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宋荦书画鉴藏考述

2022-08-31赵艳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2年14期
关键词:康熙书画

赵艳

(芜湖市博物馆,安徽 芜湖 241060)

1 宋荦生平陈述

宋荦,生于公元1634年,卒于1713年(康熙五十二年),字牧仲,号漫堂。他给自己起的别号颇多,为世人所熟知的有绵津山人、西陂老人、河南商丘人氏等。他是诗人、政治家,也是收藏家。他的祖上多人为官,曾祖父宋纁是明代重臣,时以“南出海瑞,北出宋纁”为人所称道。其祖父宋沾,生前曾任山东登州福山县知县,一生清廉爱民,深得百姓爱戴,去世之后百姓悲痛不已,护送其灵柩远去数百里。他的父亲宋权,生于公元1598年,大半辈子生活在明朝,曾出任明朝的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归顺清廷之后,宋权颇受重用,死后还受到追封,政治地位不容小觑。

宋权育有四子,宋荦在家排行老二,他年少时恰逢乱世,随父亲戎马奔波,14岁时就已经是清世祖身边的三等侍卫,15岁那年御前一试又拔得头筹。此时年少得志的宋荦并没有从此步入官场,而是听从其父的建议回乡读书。此次归乡使他结识了年长其16岁的侯方域,彼时侯方域已是一代文豪,二人时常切磋诗文,共聚雅会。侯方域称赞年少的宋荦有异才,鼓励他要趁大好年华多读书,积累丰富的知识。两人的交往终结于侯方域的离世,但侯方域的谆谆教诲对宋荦一生影响至深。阔别官场10余年后,宋荦30岁那年出仕,任黄州通判,此时人到中年的宋荦才算是正式踏上他的官宦生涯。在之后长达40多年的岁月里,宋荦先后担任过理藩院院判、刑部员外郎、山东按察使、江苏布政使、江西巡抚、江苏巡抚等职。宋氏一门诗礼簪缨,浓厚的文化氛围和优渥的官场人际资源,对宋荦日后鉴赏、收藏起到了重要影响。

2 宋荦书画藏品来源列举

2.1 家族继承

作为清初盛誉一时的大收藏家,在考究宋荦平生收藏来源时,我们要先从其书画继承上来看。上文提到宋荦父亲宋权位高权重,深得帝王赏识,他受到的赏赐自不在少数。宋荦在康熙十一年(1672)所著《筠廊偶笔》一书中就明确写道:某日皇帝拿出内府珍藏的大量书画赐给大臣们,他的父亲宋权贵为大学士,也蒙恩受到赏赐。宋权多年来所获赏赐数量可观,其中不乏很多传世珍品,如五代巨然《溪山林树图》、北宋范宽《雪山萧寺图》、明宣宗《戏猿图》等。其中最受瞩目的当数唐代画家阎立本的《孔子弟子图》,此画作高22.31厘米,长870厘米,虽为五代至北宋早期的摹本,却也弥足珍贵,此为顺治三年(1646)皇帝钦赐之物,后由宋权将其传给其子宋荦。在此需要提及一下宋荦的大哥宋焞,由于战乱,大哥宋焞早逝,身为家中次子的宋荦才有了更多继承衣钵的机会。

2.2 皇帝御赐

作为朝廷大员,宋荦的仕途几乎与康熙一朝相始终。年少时进宫,官旅生涯44载,由荫生官至吏部尚书。康熙与他君臣相处的岁月既久,对其甚为宠异,御赐、御制书画也成为其收藏大宗。兹在此摭取部分藏作,以窥其大貌,比如杜牧《张好好诗卷》、唐人《朱巨川告身》、北宋徐铉《私诚帖》、北宋蔡襄《虚堂诗帖》、北宋沈辽《秋杪帖》、北宋苏轼《治平帖》、北宋米芾《蒸徒帖》等。

除了赏赐的名迹秘帙,皇帝御笔也充斥着宋荦的收藏体系。众所周知,虽然皇帝很喜欢用御书来代替俸禄赏赐朝臣,可是因帝王事务繁忙,使用专人代笔已是公开的秘密,如沈荃就是康熙喜用的笔替。在宋荦任江苏巡抚的十四年中,他曾三次负责康熙南巡的接驾工作。宋荦就其恭迎圣驾这件事特作《迎銮日纪》一书,并在书中对其乞御笔这件事始末,做了详细描述:公元1704年,他于名山胜地之境恭逢圣驾,面圣后,宋荦先引述范成大受赏于宋孝宗传为美谈一事,并赞颂康熙是像尧、舜一样的君王,遂请求康熙为自己的宅邸题“西陂”二字。康熙开始以这二字不好写为由推拒,宋荦并不作罢,诚言此二字的确很难写,且他也曾尝试请擅长书法者书写,皆没能成功。他的同学王士祯曾对他说,如果这两个字能获得皇上的御书,必定能成为传世佳话。康熙最终难却盛意,为他提笔御书一幅。这个故事还有后续,康熙回去向旁人提及此事,可能又觉得之前写得不够好,索性重书一幅再赐予宋荦。今日读来,宋荦在描述此段过往时,恐颇具得意之情,帝王对于这位古稀老人的偏爱被他洋溢在字里行间。在其一生之中,这样受赐的情景并不在少数,他晚年甚至在自己的家乡盖起了一座“御书楼”,专门用来供放御笔。

2.3 书画家亲赠

得益于宋荦在诗书画作上的造诣,加之手中握有丰富的藏品,又有朝廷官员身份的加持,一系列优越的条件,都使得他在与同时代书画家的交往中表现得游刃有余。频繁的往来使书画家们的亲赠成为他书画藏品的又一进项渠道。根据史料记载,与宋荦交往甚密的书画家有恽寿平、王翚、禹之鼎、查士标、罗牧等。在日常的交往中,这些书画家不仅参与鉴赏宋荦的藏品,还时常受邀亲自为宋荦进行书画创作。此处列举三例为证:禹之鼎,江苏人,清代著名画家,他擅长人物画,尤其专注于人物肖像画描绘。中年后的禹之鼎成为宫廷画师,专职效力于朝廷。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有禹之鼎的三幅人物画作品,其中有两幅作品题材与宋荦密切相关,此二作分别是《国门送别图》和《西陂授砚图》。前者绘于康熙四十七年(1708),禹之鼎在创作该画卷时,以宋荦告老还乡为背景。在画卷中,作者生动描绘了宋荦与前来送别的五十多位昔日同僚依依惜别的场景,还将沿途的风土人情尽数描画囊括其中,最后极富创造性的以宋荦的家乡西陂落笔,画家在构图设景上的良苦运筹可见一斑。至于《西陂授砚图》,作者的悉心描绘也绝非寻常。古时候没有相机,记录场景全都倚仗画师,此图精细地刻画了宋荦及其孙的容貌,对人物的造型、神态都不遗余力地诠释表达,将当时场景栩栩如生地还原于画纸之上,可见画者与图中之人交情匪浅。至于王翚佳作《西陂六景图》,也是应宋荦邀请亲自前往他的宅邸为其绘制。王翚在他的这幅画作中巧妙地描绘了宋家庄园的六景,将园景之美展示得淋漓尽致,此作宋荦尤为珍爱。

2.4 友人举赠

2.5 日常搜寻

宋荦身为一名资深收藏家,寻觅艺术珍品乃日常所好,凡得遇倾心之作必倾囊购得,不同于上文所述的继承祖上、皇帝赏赐、画家赠与、朋友举赠这四种收藏来源,生活中悉心搜罗可归为宋荦的第五类收藏渠道。

宋荦多年来各地走访,购买了大量典籍石刻、法书名画,其在《漫堂书画跋》中曾记载所得南宋李唐《长夏江寺》之始末。除上述臻品,宋荦还藏有唐代怀素和尚小草书法、文天祥《木鸡集序》、赵孟頫行书十二札卷、元人各家杂书卷、明代宋克《急就章》、《董其昌山水图卷》等传世佳作。

综上所述,通过对宋荦藏品来源的分析,不仅看出宋荦收藏渠道广泛,实则也是宋荦鉴定收藏水平高超之佐证。

3 宋荦的鉴藏交游圈窥探

宋荦在《筠廊偶笔》中记有这样一则趣事:他的父亲宋权曾在京师购得未经雕琢的绿色宝石原石,家里仆人看了,就笑称自家的厕所中就有此物,何须购买?宋权遂命其从厕所中取出查看,果然是块很大的碧璞,洗净后光彩照人。原来这个仆人所居之地乃是前朝贵族的旧居,城池沦陷后,其家藏珍宝都流落到厕所中掩埋。明末清初之际,社会动荡,大量珍品回流市场,一时间收藏家辈出,广袤的鉴藏交流圈对于宋荦书画鉴赏水平的提高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宋荦弱冠之年虽乡试不第,却与年长其41岁的孙承泽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孙承泽,山东人氏,年岁上与宋荦父亲相近,亦为前朝旧臣。他一生秉承严谨端正的态度,在史学、鉴藏等领域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两位同样热衷于字画鉴藏的人惺惺相惜、忘年相交,孙承泽为学严谨的态度时刻引导着年轻的宋荦,孙承泽不吝赐教,将自己丰富的鉴藏经验授予宋荦。孙承泽主张对所鉴作品的墨色、用笔及印章做细致的推敲才能给出结论,宋荦也确曾说过孙承泽是自己在书画鉴藏领域的师长。他在《西陂类稿》中提及自己与孙承泽多次在“三雅斋”共同观摩鉴赏字画,相互探讨交流,颇有相识恨晚的遗憾。

梁清标,字玉立,一字苍岩,号棠村,他是朝廷大员,也是当时颇具盛名的收藏家。他较宋荦年长14岁,宋荦与梁清标同朝为官,又皆喜好收藏,可用亦师亦友来形容二人之交。宋荦对梁清标极为推崇,认为梁清标是当世首屈一指的鉴藏家。梁清标所藏珍品极多,其对作品的收藏方式极为讲究,甚至在正定城内建有以其名号为名的书屋,专门用来存放大量珍贵古籍。他在日常鉴藏活动中总是秉承严谨、细致的态度,不肆意评断。此外,梁清标对于元代文人书画的收藏、研究尤多,宋荦在与其交流中受益匪浅。

在贯穿宋荦大半生的鉴藏交游中,有一人至关重要,那就是王士祯,世称王渔洋,他与宋荦同龄,家庭背景也极为相似,他们都出自官宦世家,且累代以廉洁著称于世,相近的成长氛围也说明二人日后的长期相交并非偶然。提及王士祯,其最为人所知的头衔应是诗人,他所著《渔洋精华录》是后世文人诵读的经典之作。除了在文学上的造诣,他在清代鉴藏界的地位也举足轻重。宋荦、王士祯二人定交时已过而立之年,二人一同赏鉴名帖佳画,抑或彼此为对方藏品题跋,两人在书画的鉴别上都抱有极端严谨的态度。据王士祯《池北偶谈》卷十二·谈艺二《记观宋牧仲书画》中描述:“丁巳四月初二日,过宋牧仲(荦)刑部邸舍观书画。《洛神赋全图》,卷长丈许,山用矾头,馀皆丹碧。上有元公主‘金闺’小印,是宋人临阎立本笔。”让人不由钦佩王士祯甄别之细致、鉴藏眼力之独到。他并不知道是谁人临摹了此画,但是慎重记载了这幅画是宋人临摹的版本,不妄下推断,对字画鉴藏慎之又慎的态度是王士祯和宋荦长久以来在收藏鉴赏领域共鸣的原因。

4 鉴藏痕迹

宋荦从事鉴藏活动近六十载,实践经验丰富,经他手、过他目的书画不计其数。据宋荦自述来看,他对自身高超的鉴定水平是极其笃定的。他在《筠廊偶笔》中自述:孙荃家有一幅画,陈老莲题说是北宋人的手笔,但是不知出自谁手,宋荦通过仔细的甄别,推断是北宋崔白的作品,当时就有人暗自偷笑,于是宋荦持画对光一照,背面果然印出“子西”的图章,在场众人皆叹服。这事传到黄州司理王俟斋耳朵里,王俟斋不以为然,在客厅置画一幅试探宋荦。不想宋荦在门外并未下车,就看出画作出自林良之手,鉴藏功底之深厚让王俟斋彻底信服,也令时人惊叹不已。

之于旁人,他们对宋荦的鉴藏水平也是一致肯定的。王羲之《兰亭序》自问世以来,擅书者争相临摹,能否鉴别《兰亭序》是极为考验鉴者功底的一件事情。宋荦在其《筠廊偶笔》中记有一则小故事:曾有人拿着褚遂良摹《兰亭序》出来售卖,他辨别了很长时间,认为那并非真迹,而米芾、韩雍的题跋在上又千真万确,思忖良久,忽然回忆起曾在《弇州四部稿》及文休承题跋中大概交代了其中些许端倪,于是又继续深入研究,发现这幅《兰亭序》确是陈祭酒迷惑世人的伎俩,遂将他的结论告知其他鉴赏家,他们对宋荦的眼力无不钦佩。由此故事可见,宋荦不偏信前人推论,只凭借自己的经验鉴别真伪,对疑惑之处不轻易作出决断,而是结合日常所学积累,循序渐进地作出令人信服的推敲,他对于鉴藏的态度也令人肃然起敬。

鉴藏家对其过目或收藏的作品时有著录记载。宋荦所著《漫堂书画跋》一书,所跋之书画多为其私藏,题跋中有的见解很有独到之处,并多记年岁,述其画法笔墨,或记同观者姓名、官衔,或记前人题识、传承经历等,真切可信。在明代宋克《急就章》题跋中见:“仲温先生书,不拘于一格,此仿古尤其精意之作。如此气韵,于唐诸大家,无多让也,余家有唐薛少保真迹,与此正同一鼻孔出气。细玩用笔端谨而法备。流传数百年,神采如新,真奇宝也,宋荦。”我们在欣赏其题跋同时,也恰好知道其家藏有唐代薛稷的书法作品。传世名作《韩熙载夜宴图》亦有“商丘宋荦审定真迹”的印记。北京故宫博物院所藏历代书画中,数幅珍品佳作都有宋荦曾经过眼收藏过的痕迹,其最为常用的是“宋荦审定”这方收藏印鉴。现藏于美国大都会艺术馆的宋徽宗《竹禽图》(图1、图2),宋荦以诗跋之(图3)。宋荦年少时便与侯方域等交往,诗词才华横溢,是康熙年间的十大才子之一,在鉴藏作品之时以诗跋之也属常见。这幅作品是宋荦69岁时所鉴,钤印“臣荦”,甚为恭敬。后人认为凡经宋荦鉴定的书画作品,均可将之视为真迹的可靠依据。

图1 宋徽宗《竹禽图》全图 图片来源:大都会博物馆官网

图2 宋徽宗《竹禽图》局部

图3 宋荦题跋

公元1713年9月,宋荦与世长辞,终年79岁。在宋荦从事鉴藏活动的56年里,留下了大量的书画珍品,然而在他死后,宋氏后人慢慢将其藏品以投赠、变卖的形式相继释出。另一方面,基于帝王的喜好,君臣对于搜觅传世法书名画向来不遗余力,民间藏品日渐流向宫廷,荫泽不再的宋氏后人,为保自身安危,投帝王之所好,也将家中藏品进献给帝王。

①宋荦.筠廊偶笔[M].1672(康熙十一年).

②王士祯.池北偶谈:卷十二:谈艺二[EB/OL].(2010-03-12)[2022-02-20].https://so.gushiwen.cn/guwen/bookv_46653FD803893E4F2B7C959717737D4C.aspx.

猜你喜欢

康熙书画
康熙下象棋
小小书画廓
如此原因
年度第21期,P.84
康熙下象棋
康熙为何只南巡六次
康熙隐忍除奸
书画
书画
书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