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北京电视台融合新闻云系统设计浅论

2022-09-01张胜男

数字传媒研究 2022年6期
关键词:北京电视台新闻节目融合

张胜男

北京广播电视台 北京市 100000

北京电视台融合新闻云生产系统(以下简称新闻云系统)充分考虑了融合制作、多平台传播、弹性智能化等技术方面的进展状况,将融合新闻选题申报、素材收集、节目制作、演播室视效、全媒体传播等整合为一体,将流程环节和人员管理融为一体,建立融合新闻节目技术支撑体系,以满足党和政府对新媒体传播的需求,进一步提升新闻报道的针对性与实效性,并顺应分众化、差异化的传播发展趋势,主动利用全新的媒体传播技术优势,打造具有国内外一流水准的融合新闻节目制作、传播系统。

1 业务需求

北京电视台新闻节目制作使用的原系统为新闻制播网络系统,是为了应对2009年北京卫视频道高、标清同播而建立,该系统的主要任务是将电视新闻报道的素材上传呈现高清化与节目生产网络化。由于近年来网络科技和新兴传媒融合技术的迅猛发展,这种单一流程、单向输出的新闻报道方式已不能满足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中对主流媒体业务的要求,在网络观念的贯彻、先进信息技术的运用与新传媒传播方面,已滞后于广电深度融合的发展趋势。因此,尽快建立融合新闻业务系统是必然趋势。

通过对北京电视台新闻节目融合制播系统建设的总体目标进行剖析,该系统的建设要求为:积极提升技术支撑能力和技术管理效能,建立集申报审核新闻选题、采集素材、制作节目、演播室视效管理与多媒体传播融合的业务流程。在总体业务上需要实现以下几点:

1.1 构建多元化的工作模式

新闻云系统要求在整合一体化的内容平台上,通过提供传统电视节目与新兴传媒等多元化生产工具,呈现融合新媒体制作与输出一体化,做到“一次采集,多种生成,多元传播”。在资源汇聚阶段,则需要通过数据共享、协同工作,使新闻素材及资料等资源的价值得以最佳运用。在生产阶段,必须针对各种媒介的特性和要求形成多种多样的产品。经过生产流程改造,让新闻节目品质更高效,应用范围更广泛,以适应当代融合媒体的特性,进而增强传媒方面的影响力与传播效能。

1.2 实现融合媒体生产、多平台分发

新闻云系统在业务服务层面通过采编报道的流程重塑,融合报道的产品形式革新与报道运营模式的转型提升,充分借助网络、云计算、大数据等前沿科技,呈现新闻采编化、服务自动化、信息可视化,实现了融合新闻生产的突破,同时将信息技术融入新闻生产,在信息来源、内容生产、节目形态、多平台分发等方面进行变革,以形成新媒体“互联网+”的发展方式。

1.3 实现高可靠性、弹性和智能化

新闻云系统需要建立一个全面且完备的云计算资源系统,以完成基于数据服务、多媒体服务平台、业务工具集层的整合管理,达到基于业务服务动态配置业务数据,提升生产管理效率。

1.4 构建完善的综合信号调度体系

新闻云系统通过建设多格式信息源、多服务资源、多业务服务的信息整合一体化汇聚平台,采用矩阵式调度方式及灵活的编排管理,进行文本与信息的混合传输,为北京台IP化改造提供了依据。

2 系统总体设计

2.1 系统设计思路

北京电视台融合新闻云生产系统,在实现高清化及支撑新闻整合生产的服务前提下,把重心放到面向新闻业务的PaaS平台的构建上,并融入多种智能化的信息技术模式,形成了针对融媒体新闻生产业务的NewsPaaS层。

新闻云生产系统PaaS层将全面遵循PaaS的设计思路,从服务对象入手,充分实现了具备业务所需的各项功能,并借助最新的网络信息技术为所抽象的业务服务创造部署条件。同时满足对基于业务的IaaS资源管理,并规范接口管理以应对不同媒体和应用对SaaS业务的接口需求。

作为整个云平台的核心,PaaS层实现了整个架构的综合云管理。从安装、部署以及后期运维等各环节减轻了一线技术人员的劳动强度,可以将工作精力更多的转到学习、应用最新信息科技方面,从而促进技术保障到技术运营的角色转换。

2.2 系统总体构架

如图1所示,新闻云系统PaaS层主要涵盖了媒体服务的核心引擎、内容支撑服务模块及综合云管平台三个部分。

图1 北京电视台融合新闻云生产系统架构图

2.2.1 媒体服务核心引擎

采用当前互联网领域使用较为普遍的开放源代码技术,面向新媒体行业,提供数据访问控制、数据模型管理、数据服务模型管理、数据检索、数据管理归档、大数据分析和流程驱动管理等一整套底层公共服务,并对信息采集、制作、输出、管理等业务层支持后台服务。

2.2.2 内容支撑服务模块

主要整合了全媒体信息资源,可对工具层统一界面提供服务,也可利用PaaS平台统一内容对接口进行访问,由服务工具根据需求对信息内容进行展示,实现对数据生命周期的管理、元数据以及权限管理等。对全文检索入口开放,既可以对各种资源实现全文检索,也可以按照类型搜索,同时还提供涵盖合成、转码、分发及智能识别等相关业务的服务。

2.2.3 综合云管平台

综合云管平台能够依托自动装配引擎完成对各种业务服务软件的智能化配置,实现各种业务之间的智能化组网,能够进行业务功能的弹性延伸。此外,它可以呈现对平台运营状态的运行监测及统计分析,并从业务服务层面进行业务环节运营状态的监测及统计分析。

3 系统业务流程

北京电视台融合新闻云生产系统的业务流程,需要兼顾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业务发展的需要,其业务流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如图2):

图2 北京电视台融合新闻云生产系统业务流程图

(1)以多渠道的方法进行信息内容聚合,将网络信息内容、新闻节目内容、人员信息内容等进行集成与汇总,支持云线索服务、手机PGC上传、Vtube回传、生产网资源接入四个部分。多渠道汇聚的四个部分完全涵盖了台内现有的业务场景和业务需求。

(2)融合媒体生产业务考虑到台内的业务场景和目前的业务形态,在设计上分为新闻/节目融合媒体生产及移动生产两大部分。

(3)融合媒体发布是多渠道汇聚和融合媒体生产的最终出口,涵盖了现有北京电视台传统发布渠道和新媒体渠道。新媒体渠道包含两微一端、IPTV等第三方合作发布渠道。

4 技术创新点

(1)解决了融合新闻业务PaaS层充分利用智能化技术,优选SaaS服务的难题,从而实现新闻云服务核心资源以最优模式服务于融合新闻业务。

(2)基于“数据治理方法”,采用“以用代治”模式,面向系统业务支撑能力的持续提升,全面采集资源以及应用实时运行数据,并基于ETL、MapReduce、流计算、融合数据存储等技术实现数据的清洗及结构化存储。

(3)基于“融合安全网关+桌面虚拟化+F.S.F(视音频文件/流智能转换)”技术,提供了一个从办公领域中安全快捷获得生产网内素材的最有效方式,从而实现了在云生产环境下对办公域和生产域的融合编辑和快速分发,并解决了用户在办公领域与生产领域之间的无感知融合安全生产及发布的难题。

5 系统应用情况

北京电视台融合新闻云生产系统启用至今,原新闻节目系统的所有业务全部转移到融合新闻云生产系统,新闻节目中心共制作了约100期专题类备播节目,共计时长约3000分钟,每天约10个直播类栏目也都在新系统制作,日直播时长约600分钟。在编辑站点使用情况方面,新闻中心所有栏目使用实体站点52台,虚拟云桌面80台,在业务高峰时段,系统内所有非编站点和虚拟云桌面的使用基本达到饱和,平均每日每台虚机站点工作时间约12-15小时。网内日常视频编缉流畅,业务生产顺利,有效保证了所有节目的正常制作。

结 论

北京电视台融合新闻云生产系统可以支撑新闻节目中心常态化的业务生产和直播活动。2018年3月,新闻中心各栏目陆续开始使用新系统进行业务生产,至今所有业务均已切换到融合新闻业务系统生产,日常节目生产模式已经完全按照融合媒体生产模式运作,这在北京电视台的新闻节目生产中具有划时代意义。新闻云生产系统的建设对提高北京电视台的影响力和传播力,适应新时代跨屏传播、多屏传播的用户趋势起到了重要作用。

猜你喜欢

北京电视台新闻节目融合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纸媒是怎么做起一档新媒体音频新闻节目的
融媒体时代电视新闻节目传播路径与策略
融媒体电视新闻节目的传播策略研究
走不出的遗憾和伤痛——几位同事写在北京电视台原台长王晓东辞世一个月之际
民生新闻节目主持人“平民化”的正确表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