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技术认知、获得程度与农户耕地质量保护提升行为*

2022-09-01王晓琼刘国勇程路明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22年6期
关键词:东疆盐渍化北疆

王晓琼,刘国勇,程路明

(新疆农业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乌鲁木齐 830052)

0 引言

耕地负担着国民生计需求和保障粮食安全的多重任务[1]。长期以来掠夺式的生产方式造成农药超标、化肥过量、白色污染、土壤沙化和重金属残留等一系列破坏耕地生态平衡的问题,给耕地质量保护提升工作带来了严峻挑战[2]。202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紧紧守住1.2亿hm2(18亿亩)耕地的红线,加强粮食安全产业带、高标准农田和水利建设,推动实施国家黑土地保护,加大针对农业面源污染的治理力度,为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国家粮食安全工作打了一剂强心剂,当年我国粮食产量再次增产,实现了“十七连丰”。但由于我国农民知识文化水平相对较低,对先进农业生产技术的接受和认知程度不高,传统观念根深蒂固,耕地治理保护提升效果差异明显,粮食增产依赖化肥农药的情况没有缓解[3]。因此,研究技术认知、获得程度与农户耕地质量保护提升行为的关系有重要现实意义。

国内外学者关于何以影响农户耕地质量保护提升行为的问题,从不同视角展开研究。国外学者对耕地质量保护的研究范围较国内更广泛[4],关注视角主要集中在环境对耕地质量变化的影响关系上,表现为:一是对耕地质量的保护目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农产品安全监管和粮食管控方面[5];二是对保护主体的形式研究,重点强调“政府+协会”的作用和运转机制[6];三是对污染源头监管的探讨,主要内容是农业水源保护和农资污染检测的探讨[7]。而国内则主要集中在农户个体特征、资源禀赋、家庭特征、农户参与、保护政策、社会特征、土地检测与评价等与农户耕地质量保护行为关系的研究方面[8-10]。总的来看,发达国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耕地质量与外部环境变化关系方面,对农户个体研究的较少[11];而发展中国家则主要集中在耕地质量保护与社会发展的关系研究,更突出“政府+社会+农户”的合力或独立发展的作用[12]。

尽管国内外相关学者对耕地质量保护提升的研究不断深入,但鲜有对农户耕地质量保护提升行为的研究,尤其是在全国取得脱贫攻坚全面胜利之际,结合新疆自然环境、土壤环境和生产环境的实际情况对新疆农户耕地质量保护提升行为的研究较少。鉴于此,文章基于新疆农户调查数据,利用二元Logistic模型,对技术认知、获得程度与农户耕地质量保护提升行为的关系进行研究,以期为新疆“十四五”期间新疆耕地质量保护提升工作提供借鉴。

1 农户耕地质量保护提升行为发生模式

依据行为理论和动机理论得知,个体行为先由认知引起行为动机,再因内外部条件刺激驱动个体发生具体行为选择,这种行为发生的几率和强度受到了各方面因素影响[13],也必然受到包括农户的素质、观念与能力在内的控制,并通过“认知—行为动机—行为选择—行为发生”的发生机制对农户耕地质量保护提升行为发生发挥作用。基于此,构建图1 所示的现代农户视域下耕地质量保护提升行为的发生模式,该模式在宏观发展趋势和微观行为动机的架构下对技术认知、获得程度与农户耕地质量保护提升行为发生的关系进行具体阐释。具体表达为,在社会层面:绿色发展理念趋势通过“社会层面—个体层面—社会层面”的转换机制驱动农户产生符合社会发展趋势的耕地质量保护提升行为;在个体层面:农户耕地质量保护提升行为产生则是在社会层面的农业绿色发展理念认知的外驱力下,在满足家庭生存和经济发展需求后,产生的绿色生产理性动机驱动农户对自身的耕地质量保护提升技术认知、获得程度,家庭资源禀赋和政策支持作出理性反应,促使其产生深层次的耕地质量保护提升技术采用行为选择,最终农户发生耕地质量保护提升的理性行为发生从个体层面再汇聚成社会层面的社会化的耕地质量保护提升发展趋势,并反作用于宏观层面的发展。

图1 农户耕地质量保护提升行为发生模式

2 数据来源、变量设置和模型选择

2.1 数据来源

为调查技术认知、获得程度对农户采用耕地质量保护提升技术行为的影响,该研究于2019 年4 月至2020 年10 月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进行了入户调查。抽样时综合考虑新疆耕地质量保护提升面临的主要问题,并兼顾不同村镇情况,尽可能使调查样本数据体现真实、多元和科学性。在新疆北部乌鲁木齐市所属区(县)、昌吉回族自治州、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分别调查54、87和160份;在新疆东部吐鲁番市和哈密市分别调查65 和56 份;在新疆南部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和田地区和喀什地区分别调查54、55 和60份。每个地州(市)抽取1~5 个县(区),每个县(区)随机抽取5 个村庄,每个村庄随机调查5~15 户农户。此次调查范围涵盖了新疆10个地州(市)16个县(市/区),最终通过剔除漏答、模糊、丢失的样本,最终得到有效样本591份。

2.2 样本特征

从调查样本的具体情况看,在农户性别特征方面,男性农户有530 人,占比为89.68%;在农户务农年限特征方面,务农时间在31年及以上的农户占样本量的39.09%;在农户健康情况方面,农户认为自己身体情况为健康的有404 人,占比为68.36%;在农户受教育水平方面,初中水平的农户最多,占比为66.16%,说明被调查农户的文化程度普遍不高;在农户民族特征方面,汉族占比为56.85%,少数民族农户占比为43.15%,说明本次调查的民族分布比例较符合新疆实际情况,具有一定参考价值;在家庭承包地确权面积方面,确权面积在2 hm2及以下的家庭有368 户,占62.27%,在家庭耕地块数方面,数量在5块及以上的家庭,占37.90%,说明新疆农业生产仍以小农户经营为主,且土地细碎化程度较高;在家庭务农人数方面,务农人口有2 人的占71.24%,说明当前新疆机械化水平较高;在家庭位置方面,调查样本中北疆农户有301户,南疆农户有169户,东疆农户有121户,占比分别为50.93%、28.60%、20.47%。

2.3 变量选择与定义

2.3.1 耕地质量保护提升技术采用行为

耕地质量保护提升技术采用行为是指农户面对耕地质量状况,为扼制耕地土壤酸化、盐渍化、养分失衡、耕层变浅、重金属污染、白色污染等问题做出采用耕地保护提升技术的行为。根据2019 年全国耕地质量等级情况公报数据显示,新疆耕地质量水平总体不高,具体表现为:(1)土壤盐渍化顽疾问题。耕地以具有一定灌溉条件的灌淤土、潮土、灰漠土为主,部分耕地水利设施不配套,存在障碍层次、盐碱、瘠薄等障碍因素,因为高效节水滴灌技术和土壤盐渍化治理技术能够达到节水滴灌、排盐压碱作用,所以该文将予以引入以表征农户耕地质量提升行为;(2)地膜、农药、化肥对土质的污染问题。随着塑料薄膜和农药、化肥的滥用,造成农田残膜污染和化学药剂残留超标问题严重威胁耕地质量和人体健康,由于农膜残留回收技术与无害施肥施药技术能够显著改善土壤质量,该文将予以引入以表征农户耕地质量保护行为;(3)土壤肥力匮乏后劲不足问题。表现为耕地有机质含量较低、肥力不高,具有板结现象,因为秸秆还田和测土配方技术能够有效改善耕地有机质不足问题,所以该文将予以引入以表征农户耕地质量“保护+提升”双重行为。

2.3.2 技术认知和获得程度

认知和获得程度,主要指农户在追求自由发展、能力提高、精神和物质满足时,体现在评价指导、物质追求、心理满足、社会公正、参与体验等多个领域的自我感觉个认知程度。农户对耕地质量保护提升技术的评价与理解,决定着其主观认知和获得心理体验,农户技术认知和获得程度的表达更加贴近民意、民情、民心。由此,该文通过访谈、座谈、网上调查以及实地观察等形式,询问农户对耕地质量保护提升补贴额度满意度、现行技术满足度、补贴形式期望、重要性认知和效果评价等五类感知,并提供相应选项来给予识别,以反映农户在耕地质量保护提升过程中的技术认知和获得程度。

2.3.3 控制变量

梳理已有文献,该文从农户个体特征、家庭特征、耕地特征、种植结构特征、区域特征与农户认知特征6个维度引入相关变量。其中,农户个体特征体现在民族、受教育年限、政治面貌、务农年限变量方面;家庭特征体现在农事参与率、抚养系数、家庭总人口数、收入结构变量方面;耕地特征体现在土地细碎化程度和承包地面积变量方面[14];种植结构特征体现在经济作物比重方面;区域特征体现在村庄位置、耕地离家距离和农田道路状况方面;而认知对改变个体行为的潜在作用也不容忽视,为此该文引入了耕地质量保护提升投资意愿和耕地质量状况认知变量来表征农户认知特征[15]。变量设置及定义如表1所示。

表1 变量设置

2.4 模型选择

由于新疆农户耕地质量保护提升技术采用行为属于二元离散变量,故采用二元Logistic 模型。因此,设定因变量Y为农户是否采用过该技术的行为,“Y=1”时表示采用过该技术,“Y=0”时表示没有采用过该技术。根据以上变量分布特征建立以农户是否发生采用作物秸秆培肥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农膜残留回收技术、无害施肥施药技术、高效节水滴灌技术、土壤盐渍化治理技术行为的6个回归模型;设定农户技术认知和获得程度为核心自变量,并控制农户个体特征、家庭特征、耕地特征、种植结构特征、区域特征与农户认知特征变量。具体变量设置见表1。建立的回归模型表达式为:

式(1)中,Use表示农户对耕地保护提升技术采用行为。自变量Cog、Gai分别表示农户技术认知和获得程度,m和n表示第m或n个子变量。Con表示包括农户个体特征等在内的6个控制变量集,p表示第p个子变量。α0为常数项,α0~α3p为待估计系数,ε为误差项,i表示第i位农户。

3 实证结果与分析

3.1 多重共线性检验

该研究采用二元Logistic 模型,对技术认知、获得程度与农户采用耕地质量保护提升技术行为关系研究的591 份调查样本数据进行运算,为了确保模型估计结果的有效性,首先对自变量进行多重共线性检验。一般认为,若VIF值>10,则认为各变量之间存在严重的多重共线性问题。由此,VIF检验结果显示,VIF值均小于3.30,远远小于10。表明自变量之间不存在多重共线性,符合Logistic回归的基本要求。

3.2 计量结果与分析

(1)补贴额度满意状况对农户采用秸秆培肥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农膜残留回收技术、无害施肥施药技术以及土壤盐渍化治理技术的行为影响为正,并分别通过了5%和1%显著水平检验,但对采用高效节水滴灌技术的影响不显著。说明农户对补贴额度越满意其发生采用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行为积极性不高,因为高效节水滴灌技术当前在新疆的发展已经趋于成熟,农户已经熟练掌握并运用,且机械化铺设水平高,所以在已有认知和获得程度上理性认知和判断能够促使农户增加对其他技术的采用积极性。

(2)现行技术满足情况对农户采用作物秸秆培肥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农膜残留回收技术、无害施肥施药技术和土壤盐渍化治理技术的行为影响为负,并分别通过了1%和5%显著性水平检验,但对采用高效节水滴灌技术的影响不显著。说明虽然新疆现行节水灌溉技术普及率较高,但该技术更新速度慢、生产效率相对落后,且在机械帮助铺设过程中还要耗费人力、物力去压埋,已不能满足农户的迫切需要,在农业绿色生产驱动下农户的理性认知会促使其追求深层次的节水灌溉技术。

(3)耕地保护补贴形式对农户采用作物秸秆培肥技术的行为影响为正,通过了5%显著水平检验,但并对其他技术的采用行为不显著。说明农户对技术补贴的形式更倾向于经济补贴,因为作物秸秆培肥在秋季农作物收获季节就可以直接利用机械实现,但农户对该技术的标准操作流程缺乏认知,技术获得程度不高,理性判断提高了农户需求。而其他技术在耕地保护中资金投入多、生产成本增加,经济理性促使农户更期望获得经济补贴。

(4)耕地质量保护重要性对农户采用作物秸秆培肥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无害施肥施药技术、土壤盐渍化治理技术的行为影响为正,分别通过了5%和1%显著水平检验,但对采用农膜残留回收技术和作物秸秆培肥技术的影响不显著。说明农户虽然有强烈的技术采用愿望,但初中水平的受教育年限以及浅薄的知识结构,对其科学掌握深层次的秸秆培肥技术,农膜残留回收和降解等技术有较强的认知困难,进而对其行为产生刚性约束。

(5)耕地保护效果评价对农户采用作物秸秆培肥技术、农膜残留回收技术、高效节水滴灌技术和土壤盐渍化治理技术的行为影响为正,分别通过了5%与1%显著水平检验,但对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呈不显著的负向影响,对采用无害施肥施药技术呈不显著的正向影响。首先,说明当农户认为自家耕地质量的保护效果较好时,其采用测土配方技术的行为积极性下降,因为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制定的科学养地法,短期内不能满足农户生存需求和经济需求,当认为自家耕地质量较好时其采用测土施肥技术的积极性下降。其次,农户认为自家耕地质量保护的效果好时其采用无害施肥施药技术的积极性不高,因为在农业绿色生产外驱力下农户追求现实绿色产生的理性动机,驱动农户改变传统技术认知,提高新技术的获得程度并作出理性采纳反应,进而产生选择耕地质量保护提升的技术行为。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基准回归结果统计

3.3 稳健性检验

为了全面了解样本农户的耕地保护满意度水平,该文根据因变量特征设置了虚拟变量。由此,使用Probit 模型进行稳健性检验[16];同时,由于样本数据中使用的实际观测值数据有较多零值,存在截尾数据特征[17],由此,再使用Tobit 模型进行稳健性检验,以保证结果稳健。结果显示,基准回归结果与稳健性检验结果一致①由于该文篇幅限制,Probit和Tobit模型的稳健性估计检验结果未呈现,详细资料备索。

3.4 异质性分析

由于在较大范围的研究空间上可能存在一定异质性,因而需要将新疆的南疆地区与北疆地区农户耕地质量保护提升技术采用行为进行对比分析,以补充和完善相应研究。因为新疆东疆和南疆地区纬度相对北疆较低,日照充足无霜期长,冬季气温高,寒冷期(<-20℃)短,热量相对北疆地区更充足,种植相同作物或作物成熟期相近;同时,东疆和南疆地区沙化地和典型盐碱地分布广泛,还具有相似的民族分布特征,所以将南疆和东疆农户行为一同与北疆农户行为作对比分析。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南疆地区与北疆地区农户行为对比分析

(1)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采用差异方面。第一,现行技术满足情况对南疆、东疆农户采用该技术的行为影响为负,通过了5%显著性水平检验。因为南疆和东疆农作物种植类型相似,且土壤沙化和盐渍化情况相同,测土配方效果不如北疆明显,消磨了农户采用积极性。第二,耕地保护的重要性认知对北疆农户采用该技术行为的影响为正,通过了1%显著性水平检验。因为北疆地区水文、气候和土壤条件更好,单位面积产出经济效益更高,农户的经济需求更容易满足,重要性认知提高了北疆农户采用该技术的积极性。

(2)在农膜残留回收技术采用差异方面,第一,补贴额度满意状况对南疆、东疆农户采用该技术的行为影响为正,通过了5%显著性水平检验。因为在南疆、东疆的多风沙天气下地膜污染相对北疆更严重,随着政策普及农户认知更新带动南疆农户采用该技术以保护农业生产环境。第二,耕地保护的重要性认知对北疆农户采用该技术的行为影响为正,通过了5%显著性水平检验。因为农户知识水平差异决定了不同区域农户间对该技术的认知程度和学习能力的差异,北疆农户相对南疆、东疆农户的重要性认知更强。第三,耕地保护效果评价对北疆农户采用该技术的行为影响为正,通过了5%显著性水平检验。因为相对南疆、东疆的土壤条件北疆更容易进行耕地质量保护,保护效果在短期内也更容易显现,所以北疆农户的评价认知度更高。

(3)在无害施肥施药技术采用差异方面,第一,补贴额度满意状况对南疆、东疆农户采用该技术的行为影响为正,通过了5%显著性水平检验。因为南疆、东疆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大,吐鲁番市、哈密市、阿克苏地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喀什地区等地是我国长绒棉和西甜瓜的主产区,对高品质农产品的理性判断促使农户发生采用该技术的理性行为。第二,现行技术满足程度对北疆农户采用该技术的行为影响为负,通过了5%显著性水平检验。因为当前农资市场中代替传统农资的产品较少或绿色农资价格较高,在经济理性驱使下农户仍会选择使用传统农资。第三,耕地保护补贴形式对南疆、东疆农户采用该技术的行为影响为负,通过了5%显著性水平检验。因为南疆、东疆的经济作物作为农户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经济作物维护、播种、病虫害防治、化肥农药配比的流程均需要专业的社会化有偿服务,使农户对经济补贴的需求变得更高。第四,耕地保护的重要性认知对北疆和东疆、南疆农户采用该技术的行为影响均为正,分别通过了1%和5%显著性水平检验。因为北疆相对南疆、东疆来说民族成分更多元、经济发展水平更好、政策宣传的接受程度更高,提高了北疆农户耕地保护的重要性认知水平增加了技术采用行为发生可能。

(4)在高效节水滴灌技术采用差异方面,第一,耕地保护的重要性认知对北疆农户采用的行为影响为正,通过了1%显著性水平检验。因为南疆、东疆垦区土地盐碱较重,同标准的高效节水滴灌的灌水量起不到洗盐压碱的目的,南疆农户对该技术的掌握和调试相对困难,所以北疆农户采用节水滴灌的行为发生可能较大。第二,耕地保护效果评价对北疆农户采用该技术的行为影响为正,通过了5%显著性水平检验。因为北疆较南疆来说降水较多,农户采用高效节水滴灌技术的耕地质量保护提升效果更明显。

(5)在盐渍化治理技术采用差异方面,第一,补贴额度满意度对北疆和南疆、东疆农户采用该技术的行为影响均为正,分别通过了5%显著水平检验。因为新疆在治理土壤盐渍化方面有丰富的经验和技术总结,尤其在南疆、东疆地区的防治工作取得了良好排盐压碱效果。由此新疆农户在盐渍化治理中获取的补贴额能促使其发生理性的采用行为。第二,耕地保护效果评价对南疆、东疆农户采用该技术的行为影响为正,通过了1%的显著性水平检验。因为南疆、东疆作为新疆治理土壤盐渍化问题的主战场,在丰富的实践中总结出了先进的排盐压碱技术,对农户增产提效的带动作用明显,所以理性认知会促使其南疆、东疆农户更加发生采用该技术的行为。

此外,影响效果不显著的变量关系不做分析。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利用针对新疆农户进行的耕地质量保护提升调查数据,采用二元Logistic 模型分析了技术认知、获得程度与农户耕地质量保护提升行为关系,结论如下。

(1)从技术认知和获得程度的影响结果来看:影响农户采用行为的关键因素主要来自农户对耕地质量保护提升补贴额的满意程度、现行技术满足程度、重要性认知水平、效果感受评价情况方面;虽然耕地质量保护提升的补贴形式对农户采用相关技术的行为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但结果显著性不足。总的来看,农户技术认知水平对其发生耕地质量保护提升行为的影响作用较技术获得程度明显。

(2)从异质性分析结果来看:耕地质量保护提升补贴额的满意程度对南疆、东疆农户采用农膜残留回收技术、无害施肥施药技术和盐渍化治理技术的行为影响强;耕地质量保护提升的重要性认知对北疆农户采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无害施肥施药技术和高效节水滴灌技术的行为影响强;耕地质量保护提升的效果评价对南疆、东疆农户采用盐渍化治理技术的行为影响强。

4.2 建议

(1)加强政策宣传与普及力度。技术认知、获得程度提升有助于农户发生采用耕地质量保护提升技术的理性行为,而改变农户技术认知、增强技术获得程度的重要手段就是加大力度对各类耕地质量保护提升政策进行宣传与普及。要持续推动以“耕地质量保护提升行动”为主题的政策宣传教育力度,将耕地质量保护的重大利好、重要意义和典型经验等用通俗易懂、接地气的形式讲给农民群体,让农户切实在耕地质量保护提升中增强自身技术采用的获得感。

(2)引导农户开展技术交流学习。要继续坚持把解决新疆土壤盐渍化问题作为提高农户技术认知、获得程度的重要突破点,积极采用新疆长期积累的各方面技术成果,扎实推进创新性、改良型、易学型、可操作型的新时期土壤盐渍化治理技术和理论学习;同时,要有针对性地对不同区域、不同土壤类型、不同农业生产环境等分别提出治理土壤盐渍化问题的相关方案,广泛与农户开展经验交流、分享,对农户分类指导、精准服务,使土壤盐渍化问题的解决之路充满活力。

(3)强化合作提高技术采用水平。技术认知、获得程度对不同类型农户采用耕地质量保护提升技术的行为影响存在差异,包括农户代际、技术培训、土地权益、种植结构以及未来发展等层面。由此,需要加强与不同层面科研单位、教学单位以及农技推广单位展开联合技术攻关协作,并针对青壮年农户、新型职业农民、合作组织以及相关企业制定技术推广实施手册,分批次、多方面地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和技术推广带头人(组织)培训,提高农户耕地质量保护提升技术采用。

猜你喜欢

东疆盐渍化北疆
蔬菜大棚土壤盐渍化成因及防治措施
提升海事政务服务效能 助力地方营商环境优化
——从天津“东疆事东疆办”看海事政务工作“放管服”
长春汽车检测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天津分公司 天津东疆口岸试验室
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成果在判定土壤盐渍化、沙化中的应用
长春汽车检测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天津分公司天津东疆口岸试验室
祖国北疆的英雄中队
1989—2019 年宁夏银北灌区土壤盐渍化时空变化分析
甘肃苏干湖湿地土壤盐渍化、地下水位埋深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有我在,平安在
北疆纪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