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沙库巴曲缬沙坦钠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

2022-08-29王彦雯

中国实用医药 2022年17期
关键词:库巴缬沙坦心血管

王彦雯

慢性心力衰竭为心脏疾病基本终末期阶段,作为临床综合征其病因多样,主要特征为神经内分泌激素激活过度与心室重构,有较高的发生率与死亡率。资料称当前全球每年确诊患者>100 万,且5 年生存率仅50%[1]。当前临床主要使用β 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与醛固酮受体拮抗剂治疗,临床证实β 受体阻滞剂与ACEI/ARB 可将患者死亡率显著降低[2]。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基石为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抑制神经内分泌系统激活亦可通过抑制脑啡肽酶将利钠肽水平提升,而二者协同更有利于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沙库巴曲缬沙坦钠为新型慢性心力衰竭药物,兼具上述双重作用机制,为临床首个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ARNI),故而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优良。现选取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心内科2019 年6 月~2020 年6 月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86 例,将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的治疗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 年6 月~2020 年6 月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心内科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86 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与临床心力衰竭诊断标准相符且病史>3 个月;②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为Ⅱ~Ⅳ级;③心脏彩超结果提示LVEF≤40%;④知晓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既往恶性肿瘤、血管性水肿、精神障碍者及妊娠期妇女;②对ACRI/ARB 药物过敏者;③合并症状性低血压,收缩压≤90 mm Hg(1 mm Hg=0.133 kPa);④住院期间有重组人脑利钠肽应用史;⑤入组前3 个月有急性血栓史;⑥合并肝功能严重损害或肾动脉严重狭窄者。本研究符合伦理学原则。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3 例。对照组中男24 例,女19 例;年龄35~76 岁,平均年龄(52.7±8.3)岁;心功能分级:9 例Ⅱ级,20 例Ⅲ级,14 例Ⅳ级。观察组中男26 例,女17 例;年龄34~77 岁,平均年龄(53.5±8.7)岁;心功能分级:9 例Ⅱ级,22 例Ⅲ级,12 例Ⅳ级。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均接受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如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强心剂等,控制诱因、注意休息及低脂低盐饮食。对照组采用盐酸贝那普利治疗,口服盐酸贝那普利(北京诺华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30514)10 mg/d,1 次/d,结合患者耐受度每2 周对用药剂量予以调整,但要控制在20 mg/d的目标剂量内。观察组采用沙库巴曲缬沙坦钠治疗,在ACEI 停药36 h后给予患者沙库巴曲缬沙坦钠(Novartis Pharma Stein AG,注册证号J20171054)50 mg/次,2 次/d,结合患者耐受情况每2 周对剂量予以调整,但要控制在200 mg/d的目标剂量内。两组均治疗12 周。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①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疗效判定标准:治疗后临床症状与体征如呼吸困难、乏力及体液潴留等明显改善,且NYHA 心功能分级改善≥2 级判定为显效;经治疗后临床症状与体征有所改善,NYHA 心功能分级改善1 级判定为有效;与治疗前相比临床症状与体征及心功能分级均未改善甚至加重判定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②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包括LVEDD、LVEF、6 min 步行距离。③比较两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两组均随访6 个月,统计两组不良心血管事件,包括再入院与死亡。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显效23 例,有效17 例,无效3 例,总有效率为93.0%;对照组显效14 例,有效18 例,无效11 例,总有效率为74.4%。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60,P=0.019<0.05)。

2.2 两组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LVEDD、LVEF、6 min 步行距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LVEDD、LVEF、6 min 步行距离均优于本组治疗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比较()

表1 两组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比较()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a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bP<0.05

2.3 两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再入院6 例,死亡2 例,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18.6%;对照组再入院13 例,死亡4 例,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39.5%。观察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68,P=0.032<0.05)。

3 讨论

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不断加剧,慢性心力衰竭的发生率也逐年增长,致死率也相应提升[3]。慢性心力衰竭会引起脏器功能紊乱与血流动力学紊乱,表现为呼吸困难、下肢水肿、运动耐力差等,会引起心源性猝死及恶性心律失常。临床治疗心力衰竭的重点在于预防心室重构、延缓心力衰竭进展,降低心力衰竭再入院率与死亡率,改善远期预后情况[4-6]。大量基础研究结果证实心力衰竭的发生发展中RAAS 作用突出,因此治疗关键在于将神经内分泌激活过度阻断,即交感神经与RAAS。各国慢性心力衰竭管理指南提出基于β 受体阻滞剂与ACEI 加用醛固酮受体拮抗剂为抗心力衰竭治疗“金三角”,可应用于无禁忌证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但临床观察后得知无法完全改善预后,1 年后死亡率仍>20%[7-10]。

盐酸贝那普利与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均为临床常用药物,本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LVEDD、LVEF、6 min 步行距离均优于本组治疗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报道相近,可能与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的组成有关,其组成主要为缬沙坦(ARB)与沙库巴曲(脑啡肽酶抑制剂),后者活性代谢后可产生LBQ657,对脑啡肽酶进行抑制后将利钠肽分解减少,进而将降血压、血管扩张、抑制心肌肥大或纤维化及降低醛固酮水平等作用发挥出来。且LBQ657 还会将多种血管活性肽水平改变,发挥出抗纤维化、氧化剂抗炎功效,还可对近远端肾单位中钠的再吸收进行抑制,将尿流量与尿钠排泄量增加,对肾小球与肾小管反馈进行调节,进而有效保护肾脏。缬沙坦的功效在于将抑制脑啡肽酶而激活RAAS 引起的不良反应抵消,有效抵抗血管紧张。由此可见,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可发挥出“1+1>2”的作用,即在有效治疗心力衰竭的同时保护肾功能,并将部分不良影响抵消。临床研究证实与ACEI 类药物相比,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还可将心血管疾病的致死率降低,同时降低心力衰竭住院风险,幅度约为20%[11]。此外,心力衰竭患者对ARB 的耐受量良好,即使用药时间长也依旧有良好效果,可将心功能持续改善,主要通过脑啡肽酶降低血浆脑利钠肽水平;而ARB 则可对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抑制RAAS 气道作用予以拮抗,进而有效抗心力衰竭,将心功能改善,有两重作用机制,相较于贝那普利的单一作用机制故而效果更优且预后更好。6 min 步行距离为临床评估运动耐量的主要指标,亦可间接反映心功能情况,可见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更有利于提高患者运动耐量。

综上所述,沙库巴曲缬沙坦钠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临床疗效优良,可有效改善心功能并提高运动耐量,同时改善近远期预后,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库巴缬沙坦心血管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COVID-19心血管并发症的研究进展
采用沙库巴曲缬沙坦片治疗慢性心衰的临床效果及对后期住院频率的观察
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片在老年顽固性高血压病人中的临床应用
阿托伐他汀结合缬沙坦治疗冠心病的疗效及CRP、TNF-α、IL-6水平影响分析
缬沙坦氨氯地平与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的应用效果分析
沙库巴曲缬沙坦在心力衰竭中的临床应用
芥末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