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碳”视角下数字经济发展模式研究

2022-09-01罗力卓杨锦洲

信息通信技术 2022年4期
关键词:双碳数字化绿色

罗力卓 杨锦洲

中国联通研究院 北京 100176

引言

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会上,国家主席习近平对全世界做出庄严承诺,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四次和第三十六次集体学习分别以数字经济和碳达峰碳中和为主题,描绘了指导中国未来数十年发展的蓝图。数字经济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放大叠加倍增作用,规模大、产出率高、回报率高,能够有效解决我国劳动生产率的“鲍莫尔病”现象。推进“双碳”目标的实现是我国优化产业结构,减少传统能源路径依赖,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共谋生态文明建设责任担当的重大战略部署。

1 “双碳”视角下数字经济发展趋势

1.1 数字经济发展的战略背景

1.1.1 科技创新催生发展动能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兴起, 中国经济正处于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节点,从新产业革命中转换增长动能的需求日益迫切。十八大以来,我国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领经济新常态,促进经济发展换挡提质。在供给侧,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成为持续激发经济活力的内生动力,随着“新基建”不断纵深推进,技术与数据逐渐成为关键生产要素。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推进科技创新,促进产业优化升级,突破供给约束堵点,依靠创新提高发展质量[1]。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成为国家长期发展的主要驱动力,也是数字经济的主要特征。

1.1.2 做强做优做大数字经济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并多次强调要发展数字经济,如图1所示,中央对数字经济发展多次专题部署,我国数字经济发展取得显著成效,数字经济战略地位日益凸显。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统计,2021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占GDP的比重达到了39.8%,数字经济对经济社会的引领带动作用不断显现。但是总书记也指出,同世界数字经济大国、强国相比,我国数字经济大而不强、快而不优。根据《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未来我国将围绕数字经济纵深发展,促进互联网平台经济大发展、大繁荣,不断推进产业数字化与数字产业化,推动政府治理体系数字化升级。我国还将做强做优做大数字经济,在核心技术、数字经济、数字社会等领域取得新的重大突破,充分发挥数字技术放大、叠加、倍增效应[2]。

图1 中央对数字经济发展的专题部署

1.2 “双碳”为数字经济发展提出新要求

1.2.1 正确认识“双碳”目标下的经济增长内涵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党中央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双碳”目标正逐步改变社会经济发展的机制,本质上在于通过技术创新和生产要素配置优化提升全要素生产率,使经济增长、区域结构和人民生活呈现新趋势[3-4]。在这场变革中中国产业链竞争力得以彰显,特别是光伏、特高压等相关产业优势将会更加突出。“双碳”行动还将带动绿色交通、循环经济、现代农业等相关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中国有望在经济增长下行压力下实现发展动力再造。

1.2.2 “双碳”是数字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双碳”目标体现了我国的大国担当,通过能源结构调整与优化,减少对外资源依赖,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也保障了相关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双碳”目标是国家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发展之路开展宏观调控的重要抓手,使数字经济“风口”与环境保护相向而行,有利于避免资本驱使下的数字经济无序扩张。“双碳”目标的约束,加速了高耗能数字基础设施淘汰,也使绿色低碳技术对经济的贡献率进一步提升,是一场数字经济内部的结构性优化,将更好地促进数字经济可持续性发展。

1.2.3 数字经济成为促进“双碳”目标实现的有力支撑

数字经济新技术、新业态、新应用是各地破局碳达峰碳中和的最佳武器。对于碳排放的主要来源能源利用环节,数字技术可以构建碳中和数字化管理系统,对企业能源利用与温室气体排放实施监测并开展有效调控,实现能源高效利用。通过赋能传统产业升级使能源利用可视化、智能化、协同化,提升了传统产业资源利用效率,倒逼低效能企业退出,从而优化了产业结构,促进了传统产业节能减排。另外,数据作为生产要素是碳汇、碳捕集、碳封存项目成功的关键,将有效支撑碳数据的核算和碳市场的构建,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

1.3 时代背景下的风险与挑战

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新冠肺炎疫情的叠加冲击,为全球发展增添了不确定性与复杂性。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数字经济发展也面临着风险与挑战。宏观形势方面,2022年又是充满不确定性的一年,社会经济发展面临着疫情反复、地缘政治紧张、全球经济滞胀等多重挑战。与此同时极端自然灾害、逆全球化主义上扬、金融市场动荡、能源供应危机等风险因素明显增多。处在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中国还面临着传统经济增长动力衰减、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人口红利逐渐消退等挑战。低碳发展方面,数字经济的能耗增长与“双碳”目标似乎难以匹配。为满足社会各界对数字化的需求,特别是云存储和算力需求,数字基础设施能耗总量保持显著增长。2020年全国数据中心总耗电量达到了社会总用电量的2.7%,预计到2025年还将达到4.05%。从外部宏观环境来看,国际贸易争端、数据安全隐私问题、重点行业能耗双控政策以及国际“碳税”等问题都将对数字经济发展产生影响。站在“双碳”视角下分析数字经济发展模式很有必要。

2 “双碳”行动下数字经济发展新模式

2.1 数字信息基础设施低碳发展

国家层面越来越重视新建数字基础设施的节能环保指标,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四部委发文要求新建全国数据中心枢纽节点平均电能利用效率(PUE)降到1.25以下,绿色低碳等级达到4A及以上。《十四五信息通信业发展规划》对绿色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提出明确要求,要加快建设集约互联、绿色低碳、智能敏捷的新型数字基础设施。相关部委也明确要求5G通信基站、数据中心要率先开展绿色升级工作,以“一业带百业”。由图2可知,数据中心与通信基站是数字基础设施中能耗的两个主体,随着数据中心规模扩大和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5G)商用落地,二者的总体能耗仍保持快速增长状态。为了实现碳达峰目标,产业各方应加快相关节能降耗标准的制定,推动基础设施的共建共享,推广使用绿色低碳的装备设施。加强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工作,联手开展低碳产品设计、制造、运维等工作。积极探索开发新型制冷、余热利用、能源梯级应用装置,持续提升能量利用效率。

图2 我国数据中心与通信基站耗电量变化趋势

2.2 数据要素深化绿色发展格局

数据要素作为数字时代最重要的生产要素之一,正在重塑全球产业链与价值链。“东数西算”工程是我国数据要素高效配置与绿色低碳理念深度融合的一场伟大实践。东部地区数据资源被有序转移到西部地区,既是缓解东部地区能源供需结构紧张的重要举措,也为西部地区打造国家级数据中心集群发展提供资源与条件。长远来看,“东数西算”进一步优化了我国数字经济生产力布局,还为全国统一数据要素大市场的构建打下基础。作为关键生产要素,保障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对于数据要素发挥作用至关重要。国务院在市场监管发展规划中也特别强调,要建立健全碳达峰碳中和标准体系,合理制定碳排放数据采集标准和使用规范,保证碳排放相关数据的真实性和统一性。

2.3 产业数字化与绿色化融合发展

数字化与绿色化融合发展是新发展阶段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体现。传统重点行业特别是制造业、农业、物流业已全面启动数字化转型与节能降碳改造,升级优化研发、生产、经营、服务体系,全面提升产业全要素生产率。以制造业为例,数字化手段助力产品生命周期管理与碳足迹追踪分析评价;对生产过程精准控制,降低材料损耗;实时分析能源投入产出及碳排放数据,实现能耗平台化系统化管理[5]。此外,能源行业减碳是我国“双碳”目标实现的重中之重,国家八大能源集团及两大电网企业均已发布碳达峰行动计划,数字化手段为此提供了有力支撑。通过数据驱动,提高新能源发电系统的稳定性,保障电力供应平衡;智能能源系统紧密耦合多层级、多类型能源网络,实现智能化存储调度;通过数据要素联通,全面关联电力源网荷储系统,实现新能源供电系统高产高储高收[6]。

2.4 制度创新与政府治理能力提升

在数字经济浪潮和“东数西算”布局下,数字经济相关产业促进政策的制定成为政府治理能力的重要体现。贵州、宁夏、内蒙古等地政府纷纷制定大数据相关产业促进政策,如表1所示,各地出台的政策充分体现地方政府对算力需求与能耗的统筹。通过合理核查机架数、PUE、绿色能源使用等指标,为后续的算力资源匹配、算力结构优化奠定基础,也根据能耗情况确立不同的优惠政策,包括鼓励数据中心集约化设置,优先建设省级以上大型或超大型数据中心。同时支持可再生能源的广泛利用,制定有梯度的电价补贴标准及方案。各级政府还创新公共服务供给模式,将降碳技术与数字技术服务体系作为新时代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小企业提供广泛的数字化解决方案,提升企业数字化基础能力。政府搭台、社会参与打造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助力形成具有低碳、智能特色的产业集群。

表1 2021年下半年以来部分地区出台的数字经济低碳发展政策

3 “双碳”视角下数字经济发展建议

3.1 加强组织协调,统筹推进数字经济领域减碳行动

数字经济与“双碳”目标统筹推进需要建立跨层级、跨地区的协调机制,协调统筹各项重大问题,推进项目的实施与落地。一方面,对于重大项目要加强集中领导,如“东数西算”、技术跨区域合作以及全国统一能源和碳排放大市场等。另一方面,各地区要充分发挥地区资源禀赋和主观能动性,因地制宜建立本地的发展计划,将数字经济发展、低碳绿色转型融入地区发展格局中[7]。统筹各类资源,加强跨层级协调沟通,依托数据要素与低碳能力提升资源配置效率。

3.2 完善评价体系,提高数字经济企业参与减排积极性

数字经济具有正外部性特征,发展数字经济对全社会经济增长具有提质增效的作用。“双碳”目标的提出对数字经济产业能耗进行了约束,但相关产业特别是数字基础设施运营商的能耗主要是其承载的产业类应用产生的。根据世界经济论坛数据,到2030年各行各业受益于ICT技术所减少的碳排放量将达121亿吨,10倍于ICT行业自身排放量,可见数字经济对全社会减碳也有积极作用。所以应该积极建立数字经济碳排放指标体系,合理确定直接排放和间接排放的边界和计算规则,统一核算口径与技术方法。通过综合考虑对GDP增长的贡献、对行业的绿色赋能贡献等因素,使“双碳”成为数字经济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利好,保障企业和投资者持续发力数字经济的积极性。

3.3 完善激励引导,营造绿色低碳的发展氛围

政策、资本、技术三管齐下将会助力“双碳”这场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8]。政府要积极设立数字化绿色化改造奖励、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补贴、示范工程补助、创新企业奖励等激励措施。引导和支持社会资本和金融机构对低碳及数字化产业的支持力度,拓宽企业多元融资渠道,打造多元资本共同参与的绿色循环发展经济体系。要大力倡导绿色低碳的消费理念和生活方式。培育共享经济模式,通过二手交易、集约化服务促进资源循环再利用,引导企业使用绿色包装,激励消费者购买绿色低碳产品等。要加快培养高水平复合型人才,加强政产学研用对接,探索以“数字人”主体的“双碳”数字化人才培养模式。打造一支既懂技术又懂业务、兼具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意识的数字化人才梯队[9]。

3.4 探索国际合作,积极对接国际控排体系

“双碳”行动事关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没有国家可以在全球性重大问题面前独善其身,全球气候变化就是当前人类面临的最大问题之一。各国应摒弃博弈式的国际合作思维模式,在数字化、低碳化进程中积极探索合作形式。特别是在一带一路倡议落实和中国申请加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及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的大背景下,更应该加强绿色金融、绿色新基建以及国际能源市场、国际碳市场的合作。加速中国碳核算体系标准化的构建,优化全国碳配额(CEA)及核证自愿减排项目(CCER)体系,在理念、技术、标准和管理上与国际主流碳市场体系对接,从容应对欧盟碳关税、国际航空碳抵消与减排机制(CORSIA)等贸易绿色“壁垒”。深刻总结中国在减碳进程中的发展经验,向世界贡献中国特色绿色及数字化解决方案,助力支撑双循环。

本文所述“双碳”目标牵引下的数字经济发展新模式及发展建议如图3所示。在政府政策导向和高质量发展内生动力等因素的驱动下,中国数字经济将直面社会变革和能耗控制等挑战,创新发展模式,完善体制机制,平稳迈向绿色低碳可持续的新发展征程。

图3 “双碳”视角下数字经济发展模式示意图

4 结语

我国数字经济正处于高速发展的新阶段,数字经济增速较高,数字经济规模连续多年蝉联世界第二位,但也面临着宏观形势与能耗控制等多重挑战。随着我国加入气候变化《巴黎协定》,做出“3060”的庄严承诺,碳达峰与碳中和将成为我国未来数十年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本文分析“双碳”视角下的数字经济发展新模式,对数字经济低碳发展路径提出建议,旨在促进我国数字经济做强做优做大的同时,推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如期实现。

猜你喜欢

双碳数字化绿色
绿色低碳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双碳”目标下企业如何应对碳市场带来的挑战与机遇
专访奚国华:中信力争成为国企助力“双碳”目标的旗帜
“双碳”下县城发展新思维
论经济学数字化的必要性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再造绿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