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售酱腌菜中防腐剂和糖精钠的检测与分析
2022-09-01任彩霞王立霞
任彩霞,王立霞,2,*,丁 毅
(1.陕西学前师范学院生命科学与食品工程学院,陕西 西安 710100;2.陕西师范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陕西 西安 710119)
酱腌菜是以新鲜蔬菜为主要原料,经腌渍或酱渍加工制成的蔬菜制品[1],其具有一定的营养价值[2-3]。酱腌菜品种多样,风味也大不相同,在我国饮食文化中不可或缺,至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酱腌菜含有丰富的水分和营养物质,储藏过程受到原料、光照、pH值和温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易发生褐变、风味丧失和组织软烂等变化,甚至滋生有毒有害微生物,危及消费者的生命健康[4-5]。在加工过程中添加食品防腐剂和甜味剂有防止腐败变质、改良风味、改善口感,以及保持产品品质的效果[6]。但长期摄入过量的食品添加剂会造成慢性中毒,甚至损害肝脏和肾脏,提高患癌风险[7-9]。
我国已出台相关的标准与法规,规范食品添加剂的生产与使用,明确了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范围和最大使用量。然而在食品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滥用食品添加剂的问题屡禁不止,近年来情况虽有好转,但仍然不容乐观[10-11]。据调查显示,我国各地区酱腌菜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超标现象。2018 年,桐乡市酱腌菜中苯甲酸和糖精钠的超标率达33.7%和33.2%[12];郑州市售散装酱腌菜苯甲酸和脱氢乙酸的超标率均为4.2%[13];孝感市12 家生产企业的酱腌菜存在苯甲酸和二氧化硫超标[14]。基于此,本研究以西安市售酱腌菜(腌黄瓜、腌辣椒、腌萝卜、腌白菜、腌糖蒜和腌菜心)为研究对象,对其中最为常见的两类食品添加剂——防腐剂(苯甲酸、山梨酸、脱氢乙酸)和甜味剂(糖精钠)进行检测分析,为酱腌菜的质量监管提供一定理论依据和监管导向,同时为民众膳食选择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与设备
1.1.1 材料与试剂
酱腌菜,随机采集西安市区内超市和农贸市场在售共144 份样品,其中散装和预包装各72 份,包含腌黄瓜、腌辣椒、腌萝卜、腌白菜、腌糖蒜和腌菜心各12 份。
苯甲酸、山梨酸、脱氢乙酸、糖精钠(色谱纯≥99%):均为标准品,上海安谱实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甲醇(色谱纯):美国Fisher 公司;硫酸锌、氢氧化钠、亚铁氰化钾、乙酸锌、乙酸铵:均为优级纯,天津市天力化学试剂有限公司。
1.1.2 仪器与设备
Agilent 1260 型高效液相色谱仪:美国Agilent Techndogies 公司;VM-02U 型涡旋混匀仪:精骐(苏州)有限公司;KQ-700TDE 型高频数控超声波清洗器:昆山市超声仪器有限公司;3-18K 型离心机:德国Sigma 公司;FE28 型pH 计、ME204E/02 型分析天平:美国梅特勒-托利多集团。
1.2 方法
1.2.1 酱腌菜中苯甲酸、山梨酸和糖精钠的检测
按照GB 5009.28—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苯甲酸、山梨酸和糖精钠的测定》[15]中的第一法进行前处理和检测,高效液相色谱条件见表1。
表1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酱腌菜中苯甲酸、山梨酸、糖精钠的色谱条件Table 1 Chromatographic conditions for determination of benzoic acid,sorbic acid and saccharin sodium in pickles by HPLC
以溶液质量浓度为横坐标,以峰面积为纵坐标,绘制苯甲酸标准曲线,回归方程为:y=30.89219x+7.26592,R2=0.99995。选择1 份未检出苯甲酸、山梨酸和糖精钠的酱腌菜样品,经上述方法处理后,进行3 水平的加标回收试验,得到加标回收率为85.2%~98.7%;每个加标样重复3 次,相对标准偏差为3.76%~5.22%。
以溶液质量浓度为横坐标,以峰面积为纵坐标,绘制山梨酸标准曲线,回归方程为:y=41.58233x+2.77870,R2=0.99999。选择1 份未检出苯甲酸、山梨酸和糖精钠的酱腌菜样品,经上述方法处理后,进行加标回收试验,得出加标回收率为93.47%~109.30%;每个加标样重复3 次,相对标准偏差为2.17%~4.48%。
以溶液质量浓度为横坐标,以峰面积为纵坐标,绘制糖精钠标准曲线,回归方程y=27.61000x+3.23611,R2=0.99999。选择1 份未检出苯甲酸、山梨酸和糖精钠的酱腌菜样品,经上述方法处理后,进行加标回收试验,计算出加标回收率为97.51%~107.07%;每个加标样重复3 次,相对标准偏差为2.64%~4.29%,方法准确性较好。
1.2.2 酱腌菜中脱氢乙酸的检测
按照GB 5009.121—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脱氢乙酸的测定》[16]中的第二法对144 份市售酱腌菜进行前处理和脱氢乙酸的检测,高效液相色谱条件见表2。标准曲线回归方程为:y=29.26589x+2.41248,R2=0.99999。选择1 份未检出脱氢乙酸的酱腌菜样品,经上述方法处理后,进行3 水平的加标回收试验,计算出加标回收率为83.57%~95.36%;每个加标样重复3 次,相对标准偏差为1.95%~2.37%,说明方法准确性较好。
表2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酱腌菜中脱氢乙酸的色谱条件Table 2 Chromatographic conditions for determination of dehydroacetic acid in pickles by HPLC
1.2.3 市售酱腌菜中防腐剂和糖精钠残留量的判定方法
依据GB 2760—201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17],酱腌菜中苯甲酸及其钠盐使用量(以苯甲酸计)≤1.0 g/kg、山梨酸及其钾盐(以山梨酸计)≤1.0 g/kg、脱氢乙酸及其钠盐(以脱氢乙酸计)≤1.0 g/kg,这3 种防腐剂在混合使用时,各自用量占其最大使用量的比值之和≤1;糖精钠(以糖精计)≤0.15 g/kg。所检项目如有一项超标,即判定为不合格。
1.2.4 数据处理
采用Excel 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及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品种的酱腌菜中防腐剂和糖精钠的添加情况分析
分别采集黄瓜、辣椒、萝卜、白菜、糖蒜和菜心6种主料的不同品种酱腌菜各24 份,检测其防腐剂(苯甲酸、山梨酸、脱氢乙酸)和糖精钠的添加情况。
2.1.1 不同品种酱腌菜中防腐剂的添加情况分析
经检测,不同品种酱腌菜中3 种防腐剂的添加情况如表3 所示。腌黄瓜、腌辣椒、腌菜心和腌糖蒜的苯甲酸检出率均高于60%,其中腌糖蒜和腌菜心存在超标现象,腌糖蒜的最高添加量为标准限量值的1.34倍,腌菜心的最高添加量为标准限量值的1.92 倍,且合格腌糖蒜中苯甲酸添加量普遍偏高。整体来看,山梨酸的检出率较少,添加量偏低,最大添加量仅为标准限量值的34.3%。山梨酸进入人体,最终可以代谢为水和二氧化碳,其毒性是苯甲酸的1/5,而防腐效果却比苯甲酸好很多,这也是山梨酸成为许多国家应用最广泛的原因[18-19]。但苯甲酸价格较低,因此我国许多厂家依然选择添加苯甲酸,而非山梨酸。脱氢乙酸被广泛用作防腐、防霉剂,其主要特点为低毒性和高效性等[6],对霉菌的抑制作用最强,即使在较高pH 值范围内,脱氢乙酸依然有很好的抗菌杀菌效果。经检测,各种酱腌菜中脱氢乙酸的添加量均未超标,检出率为29.17%~54.17%,整体添加量不高,最高添加量为标准限量值的55.6%。
表3 不同品种酱腌菜中防腐剂的添加情况Table 3 Addition of food preservatives in different varieties of pickles
2.1.2 不同品种酱腌菜中糖精钠的添加情况分析
糖精钠甜度高,价格低廉,添加方便,故使用面很广。但添加量较多时会出现苦味,人体食用较多,也会出现一系列不良反应。不同原料的散装酱腌菜中糖精钠的添加情况见表4。经检测发现,糖精钠的添加并不普遍,主要存在于腌糖蒜中,这与糖蒜的腌渍工艺有关[20],其检出率为87.50%,合格率达20.83%,最高添加量为标准限量值的3.16 倍。
表4 不同品种的酱腌菜中糖精钠的添加情况Table 4 Addition of saccharin sodium in different varieties of pickles
2.2 不同包装方式酱腌菜中防腐剂及糖精钠使用情况分析
2.2.1 不同包装方式酱腌菜中防腐剂的添加情况分析
不同包装方式的市售酱腌菜中3 种防腐剂的添加情况见表5。预包装酱腌菜的合格率达100%,不合格样品均为散装酱腌菜,其中苯甲酸添加量不合格,最高添加量为标准限量值的1.92 倍,不合格率为8.3%。另有9.7%的预包装酱腌菜包装配料表中未标示苯甲酸,但实际检测结果显示含有苯甲酸,但添加量均符合国家标准。酱腌菜中山梨酸和脱氢乙酸的添加量均符合国家标准,且散装酱腌菜中山梨酸和脱氢乙酸的检出率均低于预包装。
表5 不同包装方式的酱腌菜中防腐剂的添加情况Table 5 Addition of food preservatives in pickles with different packaging methods
2.2.2 不同包装方式的市售酱腌菜中糖精钠的添加情况分析
不同包装方式的市售酱腌菜中糖精钠的添加情况见表6。预包装的酱腌菜合格率为100%,散装酱腌菜中有5 份超标,不合格率为6.9%,最高添加量为标准限量值的3.16 倍。同时发现,在合格酱腌菜中,散装酱腌菜的糖精钠添加量高于预包装酱腌菜。
表6 不同包装方式的市售酱腌菜中糖精钠的添加情况Table 6 Addition of saccharin sodium in pickles with different packaging methods
2.3 不同采样场所的散装酱腌菜中防腐剂和糖精钠的添加情况分析
2.3.1 不同采样场所的散装酱腌菜中苯甲酸的添加情况分析
针对酱腌菜中防腐剂及糖精钠超标,产品不合格问题源于散装酱腌菜的情况,对散装酱腌菜按照不同采样场所分析其添加情况,结果如表7 所示。农贸市场的酱腌菜中苯甲酸检出率为94.4%,高于超市(80.5%),而合格率为86.1%,低于超市(97.2%)。从超标程度来看,超市的酱腌菜最高添加量为标准限量值的1.34 倍,而农贸市场的最高添加量为标准限量值的1.92 倍。山梨酸的添加量全部合格,且两种采样场所的酱腌菜中的检出率差异不大,但相比较而言,超市酱腌菜中山梨酸的使用更为广泛。脱氢乙酸的添加量全部合格,农贸市场比超市的检出率低,但其添加量较超市的高。
表7 不同采样场所的散装酱腌菜中防腐剂的添加情况Table 7 Addition of food preservatives in bulk pickles from different procurement sites
2.3.2 不同采样场所的散装酱腌菜中糖精钠的添加情况分析
不同采样场所的散装酱腌菜中糖精钠的添加情况见表8。超市的酱腌菜中糖精钠检出率低,且添加量全部合格;而农贸市场酱腌菜中糖精钠检出率高,且存在超标现象,最高添加量为标准限量值的3.17 倍。
表8 不同采样场所的散装酱腌菜中糖精钠的添加情况Table 8 Addition of saccharin sodium in bulk pickles from different procurement sites
3 结论与讨论
食品添加剂的使用与食品品种有关。在本次调查的西安市售酱腌菜(腌黄瓜、腌辣椒、腌萝卜、腌白菜、腌糖蒜和腌菜心)样本中,糖精钠主要添加于腌糖蒜中,3 种防腐剂(苯甲酸、山梨酸、脱氢乙酸)在酱腌菜中的使用较为普遍,以苯甲酸的使用范围最广、使用量最大,且存在超标使用情况。经采样测试分析得出:预包装样品监管良好,未发现超标问题;散装样品中山梨酸和脱氢乙酸的使用量低,均在限量范围内,调查的样本大多添加苯甲酸,且存在较严重的苯甲酸、糖精钠超标问题。从不同采样场所来看,农贸市场比超市样品的苯甲酸添加比例高,超标情况多,食品安全问题更为突出。
针对以上问题,今后在酱腌菜的生产、监管和消费方面应注重如下几方面:①相关监管部门加强食品监管,应重点强化对农贸市场散装食品的抽查与监管;②生产企业应严格管理食品卫生和操作规程,实时控制酱腌菜的含水量和用盐标准,减少有害微生物的污染,尤其是小型生产企业和个体户应提高食品安全意识,按规定规范使用食品添加剂,鼓励使用安全性高的品类,如使用山梨酸、脱氢乙酸等替代部分苯甲酸,使用天然防腐剂代替化学防腐剂;③消费者购买酱腌菜时,尽量选择大型正规购物超市,优先选购带有食品标签的预包装食品,保障质量与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