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缘何备受关注
2022-08-30白宇编辑曲艺
■本刊记者 白宇/编辑 曲艺
6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韩正到山西太原调研,主持召开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题座谈会并讲话。他强调,要切实抓好煤炭保量稳价,大力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扎实推动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
今年3月22日,韩正也曾主持召开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工作专题座谈会。他在会上表示,要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和行动,统筹发展与安全,深刻认识新形势下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极端重要性,坚持从国情实际出发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切实发挥煤炭的兜底保障作用,确保国家能源电力安全保供。要深刻认识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途径,统筹做好煤炭清洁高效利用这篇大文章,科学有序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能源保障。
据了解,“十三五”以来,我国燃煤电厂超低排放改造持续推进。全国超低排放煤电机组超过10亿千瓦。北方地区清洁取暖率达到73.6%,替代散煤1.5亿吨以上。
另外,今年以来,我国相关政策也对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给予了充分的关注。多重因素下,我国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水平在“十四五”期间也有望迈上新水平。
以最直接最现实途径直达“双碳”目标
我国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特点,决定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内,煤炭作为我国主体能源的地位还难以改变。资料显示,煤炭具有高碳属性,其单位热值碳排放量是石油的1.4倍、天然气的2倍,在“双碳”目标提出的背景下,煤炭此种特性也导致对其清洁高效利用成为必然选择。
对此,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纪委书记、副秘书长、新闻发言人张宏曾撰文指出,破解“双碳”战略硬目标与煤炭消费硬需求的关系问题,还要从煤炭全产业链、全生命周期系统布局,统筹推动煤炭科学开发、安全生产、清洁加工、绿色储运、高效转化和低碳利用,不断提高煤炭安全高效生产和清洁低碳利用水平,以最直接最现实的途径直达“双碳”战略目标。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原副校长姜耀东也表示,实现“双碳”目标,“减煤”被视为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主要举措。然而,“减煤”速度过快、力度过大,煤炭对能源体系安全运转的托底保供作用将会被削弱,短期内会引发能源安全问题,如2021年下半年部分地区由于电煤供应不足引发的“拉闸限电”现象。
“预计我国煤炭消费量将在‘十四五’期间达峰,2035年前仍是我国第一大能源。而近期世界地缘政治复杂多变、国际能源市场存在高度不确定性,在这一历史发展阶段,我们既要控煤减碳,又要发挥好煤炭兜底保障能源‘压舱石’作用,就必须首先做好煤炭清洁高效利用这项工作。”姜耀东表示。
姜耀东同时明确,做好煤炭的清洁高效利用,不仅有利于推动煤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去产能,保障我国能源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而且可以极大地推动我国生态环境改善,特别是有利于污染物减排和碳减排的顺利实施。
至于如何进行煤炭的清洁高效利用,中国煤炭建设协会副理事长徐亮介绍,煤炭的清洁高效利用主要集中在燃烧以及煤化工两个方面。
“在燃烧方面,主要是在火电厂推行超低排放,实现煤炭在燃烧阶段的清洁利用,尤其是在一些小型火电厂推进超低排放改造;其次,还有一部分煤炭属于直接燃烧,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取暖用煤以及散烧煤等等,这部分煤炭要实现清洁高效利用,则需实现替代性和集中性的应用。”徐亮表示。
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步伐不断加快
对于如今的煤炭系统来说,清洁高效利用已然成为行业共识。今年以来,我国能源领域发布的多个文件对煤炭清洁高效利用都有所着墨。
如今年3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发布《“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明确要大力推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严格控制钢铁、化工、水泥等主要用煤行业煤炭消费。大力推动煤电节能降碳改造、灵活性改造、供热改造“三改联动”,“十四五”期间节能改造规模不低于3.5亿千瓦。新增煤电机组全部按照超低排放标准建设、煤耗标准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持续推进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推广热电联产改造和工业余热余压综合利用,逐步淘汰供热管网覆盖范围内的燃煤小锅炉和散煤,鼓励公共机构、居民使用非燃煤高效供暖产品。力争到2025年,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散煤基本清零,基本淘汰35蒸吨/小时以下燃煤锅炉。
4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发布《关于发布〈煤炭清洁高效利用重点领域标杆水平和基准水平(2022年版)〉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提出要分类分批实施,滚动提升利用水平,对新建煤炭利用项目,应对照煤炭清洁高效利用重点领域标杆水平建设实施,推动清洁高效利用水平应提尽提,力争全面达到标杆水平。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工艺技术装备研发和推广应用,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
在姜耀东看来,要推行煤炭的清洁高效利用,首先还是要加大煤炭清洁高效低碳利用关键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力度。将煤炭清洁高效低碳利用技术列入科技部科技重大专项,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的科学技术含量极高,下一步应该把煤炭绿色开采、清洁利用、清洁转化、CCS(碳捕获与封存)和CCUS(碳捕获、利用与封存)等生产过程形成一个闭环。
姜耀东同时建议,国家有关职能部门建立国家煤炭清洁高效低碳利用协调机制,在产业政策、规划布局、技术研发、市场准入、投资管理、节能环保等多方面,协调解决煤炭清洁高效低碳利用工作中出现的重大问题,推动相关工作落到实处。完善政策保障措施,鼓励煤炭清洁高效低碳利用。建立煤矿弹性产能与生产机制,健全煤矿产能储备体系。
而从目前结果来看,我国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步伐正在不断加快。
张宏在其署名文章中明确,10年来,我国形成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技术,培养和汇聚了一批高水平创新人才,支撑了煤炭产业持续向安全高效、清洁低碳方向发展;全国煤矿数量由1.5万处减少到不足5000处,大型现代化煤矿产量比重由65%左右提高到85%左右,煤矿百万吨死亡率由0.374下降到0.044,原煤入选(洗)率由55.4%提高到71.7%;随着大数据、5G技术与煤矿现代化装备技术融合发展,煤矿智能化建设加快发展,全国煤炭安全稳定供应保障能力大幅提高。
同时,10年来,我国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清洁高效煤电供应体系。截至2021年底,全国建成投运11.1亿千瓦燃煤发电机组,占全国总装机容量的46.6%、发电量占60%;燃煤机组全部完成了超低排放和节能技术改造,大气污染物超低排放标准高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燃煤发电已不再是我国大气污染物的主要来源。
另外,据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发布的《2021煤炭行业发展年度报告》(以下简称《报告》),2021年以来,我国燃煤电厂超低排放和节能改造持续推进,我国燃煤电厂烟气污染排放控制处于国际最好水平,燃煤锅炉混氨技术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我国自主研发的世界参数最高、容量最大的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发电试验机组顺利完成试运行,热电转换效率较蒸汽机组提升3—5个百分点。
《报告》同时明确,现代煤化工向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方向发展,产业化、园区化、基地化发展格局初步形成。碳基新材料研发取得突破,能源转化率普遍提高,单位产品能耗继续下降,煤炭消费利用空间有力拓展,加速由单一燃料向燃料与原料并重转变。2021年,煤制油、煤(甲醇)制烯烃、煤制气、煤(合成气)制乙二醇产能分别达到931万吨、1672万吨、61.25亿立方米、675万吨。散煤综合治理和煤炭减量替代成效显著,清洁高效燃煤锅炉得到普遍推广应用。
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已发放439亿元
上述《通知》明确,要加大财政资金支持力度,重点向实施标杆水平改造的企业进行倾斜,培育煤炭清洁高效利用领军企业。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向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效应显著的重点项目提供高质量金融服务,落实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用装备、技术改造、资源综合利用等税收优惠政策,加快企业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改造升级步伐,提升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整体水平。
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前行的道路上,财政资金的支持并不缺位。
2021年11月,根据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中国人民银行就曾创设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总规模2000亿元,支持煤炭安全高效绿色智能开采等7个领域。据悉,专项再贷款政策出台以来,在保障我国能源安全,推动科学有序实现“双碳”目标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取得良好成效。
对此,姜耀东也表示,应落实好国务院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等财税金融支持政策,鼓励企业推广应用煤炭清洁高效低碳利用的新技术、新工艺和新产品,有效控制碳排放,提高煤炭开发利用效率。
今年5月,中国人民银行发布消息称,经国务院批准,中国人民银行增加1000亿元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额度,专门用于支持煤炭开发使用和增强煤炭储备能力。增加的1000亿元额度将充分发挥再贷款结构工具的定向直达、低成本优势,支持煤炭企业技术改造与绿色转型发展。
中国人民银行有关负责人就此事答记者问时表示,当前世界局势复杂多变,国际能源价格持续高位波动,对我国能源安全和经济平稳运行带来更大不确定性和挑战。根据国务院部署,中国人民银行此次增加1000亿元专项再贷款额度,专门用于支持煤炭开发使用和增强煤炭储备能力,有利于充分发挥我国富煤的资源禀赋特点,保障能源稳定供应,支持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支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此次新增的1000亿元额度的具体支持领域包括:一是煤炭安全生产和储备领域。涉及现代化煤矿建设、绿色高效技术应用、智能化矿山建设、煤矿安全改造、煤炭洗选、煤炭储备能力建设等项目。二是煤电企业电煤保供领域。
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2022年上半年金融统计数据情况发布会上,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司长邹澜表示,截至目前,碳减排支持工具累计发放1827亿元,支持银行发放碳减排领域贷款3045亿元,带动减少碳排放超过6000万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已经累计支持银行向企业发放低成本贷款439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