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建筑色彩的应用研究—以襄阳古城建筑为例
2022-08-31曹可阳
曹可阳
文华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74
襄阳位于湖北省,地处中原地区,历史文化悠久,是连接南北的交通要塞。由于其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在历史上也是古代战争的众矢之的。襄阳古城也充斥着大量历史留存下来的传统建筑,经过多次修缮,这些建筑仍然保留着往日的风采。
目前对于襄阳古城建筑的研究主要围绕着建筑空间、城市格局规划等宏观角度展开,而从微观角度去细细品味古建筑中的传统色彩应用的理论研究还稍显不足。襄阳古城的传统建筑能够体现中国传统色彩的应用,其色彩的独特性主要表现在一些特殊属性的传统建筑用色当中如城防建筑、王室宅邸等。因此,本文会从襄阳古城传统建筑的建筑特色、历史背景及用途等角度展开,探究中国传统色彩在其建筑中应用形成的原因及用色搭配,体现其地域性的传统建筑特色,形成基本的理论研究体系。
一、中国传统建筑色彩的艺术表现
(一)传统建筑色彩的影响因素
中国传统色彩有五色之分,分别为“赤、黄、青、白、黑”,也称之为正色,是最基本的五种颜色。中国传统思想五行观影响五色观念的产生,五行是古人对于世界最基础的认知方式,其中包含着传统的哲学观念,还有影响人们行为思想的封建礼制。
由于五行观念中包含着封建礼制,其中的等级观念也影响着五色观的形成。“赤、黄、青、白、黑”为正色,古人认为正色为最正统、最高级的颜色,因此这五色往往为皇亲贵族所使用的。同时,在五行观念中,黄色对应金,金谓中央,因此,五色中,黄色的地位为最高,明清时期,有明文规定黄色为皇家专用色。传统建筑色彩也是在这基础上进行表现的,正色体系往往多应用在皇家建筑、园林寺庙、亲王贵族居所等。正色相互调和得出的颜色为间色,间色相互调和为浊色,被视为品位较低的颜色,往往用于官级较低或老百姓的居住建筑色彩当中。
中国具有特色的传统建筑色彩都离不开正五色的搭配,这五种代表中国传统观念的色彩,应用于建筑,体现了建筑类别的多样性,其中传统建筑中的五色建立在五行学说的理论基础之上,也体现了人居环境与自然生态之间的密切联系。
(二)中国传统色彩在传统建筑中的表现
传统色彩能够持续发展得益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不断创造,在传统思想观念中,传统色彩得到理解、保护和传承。将其应用于传统建筑,使建筑整体色彩斑斓,中国传统建筑的特色更加鲜明,也是建筑艺术表现的重要元素之一。传统建筑色彩表现的主要原因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建筑材料天然的色泽对于建筑色彩表现有较大的影响。在新石器时期,居所主要以黄土层建造墙壁,木材、草泥搭建屋顶,多使用天然材料,建筑色彩为材料自身的颜色,如黄色、黄褐色等,后来又增加了白色、红褐色等。在这一时期,建筑色彩并不丰富,但整体色调相对协调,也为之后的建筑色彩奠定了色调基础。
其次,在建筑表面施以涂料,能够对建筑结构起到防腐防虫的作用。中国传统建筑多采用木质材料加以建造,木构架加之梁柱穿插起到较为坚固的承重作用。但天然的木材料,经过长年的风吹日晒,会受到腐蚀,甚至虫蛀,因此,在木材表面涂上特殊的涂料,木材表面得以保护,使传统建筑的寿命更长,也促进了建筑表面着色的发展。
而后,随着传统思想观念的成熟与发展,传统建筑色彩的“五色”体系也逐步形成。在建筑外观的表现中,五色相互搭配,相互协调,表达强烈的建筑艺术效果。同时,受封建等级制度的影响,根据建筑等级的划分,不同性质的建筑其色彩的表现也截然不同。
在上述传统建筑色彩表现的发展过程中,不难看出,传统建筑色彩在基本作用的基础上,逐渐体现出装饰建筑外观的作用。因此,绝大多数的传统建筑色彩,除了它们基本的防腐防虫、体现等级划分的功能之外,还应站在艺术审美的角度上,考虑建筑本身的色彩搭配,从建筑表现力的层面着手进行色彩处理,相互调和,以期实现高水准的艺术效果。
(三)不同性质的传统建筑色彩应用
中国传统建筑的类型有很多,有皇家御用的宫殿,皇室贵族、高级官员的府邸,供奉神佛的寺庙,文人墨客的故居,传统园林的亭台楼阁,抵御外敌的城防建筑以及平常百姓的传统民居,建筑类型适用于不同的人群、不同场所,这些不同类型建筑的形式、风格、结构特征、材料都有着其自身的特点,大相径庭。受等级制度、建筑材料等因素的影响,建筑本身立面所应用的传统色彩也截然不同。
如皇家建筑色彩艳丽、金碧辉煌,而传统民居色彩朴素、黑白灰色调为主,就形成鲜明的对比,也体现不同类型建筑色彩的不同。典型的皇家建筑故宫的建筑色彩就是颜色鲜艳、饱和度较高的红墙黄瓦,建筑的门、窗、梁、柱均有蓝、绿色调点缀,这些颜色的搭配构成了高贵、明艳的皇家建筑色彩体系。而传统民居往往不会在建筑材料表面铺设过多的涂料,建筑的材料多选用灰色的砖瓦、土坯和黄褐色的木材,因此,传统民居往往以无彩色、中性色为主。具有清淡典雅气质的江南传统民居,在建筑色彩中还会选择较为高级的黑白色调的搭配,白色用于建筑的墙体颜色,黑色在建筑中多用以勾勒轮廓。
二、襄阳传统建筑特点
(一)地理位置与环境特征
湖北省襄阳市地处华中地区,长江最大支流汉江横跨襄阳,它是汉江流域的中心城市。襄阳也是国家级的历史文化名城,楚汉文化发源于此。襄阳的自然环境优越,城外众山环绕,结合襄阳独有的汉江水系,形成古城襄阳的自然山水格局。由于其具有特殊的地理位置,加之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襄阳也有“华夏第一城池”“兵家必争之地”的美誉。
(二)襄阳古城传统建筑性质特征
襄阳因区域划分明确,边界分明,各城区的职能特征决定了其传统建筑性质特征。襄城为军事政治中心,其代表性的传统建筑多为城防建筑、王室宅邸,而樊城为商业文化中心,其代表性的传统建筑多为传统民居、祠堂建筑、文人故居等。本研究将襄阳古城传统建筑按照其使用性质划分为城防建筑、王室宅邸、祠堂建筑,在襄阳这些类型的建筑均具有代表性的经典案例值得考究。
(1)城防建筑是古代用以抵御外敌侵略所建造的军事防御工程设施,主要包括城池、城墙和城楼。襄阳古城作为古代的军事防御重地,在历朝历代的战争中,不断加固,建立起一套完备的古城墙城防体系。其城墙高筑,北侧临江,东西南侧有人工挖掘的护城河,古城位于城墙之中,四面环水,加之山体环绕,格局严谨,防御能力俱佳。古城墙的格局方正,东西南北向共设六个城门,每座城门设有瓮城,城门之上建有城楼,是城防建筑的标志,需派军驻守。
(2)王室宅邸也可理解为王府,古代亲王的居所。明朝初期,朱元璋为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给自己的子孙分藩封王,派往全国各地镇守。襄阳古城中有一处著名的王室宅邸—襄王府,建成于明正统五年,明仁宗的第五个儿子、明宣宗皇帝的五弟—朱瞻墡的府邸,朱瞻墡原本受封于长沙,后又迁居襄阳封为襄宪王。
(3)祠堂建筑是祭祀祖先或先贤的场所。襄阳传统建筑中的祠堂建筑较为著名的是米公祠,是襄阳米氏族裔为了纪念北宋时期著名的书法家、画家米芾及其祖孙而建,元代始建,命名“米家庵”,后明代扩建改名为“米公祠”,是襄阳市标志性传统建筑之一。
三、襄阳古城建筑中传统色彩的应用
(一)城防建筑—以临汉门城楼为例
临汉门,又称“小北门”,是襄阳古城墙六大城门之一,位于城墙北侧,紧邻汉江。临汉门之上的城楼是襄阳古城中较为典型的城防建筑。
临汉门城楼为两层重檐歇山顶建筑,主要的建筑材料为砖、木。建筑立于三层高台城墙之上,四面围有跺墙,登楼可远眺汉江,也利于镇守士兵对外观察。建筑屋顶为颜色较深的灰色,主体建筑的门、窗、柱、梁为红色,与正门相连的墙壁采用中明度灰色调的石砖堆砌,与城墙的灰色相呼应,并且与红色共同构成建筑主体色,两种颜色所占比重相当。额枋的左右两端以及雀替有彩绘图案装饰,颜色以蓝、绿、黄为主,为点缀色,蓝色所占比重更高(表1)。由于城防建筑的建造理念是以实用坚固为主,因此建筑色彩并非十分艳丽。
(二)王室宅邸—以襄王府为例
襄王府为明朝亲王襄宪王的府邸。襄王府占地约40000平方米,建筑是按照当时的王府规格建造,规模宏大。古代传统建筑的色彩是有明确等级划分的,尤其是皇室居住的建筑色彩,更亦如此,皇家建筑采用专属的黄色琉璃瓦片,亲王府则采用绿色琉璃瓦片,建筑主体立面颜色多以红色为主。
襄王府整体建筑色彩皆是绿瓦红墙搭配,入口正门处山墙、院墙为中明度灰色。进入院内,正殿为重檐歇山顶建筑,主建筑门柱窗皆施以红色涂料,檐下斗拱为蓝色、绿色,棱角处加以黑色、白色线条勾边,垫拱板底色为门窗柱相近的红色,并施以彩绘为三宝珠,周围的火焰为金色,三颗宝珠为蓝色、绿色。飞檐之下有彩绘图案,柱间额枋施以明代彩画方心头,大额枋底色为蓝色,小额枋底色为绿色,存在色彩对比,中间彩绘部分由红色、金色描绘。整体建筑的彩绘图案色彩采用蓝、红、绿、黄搭配装饰,其中蓝色、绿色所占比例较高,红、黄为点缀色。在铺装方面,整体色调以灰色为主,地面、石阶为中明度灰色;栏杆为古代较为常见的寻杖栏杆,为较高明度灰色,与铺装形成明暗对比的色彩关系(见表1)。灰色的铺装搭配色相鲜明的建筑色彩,突显主体建筑的碧瓦朱甍。
表1 襄阳古城传统建筑调查与色彩整理
(三)祠堂建筑—以米公祠为例
米公祠位于襄阳商业更加繁华的樊城区,紧邻汉江北侧,与古城墙的小北门隔岸相望。其建筑与景观相融,构成一字形的庭院平面布局,内有门楼、拜殿、宝晋斋、仰高堂等主要建筑,公房数十间,规模极盛。
由于襄阳地处中部地区,米公祠建筑群则融合了南北方传统建筑特点,既体现了南方建筑的秀丽,又表现了北方建筑的雄厚。尤其是其位于拜殿处的三间四柱五楼石牌坊(见图1),独具特色。牌坊中心是刻有白字“米公祠”的石匾,下刻有绿字“宝翰藏珍”,表面有石刻山水、龙虎等浮雕图案装饰,每级牌楼建有顶,顶下为斗拱。建造牌坊使用的材料为石材,因此整个牌坊的颜色呈石材天然的灰色,牌坊顶呈明度较低的深灰色,牌坊间栏杆呈明度较高的浅灰色,搭配白色围墙,形成较为鲜明的色彩层次。米公祠的核心主体建筑是位于院落最末端的仰高堂。仰高堂为两层重檐歇山顶建筑,顶部铺设深灰色瓦片。而整个建筑的主体色调为古代常说的玄色,及赤黑色,其门、窗、柱,包括檐下斗拱、额枋浮雕皆为此色。建筑顶部设有匾额书写“仰高堂”,正门左右立柱设有匾联,均为黑底金色题字。建筑最左最右侧空间用石砖堆砌墙体,涂料施以白色,并用深灰色涂料绘制图案装饰,但白色作为点缀色,在建筑色彩中所占比重较小(见表1)。整个建筑颜色较深,但因其主色调为玄色,体现建筑庄重却不失典雅的气质。
图1 米公祠牌坊(图片来源:笔者自摄)
结语
在本研究中,笔者通过实地考察,利用中国建筑色卡与建筑色彩进行比对,科学归纳整理襄阳古城传统建筑色彩用色范围,并探寻规律,总结相应结论。首先,通过对几个具有代表性的传统建筑的历史背景进行研究,发现襄阳传统建筑的色彩特征具有地域性、历史性和规律性,其建筑的颜色受到当地文化背景和历史发展的影响,同时,封建等级制度影响下的色彩规律也会控制整个建筑的主体色调。其次,传统建筑色彩在不同性质的建筑下,因其建筑本身的用途有所区分,建筑的主色调也会有所不同,因此,这也体现了建筑色彩的应用除装饰作用外还应具有实用性。最后,通过合理的分析与调研,归纳整理襄阳古城传统建筑的用色范围及规律,为襄阳古城建筑的发展及古城城市色彩规划及控制提供借鉴与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