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驻京办主任的故事

2022-09-02李斌

时代报告 2022年7期
关键词:宁乡

■ 李斌

宁乡县委组织部:

经慎重考虑,我决定向组织部提出申请:辞去政府办副主任兼驻外工作联络处主任职务,并辞去公职。

……

我是土生土长的农村孩子,曾在农村当过村干部,农村是我最初的成长之地。时隔多年,农村这块土地,这里的人和物依然牵动着我的心。现在对三农工作,从中央到地方越来越重视,而三农工作是我的起点,也一直是我没有完成的梦想。我决定回到农村,回到家乡,投身到建设家乡、服务三农的事业中去。在农村这个舞台上,我将投入我所有的精力与情感,将多年所学、多年积累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立志一定要在我的家乡建设一个最美的乡村,打造一个优秀的农业产业,让当地的农民过得更加安稳幸福。

我郑重承诺:虽然我辞去公职,但我仍是一名中共党员,不管我身处何地,身任何职,我始终会以一名优秀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组织上有任何工作要求,尤其是联络部委,协调处理相关事宜上需要我出力的,我一定在所不辞,一如既往地做好服务。

桑梓之情,农业之志,恳恳切切,望组织上批准我的请辞。

这是湖南省宁乡县人民政府驻北京办事处主任刘跃华写给宁乡县委组织部的一封请辞报告,这份报告,目前正静静地躺在宁乡县委组织部的档案馆。

在我国,从1949年内蒙古自治区在首都北京设立第一家驻京办事处以来,全国52家副省级以上的驻京办事处和520家地厅级办事处,还有各种协会、大学、企业和县级行政机构在北京设立办事处,已超过了11000家。从下级机构派驻京城,加强地区间的合作,服务本地经济和社会发展,处置一些突发事件,维护国家稳定,发挥着其他部门无法取代的积极作用。选派驻京办的负责人,必须具备丰富的行政管理经验,具有很强的公关沟通能力、组织协调能力,更要具有北京与地方政府对接的各种复杂繁琐的办事流程。2003年阳春三月,刘跃华在副乡长的位置上,受命远赴京城。无疑,刘跃华进京,是经县委、县政府精心挑选认真考虑后做出的决定。

湘都公司董事长刘跃华在他的蔬菜大棚 ▲

驻京办事处作为地方政府派驻北京的行政机构,替政府党政主要领导办理公务并承担责任。这个岗位很有实权。办事处的主要任务是代表当地对外招商引资,找关系为地方政府寻求项目资金,维护地方稳定和地方人员进京的接待工作。驻京办的负责人直接替地方党委和政府主要领导负责,便成为了上级领导与下级领导之间的桥梁与纽带。驻京办主任这个位置,因助力地方经济发展,会很快被提拔。这一点,宁乡驻京办主任刘跃华心里十分清楚,但是,刘跃华并没有把这个其他人羡慕不已、求之不得的位置当成他个人提拔升迁的台阶。在他的心目中,一个共产党员,替党和群众负责,为群众办实事,才是他的使命。

北京市海淀区阜石路9号,便是宁乡县驻北京办事处所在地。阜石路从阜成门到门头沟,呈东西走向。这里贯穿西城、海淀、石景山和门头沟4个区,紧邻四环,地理位置优越。刘跃华上任之后,对办事处各个部门都进行了明确的分工,各尽所能、各尽其职。他对办事处工作人员提出要求,凡是政府交办的事,不折不扣,排除一切困难,必须完成;凡是宁乡人民群众进京,办事处必须认真接待,有求必应。那时,宁乡还没有撤县建市,在刘跃华任上,宁乡县委、县政府对驻京办的工作十分满意。

宁乡位于湖南东偏北的洞庭湖南,长沙市以西,全县120万人,是个历史悠久的城市,这里山川秀丽,土地肥沃,经济发达,是全国百强县市,在第十八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排名中前移3位,跃居全国百强县市第28名。

宁乡是一块孕育红色火种的地方,红色文化资源灿若繁星,刘少奇、何叔衡、谢觉哉等一大批无产阶级革命家都是从这里走出去的。还有陶峙岳、欧阳钦、胡耀邦的夫人李昭,都是宁乡人。2007年,宁乡政府决定修建一条从长沙至花明楼(刘少奇同志故居)、至灰汤再到韶山毛泽东故居的公路,全长30公里。道路修了一半,因为资金问题停了下来。项目停工,给县里主要领导很大压力,指示驻京办想办法招商引资或协调上级关系以解燃眉之急。

2009年3月,刘跃华从北京陪同一位首长回宁乡老家。刘跃华觉得这是一个好机会,他想请首长发个话,解决这个问题。宁乡政府向省政府写了一个报告,刘跃华趁首长有空的时间,在省委接待办将这份报告呈给了她老人家。老人家听完刘跃华的汇报,认为这件事关系到红色旅游,是一件大好事,拿起笔,便在报告上签了:请省委书记、省长支持。

昔日废弃煤窑,今天湘都学校 ▲

可是,事情远没有这么简单,领导虽批了意见,办成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县领导给刘跃华下了指示,驻在省城,不完成任务不回北京。

刘跃华找到相关领导,在很短的时间内拿到了相关领导的批示。

像这样的事,十几年驻京办主任生涯中,刘跃华不知完成了多少在别人看来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凭着执着、凭着责任,刘跃华克服重重困难,兢兢业业,出色完成自己的工作。每当完成一项工作,刘跃华总是觉得有一种成就感。可是,正当刘跃华仕途平坦、一帆风顺的时候,他却突然决然地辞去了驻京办事处主任的职务,回到家乡,当农民。

在我国近十万驻京办事处主任这个位置上工作的领导干部,由国家干部辞官回家乡当农民的,仅刘跃华一人。

一条绿荫拥簇的宽阔马路,盘旋环绕、高低起伏,如一条曲折的飘带,伸展在湘乡大地,这就是宁横公路。从宁乡驱车16公里,宁横公路旁的大桥镇永盛村老屋湾,就是刘跃华的家乡。大桥镇属于丘陵地带,这儿的山上,生长着湖南特有的楠竹、松树、香樟和灌木,郁郁葱葱,生机盎然。老屋湾有200多户人家,顺着老屋湾的田冲,是一片水田,人家和村民,散落在山冲两旁,星罗棋布,点缀在绿树丛中,被苍翠欲滴的青松翠竹掩映。可是,刘跃华在村里担任党支部书记时上好的高产田,如今很多已经荒芜,一人多高的野草,十分茂盛,微风吹过,野草傲慢地掀起波浪。

刘跃华在村子里走动,发现很多人家房门紧闭,铁将军把门。门锁早已锈迹斑斑,稻场里长满野草。昔日的喧哗,清晨鸟鸣唤春醒,明媚春光柳儿绿的景象不见了。村子里面蹒跚的,都是70岁以上的老人,还有一脸迷茫的孩子。父亲在早些年告诉刘跃华,当下的村子,已经不是过去的样子了。刘跃华的父亲刘荣生,在村里担任过十几年党支部书记,是位有四十几年党龄的党员。老人家对农村走到现在这个样子感到忧心忡忡.眼前的情景,令刘跃华心里一阵阵发紧。

刘跃华辞职返乡,家人从极力反对,到努力劝说,最后大力支持,刘跃华无时不对家人充满感激之情。

刘跃华一下子流转了700多亩土地。当地政府对他的举动给予了极大的支持与鼓励。

离开村党支部书记位置已经20年了,现在刘跃华是个实实在在的农民,既然是农民,就要探索农村的良方、良法,寻找良地、良田,制定良计、良策。在驻京办当主任,宁乡那些土特产,宁乡土花猪,都曾经是北京人的喜爱。于是,刘跃华将方向定位为湘都生态农业。回乡时,他感召了一位在央企上班的年轻人谢明一同回乡做农业项目。

谢明看上去和刘跃华一样,戴一副眼镜,很斯文的样子。可他的骨子里透着坚韧不拔。在与刘跃华风雨同舟7年之后,调任永盛村党支部书记。

一个企业,有了志同道合的领导群,但是,企业是个集体,员工才是企业的基石。刘跃华的员工,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改革开放,分田到户,农民的集体意识早已淡薄,单干令村民随心所欲,自以为是。老屋湾有个后生伢子,初中毕业后在煤窑干了几天便溜之大吉了。整天在村里打打牌,四下惹是生非,派出所将他挂了号。家里承包了五亩六分地,荒了好几年没耕没种。刘跃华将他家荒芜的土地流转到了公司,好说歹说,才将他“请”到了公司。这个后生伢子对笔者这样说,当年,他见到警察就躲,如今,他是湘都公司的保安队长,天天与警察在一起,守护着湘都的安宁。他家的五亩六分地流转给了公司,每年公司付给他几千元;他家10多亩山林,以不菲的价格,一次性流转,也给了公司;他家的四间老屋,租给公司当仓库,每年付给他几千元租金。自己在公司当保安,妻子在湘都食堂当配菜工,两口子每月工资一万多,年收入十余万元,他的父亲,利用自家新建的小楼,开了一个小卖部,每年收入也有好几万,一家大小,年收入二十余万元。后生伢子时下非常惬意,小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像后生伢子这样的人家,在刘跃华的湘都公司,有几十户。因为,在湘都生态农业园及相关公司上班的村民几百人,全部都是当地的农民,他们自豪地说,过去,他们都是种田的,如今,他们都是农业产业工人。

湘都生态农业园可是地地道道的生态到了家:刘跃华创办的湘都食品公司,将酱板鸭、花猪肉、罐子菜一律土法腌制,土方生产;刘跃华创办的湖南湘都生态农业发展公司,种植的几十种蔬菜,全部施用农家肥,不打农药;刘跃华创办的湘都美食城,是用农民的房子改建,还原湖南古老而美丽的地方风格,令来自全国各地的游人在这儿真切地感受着农家的宁静,乡村的美丽。

可是,成功的道路上,充满了坎坷。树木何萧瑟,北风声正悲。羊肠坂诘屈,车轮为之摧。2017年,一场百年不遇的大雨,将刘跃华生长得十分旺盛的蔬菜地,淹没在半米深的水中,投资的蔬菜,颗粒无收。

刘跃华带领他的村民,刚刚从水灾中缓过神来,一场大火,将他的接待中心烧成了废墟……刘跃华直愣愣地望着一片狼藉瓦砾,黑炭般的木头还在冒烟,餐厅的桌椅板凳、锅碗瓢盆,全部烧成了灰烬。此刻,刘跃华死的心思都有了。刘跃华没有流泪绝对是在说假话,他从瓦砾边冲了出来,在老屋湾的崎岖山道上奔跑……奔跑……刘跃华整整跑了40多里地。当他淌着大汗,喘着粗气,回到已是残砖断瓦的灾难现场,没有一屁股坐在地上嚎啕,而是一步一步地,围着瓦砾沉重地走了一圈又一圈。这是发生在2016年的事情,时间已经过去了6年,时至今日,当笔者于2022年6月湘都瓜果飘香的时节采访他时,刘跃华谈到当时的情景,眼中仍然闪动着泪光。

成功的道路是不平坦的。刘跃华想,大水淹没了土地,土地还在;大雪压倒了温棚,田地还在;大火烧毁了房屋,地基还在;只要人还在,志不衰,创业可以重来。刘跃华对他的园区重新进行规划,对老屋湾村前700多亩土地全面进行整治,挖了一条排灌渠,建成了现代化水利系统。沿着排灌渠,新修一条水泥路,水泥路边,一边建了高标准塑料大棚,另一边将土地进行平整,建成了高标准蔬菜基地。被烧毁的公司经营场所,刘跃华重新规划,设计了一座园林式红色培训基地。

花了一年时间,刘跃华不仅将公司恢复了往日的生机,而且,他在北京西四环路旁开设的刘家饭店、上海创办的万湘都酒店、宁乡投资的湘都美食城生意越来越红火。三家餐饮,独特而创新,奇思妙想间,形成了湘都人在遥远的都市描绘的一道美丽风景线,吸引着慕名而来的食客。

美食美味,靠的是厨师精湛的手艺,然而,技术再高超,没有优质的食材,再优秀的厨师也不可能做出美味佳肴。刘跃华的餐馆所用的食材,都是他自己培育的。猪肉,宁乡花猪肉,湘都人自己养的;鸡鸭,本地品种,湘都人自己孵化的;鱼,湘都人自己的鱼塘,捕起来运到北京上海还在活蹦乱跳;蔬菜,湘都土地上生长出的,不施化肥,不用农药。凭借几千年的传统种植方式栽培,趁鲜趁嫩,现采现上锅灶。这时,读者会问,湘都地处长沙,离上海和北京1500多公里,是怎么做到新鲜的?刘跃华率领的湘都人,建成了一条快捷而又独特的运输通道。早晨,长沙飞往北京和上海的航班,每天都承载湘都人的鲜美猪肉、鲜鱼、鸡鸭、禽蛋和还沾着露水的蔬菜,到达千里之外的国际大都市。刘跃华和他的湘都人,克服了重重困难,做到了极致。

奋斗照亮人生,创业成就梦想。跳出农门,返乡创业,抱团发展,努力为家乡做点儿实事,这是刘跃华的初心。三年以后,湘都人走出了一条村企联动之路,让集体经济再次成为村级集体主流而强了起来时,党和国家发出了乡村振兴的号召。面对中国特色乡村振兴大背景,理性告诉刘跃华,这是一个机遇,也是一个挑战。宁乡市委、市政府以及各级领导给予了刘跃华极大的关心和支持,自己应该设立又一个新起点。这时,他的总经理谢明已当选村党总支书记。刘跃华与村书记商量,永盛村要挑战自我,不能等,不能靠,一个字:干。

刘跃华认真研究了国内美丽乡村的成功经验,结合永盛村的实际,刘跃华认为,建设美丽乡村,不能单纯依靠国家,更不能靠修一条路,美化一下环境,整治一些破旧的房屋,而是应该让农民与集体互动,让每个农民参与其中,这样,乡村振兴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刘跃华和村党支部一起召开村民代表大会,达成共识。凡是愿意与湘都公司合作的农户,可以将山林、土地、房屋融入集体,实现村企联动,互为补充,互为依托,杜绝“两张皮”,实现“一体化”。

湘都公司在村里流转了1100多亩地、1000多亩山林,租用了20多家农房进行改造。凡是流转土地、山林和租用房屋的村民,都属于湘都团队的一员,享有管理权和利益分配权。这一思路改进了传统农业生产方式,改变了现有的管理模式,促成了农业可持续发展。

土地集中之后,统一规划,统一种植,农产品统一进入流通领域。山林统一管理,统一美化。原来无序管理的山林,湘都公司根据旅游和美的要求,修建了防火带,建设了宽敞的林荫道。村子里的农户,进入湘都公司的部分,由公司根据其功能,进行改观和整理;没有纳入集体的农户,由村委会统一规划,集中整治。如今的永盛村,看得见山,望得见水,天更蓝,村更美,当你徜徉在美丽的乡村,不知是村庄建在花园里,还是花园建在乡村中。

当地曾有一家小煤窑,最红火的时候,煤矿每年上交给村委的租金就高达1000万元。自2011年开始,随着煤窑陆续关停,一系列矛盾随之暴露。煤矿关停,村民“煤饭碗”被砸,多年采煤还导致部分房屋开裂、稻田下陷、水资源匮乏,种田困难。煤矿关停后,原来在煤矿工作的1000多名劳动力重新就业,外出务工,近2000亩水田处在撂荒或低效率种植状态,几乎占全村水田面积一半。

刘跃华决心改造它。2017年,刘跃华通过招商引资,将这座废弃的小煤窑建成了一座美丽的校园,定名“长沙市湘都中等职业学校”。学校占地40亩,开设农业技术、农村规划、农林园艺等专业,填补了湖南省农办职业学校涉及农业专业的空白。学校针对贫困家庭学子,采取学费减免,鼓励贫困学生就读成才。目前,湘都职业学校招收学生1500人。

湘都职业学校规模宏大,一栋高大的教学楼拔地而起,雄伟壮观,耸立在昔日的小煤窑正中央;一栋栋七层高的学生宿舍整齐排列,鳞次栉比;篮球场、图书馆、足球场、运动场跑道与教学楼交相辉映,当年破乱不堪的小煤窑,如今展示着浓烈的现代化文明气息,琅琅读书声,荡漾在老屋场希望的田野上。

湘都生态农业产业园,以农业产业发展和生态优势为基础,贯彻“生产、生活、生态”同步提升的理念,在农村这个广阔的土地,凭借他坚韧不拔的毅力,凭借他超前的理念和智慧,脚踏实地,一步步起来,成为全国闻名的一、二、三产融合的乡村振兴标杆示范区。

党和政府并没有忘记这个从驻京办主任位置上辞职回乡当农民的农村人,给予了刘跃华很多荣誉。目前,刘跃华是宁乡市旅游协会会长,宁乡市餐饮协会会长,长沙市第15届、16届人大代表、人大财经委员。他的湘都生态农业产业园,获得“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国家五星级休闲农庄”“国家农村综合改革试点试验项目”“中国最佳绿色示范企业”“中国十佳食材供应基地”“湖南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湖南省绿色食品示范基地”“湖南省著名商标”等荣誉。

7年前,支持刘跃华回乡当农民的老首长,两次来到湘都生态农业产业园视察,赞美刘跃华的美丽乡村创造了中国特色的湘都模式。与刘跃华合影留念后,首长深情地握住刘跃华的手说:“你这个湘都伢董事长,比起北京办事处主任,对国家的贡献更大哟!”

猜你喜欢

宁乡
宁乡经开区“万名工人学党史”
宁乡经开区“万名工人学党史”
宁乡经开区“万名工人学党史”
宁乡经济技术开发区:不断强化四种能力 奋力争创五好园区
吹响“冲锋号” 按下“快进键”——宁乡经开区深入开展“大干一百天,实现双过半”大竞赛活动
我的爸爸
湖南宁乡市举办 “辉煌历程
——美好宁乡 岁月如歌” 原创作品音乐会
宁乡:花猪产业扶贫试点项目启动
宁乡立足资源优势发展特色养殖
宁乡:人才是医院“核心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