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天津民间传统木制剃头凳设计研究

2022-08-31孙光瑞SunGuangruiLiuLu

家具与室内装饰 2022年7期
关键词:剃头抽屉家具

孙光瑞,刘 璐 Sun Guangrui &Liu Lu

(1.天津科技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天津 300222;2.南京林业大学家居与工业设计学院,江苏南京 210037)

天津的民间家具备受外国人士瞩目,常被带出国门的有剃头凳、天津柜、乌豆桶等。剃头凳随清代颁布的剃发令应运而生,是一个时期民俗文化的象征。家具常被放置于室内空间进行使用,陈列街头及被定义为工具类型的家具少之甚少。作为民间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木制家具,不仅揭露时代发展下的人民生活,同时体现木匠制器智慧及器物的创新发展,对当今家具的传承创新设计具有重大实用价值和经济价值。笔者在中国知网检索“剃头”一词,与之呼应的研究期刊仅171条,“剃头凳”相关文献更是寥寥无几。由此可见,对该器物文化内涵、社会价值的关注与研讨是比较缺乏的。因此研究剃头凳的设计特征,补充民俗家具的学理基础,对推动家具创新设计具有重要意义。笔者调研了老城厢民居、民俗博物馆,以及天津市区的部分街巷后,获得了该地区留存传统木制剃头凳的一手资料。以上述资料为研究对象,对剃头凳的文化内涵、设计特征、中外古典凳类家具对比分析进行研究,揭示其制器理念,分析其美学价值与传承意义,起到拾遗补缺的作用。

1 发展历程

“理发”字眼最早现于《晋书》中“温后诣安,值其理发”,至清称为“剃头”。明清改朝换代之际,清政府颁布的剃发令改变了中国男性的传统发式,由此激增了大批专业队伍,剃头匠应运而生[1]。剃头匠肩扛剃头挑子(图1)走街串巷,活动于市井民间为人们服务[2]。

图1 剃头挑子

剃头匠多为天津宝坻人,因此民间流传“剃头挑子出宝坻”,故剃头家什以天津地区留存最多。笔者通过动态考察,在天津可乐马古典家具博物馆一睹实物的全貌,从左向右依次由剃头凳、铜盆、炉灶、圆笼、刁斗旗杆等构成,剃头凳(图2)逐渐广为人知。

图2 剃头凳

剃头凳的发展历程日渐式微。经采访收藏家鲁培雄先生获悉,民国时期的国外收藏家游历津门故里,因未曾见过造型罕见与工艺独特的剃头凳,对其爱不释手,遂打包带走。有的置放家中作为收藏品,有的被收藏在美国民俗博物馆。剃头凳于1996年售价甚至达1万元人民币,高昂的价格仍受海外业界人士追捧,反映了其受欢迎程度与重要的民俗价值。剃头凳作为近代日常生活的理发用具,虽已淡出大众生活视角,被发廊所替代,但其文化内涵与社会功能的重要性不可小觑,时代背景下特定的民俗象征坚实烙印在历史长卷中。

2 剃头凳的设计特征

设计特征作为一类创造规律,亦为器具文化代表本身特质的基础描述[3]。剃头凳呈梯形、四腿八叉结构、略髤大漆的设计特征,兼备坐具、庋具功能。本文结合动态实证与静态描述,分析剃头凳的设计特征。

2.1 造型特征

剃头凳整体造型独特鲜明,线条流畅,物尽其用。形体上呈四腿八叉的梯形外观,通体运用线条与梯形结合,具有较强表现力。凳面呈矩形线条平行对称,凳面中央设有极具代表性的矩形孔,凳边抹线脚顶底参差错落,且冰盘沿以弧线转折。凳面下无束腰,圆形腿足光素无线脚,凳腿倾斜开口甚深,四足侧脚显著,下舒上敛向内倾仄,稳重大方;两侧牙板呈壸门状对齐呼应,刚柔并济。造型上剃头凳一侧辅置抽屉纵向排列,屉面装拉手搭配。铜饰配件不仅起到了点缀效果,且凳面铜饰与屉面拉手呼应,相得益彰。凳面及牙板处雕刻,自然流畅不繁复,起到了强烈的视觉效果。

剃头凳造型特征可总结为:一是梯形外观,四腿八叉。剃头凳线条明朗,运用直线与梯形轮廓一气呵成。二是面窄腿杈,内有乾坤。彰显剃头凳的便携性,外观小巧,抽屉内容量大,空间灵动多变。三是铜饰拉环,点缀得当。铜饰与剃头凳的木色搭配,打破整体色调沉寂。

2.2 装饰特征

剃头凳通体装饰简洁而不繁琐,金属配件装饰有度。装饰题材上,寓意鲜明的动植物纹样、几何纹样,承载着天津地区的生活习俗,给人们带来多样的装饰感受。如表1(a)凳面中心两侧呼应均衡的金属配件蝴蝶纹样,“蝴”与“福”谐音,有福气连连的寓意[4];两边铜饰透光如意纹示喻“称心如意”;最两端为抽象莲花纹,寓意吉祥;以波浪纹样作为边缘装饰,在狭长的空间中自如延展、富有韵律。(b)冰盘沿装饰有疏有密,有光素平面与底端起双阳线两类。(c)凳腿装饰有的光素无线脚;有的为如意纹样的金属配饰。(d)抽屉面板上辅之以吊环、拉环。(e)牙板装饰有的呈光素;有的锼挖壸门式轮廓。

表1 剃头凳的装饰纹样

剃头凳的装饰部位形成了一种范式。凳面呈光素或为铜饰包覆,凳面中央开矩形透光辅铜饰包裹加固,协调呼应;冰盘沿、牙板部位多用线脚装饰,呈光素平滑;凳腿部有的光素无线脚,有的带有铜件装饰;抽屉面板配以铜件拉手,虽朴质之至,却极具装饰与保护家具作用[5]。

剃头凳的装饰手法主要为擦漆、雕刻和金属技艺。制作考究的剃头凳多通体擦大漆,整体美观却有一定弊端,随时间与储存条件不当导致表层漆易发生氧化,逐渐脱落。因特定的民间木制家具属性,雕刻讲究简单省工,故为单一线雕,略显粗糙。凳面饰铜制金属以镂空、不镂空相间手法进行包角和覆面,既能加固结构,又具增生风采的效果。

剃头凳装饰特征如下:一是有繁有简,装饰不一。剃头凳大抵分为通体光素与题材装饰两种。二是金属饰件,用于所需。铜饰为主,应用于凳面及抽屉拉手处,兼具装饰与使用效果。三是髹漆浅雕,省时实用。装饰手法多样,朴素漆木与哑光铜饰相辉映,风味别具一格。

2.3 功能特征

器为工用是剃头凳的鲜明属性,兼具坐具、庋具功能。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入座舒适,存取有道,搬运省力。

剃头凳作为坐具,尺度遵循人机工程学。依据国标GB 1000-1988《中国成人人体尺寸》,18-60岁5%的成年男子上臂长289mm、前臂长216mm,充分考虑了便于剃头匠日常搬运及抽拉凳屉的尺度。另对照GB/T 3326-2016《家具桌、椅、凳类主要尺寸》中,建议凳面宽≥320mm,因此凳面长(图3a)设计为518mm,适于一人就坐;国标建议凳面深≥240mm,剃头凳宽(c)264mm,由此推算,凳面尺寸可更好承托住臀部,整体尺寸较窄,利于剃头匠通过窄巷;剃头凳高(b)416mm,成年人双腿微屈,双脚踩地,保证小腿的自如舒展,利于血液循环。综上,剃头凳尺寸呈现出比例适度,遵循人机,高度契合了人、坐具与环境和谐统一,达到了木凳设计的较高水平[6]。

图3 剃头凳三视图

剃头凳作为庋具,抽屉布置大有玄机。笔者通过田野调查法,观察到剃头凳腿足间夹四层抽屉(图4):座面中央开矩形透光,与顶层抽屉相通,其布局彰显赏钱经孔入屉,屉外辅之以铜环设锁,具有防盗效果;第二、三层抽屉不仅放置围布、理发刀、刮刀、推发器、木梳、耳挖、胰子、润肤乳等理发用具,又同时收纳剃头匠的食粮等。第三层抽屉下设小暗箱(图5),抽屉取出方能一窥储物空间,与明式闷户橱有异曲同工之妙;底层抽屉容量最大,储纳煤炭[7]。

图4 剃头凳抽屉

图5 剃头凳暗箱

剃头凳功能特征可总结为:一是以人为本,坐搬合理。对比现代国标数据,清朝木匠已有朴素的人机工学思想考量,结合剃头匠的搬运与顾客体验作为考量因素,作为制器根基。二是抽屉竖排,内有乾坤。剃头凳的储物功能强大,不但存储钱币、理发工具等物品,其闷仓的隐蔽空间和顶层抽屉具有极佳的防盗效果。

2.4 结构特征

剃头凳采用传统木框结构,以榫卯接合为主(图6),独特梯字型结构严谨[8]。凳面与腿足顶端以明榫接合,凳侧面(图6C)四周框架内装有嵌板,通过榫卯拼接将两侧立边与冒头接合,立撑与横撑构成,这是一种经济、美观且科学的造法[9]。凳腿与横档以圆材丁字形透榫接合,开口处插入连接结构,竖向中间开槽,横向中间制榫插入,牙条与凳腿的拼接加强节点强度,大大分散了凳体的均衡受力与保持稳定性。部分剃头凳的铜饰部位辅以铁钉进行加固[10]。剃头凳的抽屉(6B)采用无屉面衬板箱框结构,通过半隐燕尾多榫或直角多榫的拼合,由此延长抽屉的使用寿命。

图6 剃头凳结构

剃头凳结构特征如下:一是梯字结构,承重受力。剃头凳采用木框架结构与榫卯工艺,接合方式科学合理,稳定性强。二是便携拆分,节省空间。抽屉叠加收纳提升远途搬运的安全性,空间多样设置。三是抽屉设锁,隐蔽暗箱。首层抽屉锁防止钱财丢失,暗箱存放剃头匠的隐私物品。

2.5 工艺特征

剃头凳为传统手工制作,独特的45°斜接榫鞘工艺鲜明,形成四腿八叉外观[8]。工艺难度在于斜榫眼的凿削,无掏无挖,但因繁琐而耗时费工。剃头凳的雕刻工艺简洁质朴,凳面、冰盘沿、牙板常以阴雕技巧表现。近代西方家具制造大多为机械化批量生产,故剃头凳结体精妙,耐人寻味,致使国外木匠无法复刻如出一辙的制作。

剃头凳工艺特征如下:四腿八叉,扎实稳定。剃头凳独特的拼接工艺,与同期西方加工采取的车、钻、镟手法形成强烈对比;略施雕琢,省力节时。木匠辅以简洁雕刻及髤薄漆,设计简洁粗糙,制作成本低。

2.6 用材特征

选材价廉、质轻耐磨为剃头凳的显著特征。天津地区受水文化影响,大批木料由南方输送而来,木材使用呈现多元化趋势[11]。剃头凳用材以楸木、榆木为主,铜饰件为辅。楸木不仅牢固耐用、坚韧致密的木材特性[12],更具价格成本的优势,成为其材质首选。在洋务文化与租界文化的背景下,榆木材质相对盛行,其自身耐磨抗腐、质地坚韧的优点深受天津地区居民的喜爱[5]。铜饰件装饰亦为剃头凳不可或缺的特色,延续明清时期的普遍使用,辅以拉手、凳面装饰为整体增添装饰性与养护价值。

剃头凳用材特征如下:一是选材多元,楸榆为主。楸木质轻易加工,及榆木耐用显著,极大程度上方便剃头匠的搬运。二是延用铜饰,抗磨美观。铜饰装饰特征显著,较好保护了家具的外观。

3 剃头凳与其他椅凳类之比较

通过与明式长凳(图7)、闷户橱(图8)和西方古典椅凳的对比分析,进一步探究剃头凳独具特色之处。

图7 明式长凳

图8 黄花梨素联三闷户橱

3.1 剃头凳与明式长凳

与明式长凳对比中发现:起源上,长凳于北宋时就已定型,明末清初广泛流行[13];造型上,两者皆以梯形为主,四腿八叉;功能上,均为坐具,但长凳的尺寸可供两人并肩使用[14];材料上,民间长凳多以柴木、榉木制成[13],宫廷长凳以硬木为良才;装饰上,两者皆拥素面无漆的装饰部位。综上可知,剃头凳出现晚于长凳且继承了以线造型,在此基础上进行自身改良设计,增添简约洗练的整面造型。另外,剃头凳依自身特性,具有设锁、闷仓暗箱与储物功能,其装饰多于长凳,除部分通体光素外,大多剃头凳善用雕刻、铜件装饰与动植物纹样的细致写实。总体来看,两者各具特色,剃头凳整体设计更加多元。

3.2 剃头凳与明式闷户橱

与明式闷户橱对比中发现:功能上,两者均布暗箱储物,满足人们防盗使用需求;装饰上,闷户橱牙板饰雕刻,面叶辅以铜饰件;造型上,闷户橱橱面带翘头,抽屉脸贴券口[9];材料上闷户橱用材珍贵,以红木、黄花梨居多,剃头凳选材与之截然不同。笔者认为剃头凳的暗箱设计与闷户橱的理念密不可分,充分体现了人们对传统家具中巧妙构思的认同与民间智慧的延续。

3.3 剃头凳与西方古典椅凳

中西方椅凳因文化、地域不同,设计风格迥异。鸟瞰西方古代至折衷主义时期椅凳发展,反映了各民族文化艺术和价值取向。古希腊常见的“地夫罗斯”凳与剃头凳的矩形凳面不谋而合,凳腿却差异万千,其采用四条旋木腿支撑,腿间罕有横撑。哥特式的箱式凳、文艺复兴的“卡萨盘卡”柜式长椅(图9)和剃头凳兼具储物功能,座面下方带有抽屉,朴素实用[15]。相较而言,虽皆拥坐、庋具功能,但西方古典椅凳却无锁孔与暗箱,功能单一;使用场景也存在显著差异。前者为主客皆用的室内家具,剃头凳为街边小憩器具。遂国外收藏家对剃头凳前所未见,如获珍宝,并引以为藏,风靡一时。

图9 “卡萨盘卡”柜式长椅

4 创新设计思路

剃头凳凸显民俗内涵与地域风格,再设计是促进民俗家具传承的关键要素。基于此,笔者将通过分析剃头凳的不足之处,对其进行创新设计。并通过分析家具企业设计的家具产品,为传统家具“活态化”提供设计新思路,推动家具创新设计发展。

4.1 设计不足

由于时代飞速发展,如今剃头凳已成为老辈人心中的记忆,未免留有遗憾。笔者经研究认为其欠缺以下厘正:一是与现代人的需求脱节。相比剃头凳,如今的美发椅以调节旋转、升降高度获得大众青睐,不仅提升顾客体验感,同时便于美发师的操作。二是缺少合适的使用场景。多样化的室内装修,使剃头凳与发廊相容性较低,风格不搭。三是材质配色缺乏创新。美发椅选材多样,如金属、皮革、针织等,配色时尚。综上所述,剃头凳的设计与时代脱节[16],但其蕴含的强大可塑性,值得设计师去不断挖掘这座宝藏。

4.2 创新设计

传承和发展离不开革新,革新才能推动传承、促进发展[17]。剃头凳不仅要吸取传统文化精髓,同时强调与时代接轨的重要性[18]。为此,设计师、家具企业致力于对剃头凳进行再设计探索。

笔者团队基于上文分析不足之处为设计切入点,意将其打造为居家、办公空间多场合使用家具,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剃头凳创新设计系列(图10)突出其功能特色,以精细化原则将抽屉布局空间演绎到极致,便于物品细分与空间划分的更多可能性;木材与铜饰的搭配,不仅继承经典,且符合现代审美,擦拭清洁方便;简易的榫卯结构,造型上借鉴线性轮廓,尺寸的改良有助于用户根据所需选择多样化,用户在选择上别具意趣。

图10 剃头凳创新设计系列

家具企业为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同样进行着创新探索,如可乐马家具(天津)有限公司复刻的剃头凳(图11)。保留梯形外观轮廓,除去传统闷仓设计;以倒水滴形、宝瓶形、葫芦形为吊牌铜饰(图12),侧面凳身放大蝴蝶纹样、圆形装饰(图13),体现天圆地方的寓意;材质上,选用刺猬紫檀为料,具观赏价值与收藏价值;使用理念可摆放在玄关进行鞋履更换,还可充当小梯子登高取物。该设计案例极大程度上延续剃头凳设计特征,根据现代使用习惯进行取舍。

图11 复刻剃头凳

12 铜件装饰图

13 五金件装饰创新

相比家具企业的设计而言,笔者团队在造型上贴合都市审美,材质搭配时尚耐用;为延续装饰简洁,将铜饰纹样删减运用;尺度创新显著,顺应日常使用与环境协调,打破固有使用场景理念,摆放位置更加多元化。笔者认为除了创新部分设计特征外,应更多关注与沿袭凳可储物的独有特色。

5 结语

剃头凳反映了时代背景下特定的生活习俗与民间智慧,是一件独具民俗特色的木凳。无论是梯形为构、线条鲜明的造型,雕刻单一、金属增饰的装饰,凳可储物、设有暗箱的功能,还是楸榆为主、取材民间的材质,无不彰显其独树一帜的设计特色。

剃头凳的结构形式及精神内涵在当代凳类家具设计中,依然可成为借鉴范本。如今凳类家具设计理念大多停留在千篇一律的单一功能,无实质性的突破,应借鉴一物多用属性,使之更好契合使用需求。剃头凳作为民俗家具的品类之一,不应随时代更迭而就此消逝,唤醒大众的时代记忆,体会与感受民间智慧尤为必要。同时应充分考虑“人-机-环境”的协调统一,才能设计出顺应时代发展规律与受用户欢迎的家具,为家具设计行业不断推陈出新[19],提供不竭的动力源泉。

猜你喜欢

剃头抽屉家具
丁不剃头
剃头店
抽屉
抽屉问题
家具上的“神来之笔”
现代家具创新化研究
“抽屉”问题
谁是小偷
冯剃头
不敢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