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型肥料产业现状分析与发展展望

2022-09-01冯尚善

磷肥与复肥 2022年7期
关键词:农化复合肥肥料

冯尚善

(中国磷复肥工业协会,北京 100013)

2021 年,我国复合肥行业迎来了近10 年来最大的挑战,世界范围内原料价格风云变幻,供应趋紧,国内外市场跌宕起伏,政府调控力度空前。市场推动复合肥行业走向巨变,产业链延伸、企业整合、工艺优化、产品创新等步入了新一轮的调整期。

当前,我国复合肥行业以产能和产量规模增长为特征的外延式发展阶段已经过去,行业的工作重心逐步转到“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上来,针对不同区域土壤和农作物的养分需求,开发各种新型肥料产品已成为行业发展的主旋律。

新型肥料,是相对于传统肥料而言,通过添加有效助剂形成新配方或新技术制备的,能够显著提高或增加肥效的肥料新品种。目前市场上常见的种类有:包膜(裹)缓控释肥料、稳定性肥料、脲醛类缓释肥料、水溶性肥料、腐植酸类肥料、海藻酸类肥料、氨基酸类肥料、中微量元素肥料、有机类肥料、微生物类肥料、土壤调理剂等。

2022 年3—4 月,中国磷复肥工业协会(以下简称协会)新型肥料分会对2021 年复合肥行业中新型肥料的产业现状进行了调研,进一步厘清新型肥料产业的市场运行情况,系统研究新型肥料产业存在的问题与发展趋势,为新型肥料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1 复合肥行业运行情况

1.1 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

2021 年,协会统计范围内企业(以下简称统计范围内)复合肥总产能5 268万t,占全国复合肥总产能的26%左右;总销量2 703.6 万t,占全国复合肥总销量的45%左右,远远超过总产能占比。在不考虑淡旺季因素的前提下,统计范围内企业的产能利用率为51.3%(2019 年为49.1%,2020 年为50.4%),比2020年提高0.9个百分点,也远远超过复合肥行业平均水平(行业产能利用率约为30%)。

综合判断,复合肥行业的产业集中度在进一步提高,继续向具有品牌优势、销售渠道优势、产品创新优势、资金优势和产业链优势的企业集中。

1.2 生产工艺向低碳绿色方向发展

复合肥企业的新建、改建装置向绿色低碳方向发展。

喷浆工艺和蒸汽造粒滚筒工艺由于能耗高、安全环保要求趋严、投资较大等因素,近几年新建装置较少。原蒸汽造粒滚筒工艺向氨酸、半料浆造粒滚筒工艺等改造,据了解半料浆造粒滚筒工艺能耗比蒸汽造粒滚筒工艺节约20%左右。

高塔熔融造粒工艺虽然投资较大,但是能耗较低,大约是喷浆工艺的30%、滚筒造粒工艺的80%,特别是在生产高氮复合肥产品时有较大的成本优势,近几年在部分用肥大省或者有尿素原料优势的地区新建装置较多。

挤压复合肥工艺得到快速发展,截至2021 年年底全国产能超过400 万t/a,产量大约120 万t/a。主要原因是:综合能耗折标准煤约10 kg/t,碳(以CO2计)排放量约25 kg/t,约为高塔造粒工艺碳排放量的40%、滚筒造粒工艺碳排放量的35%。

1.3 产业布局向农业用肥大省转移

我国复合肥生产主要集中在湖北、山东、江苏和安徽等区域。据了解,近几年东北三省共新建高塔复合肥装置20 多套,河南宁陵县新建复合肥产能达到500 万t/a 左右,新疆新建水溶肥产能超过100万t/a。越来越多的肥料生产企业向农业用肥大省转移或新建产能,达到降低综合成本和快速响应市场需求的目的,提高了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1.4 产品结构向农作物专用肥和新型肥料方向调整

10 年前,新型肥料受到新兴肥料企业和中小微型肥料企业的宠爱,从无到有、从有到大,逐渐发展成复合肥行业中耀眼的新星,市场占比逐年提高。近几年,国内大型复合肥企业对新型肥料越来越重视,从研发、生产和销售方面都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有力地推动了新型肥料产业的快速发展。另外,随着我国测土施肥技术不断提高,企业根据不同区域、不同土壤和不同农作物定制的农作物专用配方产品越来越多。农作物专用肥和新型肥料在大型复合肥企业产品结构中的占比越来越高,引导整个复合肥行业的产品结构发生质的变化。

2 2021年新型肥料市场运行情况

2.1 复合肥行业中新型肥料销售量占比情况

2021 年,统计范围内新型肥料销售973.4 万t,占比36%左右,比2020 年降低2.93 个百分点。主要原因是:2021 年复合肥主要原料价格大幅度上涨导致成本上升,复合肥涨价造成复合肥市场销售难度增大,新型肥料相比传统复合肥价格较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新型肥料的销售推广。

2.2 各种类新型肥料市场占比情况

统计范围内,2021 年各种类新型肥料市场占比见图1。由图1 可知,新型肥料中腐植酸类肥料、包膜(裹)缓控释肥料和稳定性肥料市场占比排名前3。

图1 2021年各种类新型肥料市场占比情况

近3年,统计范围内各种类新型肥料市场占比有涨有跌(见图2),占比较大的腐植酸类肥料、稳定性肥料和水溶性肥料同比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有机类肥料、微生物类肥料、氨基酸类肥料和海藻酸类肥料同比提高。

图2 2019—2021年各种类新型肥料市场占比情况

各种类新型肥料市场占比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占比较大的种类因市场上的竞争品较多利润率下降,占比小的种类因市场竞争小而利润率可观。

2.3 国内大型复合肥企业各种类新型肥料销量排名靠前

统计范围内,从各种类新型肥料2021 年的销量排名来看,销量第一企业均是行业内的大中型企业(见表1)。但是在企业产品结构中,大型企业新型肥料的占比要低于中小型企业的占比。

表1 2021年各种类新型肥料销量第一企业

大型复合肥企业对新型肥料的研发越来越重视,将进一步影响市场的新型肥料格局。

3 新型肥料产业存在的问题

1) 产品标准方面 新型肥料产品标准体系不够完善,还需继续规范。市场上还存在“炒”概念的产品,有的产品在执行概念化的企业标准,有的甚至无标准可依,特别在功能型肥料和土壤调理剂(或土壤修复剂)产品方面。

2) 成本和价格方面 新型肥料添加的增效剂一般是外部采购,并且采购价格较高,造成新型肥料的制造成本上升50 ~100 元/t,再加上中间销售商的加价,新型肥料终端销售价格比同配比的传统肥料高200 ~500元/t,造成市场推广难度较大。

3) 产品质量方面 增效剂效果受供货方和生产工艺的影响,造成新型肥料效果不一,有的甚至没有效果。并且有的企业不具备增效物质的检验条件,对新型肥料的中控检验和出厂检验形同虚设,无法保证出厂产品合格。

4) 产学研结合方面 行业内有实力的企业(例如新洋丰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云图控股、史丹利、施可丰等)和科研单位都有紧密的合作,新产品更新换代比较快。而大多数中小型企业没有能力实现产学研的结合,大多靠自主研发和模仿,导致新型肥料产品更新比较慢。

5) 农化服务方面 新型肥料对农化服务的专业要求比较高,需要专业的农化服务人员提供技术资料整合、产品效果推广、农化知识培训、测土配方、试验示范和田间地头的问题解决等方面的服务。另外,以农作物、土壤需求导向型的测土施肥新型肥料的生产和研发体系还不够完善,能实现测土施肥的比例还很低。

4 新型肥料产业发展趋势

4.1 助剂添加方便且成本低的新型肥料将继续占有较高的比例

稳定性肥料和腐植酸类肥料由于助剂添加方法比较简单,并且添加成本比较低,施肥效果明显,适合大田农作物施用,在新型肥料中占比将一直比较高。

4.2 利润率高且效果明显的新型肥料占比将继续提高

海藻酸类肥料、氨基酸类肥料和中微量元素类肥料等新型肥料的占比低,市场上的竞争同品相对较少,近几年的利润率保持在较高的水平,产品效果明显,复合肥企业相对会提高其在公司内部的结构占比,未来几年其占比会有一定幅度的提升。

4.3 绿色环保的新型肥料将继续受宠

有机类肥料和微生物类肥料顺应了国家有机肥替代和改良土壤的绿色环保趋势,在近几年均呈现较大幅度的增长。未来由于生产技术更加成熟,并且成本较低、利润率较高,将受到大型复合肥企业的重视,产销量将会进一步提高。

4.4 降低新型肥料的成本是必然选择

越来越多有实力的复合肥企业将通过自主研发或技术转让方式,自行生产肥料增效助剂,以降低新型肥料成本,新型肥料出厂价格将呈下降趋势。

4.5 对新型肥料的作用机制、产品效果等方面的研究将越来越受重视

随着现代农业的需求和政策方向性的引导,复合肥生产企业和研发机构将越来越重视新型肥料对土壤和作物在作用机制、产品效果等方面的研究,从“论文式研究”向“实效性研究”方向转变,从“复制创新”模式向“技术研发创新”模式转变。

4.6 新型肥料的农化服务将越来越专业化、标准化

随着新型肥料市场占比提高和竞争加剧,新型肥料企业将不断改进和完善农化服务模式,提高农化服务水平,引导农民对新型肥料的认知和应用。企业将加大农化服务方面的创新,不断加大农化服务人员和农化专用设备的投入,从农化知识培训、测土配方、试验示范和农技推广等方面逐渐建立一套标准化的体系,不断推动多元化职业农民培训机制,促进新型肥料大规模推广应用。

5 结语

新型肥料作为化肥行业对农业需求精细化适应性调整的结果,以及化肥行业依托技术进步转型升级的正确方向,已经开启了不可逆转的行程,无论是工业界还是农业界都会从中获得利益。从长远看,宏观形势的影响都会趋于支撑新型肥料的发展与进步,我们乐于顺势而为,让更多的新型肥料应用于中国,乃至世界农业大市场。

猜你喜欢

农化复合肥肥料
大棚换茬季 肥料怎么选
《中国土壤与肥料》征稿征订
2021年正阳县“沃夫特”复合肥在夏花生上的肥效示范
东北丰磁化炭基复合肥
双色球磁化炭基复合肥
纳米级脲醛缓释复合肥
亚洲丰系列功能性肥料
关于召开“第十三届全国农药交流会暨农化产品展览会”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