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研究进展与展望
——基于Cite Space的分析

2022-09-01赵艳丽党国英

农业与技术 2022年16期
关键词:发文核算领域

赵艳丽 党国英

(西南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云南 昆明 650224)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将资源消耗、生态效益等归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1]。开展ESSV的核算有助于协调政府在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提高政府对生态资源保护的重视程度。对于该领域的核算由于学者依据的理论体系不同、核算方法多样,导致当前核算标准各异,阻碍了该领域的发展。对近20a该领域的发展阶段及具有代表性的核算体系与核算方法进行梳理,有利于不同领域的人员选择适合自己的体系、方法,使得价值评估更加精准。同时通过Cite Space分析,绘制出囊括不同领域、众多学者、热点前沿的图谱,将零散的研究整合到一起,有助于从更高的层次、更大的视角洞察过去整体进展中存在的不足与未来的发展趋势。

1 样本获取

本文运用文献综述与文献计量的办法,以CNKI生态价值核算相关文献为样本数据,对近20a的国内文献进行了梳理与总结。在高级检索的专业检索框中输入SU=(生态资源+生态资产+生态资本+生态产品+生态服务+生态功能+生态系统+自然资源+自然资本+GEP)AND TI=(价值核算+价值评估+核算)进行相关文献的检索。搜索得到2976条结果,其中学术期刊2139篇、学位论文628篇、会议123篇、图书3本。通过文献的梳理与相关背景的调查得出我国20a间相关研究的发展阶段,并选取学术期刊的发文情况进行Cite Space分析,通过筛选去重,最终获得1979篇文献。

2 描述性分析

2.1 研究阶段分析

从图1可以看出,发文量最多的年份为2021年,2000—2021年发文量经历了2次明显的下降,分别是2012年和2018年。

图1 2000—2021年生态服务价值核算研究CNKI来源文献发文量

我国ESSV评估有关研究可以分成3个阶段:快速增长阶段(2000—2010年),该时期本领域出版了一系列的理论作品,《资源科学百科全书》等经典著作,促进了该领域的快速发展,在2011年发文量达到高峰,2011年较上年的增长幅度约为18.10%;稳中有降阶段(2010—2016年),2012年和2011年相比下降幅度较大,约为28.23%,但整体呈现增长的趋势;起伏波动阶段(2016—2021年),2018年相对2017年略有下降,下降幅度为17.80%。2018年该领域不但有自然资源部的成立为相关研究提供财政支持,而且“生态文明”首次在宪法层面有了法律依据,国家战略层面也亟需该领域的成果[2],学术界对政策的反应以及论文的创作需要时间,促使2019年的发文量为20a间峰值,总发文量为164篇。2019年较上年的上涨幅度约为36.67%,为近20a增长最快的一年。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响,2020年的发文量有小幅度下降,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的好转2021年的发文量出现大幅上升。通过文献调研发现,研究文献数量较多,但在全国尺度上的研究较少,大部分研究以小流域和单项生态服务功能为重点[3]。从国家角度对整个生态系统进行服务评价的研究较少,且以单位面积价值量的计算方法为主。

2.2 期刊与学科分布分析

选取了发文量前10的期刊,发文量最多的是《生态学报》,其次为《自然资源学报》,生态学报的研究成果显著。该领域的研究发表期刊多为生态或资源类期刊,占比达到了84%,少量期刊为林业、地理科学,而经济学、管理学类期刊极少涉及,未来可以尝试将ESSV方面的研究与经济学、管理学相结合。选取了发文量较多并具有代表性的学科,发现该领域的生态价值核算,不仅涉及环境科学与资源利用、林业、农业经济,还涉及到自然地理与测绘学、会计学以及数学等,发文量前3的学科为环境科学与资源利用、林业、农业经济,发文量分别为779篇、457篇、254篇。该核算涉及学科较为广泛,但针对具体生态领域研究的多学科交融现象尚未出现。在研究过程中,与其他学科的相关合作较为重要,要善于运用跨学科知识,借鉴有用的模型及方法,使得核算结果更加准确。

2.3 核算体系

ESSV的研究最早起步于国外。20世纪70年代,Holder和Ehrlich首次提出了生态资产评估的概念。Gretchen Daily和Robert Costanza在1997年指出用ESSV来量化生态系统给人们带来的服务[4]。在ESSV研究起跑线上,国内确实晚于国外,但经过前辈们艰苦的探索和政府的不懈努力,近年来取得了巨大的成就。20世纪80年代,王如松等[5]开始对生态学领域的问题进行探索,复合生态系统的理念首次出现;欧阳志云等[6]阐明了生态系统服务的定义并总结了价值评估的方法。在实践运用上,普洱市采用了GDP加GEP的双核算、双运行、双核算机制,GEP加TEEB(多样性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双套体系。

目前具有代表性的核算体系主要分为3类,张颖等借鉴国外研究并根据我国生态系统特点提出的综合环境经济核算体系(SEEA),以国民经济核算(SNA)为基础,把资源与环境的因素包含在内;王金南,马国霞等在绿色GDP的基础上提出的经济生态生产总值(GEEP)核算体系,GEEP核算体系进一步完善了之前存在的问题,在绿色国内生产总值的基础上加上生态系统调节服务,在一个体系下绘制“两山”的蓝图[7],将经济和生态统一到一个整体,修正了只重视经济贡献的问题;以欧阳志云为代表的科研团队提出的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核算体系,将其作为GDP的补充对生态保护成效与政策效益开展评估,对以GDP核算为主的体系进行了很好的补充。目前GEP的核算体系应用最多,与GEEP核算体系相比,GEP在价值核算中不仅包括生态系统提供的调节服务,还加入了文化与支持服务,使核算内容更加全面。从最初SNA中只包含生态系统产品提供的价值,到SEEA将资源与环境的因素考虑到核算中,再到GEEP中加入了生态系统提供的调节服务价值,最后GEP中不仅包括了生态系统产品价值、生态调节服务价值,还加入了文化与支持服务价值,价值核算呈现出由核心功能服务为主到不断往细小分支扩展的趋势。

3 Cite Space结果分析

3.1 关键词分析与方法总结

图2中关键词显示的大小表示其中心性,其影响力由中心性体现。由于一些关键词与本文的主题差距较大,需要将其排除,另外一些关键词的意思相同需要合并,对一些词语进行了简单的处理。

图2 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

从图2可以看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海洋生态系统的中心性较强,影响性较大。对关键词进行共现处理得到ESSV的研究分支较多,各个生态系统之间位置较分离,表明各生态领域之间的联系较少,缺乏对复合生态系统价值研究的合作,研究的生态系统主要是森林,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有支付意愿评估法、条件价值评估法以及借助会计相关知识进行核算等。ESSV的研究发展迅速,方法多样,核算方法可归纳为3大类,基于价值量评估法(包含替代市场法、影子价格法和条件价值法等),综合计算生态系统服务的价值;利用当量因子法[8],根据专家评价得出相关系数,来对各个时点的ESSV进行测算;借助能值的研究方法,能值是比较的标准,通过把生态经济中不同种类的能量与物质转化成相同标准,进行定量分析研究。

欧阳志云等[9]利用机会成本法、影子工程法等对不同的ESSV进行核算,价值量评估相关方法的解释与应用可查找对应参考文献。功能价值法,即总价值是由局部生态环境变量和单一服务功能的生产方程表示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量的数量和单位价格2方面决定[10],其众多的参数和复杂的计算使人望而却步,更为重要的是难以统一参数标准与评价方法[11]。当量因子法的基础是辨别各类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确定等效的参数,再由分布面积开展核算[12],该方法具有数据量小、操作简单的优点,特别是在实际应用中适用度较高[13]。能值分析理论和方法由Odum[14]首先提出,后由蓝盛芳引入中国,主要是定量分析研究,能值分析使不同等级、不同类型、不同性质能量可以同时分析、加减和比较,并可以推算长时间尺度的计算[15]。谢高地在国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当量因子法,使得核算指数可以将不同地区的ESSV进行比较,但估算结果的精确度不高。

3.2 研究热点与前沿分析

突现显示关键词,选取前20个分析。图3可以看出,突现率超过5的前5个关键词分别为“GDP”、“绿色GDP”、“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可持续发展”、“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对价值的核算有“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绿色核算”及“GEP”。同时,按照突现时间长短排序依次为“生态系统生产总值”(9a),“GDP”、“可持续发展”、“国内生产总值”、“国民经济核算”、“环境核算”和“自然资源资产”(均为7a)。

图3 关键词突现知识图谱

GDP、可持续发展、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在2000年开始突现,说明学者最早研究的主题为经济领域的可持续发展。2004年在经济的核算中开始考虑绿色,绿色GDP的研究一度成为2004—2009年的研究热点,突现强度为10.68。突现出的生态系统为森林生态系统,突现时间持续了4a。生态系统生产总值在2013年开始突现,突现时长为9a。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生态补偿、生态资产在2016年开始突现持续到2021年,近几年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开始突现且突现时间较长,表明近几年热点问题集中在自然资源核算及资产负债表的编制上,生态资源自身的独特性,使得传统意义上的报表无法真实反映其价值,报表项目与会计科目需要重新设计,一些方面还有待进一步的调整。

图4横坐标为研究中各关键词对应的时间轴,圆圈代表关键词的节点,圆圈越大表示该词频越重要[16]。从图中可以看出,价值评估最为重要,在研究初期研究主题主要是生态价值、生态系统服务及价值评估,研究中期主要是生态补偿、湿地生态系统和ESSV的研究,研究后期转向自然资源核算,为该领域的研究前沿。从中也能看出,经过前辈们的不断探索,我国在该领域的研究不断深入,从理论的摸索到具体生态系统的研究。

图4 关键词时序图谱

3.3 核心作者与代表文献分析

进行作者共现与突现分析可以看出,图5中有8个大小不一的作者群,节点越大表明该作者出现的次数越高,作者之间的关联由连线表示,图中连线的数量表示合作关系的多少。从图5可以看出,代表性的作者有欧阳志云、肖燚、江波、张志强、沈镭等人,形成了各自的研究体系,各个作者群之间的位置较为分散,群内关系很紧密,但处于不同区域的作者群之间学术交流较少,跨领域研究寥寥无几。

图5 作者共现知识图谱

结合文献研读总结得出,以欧阳志云为代表的团队提出了GEP的核算方法将总价值分为产品提供价值、调节价值、文化与支持价值,并运用到具体的省域。其中,张丽云[17]将其应用到唐古拉山以北的生态资产核算中,认为价值核算既包括存量的生态资产又包括流量的生态系统服务,对生态系统物质量进行分级,利用生态资产综合指数进行测算,牟雪洁将其应用在延庆区,其中文化、产品供给、调节3大类服务分成17项功能指标,文化服务价值的确定选择了支付意愿调查法。张志强等主要采用了条件价值评估的方法,对张掖市等地的恢复价值进行了研究。近年,陶建格和何利研究的方向主要是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的编制,将“四柱平衡”作为理论基础[18],通过专题解释了的编制难点,论证了其资产负债表的编制是自然资源从“管理”到“治理”转变的基石。

4 结论与研究展望

4.1 结论

近20a的ESSV核算体系、核算方法与科学的融合不断完善,但当前的研究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亟需针对我国整体ESSV核算做更深层次的探讨,建立科学的核算体系,研究价值核算的科学办法,以可信、可复制、可推广和可持续的方式将核算结果整合到决策中,从而实现更大的价值。基于Cite Space软件,以CNKI生态系统相关价值核算的1837篇文献为样本数据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从发文量上看,近20a内有关研究经历了3个阶段,快速增长阶段(2000—2010年)、稳中有降阶段(2010—2016年)、起伏波动阶段(2016—2020年);从学科分布可以看出,该领域的研究涉及学科较多,需要积极开展跨学科的合作。同时,从关键词共现分析可以看出,各个生态领域之间的联系较少,缺乏对复合生态系统的研究;从关键词突现及时序图谱中得出,目前的研究热点与前沿为自然资源核算及资产负债表的编制。从作者共现可以看出,核心作者形成了各自的研究体系,虽然群内的关系较为紧密,但不同作者群之间的位置较为分散,跨地区、跨领域的学者合作较少,多以学缘关系展开合作。

4.2 展望

ESSV核算内容较多、核算方法不一,不同的研究目的,选择不同的参数评估同一领域价值,结果可能不尽相同。核算目前最大的问题是无法形成统一的核算体系,使得当前的价值核算工作仅仅停在理论分析阶段,在实际应用层面不易推广。未来的研究可以从以下2个方面开展。

4.2.1 统一理论框架体系,实现核算方法标准化

生态方面的监管网络还不健全,可由政府牵头成立专门的自然资源审查局,以独立检查机关的方式,强化各省份自然资源的核查与监管,加快监测网络建设,推进核算参数本地化[19]。保证参数的选取能很好地评估研究对象的价值,使最终得出的结果不仅具备可比性,而且数据的可信度较高。构建统一核算体系需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多个ESSV核算示范区,组建专家团队就ESSV核算进行专门的研讨与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调整,找出适合我国各区域、各生态系统的标准化方法。

4.2.2 准确界定资源产权,加强学科融合深度

生态资源的产权界定存在困难,而资源只有通过明确产权后才能变成资产,再由投资形成资本,在运营下最终生成产品。对于ESSV的核算,确定产权显得尤为重要,以便核算工作顺利开展。ESSV核算缺乏自己的理论体系,既不属于传统的生态学及会计学领域,更无法用经济学的理论模型来模拟其价值变化过程。ESSV核算涉及多学科,目前学科融合深度不够,未来需要加强学科的融合。

猜你喜欢

发文核算领域
2020年河北省国民经济核算
10条具体举措! 山东发文做好返乡留乡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
领域·对峙
会计集中核算制下的内部审计工作
校园拾趣
爷孙趣事
以牙还牙
2014年GDP首破60万亿
新常态下推动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初探
对交易性金融资产核算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