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叙事性的文学主题旅游列车设计方法研究

2022-08-30王超陶志雄支锦亦

包装工程 2022年16期
关键词:叙事性设计方案列车

王超,陶志雄,支锦亦

基于叙事性的文学主题旅游列车设计方法研究

王超,陶志雄,支锦亦

(西南交通大学,成都 610031)

基于叙事性设计理论,探讨文学主题旅游列车的设计方法。通过对叙事性设计理论的分析,总结出叙事性设计的3个要素,即叙事主题、叙事文本、叙述形式。结合相关文献与设计案例,围绕3个要素进行研究,总结出叙事性旅游列车的设计方法。以台州旅游列车项目为设计验证对象,将和合文化中的“和合二仙”作为文学主题,应用于旅游列车设计方案中。通过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方案进行评价,评价结果表明设计方案较好地满足了设计美学与叙事功能,初步验证了叙事性旅游列车设计方法的可行性。基于叙事性设计方法,有效地将文学主题与旅游列车设计相结合,提升了列车文化价值与乘客情感体验,拓展了旅游列车地域化设计的表达途径。

叙事性设计;设计方法;文学主题;旅游列车

相较于以通达性为目的的城市轨道交通,旅游列车更为强调沿线区域以及列车自身文化价值的挖掘和展示[1]。因此,设计师常将沿线的地域文化在旅游列车的设计中呈现出来,以此满足乘客的精神文化需求。如今,旅游列车在美国、日本、奥地利等地已发展为成熟的旅游产品,尤其是在日本的旅游列车中,因其融入了独特多样的地域文化设计[2],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慕名而来。相比之下,国内旅游列车地域化设计形式单一,仅使用具有代表性的地域符号进行堆砌,难以表现更为丰富的地域文化形式。

地域文化中的民间故事、神话传说、小说等文学形式,因其地域性与文化性显著,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然而,由于缺乏系统的设计方法指导,难以将其合理应用于旅游列车设计中。因此,笔者将叙事性设计理论引入旅游列车设计中,探讨将文学主题应用于旅游列车的设计方法,并通过设计实践进行验证,为旅游列车地域化设计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1 叙事性设计与旅游列车

1.1 叙事性设计概念

叙事贯穿着人类文化及生活的各个方面,是推动人类文化发展的基本动力[3]。叙事本质上是一种交流行为,其过程为叙述者将故事内容通过语言或其他媒介传递给受述者。叙事性设计是以叙事理论为指导的一种设计方法[4],基于故事进行设计和创造,可以为设计作品增加叙事特征[5],使设计作品与用户的行为或感受关联起来,赋予设计作品内涵价值,并丰富用户情感体验[6]。

本文的叙事性设计方法以“故事”“文本”“叙述”为基础,围绕“叙事主题”“叙事文本”“叙述形式”3个叙事要素进行方法研究。叙事主题是指客观存在的故事,包含人物、情节、场景、寓意等内容;叙事文本是指在设计作品中所呈现的设计元素以及元素间的联系;叙述形式是指叙事文本与乘客的交互关系,以此来强化认知体验。如图1所示,设计师(叙述者)围绕“叙事主题”的内容进行整理,进而对“叙事文本”与“叙述形式”进行组织编排与设计转化,使乘客(受述者)通过设计表现来理解与认知“叙事主题”。

图1 叙事性设计概念模型

1.2 叙事性设计与旅游列车结合的可行性

从旅游列车的结构属性来说,列车车厢呈逐节分隔的特征,与叙事学中的结构性思维具有一致性[7],为叙事性设计在旅游列车中的表达提供了基础条件。从旅游列车的文化属性来说,在旅途中感受地域特色文化,是旅游列车体验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旅游列车地域化表达是指将列车作为文化载体,将文化元素在列车设计中进行呈现,使列车的内部空间成为乘客认知地域文化的重要场所[8]。叙事性设计为文学类别的文化形式提供了表达方法,通过对叙事主题中的元素进行梳理、编排与逻辑串联,使旅游列车设计与故事中的情景建立起意义的连接。以叙事的方式引导乘客的认知活动,使乘客与旅游列车间形成一种交流关系,在加深乘客情感记忆的同时,营造了独特的文化氛围。

2 基于叙事性的文学主题旅游列车设计流程

为了使文学主题在旅游列车设计中进行有效表达,主要对设计元素的选择与转化、设计元素间的关联、设计元素与乘客间的交互形式3个部分的设计表达进行研究。笔者围绕叙事性设计要素进行方法研究,提出了基于叙事性的文学主题旅游列车设计流程,共分为4个阶段:叙事主题的选取与整理、叙事文本的转译与编排、叙述形式的应用与表达、设计方案的评估。详细流程如图2所示。

2.1 文学主题的选取与整理

2.1.1 文学主题的选取依据

选取合适的地域文学作品作为叙事主题,需基于以下条件进行筛选与匹配:

1)独特性。独特性是指文学主题与特定地理区域具有高度关联性,通常为故事内容的发生地或是主要人物场景与地域有直接的联系。设计师需通过客观的调研手段来了解文学主题的认知程度,从而更好地进行筛选。选用具有独特性的文学主题,有利于加深旅客对叙事主题的认知度和认同感[9],对旅游地的文化传承发展以及文化形象建设起到促进作用。

图2 基于叙事性的文学主题旅游列车设计流程

2)通俗性。通俗性是指文学主题所表达的内容与寓意是易于大众所理解与接受的[10],并且表达的寓意是积极正向、具有公共传播价值的。

3)情节性。情节承载着文学主题中各元素间的相互关系与故事发展过程,在叙事性设计中作为叙事文本间关联设置的重要参考依据,指导了叙事主题元素在旅游列车中的设计呈现。

2.1.2 文学主题的元素梳理

首先,需从文学主题中梳理出强相关的元素,便于乘客清晰地认知主题内容。文学主题元素类型常包括人物、情节、场景、象征物与寓意等,将以上元素进行筛选与抽取后对应至设计因子的三层次中,梳理设计元素间的层次关系,见图3。3个层次分别为:物境层次、情境层次和意境层次[11]。物境层次主要通过视觉进行认知,体现为从主题元素中提取物质层面的形态、色彩、纹样等因子进行表达;情境层次主要通过行为或体验进行认知,体现为文学主题中的经典情节与场景环境;意境层次主要通过情感进行认知,体现为文学主题中的思想、精神与价值观等。

图3 文学主题设计因子层次模型

2.2 叙事文本的转译与编排

乘客对叙事文本的认知分为2个部分:文本内容与文本结构。

1)文本内容的转译。叙事性设计中的文本不仅指代了由自然语言编写成的文字作品,还包括了任何一个被赋予完整意义的客体[12]。列车设计中的文本通常以造型、色彩、图案等内容形式进行呈现。在叙事性设计中,叙事文本的实质是叙事主题相关符号的再现,设计作品所传达的信息不能偏离故事主题,文本内容应与叙事主题保持互文性,使乘客清晰准确地认知故事内容。

2)文本结构的编排。在叙事过程中,文本的结构直接影响着乘客对叙事主题的认知过程。通过参考文学叙事中常采用的正叙、倒叙、并叙、插叙等文本结构编排方式[13],使列车空间与文本结构之间建立起内在的逻辑关系,以引导乘客的认知活动[14]。例如“SL银河”观光列车就是围绕《铁道银河之夜》与其作者宫泽贤治2个主题进行的设计,见图4。在列车外部涂装设计中所呈现的天鹅座、人马座、天蝎座以及各意象元素,以文中出现的时间顺序在列车外部进行呈现。在列车室内布置的展示区中,通过并叙的文本结构将与主题相关的内容分为4个部分,其中包括星辰博物馆、贤治的文学作品、贤治的平生与艺术家贤治。乘客通过游览各展区中的内容,可以详细地了解宫泽贤治的世界与《银河铁道之夜》。

2.3 旅游列车设计的叙述形式

1)表象叙述是对故事主题内容的客观写生。乘客对旅游列车的整体认知通常以视觉识别为主,设计师从故事内容中提炼出表象符号进行设计表达,使乘客通过表象符号信息,在头脑中构成了故事内容的基本形象[15]。在表象符号的提炼过程中,由于表象符号是抽象的且没有稳定的表达意义,所以在设定过程中需以用户的认知程度为依据,选用具有高识别度的元素进行表达。“海幸山幸”旅游列车运行于日本宫崎与南乡之间,线路位于该神话传说的发源地,设计元素基于叙事主题中的主要人物海幸彦与山幸彦进行表达。在文本结构上,将二者相关的文本内容以并叙的形式融入车厢设计中,使二者的形象特征形成对比关系。在“海幸”车厢中,座椅设计采用蓝色布面并饰有方格图纹,与海的印象相匹配。在“山幸”车厢中,座椅设计采用褐色布面并饰有树叶图纹,与山的印象相匹配。在两车厢之间相隔的暖帘上,分别印有“山”与“海”的标志。该案例通过对“海幸”与“山幸”人物形象特征进行表达,使乘客对故事主要人物有了基本的认知,“海幸山幸”旅游列车设计见图5。

图4 “SL银河”旅游列车涂装设计与文本结构平面图

图5 “海幸山幸”旅游列车

2)隐喻叙述是基于叙事文本与设计元素间的相似性或类推性进行的设计转换[16],在两者间建立起感知与逻辑关联,使乘客也参与到叙事过程之中,增强乘客在认知过程中的情感体验。“指宿玉手箱”旅游列车运行于日本指宿与鹿儿岛之间,其主题来源于指宿地区广为流传的“浦岛太郎游龙宫”传说。该旅游列车设计主要聚焦于传说中浦岛太郎在打开玉手箱时冒出白烟并化作老人的经典情节,在涂装设计中,将列车周身分饰为黑色与白色2个部分,隐喻浦岛太郎打开玉手箱后由黑发变为白发的情节。当车门开启时,列车上方装置会制造白色烟雾,与故事中浦岛太郎打开玉手箱时冒出白烟的情景相对应。该叙述形式将故事情景在列车设计中进行了呈现,引发了乘客对叙事主题的记忆与联想,生动地叙述了故事内容,“指宿玉手箱”旅游列车设计见图6。

综上所述,2种叙述形式的表达效果有所不同,在设计过程中需对叙事主题与客观设计条件进行分析,选取合适的叙述形式。在符合应用条件的情况下,可以将2种形式相结合进行应用。2种叙述形式的表达方式、对应主题特征、优缺点分析,见表1。

图6 “指宿玉手箱”旅游列车

2.4 设计评估

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旅游列车设计方案进行量化评估,评估过程将邀请轨道交通行业的设计师对设计方案进行打分,最终得到设计方案总体满意度情况。评价过程如下[17]:

1)构建评价因素集。从设计美学与叙事功能2个角度出发,设置评价因素集={1,2,3,4,5}={设计元素的形式美感,色彩和谐舒适,设计元素识别度,体现文学主题的情节,表达文学主题的寓意}。

表1 2种叙述形式对比分析

Tab.1 Two narrative forms of tourist train design

2)确定评价因素的权重向量。邀请5名工业设计专业研究生对各评价因素的重要程度进行打分,计算各因素所得的平均值,归一化处理后得到评价因素的权数向量={1,2,3,4,5}={0.19,0.21,0.23,0.17, 0.20};

3)构建评价因素的隶属矩阵。对各因素进行评价,得到评价因素u(=1,2,…,)对评价等级j(=1,2,…,)的隶属度r,构建出评价矩阵:

4)建立量化评价集。将旅游列车设计方案的评价等级定为很优秀、良好、一般、较差、很差,量化评价集={1,0.75,0.5,0.25,0}。

计算设计方案的评价向量:

通过去模糊值处理,得到体现各指标的综合满意度评分,并根据分值确定评价等级,式中,=(优秀、良好、一般、较差、很差)=(100,75,50,25,0)

最终根据评价等级选取最佳设计方案,或是根据各项因素得分提出设计方案的优化意见。

3 设计实践

本文以台州CRH6F-A市域列车工业设计为例,验证基于叙事性文学主题列车设计方法的可行性。该列车线路连接了临海、仙居、杜桥等地,将台州市内多处景点进行了串联,对打造台州市生态旅游和促进台州旅游业发展有着重大意义。设计目标为向本地居民以及外来游客展现台州地区的特色地域文化,树立台州独特的旅游文化形象。因此,本设计方案将对台州地区文学主题进行设计表达,以展现台州地域文化的独特性。

3.1 文学主题的确立及元素提取

台州地区有着丰富的民间故事,如“刘阮遇仙”“和合二仙”“麦碎娘娘”等。通过对台州地区特色文化的分析研究,了解到台州是和合文化的发祥地,以“山海水城与和合圣地”享誉全国,并且“和合二仙”的故事对和合文化具有象征意义。因此,本设计方案将其作为叙事主题进行设计,通过“和合二仙”的故事来展现台州地区的和合文化。“和合二仙”故事中的元素整理,见图7。

图7 “和合二仙”中的元素整理

3.2 文本的转译与编排

1)文本内容转译。将整理的文学主题元素转化为文本内容,见表2。文本内容如下:对台州丰富的自然风貌进行色彩提取,从中提取出山青、海蓝、岩黄3种色彩作为列车设计的主题色彩;天台山是和合文化的发源地,对其进行抽象图案设计;设计出能够相互连接的图形,表达和合文化中融合与和谐的概念;“和与荷”“合与盒”的图纹设计;将和合、寒山、拾得作为图标设计。

2)文本结构编排。在“和合二仙”故事中,寒山捧盒与拾得献荷的一幕成为了广为流传的经典情节。设计方案的文本结构采用并叙的形式将空间分为2个主题——寒山与拾得,将二人重逢故事中的元素在列车空间中进行表达,用情节增强设计元素间的联系。二仙的故事传达着和谐与和睦的关系,将表达和合文化寓意的图案与天台山图案运用于列车外部的涂装设计中,强化了主题内涵。

表2 文本在列车设计中的应用分析

Tab.2 Analysis of the application of text in train design

3.3 叙述形式的应用与表达

设计方案主要采用隐喻叙述形式,突出了二仙重聚的情节,并结合表象叙述对二仙形象与和合文化寓意进行了表达。文本结构以并叙的形式将列车室内设计分为寒山与拾得2个主题,在两类车厢座椅图纹设计上分别运用了象征竹编食盒的竹编纹理与荷花图纹,暗示了重聚情节中二人手持的象征物,并分别置入了“二仙玄谈”语句以及寒山与拾得的标志,构建了车厢主题形象。在列车涂装设计中,将和合寓意的抽象图案作为主题满铺在车体上,其中穿插着天台山、和合二仙、寿字纹等图案,使乘客能够通过表象符号认知主题的寓意。设计方案如图8所示。

3.4 设计方案评价

设计方案通过问卷的形式进行评价,被试者主要由有轨道交通工具设计经验的设计师与硕士研究生组成。被试者根据自身的主观感受对设计方案的5个评价因素进行满意度等级评价,评价等级分为很优秀、较好、一般、较差、很差5个等级。共计收回有效问卷28份,设计方案的满意度问卷调查数据情况,见表3。

图8 “和合二仙”旅游列车设计方案

表3 设计方案的满意度问卷调查数据

Tab.3 Questionnaire data of design scheme satisfaction

整理问卷的数据,由式(1)得到评价矩阵为:

根据式(2)—(3)求得各因子评分以及综合评分,见表4。该设计方案综合评分结果为76.23,评价等级为良好。整体上表明该方案在符合设计美学的基础上兼具了叙事功能,有效地将“和合二仙”文学主题在旅游列车设计中进行了表达。由于评价因子4得分相对较低,在后续的方案优化中,情节的设计表达应与列车和乘客之间的关联更加紧密,从而加深乘客对产品的认知。

表4 各评价因子分值计算结果

Tab.4 Calculation results of each evaluation factor score

4 结语

旅游列车在满足观光功能需求的基础上,还需满足乘客的精神文化需求,对其进行地域化设计,有利于提升列车自身文化价值、丰富乘客情感体验。为使文学主题在旅游列车中进行更好的设计表达,笔者围绕叙事性设计要素展开方法研究,并以台州旅游列车设计项目作为设计验证对象。方案评价结果表明,本文的研究方法有效地将“和合二仙”主题在旅游列车中进行了呈现,建立了列车与文学主题间的内在联系,丰富了列车的文化价值,拓展了旅游列车地域化设计的表达途径。

[1] 李飞飞, 田至美. 观光列车旅游初探——兼论青藏铁路开展观光列车旅游的可行性[J].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 30(2): 85-90.

LI Fei-fei, TIAN Zhi-mei. The Initial Research of Rail Travel—And Discuss the Feasibility of the Rail Travel on the Qinghai-Tibet Railway[J]. Journal of Capital Normal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 Edition), 2009, 30(2): 85-90.

[2] 纪海燕. 通过创意设计将铁路变为旅游观光地——JR九州的观光列车策略[J]. 美术大观, 2019(5): 126-127.

JI Hai-yan. Turning Railways into Tourist Destinations through Creative Design—JR Kyushu's Tourist Train Strategy[J]. Art Panorama, 2019(5): 126-127.

[3] 龙迪勇. 空间叙事学: 叙事学研究的新领域[J].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6): 54-60.

LONG Di-yong. Spatial Narratology: A New Field of Narratology Research[J]. Journal of Tianjin Normal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2008(6): 54-60.

[4] 赵淑华, 张力丽. 博物馆文创产品叙事性设计方法[J]. 美术大观, 2016(5): 102-103.

ZHAO Shu-hua, ZHANG Li-li. Narrative Design Method of Museum Cultural and Creative Products[J]. Art Panorama, 2016(5): 102-103.

[5] 李江. 本分·叙事·纯粹——张剑的工业设计理想[J]. 装饰, 2016(12): 52-57.

LI Jiang. Duty, Narrate & Pure: Zhang Jian's Industrial Design Ideal[J]. Art & Design, 2016(12): 52-57.

[6] 杨岩. 论空间的叙事性设计[J]. 艺术百家, 2007, 23(S2): 90-92.

YANG Yan. On the Narrative Design of Space[J]. Hundred Schools in Arts, 2007, 23(S2): 90-92.

[7] 吴剑锋, 王梦, 朱昱宁. 基于空间叙事的展示设计策略研究——以房车体验中心为例[J]. 建筑与文化, 2020(6): 50-52.

WU Jian-feng, WANG Meng, ZHU Yu-ning. Research on Display Design Strategies Based on Space Narration—A Case Study of Touring Car Experience Center[J]. Architecture & Culture, 2020(6): 50-52.

[8] 支锦亦, 沈千惠, 卜柳茹, 等. 城市公共交通形象中地域文化的设计再现与感知体验[J]. 包装工程, 2019, 40(24): 18-26.

ZHI Jin-yi, SHEN Qian-hui, BU Liu-ru, et al. Design Representation and Perception Experience of Regional Culture in Urban Public Transport Image[J]. Packaging Engineering, 2019, 40(24): 18-26.

[9] 周雅琴, 王宇晗. 基于文化特征的公共交通形象设计[J]. 综合运输, 2018, 40(10): 41-46.

ZHOU Ya-qin, WANG Yu-han. Image Design of Public Transport Based on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J]. China Transportation Review, 2018, 40(10): 41-46.

[10] 王年文, 梁尧尧. 基于中国古代诗词意境的产品叙事设置步骤探索[J]. 包装工程, 2019, 40(10): 169-173.

WANG Nian-wen, LIANG Yao-yao. Product Narrative Setting Steps Based on Artistic Conception of Ancient Chinese Poetry[J]. Packaging Engineering, 2019, 40(10): 169-173.

[11] 王海亚. 基于体验层次的文创产品叙事设计研究[J]. 包装工程, 2020, 41(16): 330-335.

WANG Hai-ya. Narrative Design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Products Based on Experience Level[J]. Packaging Engineering, 2020, 41(16): 330-335.

[12] 康澄. 文本——洛特曼文化符号学的核心概念[J]. 当代外国文学, 2005, 26(4): 41-49.

KANG Cheng. Text-the Core Concept of Lautemann's Cultural Semiotics[J]. Contemporary Foreign Literature, 2005, 26(4): 41-49.

[13] 申丹. 叙述学与小说文体学研究[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1.

SHEN Dan. Narrative and Novel Stylistic Studies[M]. Beijing: Peking University Press, 2001.

[14] 刘慧珺. 叙事性:关于一种建筑空间设计方法的研究[D]. 南京: 南京艺术学院, 2016.

LIU Hui-jun. Narrative: Research on a Design Method of Architectural Space[D]. Nanjing: Nanjing University of the Arts, 2016.

[15] 刘有泉. 表象符号在标志设计中应用的思考[J]. 艺术百家, 2011, 27(3): 237-240.

LIU You-quan. Application of Representation Symbols to Logo Design[J]. Hundred Schools in Arts, 2011, 27(3): 237-240.

[16] 束定芳. 论隐喻与明喻的结构及认知特点[J]. 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3, 35(2): 102-107, 161.

SHU Ding-fang. The Structural and Cognitive Differences between Metaphor and Simile[J].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2003, 35(2): 102-107, 161.

[17] 杜栋, 庞庆华. 现代综合评价方法与案例精选[M].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5.

DU Dong, PANG Qing-hua. Modern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Methods and Case Selection[M]. Beijing: Tsinghua University Press, 2005.

Narrative Design Method in Literary Themes Tourist Train

WANG Chao, TAO Zhi-xiong, ZHI Jin-yi

(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 Chengdu 610031, China)

This research aims to explore the design approach of a literary-themed tourist train based on narrative design theory.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narrative design theory, the following three elements of narrative design are summarized, namely narrative theme, text and form. Combined with relevant literature and design cases, the research is based on these three elements and summarizes the narrative tourist train design method. Taking the Taizhou tourist train project as the design verification object, the "Gods of He-He" in the Harmony culture is applied to the tourist train design scheme as a literary theme. The scheme is evaluated through the fuzzy integrated evaluation method, and the evalu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design scheme satisfies the design aesthetics and narrative function requirements, and initially verifies the feasibility of the narrative tourist train design method. In conclusion, based on a narrative design approach, the design effectively establishes an inherent connection between the literary theme and the tourist train, empowering a more profound interac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ourist train and the passengers. Furthermore, this method enhances the cultural value of the train and the emotional experience of the passengers, and expands the ways of expression of the local design of the tourist train.

narrative design; design method; literary themes; tourist train

TB472

A

1001-3563(2022)16-0122-07

10.19554/j.cnki.1001-3563.2022.16.013

2022–03–28

王超(1983—),男,硕士,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轨道交通工具设计方法与理论研究。

陶志雄(1996—),男,硕士生,主攻轨道交通工具工业设计。

责任编辑:马梦遥

猜你喜欢

叙事性设计方案列车
基于可持续理念旧建筑改造设计方案探讨
城际列车
《小学英语时态-现在进行时》微课教学设计方案
关爱向列车下延伸
关于岩土工程勘察深基坑支撑设计方案分析
温馨列车
列车上的失窃
“十七年诗歌”的叙事性分析及其诗学价值
坚守四大立场,突破叙事类文本的解读瓶颈
方便胶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