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平定川林场苗圃地提质改造技术及经营管理

2022-08-30赵学泰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22年14期
关键词:苗圃林场苗木

赵学泰

(甘肃省子午岭林业管理局合水分局平定川林场,甘肃 合水 745407)

1 基本情况

1.1 林场概况

平定川林场位于子午岭中段合水县太白镇境内,总经营面积3.73 万hm2,林区内主要有油松林、侧柏林、辽东栎林、山杨林、白桦林、小叶杨林、落叶阔叶混交林和灌木林。场部苗圃基地建于2000 年,总面积21.33 hm2,主要培育油松、云杉、华山松、侧柏等容器苗以及油松、云杉、白皮松、侧柏、刺槐等大规格绿化苗木。

1.2 自然状况及水文气象

平定川林场在气候区划上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区,境内年平均气温为9 ℃,最高气温36.7 ℃,最低气温-27.7 ℃,年平均降水580 mm,主要集中在每年7—9 月,占全年降水量的80%以上,年平均蒸发量1 300 mm,霜冻期110~150 d。主要灾害性天气有干旱、霜冻和冰雹等。林区地表径流造成轻度水土流失,土壤侵蚀模数130 t/km2。

1.3 土壤及植被

林区内土壤以黄绵土、灰褐土、灰鄯土、灰褐鄯土4 个土种为主。林地土壤多为灰褐土类,由枯枝落叶层、腐殖质层、黏化层、钙积层和母质组成,pH 值为7.8~8.4,富含钾、高氮,极缺磷,据测定氮的含量为70~140 mg/kg,磷的含量为1.55~7.00 mg/kg。植被区划上属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是黄土高原上森林植被保护较好、覆盖率较高的地区。

1.4 技术力量

平定川林场现有在职职工80 人,退休职工78人;林业高级工程师2 人,工程师9 人,助理工程师11 人,专业技术人员占在职职工总数的27.5%,专业技术力量占比较大。林场专业技术人员长期从事林业生产和种苗培育工作,熟悉林场育苗环境和生产生活条件,且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能够为苗圃地提质改造提供技术指导。

2 改造措施

2.1 平整土地

根据苗圃现状,大面积田块较为平整,计划对苗圃地2.47 hm2田块进行整平,采用人工拉土铺填。田埂边坡统一进行规划削坡,设计田埂削坡比为1∶0.75,夯填部分采用人工夯填,夯填田埂压实系数不小于0.9。田坎高度一般不大于2 m。地埂做到田坎坚固,田面平整,埂坎外坡小于70°,软埂外坡小于45°,地边埂高和顶宽均不小于0.3 m[1]。田间围埂设计、围埂蓄水量式(1)计算:

式(1)中,v 为围埂蓄水量(m3),L 为围埂长度(m),H为埂内蓄水深(m);B 为回水长度(m)。

经计算,围埂高度取0.2 m,顶宽0.5 m,内坡比均为1∶1。

2.2 改良土壤

在苗圃地选定土壤肥力监测点,通过应用取样分析和监测数据对比来确定土壤的养分供需状况,然后根据不同作物对N、P、K 和其他微量元素的需求来合理施肥,做到生物有机肥、氨基酸型复合肥、铺设有机土壤的合理搭配,实现因地因作物需要配方施肥。

2.2.1 采集土样 土样采集一般在苗木收获后进行,采样时每个田块选1 个采样单元,面积小于0.67 hm2采5~10 点,0.67~2.67 hm2采10~15点,根据项目区田块面积共取土样37 个。采样时应沿着一定的线路按照“对角线法”或“梅花形布点”进行,避开路边、田埂、沟边、肥堆等特殊部位。采样深度一般为0~20 cm。要求每个采样点的取土深度及采样量应均匀一致,土样上层与下层的比例相同。取样器应垂直于地面入土,深度相同。用取土铲取样应先铲出一个耕层断面,再平行于断面下铲取土。每个采样量取土1 kg 左右,然后将采得的各点土样混匀后装入布袋内,布袋要挂标签,标明采样地点、日期、采样人及分析的有关内容等[2]。

2.2.2 化验土壤 主要以5 项基础化验为主,即全氮、速效磷、速效钾、有机质和pH 值[3]。土壤化验要准确、及时。化验取得的数据要填入化验单,并登记造册,装入地力档案。通过化验得出土壤主要养分含量结果,具体结果如表1 所示。

表1 平定川林场耕地质量主要养分化验单

2.2.3 确定配方 通过对表1 的分析,确定土壤改良的肥料配方,并将肥料配方按测试地块落实到位,以便购买肥料。项目区土壤改良3.33 hm2,拟购买生物有机肥500 袋(有机质≥45%),用量150 袋/hm2,每袋40 kg;购买氨基酸型复合肥50 袋(氮磷钾18-18-18),用量15 袋/hm2,每袋50 kg,均匀撒入圃地内,然后深耕旋平。通过增施以上肥料,土壤主要养分达到3 级以上,改善了土壤结构,达到改良土壤的目的,提高了苗圃地生产力。附甘肃省耕地质量主要养分分级标准(表2)。

表2 甘肃省耕地质量主要养分分级标准

2.3 修建边坡

由于防护段岸坎较陡,为了避免场部周边田坎受雨水冲刷倒塌,并保证场部房屋不受影响,按照“经济合理、技术可行”的原则,确定采用抗冲能力强、稳定性较好的重力式断面结构形式,拟选M10 浆砌块石进行修建。重力式挡墙顶宽0.5 m、底宽1.45 m,迎水面坡比1∶0.3,背水坡1∶0.1,脚趾高0.5 m、宽0.3 m。基础处理:基础依次从下至上原土翻夯0.5 m,压实系数不小于0.97,10%水泥土厚度0.5 m,压实系数不小于0.95。块石强度不低于MU20,砂浆采用M10,浆砌石采用分层铺浆法坐砌筑,上下错缝,内外搭砌,并在同层内设置拉结石,石料间较大空隙应先用砂浆填塞,后用碎(砾)石嵌实,严禁采用外侧立石块中间填心的方法,砌筑完后表面勾缝,清理干净溅浆,并及时养护。挡土墙在地面高度以上50 cm 设排水孔,每隔3 米设置1 个排水孔,排水孔采用DN75PVC-U 管(0.63 MPa)进水管口堆放反滤料。挡土墙每隔8 米设沉降缝1 道,缝宽2 cm,缝内采用聚乙烯闭孔板填缝[4]。

2.4 移栽苗木

2.4.1 苗木选择 根据苗木市场化前景分析,将苗圃内部分苗木进行移栽,移栽苗木总面积2.17 hm2,共计25 789 株,苗木为一级苗。其中,移栽油松苗0.73 hm2,苗木为油松3 年生Ⅰ级苗,总数为9 588株(定植0.33 hm2,总株数3 335 株,营养钵定植间距1.0 m×1.0 m,营养钵规格18 cm×21 cm;定植0.4 hm2,总株数6 253 株,营养钵定植间距0.8 m×0.8 m,营养钵规格18 cm×21 cm)。移栽金叶复叶槭0.67 hm2,总株数10 500 株,间距0.8 m×0.8 m,苗高0.4~0.5 m;金叶榆0.2 hm2,总株数2 000 株,间距1 m×1 m,苗高0.4~0.5 m;紫叶稠李0.13 hm2,总株数600 株,间距1.5 m×1.5 m,苗高1.5 m;移栽花灌木(连翘、刺玫)0.27 hm2,总株数2 668 株,间距1.0 m×1.0 m,苗高1.0 m;移栽云杉0.17 hm2,总株数433 株,间距2.0 m×2.0 m,苗高1.0 m。

2.4.2 移栽技术 将苗木上的营养钵去掉,确保去钵后苗木根系上的土团不散,然后按设计株行距挖坑栽植,裸根小苗采用“三埋两踩一提苗”的技术要领进行栽植,移植苗要做到深度适宜,不窝根,移植后及时灌水,间隔5~10 d 再浇1 次水,以便促进苗木生根,提高成活率。另外,栽植后要利用保湿剂进行封顶,防止树体水分蒸发而影响成活率。后期注意加强日常管理,包括松土除草、病虫害防治等。

3 苗圃地经营管理

苗圃提质增效管理措施是关键。科学及时地落实各项经营管理措施,才能培育出优质壮苗,提高商品苗出圃率。

3.1 做好各项物资准备工作

苗木培育季节性强,必须抢抓农时。要在去冬今春提早安排,做好各项物资储备。入冬前在有资质的企业处提早购回合格的各类育苗用种子、容器袋、营养钵以及各类农药、硫酸亚铁等肥料。根据生态工程建设及绿化市场的苗木需求,提前谋划,落实苗木培育计划。在生产过程中,各级管理人员严抓整地、起苗、运输、栽植、种子处理等各个生产关键环节,切实提高生产质量。

3.2 改善苗木培育基础设施条件

利用国家苗木繁育基地建设项目、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后续产业发展项目、农电线路改造项目等,坚持科学规划,突出重点,整合资金,集中解决苗圃地的水、电、路和土地平整问题,改善苗圃地基础设施条件。通过加强固定苗圃基地建设,可有效降低苗木生产成本,增强苗木培育能力,夯实培育优质壮苗的基础。

3.3 落实苗木生长全过程管理

对苗圃地进行统筹规划,按照容器育苗区、大田培育苗、定植绿化苗形成不同的培育模式。在地块选择上,对地势平坦、土地肥沃、具有灌溉条件的地块采取容器育苗,对同一树种重复育苗地块及时调整树种配置,采取针阔倒茬,加强土壤消毒,减少病虫危害。在种子处理上,对果实坚硬、蜡质层厚、难以破壳发芽的种子,采取沙藏、冰藏或用高锰酸钾温水处理等方法,科学催芽处理。在生产管理上,从整地、做床、点种、出苗到浇水、除草、病虫害防治等环节,固定专人负责,规范各项操作,全过程监督管理。在苗木培育过程中,全部选择使用经国家或省级审定(许可)的林木良种。

3.4 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必须重视引进推广新技术、新科技,增加苗木生产科技含量,提升苗木培育质量。一是针叶树种育苗,全部采用各类容器育苗。通过换土和土壤消毒,克服熟土病菌感染问题,提高成苗率和造林成活率。二是对一些难以发芽和对土壤湿度要求大的树种,采取地膜覆盖和小拱棚方法育苗,解决春季干旱少雨和低温影响,提升苗木生产技术效果。三是通过改善基础条件,建立喷灌苗圃基地,增强苗木培育能力,为持续发展苗木产业奠定基础。四是引进培育优良品种,改善树种结构,为周边城市及地区提供生态工程建设和城乡绿化各类绿化苗木。五是积极培育优良乡土树种,逐步改善苗木培育树种结构,大力提升乡土树种在生态工程建设和城乡绿化中的优势地位。积极推广应用ABT 生根粉、防冻液、植物动力2003 等科技成果及遮阴网、小拱棚、覆膜育苗等实用技术,不断提高苗木品质,切实提高保苗率和出苗率。

3.5 促进苗木销售利用

苗木销售是带动苗木生产发展的重要环节,苗木出圃销售利用是苗木培育的最终目的,必须抓好苗木销售。一是在每年秋季苗木落叶停止生长以后,对可出圃苗木进行全面调查,做到“底子清、情况明”。二是通过苗木中介公司及各类媒体,及时捕捉市场信息,掌握苗木销售价格及销售渠道。三是采取多种方式,多方促销。制作苗木销售信息宣传单和宣传广告,利用电视台、网络平台、各类自媒体、APP 等现代媒体,多途径发布供货信息,搞好销售服务,赢得客商信任,提高苗木培育知名度,促进苗木销售利用。

4 保障措施

4.1 组织管理

林场应成立项目建设工作小组,林场场长为第一责任人,分管种苗培育工作的副场长及技术员为直接责任人,施工人员要坚守工地,跟班作业,并严格按照方案进行施工作业和检查验收,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4.2 经营管理

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明确第一责任人,将项目建设作为年终营林生产考核和综合考核重要内容。层层落实目标责任制,逐级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通过落实责任,增强各级管理人员的责任感。

4.3 技术管理

充分发挥工程建设中的科技保障作用。协调各级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密切同科研和生产单位的横向联系,加强科技协作,建立和完善科研、信息、育苗技术等科技体系和数据资料。大力推广先进实用的科学技术,提高科研成果,保证良种苗木培育质量。

4.4 资金管理

为了保证资金使用安全,工程建设资金采用报账审批制,单独核算,专款专用,封闭运行,并接受财政、审计部门的日常监督和审计,确保工程建设资金充分发挥效益。

4.5 档案管理

为确保档案管理的规范化和制度化,严格档案管理的基本工作要求,建立育苗档案,专人保管,并分类归档。同时,制定相应的档案管理人员岗位责任制度,要求档案管理人员认真做好上级下达的计划任务和审批文件、实施方案、验收报告、生产记录、工作总结以及其他相关文字、照片等资料的日常收集、整理、管理工作,做好档案借阅和利用情况的登记。

5 结语

通过平整田地、改良土壤、修建边坡以及移栽苗木、增施有机肥等措施进行苗圃提质改造,不仅能提升原有苗圃土壤肥力、提高苗圃地生产力、增加苗木的商品价值,而且对林场做强做大苗木产业,逐步向规范化、集约化、优质化、商品化方向发展,不断促进林场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猜你喜欢

苗圃林场苗木
山西省两林场入选“2019年度全国十佳林场”
种植苗圃抢先机 解决好这些问题
苗木供求信息
艺术小苗圃
八步沙林场人的新愿望
艺术小苗圃
艺术小苗圃
最新苗木行情
林场住宅
最新苗木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