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化环境下高校智慧审计监控系统的构建

2022-08-31尹兰香张洋海

台州学院学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监控智慧监督

尹兰香,张洋海

(台州学院 商学院,浙江 台州 318000)

随着信息技术发展,为提升管理服务效能,各高校纷纷实施各类智慧校园管理服务平台。当前各高校实施的智慧校园管理服务平台通常包括资产管理服务信息平台(包括采购申请、采购、验收、日常管理、报废管理等)、科研服务平台(包括科研项目的申请、立项、经费预算与使用、中期检查、结题等)、人事管理服务平台(包括人事信息管理、职称评定、工资计算、绩效考核等)、教务管理服务平台(包括教学任务安排、教学过程控制、教学业绩考核等)、财务服务平台(包括经费报销、资金管理等)等。各类管理服务平台的应用提升了高校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和管理效能,同时对高校内部审计提出更高要求,传统审计难以应对信息化环境下的各种挑战。

一、相关文献回顾

关于信息化在审计相关业务中的应用推广,2014年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强审计工作的意见》就提出了加快推进审计信息化进程的要求。2015年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完善审计制度若干重大问题的框架意见》和《关于实行审计全覆盖的实施意见》,这些文件不但确定了审计全覆盖的总目标,也指出构建大数据审计模式是实现审计全覆盖、提升审计效能的重要途径。在以上这些政策的引导下,以及随着高校审计项目的日益复杂和对审计要求的不断提高,近年来,审计理论界和实务界主要围绕大数据智慧审计平台构建和高校内部审计模式创新等内容展开了一系列的探讨。

在大数据智慧审计平台构建方面,刘国成、马欣萌和徐志(2021)[1]结合云计算相关技术,为探索有效的审计新路径和新方法,运用Hadoop系统,探讨如何建立审计全覆盖驱动下的大数据审计平台。王雪荣、侯伟龙和虎祎笑(2021)[2]以工程审计项目为例,提出基于“点—线—面”思维的数据式审计模式,构建大数据工程审计平台。王海兵、任诗琪和张元婧(2021)[3]结合行政单位内部审计面临的问题,探索大数据审计与内部审计的契合点,从审计制度规范和标准的完善、内审独立性的保障、审计数据信息质量的提升、内审人才队伍的建设、信息化工作流程的优化等方面提出了建议。向华、张向睿(2017)[4]结合COBIT5.0标准里的有益元素,探讨如何构建“互联网+审计”的大数据审计模式。周诗琪(2019)[5]认为区块链技术由于其去中心化、分布式记账本、非对称加密、时间戳等技术闻名于世,因此可将区块链技术应用于审计平台之中,推动企业对于实时风险的评估和判断,优化企业审计管理。

针对信息化环境下高校内部审计面临的现实问题,研究者围绕高校内部审计模式创新展开了一系列研究。如,陈晓婷(2021)[6]指出高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主要存在信息化水平不高、管理成本高、内审人员信息化素养面临挑战等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王阳、许静娴和李健(2020)[7]从四个内部控制环境要素出发,分析高校控制环境现状,提出高校开展内控审计的路径和相应对策。朱智鸿(2016)[8]提出,应当建立符合高校管理特点的内部审计信息化系统,加强内部审计质量管理信息化建设,努力实现信息化审计效能最大化。曾梅(2018)[9]分别从大数据审计的框架构建层面和技术应用层面,依次阐述大数据环境下的高校内部审计模式设计,分析总结了实施难点和相应对策。

从现有文献资料来看,当前讨论的重点尚局限于理论分析和框架设计,而且大数据审计平台的构建,更多的是针对企业内部审计需求展开的研究,专门针对高校特别是关于多部门联动的智慧审计在高校中的具体应用的文献少之又少。本文从实践应用出发,探索纪审联动的高校智慧审计监控系统的构建设想,为有效提升审计效率和效果提供实践和理论依据。

二、信息化环境下高校内部审计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挑战

我国高校内部审计为高校改革和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服务和支撑,但是,从高校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与实践应用的整体过程分析来看,其在运行机制、审计人员、审计内容和审计手段等方面还存在如下问题。

(一)审计机制不完善,“免疫”作用不高。内部审计作为单位经济决策科学化、内部管理规范化、风险防控常态化的重要制度设计和自我约束机制,是审计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10]。内部审计是高校风险控制和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手段,在高校开展内部审计有助于强化学校内部管理,规范财经秩序,提高办学资金使用效率,为学校事业发展保驾护航。高校应优化审计资源配置,努力构建集中统一、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审计监督体系,更好发挥审计监督作用[10]。通过对浙江省内高校的调查了解,所有高校均设置专门的内部审计机构,负责高校内部财务收支审计、经济责任审计、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审计以及其他专项审计。但在具体工作中,审计重要性尚未得到充分重视,内部审计人员配备数量较少(大多为4人左右),审计部门与学校其他管理部门沟通交流偏少,审计过程往往重财务审计而轻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审计,重事后审计而轻事前、事中审计,内部审计的“免疫系统”作用尚未有效发挥。

(二)审计人员能力不足,审计效果不佳。内部审计作用的发挥,离不开一支信念坚定、业务精通、作风务实、清正廉洁的高素质和专业化内部审计队伍[11]。高校内部审计环境变化对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尤其是高校管理信息化水平的大幅提升要求审计人员具备大数据、云计算的意识和技术。但从对浙江省内高校内部审计人员的调查来看,普遍存在下列问题:一是年龄偏大,40岁以下从事高校内部审计的人员不多;二是学历层次偏低,大多为本科学历,硕士及以上学历的不多;三是职业资格类型单一,普遍仅持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拥有造价工程师资格证书、资产评估师资格证书、审计师(含CPA、ACCA等)资格证书、计算机类职业资格证书(例如网络工程师资格证书)的人员不多;四是职称以中、初级为主,高级职称人员较少。可见,当前高校内部审计人员的整体素质偏低,这严重制约了内部审计作用的发挥。

(三)审计覆盖范围不广,审计监督不严密。新时代内部审计应当坚持将推动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在本部门本单位的有效落实作为首要职责,促进本部门本单位工作目标与国家宏观政策目标有机统一。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和《国务院关于加强审计工作的意见》《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教育部关于加强直属高等学校内部审计工作的意见》等有关文件要求,高校内部审计内容通常包括财务预算管理审计、经济责任审计、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审计,并且针对重大项目实施专项审计和跟踪审计。但在实际工作中,审计与纪委监察、教学管理、科研管理和资产管理等部门尚未建立联动审计机制,由于受人员数量和专业胜任能力制约,往往只侧重于财务收支合法性审计,对预算制定和执行绩效的审计有待进一步优化,对内部控制建设和实施的审计有待进一步细化,对经济责任的审计有待进一步强化,对科研经费管理、教学管理和资产管理等内部全链条管理的专项审计和跟踪审计执行力度偏弱,审计往往流于形式。

(四)审计技术手段落后,审计效率低下。时代和技术的发展要求内部审计不断创新审计理念、审计体制机制、审计模式和审计技术方法,实现自我完善、自我发展和与时俱进。大数据、云存储、无纸化是智慧校园管理服务平台的重要特征,与传统管理服务系统相比,可以突破时空限制,大幅提升管理服务效能。但是由于缺少可视化的纸质材料,对审计技术提出更高要求。要求审计人员不仅要掌握审计基本原理和技术策略,还要熟悉计算机信息技术。从对浙江省高校内部审计的调查来看,各高校普遍缺少精通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审计专业人才,审计人员大多习惯于传统审计手段,信息化环境下的审计数据采集技术、数字化审计方式使用较少,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严重滞后。甚至有些审计人员完全不懂计算机信息技术,要求被审计单位将信息平台的数据打印下来实施审计,严重影响审计效率并造成资源浪费。

三、构建信息化环境下纪审联动的高校智慧监控体系设想

高校结合实际情况构建纪审联动的智慧监控系统是非常必要的,见图1。构建智慧监控体系需建立在云计算平台之上,通过接入高校业务管理数据库、审计规范数据库、外部信息数据库等实现自动化审计,以图表形式直观反映审计结果,并在此基础上拓展智能预警、动态监管、清廉教育、清廉档案管理等功能,以数字赋能推动清廉高校建设。

图1 高校智慧审计监控系统平台架构设计方案

(一)聚焦“三个维度”,构筑高校智慧审计监控系统。高校应结合事业发展需要和内部业务实际特点,重点围绕“价值、功能、应用”三大维度,构筑智慧审计监控系统,提高内部审计效能。

1.价值维度,着眼高校智慧审计监控系统的现实需求。高校经费构成复杂,既包括日常教学经费,还包括各种科研经费、大量的基建项目经费等。各高校年度预算动辄数亿元或数十亿元,甚至上百亿元。种类繁杂且金额巨大的经费收支增加了审计监督的难度,导致高校系统贪污腐败案件频发。因此,加强高校系统的清廉建设需要采取更有效的审计监督手段。一方面应当推进数字赋能,构建智慧审计监控体系,广泛采取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手段,实现审计数据的智慧化搜索、分析、关联、比对、计算和管理;另一方面需要推进纪审联动,实现审计监督和纪检监督的有机贯通,形成审计和纪检工作同向、程序联动、结果共享的监督执纪合力,以纪检保障和推动审计工作实施,以审计结果为纪检工作提供审查依据。

2.功能维度,搭建高校智慧审计监控系统的体系框架。高校审计纪检工作往往存在人员力量不足、专业知识欠缺和信息屏障等短板,无法对各类经费收支实现全程监督、及时发现和精准介入。智慧审计监控系统主要依托清廉项目云平台,通过引入“智慧大脑”,整合既有工作基础和特色亮点,创新高校系统审计纪检工作模式,引领和赋能清廉项目建设。智慧审计监控系统通过信息化手段,在各类经费收支的关键节点、重点岗位等环节,为审计纪检部门对项目办理的规范性提供监管的相关功能操作,充分发挥审计纪检的功能并建立清廉项目管理系统,同时将清廉文化、清廉思想、清廉制度的宣传工作融入清廉项目的建设过程中。

3.应用维度,丰富高校智慧审计监控系统的实践经验。高校经费收支涉及面广,与全校师生乃至社会公众利益密切相关,传统监督渠道无法广泛获取审计线索和及时回应全校师生和社会公众的关切。实施智慧审计监控系统,通过网络举报受理和信息发布机制,可扩大审计线索收集范围,实现审计纪检工作与业务深度融合,审计纪检工作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大幅提升、审计纪检监督过程公开透明、在线举报受理实时高效,有效回应社会关切。

(二)关注“三个重点”,构建智慧审计监督工作闭环。高校智慧审计监控系统应紧紧围绕“事、人、风险”三大重点内容,构建审计监督工作闭环,有效实现高校风险预警。

1.紧盯“事”,实现全过程动态跟踪审计监督。通过把线下的经费管理制度融入智慧监督云平台,有效规范项目经费收支各节点的权力运行。一是搭建全生命周期的智慧管控模块,实时掌握项目动态,通过数据智能比对实现平台对相关环节合规性的智能预判和预警提醒,建立有效的数据溯源机制,实现全流程电子化留痕,可查、可追溯。二是梳理经费管理的关键环节,在模块中设置如数据异常、违规操作等事前预警点,一旦触发,系统会及时预警反馈。实施智慧审计监控系统,通过线上、线下互通共融的审计监管治理,将对高校系统招投标、资金拨付、工程变更等廉政风险多发易发环节的管控更加有力。

2.紧盯“人”,实现关键岗位精准审计监督。在智慧监督云平台开辟在线清廉教育、清廉电子档案、溯源调查反馈等模块。如清廉教育模块,通过在线开展清廉承诺、清廉培训、清廉联播等活动,生成清廉学习指数,筑牢廉洁防线。如清廉电子档案,为项目管理团队、工程施工监理单位、仪器设备及耗材供应商等建立清廉档案,制作并公开清廉画像。通过关键人员的痕迹管理,记录工程建设领域人员的廉洁从业情况,为廉政、质量、安全事故责任认定或容错免责提供依据。探索“党建+廉政+项目”审计纪检工作机制,挑选党员干部、审计纪检人员和各二级学院及职能管理部门相关技术人员,组成清风小组,开展廉洁交底、监督督办、清廉宣讲、清廉巡查、廉洁家书、廉洁知识测试等活动。

3.紧盯“风险”,实现驾驶舱快速预警。针对违纪违规易发多发的环节,细化招标采购、项目变更、项目进度管理、经费支付等重点环节的监管,设置项目招投标、资金拨付、质量安全、项目审计监督等预警机制。对外,通过公布实时监控、“码上监督”等信息平台,确保相关利益主体和社会公众的实时监控和在线举报。对内,在云平台设置经办单位、审批部门、财务部门、审计、纪检等云端口,实现各条线的履职信息公开共享,对错误履职或履职不力等问题进行人工智能监督。云平台的“清廉驾驶舱”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抓取,供高校审计纪检部门根据问题性质跟踪研判、深入审计、调查审查。

(三)实现“三个转变”,打造智慧审计监控样板。高校智慧审计监控系统的构建,重点实现实时多方互动、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和多部门协同审计监督的转变,有效提升高校现代化治理能力。

1.变单向审计监督为互动审计监督,筑牢阳光工程屏障。智慧审计监控系统通过打造实时监控、线上监督平台,可实现经费收支的实时监督和在线举报。实时监控、线上监督平台搭建了与全校师生乃至社会公众交流和反馈问题的机制。这一方面扩大了审计纪检部门获得线索的渠道从而有利于审计纪检工作的开展,提高了审计纪检工作的精准性;另一方面也增强了审计纪检工作的公信力,有利于有效化解各种风险隐患和群体性舆论事件。

2.变事后审计监督为全过程审计监督,提升高校治理效能。传统审计监督主要以事后对经费使用和账册凭证的检查为主,为处置违纪违法行为提供依据,审计监督的时效性较差,往往难以及时发现并纠正问题,导致损失扩大。而智慧审计监控系统则是利用信息化手段,实现对各类经费项目过程化、精准化、常态化的审计监督,有利于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早发现、早提醒、早整改,有效杜绝小问题变成大漏洞。通过云平台执纪问责、制度建设、思想教育三大功能集成,实现审计纪检工作重心的适当前移。通过智慧审计监督的全程介入,切实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帮助相关人员踩好刹车片、管好责任田、筑好防火墙。智慧审计监控系统的实施,可大幅提升制度和系统的刚性约束,达到了审计纪检监督“治未病”的效果。

3.变单方审计监督为合力审计监督,补齐审计力量短板。智慧审计监控系统用云端融合打破传统审计监督的条块分割和信息壁垒,根据工作需要,设置不同的云平台登录端口,使清廉项目建设成为纪检、审计、经费使用部门、经费主管部门等各条线的共同责任,群策群力,共同发现和解决问题。智慧审计监督体系的构建,实现了纪检部门、审计部门、经费主管单位、全校师生的全员监督,实现了项目资金、人员、管理环节等领域的全面监督,有效督促各方责任落实更加到位,促进高校内部管理和资金使用更加规范有序、公开透明。

四、信息化环境下高校内部审计优化思路

为适应信息化环境下内部审计的创新发展需求,高校应结合自身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挑战,在完善审计机制、提升审计人员素质、扩大审计覆盖范围和构建智慧审计监控体系等方面积极探索优化思路,实现审计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高校审计在技术层面实现“现代化”转变。

(一)完善审计联动机制,提高风险管理意识。首先,学校主要领导应当高度重视内部审计工作,优化机构设置。重点增强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免疫系统”作用。其次,建立健全审计联席机制。加强内部审计部门与纪委、教学管理、科研管理和资产管理等其他部门间的联系与沟通,构建“紧密联系、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相互配合”的审计工作联动机制,形成监管合力。再次,充实内部审计队伍。严格按照相关文件要求配备审计人员,提升审计人员的职业荣誉感和工作积极性。最后,健全审计机制。在完善财务审计和经济责任审计的基础上,重点加强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审计,高度重视科研经费支出和工程建设领域的专项审计和跟踪审计。

(二)加强审计队伍建设,提升职业胜任能力。首先,加强优秀人才的招引。当前高校内部审计环境的新变化对于审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素质和能力要求,应当站在学校事业发展的高度广纳兼具深厚审计理论功底和扎实现代计算机信息技术的优秀人才。其次,可从学校内部选拔人才。通常,学校内部有一批精通业务知识和管理制度的优秀人才,充分利用现有人才队伍可有效缩短入职培训时间。再次,加强内部审计人员职业培训。基于胜任能力提升,从职业素质、职业技能、职业道德等方面全方位构建审计人员职业培训体系。最后,做好优秀审计人才的对外交流工作。对于工作勤恳、业绩突出的审计人员,可推荐其到校内其他部门或校外其他单位担任更加重要的职位。

(三)扩大审计覆盖范围,守牢审计监督底线。首先,强化预算管理审计。从预算编制管理、预算执行控制和预算绩效评价全流程加强内部审计,促进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其次,推动开展内部控制审计。将内部控制纳入审计范围,从内部控制机制的建立、运行、修订等全过程加强审计,对内部控制健全性、有效性进行审计评价,从而促进制度完善和风险防控。再次,深化经济责任审计。建立纪检监察、组织人事、内部审计等多部门的经济责任审计联席会议制度,健全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强化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的运用,将审计结果作为评价考核各级领导工作的重要依据。最后,加强重点领域审计。对公务支出和公款消费、教学经费支出、科研经费支出、工程建设、资产管理等方面实施专项跟踪审计。

(四)构建智慧监控体系,有效提高审计效率。首先,创新审计数据采集方式。建立健全电子数据采集机制,保证审计数据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及时性。建立“嵌入式”数据采集机制,在学校其他管理服务系统中预留审计接口或授予审计部门访问权限,从而方便审计数据的采集。其次,推进实施数字化审计。深入运用大数据、云计算技术,加大跨系统审计数据的比对和综合分析,提高数据分析的深度和广度。再次,完善内部审计管理系统。根据学校事业发展和审计工作需要,大力推进内部审计信息化管理,对审计计划、审前准备、审计实施、审计报告、审计整改、资料归档、成果利用等全流程管理环节进行信息化管理,提高审计效率。最后,创新审计业务组织模式。主动适应信息化环境对审计资源、审计思路、审计手段、审计方法等带来的变革,创新审计业务组织模式。

五、高校实施智慧审计监控系统的目标成效

高校通过纪审联动智慧审计监控系统的构建,旨在运用数智化审计模式,增强审计纪检等多部门协同效应,真正实现阳光监督,推动清廉教育和清廉高校建设。

(一)数字赋能,确保审计全过程。深入践行“科技强审”理念,探索信息化审计路径方法,提升内部审计监督效能。通过业务上云和智慧审计监控系统,有效实现“业审融合”,真正做到业务执行到哪里,审计监督跟踪到哪里。大数据、云计算技术的运用大大提高了审计的效率和质量。高校智慧审计监控系统的建立运行为高校系统经费管理监督难问题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案,创新了审计纪检工作模式。今后应当进一步积极运用数智化审计模式,探索多维度、智能化等数据分析方法,不断提升内部审计质量和效率。

(二)纪审联动,强化审计有效性。构建纪审联动机制,完善内部审计制度,以强有力的纪检工作为审计监督保驾护航,以专业的审计取证为纪检决定提供依据。高校智慧审计监控系统深度融合业务、审计、纪检等相关工作,梳理形成多个风险预警点,严密构织监督网,引领和赋能清廉项目和清廉高校建设。应进一步加强与纪检监察、巡视巡察、组织人事等内部监督机制的沟通协调,建立信息共享、结果共用、重要事项共同实施、问题整改问责、共同督促落实等工作机制,增强协同效应,提升内部审计成效。

(三)阳光监督,提升群众参与度。坚持内部审计开放发展和内部审计成果共享,提升审计工作成效和影响力,推动全面保障经济社会各主体的合法权益,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动力。高等教育涉及面宽泛,广受社会关注。因此,高校经费收支监管要倾听各方意见,及时回应社会。通过智慧审计监控系统,全体师生乃至社会公众可全方位了解相关经费流程及收支情况,进行线上留言咨询、问题反映和信访举报,处置情况亦可在线上同步更新反馈,真正实现阳光监督。

猜你喜欢

监控智慧监督
The Great Barrier Reef shows coral comeback
突出“四个注重” 预算监督显实效
你被监控了吗?
Zabbix在ATS系统集中监控中的应用
监督见成效 旧貌换新颜
夯实监督之基
PDCA循环法在多重耐药菌感染监控中的应用
有智慧的羊
监督宜“补”不宜“比”
智慧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