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陈一得:云南现代气象研究开创人

2022-09-01杨乐仪

今日民族 2022年8期
关键词:天文昆明气象

文 / 杨乐仪

在海拔2358 米的昆明西山(太华山)的山顶,有一座气象站。这里是云南省文物保护单位,是云南省的“科普教育基地”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气象站里有一栋三层的砖木结构法式楼,现在是云南气象博物馆所在地。博物馆里,有一个展厅展出了陈一得先生献身科学,爱国卫国的事迹。

陈一得是谁?他有什么贡献?我们今天就来讲一讲。

因反帝爱国而改变的人生

陈一得,原名陈秉仁,云南盐津人,1886 年出生。父亲经营着一家小杂货店,母亲操持家务,他还有一姐一弟,生活虽然清贫,但一家五口也其乐融融。

陈一得7 岁那年,母亲因病去世,临终前告诉他要认真读书。陈一得记住了母亲的话,从此勤学苦读,终其一生。1903 年,他考入了新成立的云南省高等学堂,学习法文。因学习优秀,以排名第一的成绩考取了公费留学比利时的资格。光明的前途已经摆在面前,然而,不久之后,陈一得却因参加了反帝爱国运动改变了人生。

《辛丑条约》签订后,法国攫取了在云南七处府厅开采矿产的权利。丧失采矿权严重危害了云南经济发展,各族人民反抗浪潮此起彼伏,延续了几年的时间。1910年4 月滇越铁路通车,云南的矿产资源将被火车源源不断运走。省城的爱国学生们纷纷请愿,要求收回矿权。陈一得也站了出来,写下了“吾宁断腕誓相斗,夷虏终归化草莱”的诗句,与同学们一起为维护国家主权而战斗。

腐败无能的清政府视爱国学生的行动为洪水猛兽,地方高官们认为参加“闹事”的学生不仅浪费了国家的钱财,还给社会带来了负面影响,必须予以惩戒。于是,陈一得被取消了留学资格,并被押解回盐津。但陈一得并没有放弃出国深造的理想。他决定前往上海,边打工攒钱,边等待出国的机会。

到了上海不久,辛亥革命爆发,一腔热血的陈一得毅然参加了革命军,随军攻打并光复了南京。革命成功后,他没有找到出国机会,便返回昆明,进入云南省两级师范学堂读书,专攻数理化,为日后的科研活动打下了坚实基础。

从教师到科学家

毕业后,陈一得被分配到省立中学教授数理化课程。由于担负着养家的重担,他还在多个中学兼职,往返奔波在各个学校之间。平时,他还会在昆华民众教育馆,以“牛郎织女会相会吗”“天有多高,地有多厚”等既有趣味性,又有学术性的主题为群众作科普演讲,对普及科学常识、破除封建迷信起了一定作用。

教学之余,他也醉心于科学研究,特别对于天文、气象、地震有着浓厚的兴趣。他利用简陋的设备来做实验,也时常外出考察,搜集资料。比如,1917 年,昭通大关县发生地震,陈一得深入震区查访,并认为月球与地球之间的引力对此次地震有触发作用。又如,在长期观测星象的基础上,他在1920 年绘成了“昆明恒星图”,并由夫人刘德芬在绸缎上用丝线刺绣出来,这也是近代云南首部天体地图。随后,他又在此基础上制成了供观测天体星象用的步天规,只要转动上面的圆盘,便可以知晓当日有哪些星座出现在天空中。

1927 年,陈一得随团前往江浙地区参观教育事业,这次行程,成为了他一生事业的转折点。每到一地,他总会去参观当地的观象台或天文台。但在当时,中国的天文观测非常落后,并且很多观测站都由西方列强建立和把持,为帝国主义进一步掠夺中国资源服务。陈一得痛心于国家的积贫积弱,暗下献身科学研究的决心。

云南首个气象测候所

回到昆明后,陈一得拿出多年的积蓄,购买了气象仪表,在钱局街自己的家中,创建了云南历史上第一个专业的气象观测和研究机构,这也是中国第二个由私人创立的气象观测所。

他为测候所取名“一得”,在一封给友人的信中,他解释说,“以科学为终身事业,必有几分傻气,常被人窃笑。但愚者千虑,必有一得矣”。从此,他的本名渐渐被忘记,而陈一得的名字却为民众所永远牢记。

观测所有4 名工作人员,除陈一得外,还有他的妻子、堂弟和义子,4 人皆没有薪水。每天观测3 次,主要项目有气压、气温、湿度、云量、风向风速、降水量等。除气象观测外,入夜还观测星空。

基于观测的成果,陈一得每年定期编发《昆明市气象年报》,并撰写了多篇学术论文。其中《昆明市之雨量》一文首次把定量分析引入了云南的气象学研究,《昆明气象与天文观测》一文则为后来凤凰山天文台的选址建设提供了气象依据。1939 年,在参与编纂《高峣志》中,陈一得直接使用气候资料编纂其中的气候部分,在全国的方志编写中属于首创。

一得测候所的气象资料引起了外国列强的注意,法国和日本都曾向他提出重金购买,但均遭到了拒绝,由此亦可看出陈一得的拳拳爱国之心。

1931 年,陈一得自费前往南京气象台进修,在这里,他得以向竺可桢等前辈学习交流。学习结束后,他又走访了上海、南通、北京、天津、青岛等地的气象台。这次行程,使他弥补了专业知识上的欠缺,开阔了眼界。

1936 年,云南省决定筹办测候所,将任务交给了陈一得。他亲自选择了昆明太华山(西山)山巅为新测候所的兴建地点,在施工中也现场指挥。1937 年4 月,气象测候所竣工,陈一得担任首任所长,之后,他把钱局街的仪器搬到了太华山,带着家人上山工作生活。

山上气温低,每到冬天,总冻得人瑟瑟发抖,又无水无电,采买物资也很不方便,但陈一得克服了种种困难,一直坚守在此。他说:“专门从事科学工作者,要不惜牺牲一切,精神物质任何享受,皆非所计。”直到1946 年,在山上驻守了十年后,年满60 岁的陈一得和妻子才下山。

昆明的经纬度

昆明的经纬度是多少?估计几乎没有人能够回答得出来。东经120°41′58.88′,北纬25°03′21.29′,这是在云南大学内实测的数据,而进行测量的科学家中,就有陈一得。

1934 年12 月,陈一得、浦光宗(云大工学院教师)配合南京紫金山天文台的沈文侯先生用4 个晚上,在云南大学会泽院旁测量出了昆明的经纬度,这个测量点,也被称为云南第一天文点。

抗战爆发后,“中央研究院天文研究所”迁到了昆明东郊的凤凰山,陈一得测量的昆明气象数据,是搬迁的重要科学依据之一。在搬迁过程中,陈一得也为天文研究所的科研人员提供了很多帮助。

1941 年9 月,中国境内发生了一次日全食,天文研究所组织了中国现代第一次大规模的日食观测。陈一得作为观测队员随队奔赴甘肃临洮开展活动,并在天文学会年会上做了主题发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陈一得把多年的天文气象资料移交给人民政府后,又马不停蹄地开始了新的工作。1951 年,他发起组织成立了云南省气象学会,担任理事长。1953 年,他受聘担任云南省博物馆馆长。此后,他还先后担任过云南省科普协会主席、云南省天文学会理事长、昆明市政协副主席等职。

1958 年10 月17 日,陈一得在昆明逝世,享年72 岁,被安葬于马街,后来迁葬在太华山顶的气象站小楼前,守护着他为之奋斗了一生的气象事业。

猜你喜欢

天文昆明气象
走进气象 探索科学——山西省运城市钱学森科技小学开展气象实践活动
气象树
雪中昆明 一梦千年
Task 11
天文篇
文章有象
天文冒险
天文与地理
2016中国昆明泛亚石博览会
伽利略与天文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