仍保持稳定状态。而温度升到190 ℃时,产品稳定性不易掌握,出现大量析出物。温度为200 ℃时,溶液蒸发速度很快,并且在反应过程中,溶液出现分解析出现象。稳定硫酸钯溶液和析出结晶沉淀物硫酸钯溶液的对比如图1所示。

表1 不同赶硝温度的硫酸钯产品稳定性试验

图1 稳定硫酸钯溶液和析出结晶沉淀物硫酸钯溶液对比

2.2 浓缩时间对硫酸钯溶液稳定性的影响

试验研究发现,硫酸加入赶硝,初期反应剧烈,待硝黄烟逐渐减少,溶液趋于平稳沸腾状态,继续浓缩一定时间,达到设定质量浓度要求。但是,浓缩过度容易造成溶液出现黑色沉积物。浓缩时间条件试验温度为170 ℃,浓缩时间分别设定为4 h、5 h、6 h、7 h、8 h,观察不同浓缩时间的反应现象。结果显示,浓缩时间为6 h时,溶液质量仍未达到设定量,溶液较红,若此时为减少浓缩时间,提高浓缩蒸发温度,反应溶液会出现析出物沉淀。继续增加浓缩时间,但在温度较高且浓缩时间较长时,会有较多白烟(硫酸烟)溢出。制备的溶液呈深红色,有明显结晶及粘壁现象,冷却后有大量结晶和少量析出物,似有分解现象。经综合考虑,浓缩时间取7 h。

2.3 游离硫酸浓度对硫酸钯溶液稳定性的影响

试验发现,稳定性较好的样品钯浓度较低,原因可能是游离硫酸浓度影响硫酸钯的溶解度。在浓缩赶硝过程中,游离硫酸浓度条件试验利用浓硫酸的氧化性将硝基分解,硫酸根取代硝酸根与钯结合生成硫酸钯。若硫酸浓度过低,则其对硝酸的氧化能力不够,影响产品的硝酸根指标。经试验设计,硫酸先达到赶硝浓度,反应结束后加纯净水定容,从而调整游离硫酸浓度。称取钯粉3 g,油温设定为170 ℃,浓缩时间为8 h,浓缩至设定质量,冷却,用纯净水定容。其间调整硫酸、硝酸和水的加入量,游离硫酸浓度分别为30%、35%、40%和45%,溶液封存,观察其稳定性。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游离硫酸浓度的提高,溶液黏度增大,当游离硫酸浓度高于40%时,溶液挂壁严重(见图2),这也验证了硫酸钯溶于水而不易溶于酸,过高的游离硫酸浓度会影响溶液稳定性,应合理控制游离硫酸浓度。

图2 游离硫酸浓度高于40%时的挂壁现象

3 结论

钯的硫酸盐稳定性差,制备过程受温度、酸度等控制条件及结构组成影响明显,瞬间过热或低酸都会造成脱水而析出。在浓缩赶硝过程中,可降低反应温度,避免硫酸钯高温分解,同时适当增加浓缩时间,降低游离硫酸浓度。经综合调控,本研究制备出纯度高、稳定性高、电镀效率高、不含卤族元素的硫酸钯溶液,为PCB电镀活化液硫酸钯的制备提供一条新工艺路线。

猜你喜欢

电镀硝酸游离
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
独特而不可或缺的电镀技术
一道关于铁与硝酸反应的计算题的七种解法
莫须有、蜿蜒、夜游离
陶珊珊作品
透视硝酸核心聚焦命题考点
游离于翻译的精确与模糊之间——兼评第八届CASIO杯翻译竞赛获奖译文
电镀技能考题汇编(连载)
18家“野电镀”被查封
临安37吨电镀污泥倾倒者被查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