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围绕“链式发展” 涵养人才生态 西青区人才引领高质量发展工作纪实

2022-08-29撰文摄影中共西青区委组织部

求贤 2022年8期
关键词:人才

撰文、摄影/中共西青区委组织部

本刊讯 近年来,西青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紧紧围绕天津市委决策部署,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理念,抢抓京津冀人才一体化发展有利契机,大力实施人才强区战略,围绕做强“链式发展”要素供给,以集聚高层次人才为重点,以做强人才发展平台为支撑,着力打造“近悦远来”的人才生态,为实现西青区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活力新城提供了坚实人才保障。

延伸人才集聚“供应链”,夯实产业发展之基

“不拒众流,方为江海。”西青区按照“以产业聚人才、以人才兴产业”的思路,聚焦高质量发展需要,着力集聚各类高层次和急需紧缺专业人才。

紧扣产业需求引才。深入落实“海河英才”行动计划,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发展,不断扩大引才视野,聚焦“高精尖缺”,精准征集用人单位需求,科学编制引才目录,积极打造“才聚西青·智创未来”招才引智品牌活动,组织“春晖杯”海外高层次人才西青行、“海河英才”名校学子西青行、技术成果对接会等主题活动近百场,引进各类人才1.9 万余人,集聚两院院士、享受国务院政府特贴专家等高层次领军人才超过220人次。成功举办“海河英才周”活动,通过峰会论坛、产业聚才、赛事引才等3 大板块10 项主体活动,吸引来自全球的400 多名精英人才相聚西青。积极承办天津市“海河英才”创业大赛等各项赛事,连续举办多届“圆梦·西青”创新创业大赛,43个项目在市级、国家级大赛中获奖,汇聚了金曦医疗、普达迪泰、博科光电等一批人才领军企业在西青区发展壮大,人才引领产业升级作用不断增强。

坚持分类施策育才。将人才培养作为产业转型升级的有力抓手,突出抓好分类施策、择优培养。针对企业家队伍建设,制定出台“企业家10 条”,与北京大学联合举办企业高级管理人才研修班,带领企业家外出学习考察,参加“广州海交会”、“大连海创周”等活动,帮助企业家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提升经营管理水平。在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实施“金字塔”培养工程,选拔拔尖人才、学科带头人和优秀青年技术骨干392 人,开展“师带徒”活动,鼓励人才进行各类学术、技术交流,兑现培养和奖励经费210 余万元;资助40 名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参加新加坡国立大学苏州研究院综合能力提升研修班,加强能力储备。针对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举办“金牌技师大赛”等技能比武活动;与南开大学合作实施“千人圆梦”计划,连续六年资助1700 余名企业骨干在职学习新技术新知识,不断满足产业技能人才需求。

拓宽合作渠道聚才。调动社会力量参与人才工作,与欧美同学会、中国旅美科技协会等海外人才协会和组织对接合作,建成3 家海外引才联络站,设立西青“引才伯乐奖”,聘请“引才大使”,多管齐下汇聚人才资源。借助世界智能大会平台,连续四年举办“车联网先导应用创新发展国际高峰论坛”等高水平论坛,依托中国留学人员联谊会资源,组织北京市海淀区留创园企业家代表团和智能制造、新能源汽车等领域人才到西青区考察交流,吸引人才来津创业,不断提升人才吸引力。利用“西青人社云平台”、“就业直通车”和“抖音直播”等网络平台,组织开展“双一流”高校招聘等活动50 余场,不断创新引才方式,提高引才效率。

做强人才发展“平台链”,拓展科技创新之路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西青区提升产业承载、创新研发、创业孵化等平台发展能级,不断拓展科技创新之路,广聚天下英才。

做强产业承载平台。发挥“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天津南站科技商务区”等高能级载体作用,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溢出的各类人才资源,服务雄安新区建设,人工智能产业园、大数据产业园等一批产业引领平台相继落地生根,启动实施了京津冀人才协同发展融入计划,与丰台区达成了两地全面战略合作,与海淀区合作举办首期归国留学人员高级研修班。深入实施京津冀博士后、高校教师挂职“双百工程”,5年内柔性引进136 名高层次人才,促成产学研合作项目62 个,引荐优质创业项目21 个,有效嫁接了高校人才智力资源,西青区综合影响力不断提高,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助推经济提质增效的新引擎、新动能。

做优创新研发平台。西青区不断拓展产学研用合作的深度和广度,与天津市大学软件学院合作成立了天软中北创业学院,引进了天津智慧城市研究院、中科院计算所和中汽研数据中心等创新平台。深挖驻区高校“富矿”,出台“科创10 条”支持政策,大力推进天津理工大学等高校建设大学科技园,西青大学科技园获得天津市首批大学科技园认定,园区入驻企业达到90 余家,科技创新“首站”作用不断提升。坚定不移对科技创新研发平台建设给予支持,建成各类博士后载体37 家、院士工作站2 家,各类工程中心、技术中心和重点实验室超过160 家,涌现出“旋转叶片在线监测系统”等解决“卡脖子”难题的重大原创成果,有效促进了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做实创业孵化平台。全力推进赛达生产力促进中心和学府工业区两家市级留学人员创业园建设,促进优质资源要素与高端人才有效链接,成功孵化留学人员企业40 余家。加强众创空间、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赛达启航孵化器获评国家级孵化器,青奥华阳等备案国家级众创空间,市级、国家级创业孵化平台达到11 家,培育孵化各类高新技术企业达到770 家。积极举办创新创业载体论坛,为入孵企业提供创业路演、政策宣讲、金融对接等服务,创新创业氛围日渐浓厚。

激活人才引擎“政策链”,破解改革创新之题

“人既尽其才,则百事俱举。”西青区聚焦协同联动、人才评价和政策支持,推进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和政策创新,不断激发人才活力。

整合资源协同联动。瞄准产业、企业、区域的发展痛点,牵头成立天津市半导体集成电路人才创新创业联盟,面向世界集聚半导体集成电路产业人才。西青区将联盟建设纳入“十四五”发展规划,制定专项服务计划,组织开展产业论坛、金融对接、政策宣讲等各类活动20 余场。推动校企深入合作,助力高校聘请领军企业家作为“兼职教授”,打造全新育人模式;校企联合开展技术攻关,联盟单位合作的“物联网射频感知核心芯片研发与应用”等3 个项目均获天津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产业创新成果不断涌现。联盟集聚3 位院士、120 余名企业家、2000余名工程师,链接11 家高校院所,成为产学研用协同、产业集群打造、人才高地建设的重要突破口。

优化人才评价模式。坚持以品德、能力、业绩为导向,制定出台了《西青区深化职称制度改革八条措施》,把专利成果、技术突破等作为职称评审的重要内容,进一步破除“四唯”倾向。充分利用新媒体手段发布职称评聘政策,扩大宣传覆盖面和知晓率,全区超过5400 名人才取得专业技术资格,高级职称超过920 人,申报人数及通过率逐年上升。推动天津市增设集成电路专业职称,落实职称评审“直通车”机制,帮助中芯国际、恩智浦等重点企业的20 余名高层次人才取得集成电路高级职称,有效激发了企业和人才创新活力。

政策支持激发活力。紧贴转型发展需要推进人才政策创新,根据上一年度财政一般预算支出的1.5%建立区人才发展专项资金,并列入财政常规预算支出。出台“人才新政25 条”,打造了“113”英才计划等工作品牌,对引进创新创业领军团队最高给予3000 万元经费资助,形成了政策先发优势。引进高层次人才项目175 个,急需紧缺人才1031 人,涌现出主线科技、脉络生物、镭明激光等一批掌握核心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成长性人才创业项目,高层次人才创办企业实现销售收入超过14 亿元。统筹推进人才引进与重大项目落地,为重点招商项目开辟人才评审“绿色通道”,针对项目初创、成长、壮大等不同时期“痛点”,给予针对性帮助。

千秋基业,人才为本。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深刻回答了人才事业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提出了新时代人才工作的新理念新战略新举措,为西青区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指明了方向。今日西青区,将持“勇毅前行”之进取精神,展“海纳百川”之博大胸怀,建“近悦远来”之人才生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的新征程中作出西青贡献。

猜你喜欢

人才
人才云
南岸:聚人才之智 建创新之城
乡土人才选好更要用好
人才的开发和使用是一门科学
多元需求 多元教育 多元人才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毛遂自荐
“三高人才”风采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