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速公路路面微表处养护施工工序及技术要点

2022-08-31张俊豪

四川建材 2022年8期
关键词:微表车辙摊铺

张俊豪

(山西省交通新技术发展有限公司,山西 太原 030006)

1 工程概况

某高速公路试验路段起讫桩号K30+300~K32+300,全长2 km,双向六车道,全线设计速度100 km/h。经调查发现,路面存在轻微磨光和松散现象,少部分区域有车辙以及细微裂缝病害。为保证路面的正常使用,全幅加铺1 cm微表处,依托于此方法实现有效养护。

2 微表处养护技术的应用优势

微表处技术作为一种路面养护技术,不仅具有较强的经济性,而且具备较高的机械化程度,同时成效比较显著。其能够利用集料、乳化沥青、水、添加剂等形成稀浆混合料,以有效推进施工的进展。值得注意的是,在摊铺碾压的作用下,混合料可以广泛应用于各类路面表层病害。微表处养护技术是以稀浆封层技术为原型而衍生出的全新形式,在路面养护方面的应用效果较好。微表处养护技术的应用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2.1 防滑性和耐磨性

微表处施工时,材料选用的是质地坚硬、耐磨性好的石料,为使此类材料与沥青稳定粘结,需要选择性能良好的改性沥青。沥青路面具有防滑、耐磨的特点,车辆通行期间受载荷过大的影响,易导致路面出现松散病害。为此,可根据公路路面的实际病害情况合理安排微表处养护施工,依托于此方法提高路面的防滑性和耐磨性,确保经过养护后的路面可更为有效地抵御病害[1]。

2.2 抗渗性

在常规的路面封层施工中,通常采用热沥青薄层罩面技术,但从实际应用效果来看,此时的防渗性能欠佳,例如路面的积水大量渗透至路基内。相比之下,微表处养护技术可规避热沥青薄层罩面技术抗渗性不足的局限性,确保成型的路面有良好的抗渗性能。

2.3 高效施工

高速公路的车流量较大,针对路面做养护施工时,需要充分考虑养护效果和所在道路的车辆通行要求。换言之,应在不影响养护效果的前提下尽可能缩短养护的时间,尽快开放交通,以免造成交通拥堵。微表处养护技术具有施工后可快速开放交通的优势,能够有效满足高速公路的通车要求。摊铺车在拌制混合料的同时进行摊铺,施工工序紧密衔接,施工时间得到有效控制。在合理施工后,公路路面可在2 h内开放通车,不会对高速公路的车流造成过多的影响。

2.4 经济性

微表处养护技术不仅能够提高沥青路面的防滑性,而且能够增强沥青路面的抗磨性,从而强化路面的抗压强度,延长路面的使用寿命,经济效果非常突出。

3 适用范围

3.1 损坏路面的维修

1)水侵蚀路面的维修。水害侵蚀是高速公路最常见的损害之一。有关调查显示,高速公路如果使用时间超过一年,不可避免会出现“因积水侵害而损害”的情况。高速公路的特点在于车流量大、车速快。路面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影响,甚至出现各种缝隙,缝隙在不断侵蚀的情况下会不断扩大,并最终成为水坑,如果遭遇阴雨天气,路面侵蚀情况更为严重。引入微表处技术对路面进行防水修复,能够减少路面的损坏程度,延长路面的使用寿险。

2)对于路面平整和填充的施工。在提高路面防滑性、增强路面长久性、调解路面平整性等方面,微表处技术均能发挥有效作用。微表处技术运用的材料不仅坚固,而且耐磨。能够全面修复损毁路面,增强公路的使用性能。而且该技术材料成本低、质量高,能适应各类施工环境。

3.2 应用于路面封层工程

对于老路加铺路面情况,原先存在的裂缝等各类病害必须进行处理。实验表明:对于原路面中宽度在5 mm以上的病害如裂缝、车辙等,如果未加治理,这些病害在新路面通车2个月左右时便会反映出来。因此,要充分发挥微表处技术的作用,利用其对沥青路面进行清理,以提高路面的使用寿命,降低路面的损毁。

在微表处技术中使用的沥青主要是SBR乳化沥青,矿料质量对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有直接的影响。混合料要想获得较高的强度以及较好的耐磨性,需选择洁净的集料。

4 技术可行性分析及预处理

1)可行性分析。原路面应有足够的结构强度,经过调查后,若原路面的强度不足则不具备采用微表处罩面的施工条件;仅存在局部强度不足的情况时,先采取补强措施,再组织微表处施工。

2)有效处治车辙,此时先界定具体的病害范围,完成路面清扫、铣刨等基础工作,然后准备机械设备、材料,为正式施工创设良好的条件。填补车辙时,施工温度不低于15℃,并保证填补材料与既有路面结构稳定粘结。分情况施工:对于5 mm以下的车辙,其病害程度较为轻微,不用做特别处理,此时仅需加铺1 cm微表处即可;对于5~20 mm的车辙,先用罩面摊铺箱铺设调平层,再安排微表处施工(厚度为1 cm);对于20 mm以上的车辙,其处理要求较高,先确定路面拥包等高出的部分,用铣刨机将其清理干净,再铣刨找平,在前述基础上用车辙摊铺箱铺筑微表处;部分情况下存在40 mm以上的车辙,必须采取先挖补、后加铺的方式处理。

3)路面裂缝宽度在5 mm以上时,以灌缝的方法处理。

4)沥青层有坑槽、松散等病害且局部沉陷时,分以下两种情况考虑:若基层、底基层的承载力较强,可以直接挖补上、中面层,在此基础上加铺1 cm的微表处;若基层缺乏足够的承载力,则用水泥稳定碎石处治基层,经过对中、上面层两部分的填补后,再进一步施工1 cm微表处。

5 微表处养护技术的具体应用要点

5.1 施工准备

1)路面清扫。准确界定待施工范围,将原路面的松散材料、泥土等清理干净,以保证微表处与原路面的稳定粘结。路面清洁方法多样化,例如扫帚清扫、用水冲洗,具体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若采用水冲洗的方法则必须在裂缝干燥后施工。

2)放样划线。沿摊铺方向划出控制线,作为摊铺施工的控制基准,保证施工范围的准确性。条件允许时不用测量放线,将车道线、路缘石等作为参照基准,此时也能有效完成摊铺作业。

3)现场管理。施工期间不可受到外部因素的干扰,但高速公路车流量较大、车速较快,因此需采取交通管制措施,保证施工现场无行车干扰。在此条件下快速完成微表处施工,尽快开放交通。

5.2 微表处摊铺

1)开启材料的控制开关,控制材料用量,使其进入拌和器内充分搅拌,得到均匀性较好的混合料。拌制初期排出的混合料可能存在质量问题,此部分用铁锹接走,视为废料处理,将后续拌制的材料投入至施工中。摊铺车装料后运输至现场;以摊铺施工要求为准灵活调整摊铺槽的宽度、摊铺厚度等关键指标。

2)精细调节螺旋分料器的转动速度和出料口的方向,尽可能使拌制好的混合料均匀分布在摊铺槽内。随着槽内料量的增加,待其达到槽深约1/2左右时开始运行摊铺车,以1.5~3.0 km/h的速度匀速行驶。摊铺全过程中,摊铺槽内的混合料量应占槽体积的1/2,若有减少的变化则在原速度的基础上放慢速度行进,若槽内混合料的数量有所增加则适当提升速度,即根据摊铺槽内的料量情况对摊铺速度做动态化的调整[2]。

3)经过摊铺后局部可能存在缺陷,此时安排人工找平。若由于大颗粒而导致路面凸起,由员工将该部分挑出,再填补抹平。

4)施工期间,施工人员密切关注现场各类材料的使用情况,若某类材料即将使用完毕,随即关闭各材料的输送,此时摊铺槽内存在部分剩余的混合料,将该部分摊铺至路面上,最后停止摊铺。

5)经过摊铺施工后,将末端1~2 m的材料清理干净,倒入废料车内做废弃处理。后续继续摊铺时,将前一阶段摊铺结束的部位作为起始点,通常距离摊铺末端4~5 m。经过摊铺后将摊铺箱向上提起,转移至路外,全方位清理,避免混合料固结在摊铺箱内。

5.3 摊铺施工质量控制

1)施工前,全面检查摊铺机等各类机械设备的工作状态,若有异常则及时处理。材料方面加强进场检验,安排满足质量要求的材料入场,按照配合比取用材料。

2)摊铺车装料后行驶至施工起点位置,对准摊铺控制线,确认无误后缓慢下放摊铺槽并做适当的调整,直至该摊铺槽与原路面紧密贴合为止。

3)以生产配合比为准选取适量的原材料(矿料、填料、水、添加剂、乳液),做充分的拌和,得到均匀性较好的混合料。

4)经过拌制后混合料流入摊铺槽内,此时启用摊铺车,以匀速的状态行驶,必要时开启摊铺车的喷水管,按照特定的水量对路面做喷水处理,起到润湿路面的效果。

5)根据混合料的拌制能力以及摊铺量灵活调整摊铺速度,保证参数间的均衡性。微表处施工时,及时检测并有效控制摊铺槽内混合料的体积,为满足摊铺施工要求,其应达到摊铺槽容积的1/2左右。

6)经过摊铺施工后,若局部仍有缺陷及时找平(可由施工人员用橡胶耙完成)。找平时,重点关注超粒径的粗集料以及横纵向接缝部位。

7)摊铺车内的某类原材料即将使用完毕时,关闭各材料的输送开关,将剩余的混合料摊铺到位,此后摊铺车停止运行,驶离摊铺点,及时清理残留在摊铺槽内的杂物,以免发生固结[3]。

8)摊铺施工过程中,若改性乳化沥青蒸发残留物含量有所变化,或施工所用矿料的含水量偏离正常区间,均要对摊铺车的运行速度做灵活调整,同时检验材料配比的合理性,只有在满足设计配合比后方可施工,否则应暂停并做改进。

9)封层摊铺后,安排养护,加强现场管制,任何车辆以及行人均不可进入现场。经过特定时间的养护后,封层满足质量要求(车辆通行时不可出现微表处飞散或其他异常状况)方可开放交通。

5.4 微表处施工质量的检验及对比分析

考虑微表处铺筑完成前、后两个阶段,从抗滑性能、车辙深度两个方面做对比分析,评价微表处施工技术在沥青路面养护中的应用效果。

5.4.1 抗滑性能的对比分析

抗滑性能测试仪器采用的是摆式摩擦系数测定仪,根据《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JTG 3450—2019)的相关要求操作,汇总检测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沥青路面抗滑性能检测结果 单位:BPN

可以得知,经过微表处施工后,摆值平均值为62.9 BPN,相比于尚未处理时的40 BPN有大幅度提高,同时完全满足“不低于45 BPN”的要求。因此从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抗滑性能的角度来看,在应用微表处养护技术后有助于提高路面的抗滑性能,此时路面的耐久性也将进一步提升。

5.4.2 车辙深度的对比分析

车辙深度的检测由专员用3 m直尺和钢尺完成,汇总检测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沥青路面车辙深度测试结果 单位:mm

分析发现,经过微表处施工后,车辙深度有大幅度减小的变化,即由原本的10.8 mm减小至2.7 mm,由此可以说明,在应用微表处养护技术后,沥青路面的车辙深度得到有效控制,路面的平整性有所提升,有助于车辆的平稳通行。

6 结束语

微表处养护技术的综合应用效果较好,将其应用于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养护施工中有利于提升路面的抗滑性能、减小车辙深度。在工程实践中,若条件允许可采用微表处技术,由专员利用优质的材料以及高性能的机械设备施工,保证微表处施工效果。

[ID:013645]

猜你喜欢

微表车辙摊铺
国道320线上高墨山至万载段(宜万同城)改建工程开始沥青上面层摊铺施工
环氧水磨石湿法摊铺与干法摊铺的对比
玄武岩纤维微表处在高速公路预养护中的应用
不同类型纤维微表处混合料的路用性能对比研究
小车辙里的大野心
微表处技术在高速养护工程的实际运用探究
高劲度模量沥青混合料在京台高速车辙维修段的应用
高速公路微表处材料过程质量控制关键指标
沥青路面现场车辙的精准化评价方法
现场热再生技术在高速公路车辙处治中的应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