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师音乐活动组织能力的提升策略探究

2022-08-31刘海燕

考试周刊 2022年30期
关键词:专业技能素养幼儿

刘海燕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艺术是人类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重要形式,也是表达自己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和情绪态度的独特方式。每个幼儿心里都有一颗美的种子。幼儿艺术领域学习的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

“而音乐是人类生活中的不可缺少的部分,更是幼儿生活、学习和成长中不可缺少的领域。音乐活动不仅能培养和提高孩子的音乐素养和综合能力,更是使孩子得以身心和谐发展、健康成长的一种重要手段。音乐作为美育的一种形式,它是与幼儿同步发展的,因为喜欢音乐可以说是孩子的天性,在形式多样的音乐活动中,孩子积极探索、大胆表现和创作,他们的身心都会得到陶冶和发展。”

作为幼儿音乐活动的直接组织者,幼儿教师的音乐素养和音乐活动组织能力直接会影响幼儿音乐素养和艺术能力的培养。因此,幼儿教师必须努力培养自己的音乐素养和提升音乐活动组织的策略。

一、 幼儿教师音乐活动组织能力现状

一是音乐素养不足。近年来,在音乐教学的层面和新教师应聘考试中,我们都发现很多青年教师在校就读时大都注重了理论知识的研究,而忽略了音乐素养的积累和系统学习,一些幼儿教育专业的院校也是比较忽略学生艺术能力的系统培训,大都是“应急”性或者让学生自学为主,所以学生除了从小就研习艺术技能者外,大都把精力放在写教案、写论文上,放在“弹唱跳画”上的功夫很少。因此,造成一些教师不会弹钢琴,不会看谱,唱歌走调,范画很糟糕;以至于在实际的教学实施活动中表现出力不从心,对幼儿的艺术活动组织不得法。

二是价值认知不高。近几年进入学前教育系统的新老师,对《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没有深入学习,对幼儿艺术领域的教学目标没有透彻理解,有的只追求结果性目标价值,往往只关注孩子会不会唱歌、掌握了舞蹈没有,会敲乐器吗?直接影响了孩子音乐素养和艺术能力的培养。有的在指南实施后,又过于强调鼓励幼儿独立与自主,过于增加幼儿的选择自由,甚至把尊重孩子曲解为就是无条件无原则地去顺从和肯定孩子,例如:乐曲明明是三拍子的音乐,孩子说是二拍子的;明明是非常欢快的音乐,孩子说觉得很伤心,教师没有正确地引导和及时地启发、纠正,反而表扬孩子:“你真棒,能够和别人想的不一样。”这就让孩子误以为:只要我说出和别人不一样的想法,老师就会表扬我。这样不但事与愿违,还把孩子的注意力也带偏了。

三是教学目标不清。通过日常教学观察和期末对孩子的学习测评,发现部分教师对幼儿艺术领域各年龄段的教学目标不清晰,活动中存在很大的随意性;只要自己觉得好听和喜欢的作品就随意采用,以至于歌曲选材音域过高或者过低,要么孩子根本唱不上去只能喊唱,要么像老牛一样压低嗓子去囫囵,根本听不清楚唱什么。有的教师因为不清晰怎么制定教学的“三维”目标,对音乐要素如何运用也不得其法。有的教师一味强调多元化教学,干脆来个五大领域的“大杂烩”,结果四不像,把自己和孩子都累得够呛,目标也全没达到。

二、 幼师音乐活动组织能力提升策略

一要提高幼师对艺术技能的重视度。首先,要从教育行政部门出发,对幼儿专业的大专院校作出相关的提醒和要求,使学校在课程安排上加大对专业技能培训的深度和广度;对专业课程安排的时间不能随意调动和挪用;在专业技能培训的配套上加大资金投入,尽量满足学生的需求;把教师授课满意度的评价纳入教师的绩效考核当中。每学期,对学生也要把专业技能考核的比重加大,增加多一些专业技能展示的平台,使师生对专业技能的学习都提高重视的程度。

对在职的幼师,幼儿园要从教学部做起,对教师的专业技能的继续教育要高度的重视,加大专业技能培训的宣传力度,让老师对专业的技能自培引起重视;幼儿园在师资队伍培养的目标设定上,要有目的地增加艺术素养和艺术教学能力的培养目标和计划;线上和线下培训相结合,如对音乐八要素的深入学习,透彻理解如何把音高、节奏、力度、速度、风格、织体、曲式等音乐要素在音乐活动中灵活运用;学习简单而实用的即兴伴奏,使教师能自如地自弹自唱;学习和掌握芭蕾手位、中国舞舞步等,为孩子更好地做出正确的示范打好坚实的基础。此外,幼儿园还要在培训师资、培训经费投入和培训时间等方面积极地配合和落实。创造良好的专业技能培养环境:可以通过师徒结对的方式,相互协作、相互帮扶;每一学期要开展教师技能技巧考核,将教师的专业素养、专业技能、各领域活动的组织能力等作为教师业务考核的指标取向,通过各种有效的手段调动教师对自身专业素养提升的积极性。

二要提高幼师对艺术教育的理解度。思路清晰,方向准确才能更好地实施艺术教育教学。因此,我们应该积极地通过教研活动,组织教师认真深入地学习《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和艺术领域各年龄段学习要求和目标,让教师通过学习,“真正理解幼儿艺术领域的目标在于让孩子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幼儿艺术领域学习的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

如小班的歌唱活动《小茶壶》,在教学中要确定好三维目标,根据目标的设定,让孩子通过游戏记住歌曲的名称,感受节拍、感知歌曲活泼愉悦的风格;正确地感知、理解歌词所表达的小茶壶的整体构造,并能用自然、好听的声音和情感去表现小茶壶;在此基础上,学习创编“小茶壶”的律动,最后通过和小伙伴一起互动式的律动游戏,积极地体验参与歌唱活动的快乐,懂得作为“小茶壶”为人们服务的快乐,也学会用歌唱的方式与他人进行交往;在活动中,教师要渗透一些最基本、最初步的歌唱技能:如学会听前奏才开始进入歌唱,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轻声地歌唱,掌握正确地咬字和吐字的方法,能较自然地运用表情、身体动作去表现歌曲,能够在集体歌唱活动中控制和调节自己的声音和小伙伴的声音相融合等。

三要提高幼师对幼儿真实感受的关注度。在以往的音乐活动中,很多青年教师较多地把自己的活动目标聚焦在目标达成方面,如孩子是否会唱这首歌曲?舞步是否掌握了?会不会听音乐演奏打击乐等,而忽视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真实感受是否愉悦?是否积极大胆地思考?是否能够有创造性的表现?因此,教师一遍又一遍地反复让孩子去唱去跳,使孩子从原先的“我想唱、我想跳、我想奏”,转为索然无味地“要我唱、要我跳、要我奏”,孩子对音乐活动也越来也不感兴趣,甚至为了表演而反复地排练,让孩子一听到那首音乐就会捂上耳朵,甚至哭闹起来,死活不愿意开口。

因此,我们需要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如何引导孩子自然地融入音乐里,帮助孩子建立前经验,关注孩子的就近发展区。比如在组织歌唱活动《青蛙的摇篮》时,教师一开始不是直接进入范唱,而是先伴随着制作的课件,给孩子娓娓道来:初夏的池塘里,微风荡漾,小青蛙躺在大大的、柔软的绿荷叶上睡着了,它做了一个甜甜的美梦;在梦中,满池的莲花都开了,它不自觉地笑出了声,把自己笑醒了,醒来惊喜地发现莲花真的都开了,满池都是粉红色美极了。通过这样的引子把孩子完全带入到歌曲唯美的意境当中。然后再边弹琴边朗读歌词,孩子很容易就掌握了歌词;通过老师启发性地提醒:“小青蛙睡着了,我们不要吵醒它哦。”让孩子自然地用轻声的声音,非常疼爱小青蛙的情感去演唱。

三、 幼儿音乐活动实施效果提升方法

教师要为孩子自主创作提供启发性。“幼儿艺术活动的能力是在大胆表现的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教师的作用应主要在于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使之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在此基础上,根据幼儿的发展状况和需要,对表现方式和技能技巧给予适时、适当的指导。”例如在节奏活动《打地鼠》的课例中,孩子开始总会依赖性地跟着老师的示范去做,曾经试过一次试教,全部孩子创编的四拍子节奏型居然和教师的一模一样没有任何变化,我们反省下来是在引导的过程中,没有给予孩子心理自由和心理安全的创作氛围,而且鼓励和肯定的语言也不够。于是,执教老师开始调整教学的策略,介入启发性的导语:“哎呀,不得了,小地鼠可狡猾了,它已经掌握了我们地图上的路线,因为每一张地图都是一样的,它们已经走得很熟练了,所以每一次我们举起小锤子想打地鼠的时候,它们都能准确地躲开了,怎么办呢?我们怎样才能打到地鼠呢?”这样开放式的导语,就能使孩子们大胆地放开了思路,积极地去讨论和创编;最后还创编出了超出教师预设范围以外的节奏型,孩子们还通过小组的讨论形成了总谱,看着孩子充满自信地表演,教师也和孩子一起分尝到了成功的喜悦。

教师要为孩子艺术感受提供时空性。在音乐活动中,我们要注意鼓励幼儿独立与自主的思考,减少教师对幼儿的控制,适时、适切地增加幼儿选择的自由空间,创造宽松愉悦的心理环境,对孩子的言行少一些没有建议性的肯定和否定。如:一味的“你真棒!”或“不行,错了,重来!”要多一些开放性的启发式提问,帮助孩子带着问题去体验和欣赏。

在欣赏活动中,教师要创造舒适宽松的环境让孩子去聆听,因为幼儿从小学学会聆听不仅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更是培养孩子专注力和音乐素养的一个重要途径。“艺术领域的教育建议中提出,要和幼儿一起感受、发现和欣赏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中美的事物。如:让幼儿多接触大自然,感受和欣赏美丽的景色和好听的声音。因此,我们要适时、适地地创造条件和空间给孩子去发现美、欣赏美。”因此,在幼儿园的音乐活动中,教师除了按照预定的教学计划组织孩子进行音乐欣赏活动外,还要随机地为幼儿创设安静、专注、带着问题思考的聆听机会和环境。

如在让幼儿欣赏广东音乐《雨打芭蕉》之前,老师可以选择初夏天气比较闷热又准备下雨的日子,先让孩子通过感受体验一下天气闷热、久不下雨的那种渴望下雨的心情,观察干燥和闷热环境下周围动植物的变化,并引导幼儿用一句话去描述那种渴望下雨的心情,有的小朋友说:“热死啦!快下雨吧!”有的说:“现在下雨该多好啊!”还有的说:“小草小花都快渴死啦,快让它们喝上雨水吧!”……

“嘀嘀,嗒嗒……”终于等到下雨的那一天,教师就带孩子到户外聆听小雨的声音,特别是观察雨滴打在树叶上的感觉。接着再引导孩子进行欣赏活动。在活动中,教师边播放音乐,边播映雨点打在蕉叶上,旁边有一群小孩子在欣喜地听雨的声音的课件,在雨中,禾苗、花草、树木都在大口大口地喝水,并满足地微笑。通过前经验的渗透,孩子很快就从音乐旋律中听出稀疏的雨点打在蕉叶上的清脆的声音,并随着乐曲的进行,理解了其中大雨倾盆和人们在久旱后逢雨时的欢快心情。

我们要充分利用幼儿一日活动各环节的零碎时间,运用各种方式帮助幼儿增加艺术感受的空间,积累感受和表现的经验。如在餐后活动和区域活动前后、午睡前和起床后、进餐时等环节,根据季节的变化、节日渗透和配合主题活动让孩子去欣赏本土的广东音乐,例如春天来了,让孩子欣赏《鱼游春水》、端午时节欣赏《赛龙夺锦》、春节期间欣赏《醒狮》和《娱乐升平》、中秋时节欣赏《平湖秋月》和《月圆曲》等,让孩子在无意的欣赏中初步掌握音乐的旋律、风格后,再在音乐活动中继续渗透音乐素养的学习,这样从无意注意到有意注意,潜移默化中让孩子积累音乐经验和知识。

教师要为孩子艺术表现提供导向性。“《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幼儿园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识规律,各领域的内容要有机联系,相互渗透,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要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地察觉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尊重幼儿在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努力使每一个幼儿都能获得满足和成功。”

所以,教师在组织音乐活动中,要适切地介入,当发现孩子对音乐作品产生了错误性地理解和表现的时候,我们要及时地通过示范、启发、游戏去帮助孩子找到正确的答案,积累正确的经验。如在组织《聪明孩子笨老狼》的音乐活动中,大部分的孩子都非常开心也很勇敢地参加游戏,但也有个别的孩子因为害怕老狼的形象,而把注意力放在扮演老狼的教师身上,而完全忽略对音乐的注意;这时,教师就不能只一味的要求孩子“勇敢些”“不要怕”,而是要运用游戏里的“聪明小孩”的角色,让孩子懂得对付“笨老狼”的办法在于专注地去聆听音乐中每个句末的重音,然后马上停顿下来做“木头人”,就不会被“笨老狼”发现,也就能顺利过关了。这样就能正确地把孩子引导到专注音乐作品上,也从心理上解决了心理的“障碍”。

综上所述,通过提高幼儿音乐活动实施效果的系列培训和教研活动,提升了幼儿教师音乐活动的组织能力,促进了新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通过为孩子自主创作提供启发性,为孩子艺术感受提供时空性,为孩子艺术表现提供导向性,直接提升了音乐活动实施的效果,也有效地促进了师生音乐素养的提升。

猜你喜欢

专业技能素养幼儿
从“要遵守”到“我来管”——大班幼儿的自我管理初探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浅谈学前教育专业技能大赛与课堂教学的有机衔接
不断提高摄影记者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
让幼儿的每一天充满阳光——论幼儿自信心的建立和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