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U 中急性心力衰竭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采用 无创呼吸机治疗的效果分析
2022-08-29王晓锋张秀锦
王晓锋 张秀锦
急性心力衰竭一般为突然发作,患者因左心功能异常或功能性疾病而加重心脏负荷,其收缩力下降,如无有效的控制措施,极易导致心肌不可逆损伤,心脏代谢难以满足机体循环的需要而产生肺循环或体循环淤血症状,并引起呼吸衰竭,严重时危及生命[1,2]。急性心力衰竭时患者难以呼吸、烦躁不安、喘息不止,急性呼吸衰竭时患者表现为二氧化碳潴留、缺氧,二者合并,危险性极高[3,4]。对此,临床常采用ICU 急诊救治,以纠正患者缺氧状态来改善其预后[5]。无创呼吸机可对患者气道进行有效扩张,迅速减轻心脏负荷,降低组织器官损伤[6,7]。本文结合本院2 年来ICU 收治的急性心力衰竭伴呼吸衰竭患者,分组实施常规治疗与无创呼吸机治疗方式,并对其治疗的效果进行分析评价,现作如下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8 年12 月~2020 年12 月ICU 中80 例急性心力衰竭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作为研究样本。纳入标准:与《临床疾病诊断与疗效判断标准》中关于急性心力衰竭合并呼吸衰竭的标准相符合,患者均伴有难以呼吸、双肺闻及湿啰音表现;患者家属对研究过程已了解后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具有精神类疾病患者;合并重度营养不良、昏迷表现的患者;存在严重器官组织异常的患者。本研究已获得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根据就诊顺序单双号分组法将患者分为参照组与研讨组,每组40 例。参照组:男女比例22∶18;年龄42~76 岁,平均年龄(59.92±13.27)岁;基础性疾病:冠心病、尿毒症、风湿性心脏病、高血压性心脏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别为15、3、7、11、4 例;发病至入院时间4~21 h,平均发病至入院时间(15.46±3.54)h。研讨组:男女比例21∶19;年龄43~77 岁,平均年龄(60.33±13.32)岁;基础性疾病:冠心病、尿毒症、风湿性心脏病、高血压性心脏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别为14、2、8、10、6 例;发病至入院时间5~20 h,平均发病至入院时间(15.91±3.35)h。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参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方案,采用强心、利尿、气道扩张类药物,对其体内酸碱平衡进行纠正,并结合患者的实际病情确定是否吸氧,如需吸氧,应对氧流量、浓度进行合理控制。一般氧流量保持在3~5 L/min,氧浓度保持在35%~40%。
研讨组患者在常规治疗方案基础上采用无创呼吸机治疗方案,指导患者保持半卧位,将头部略微抬高30°左右,将固定输氧管妥善连接后,固定鼻面罩,同时适当调节拉力带,设置呼吸模式、呼吸比、初始呼气正压、初始吸气压、氧浓度分别为S/T、1∶15、4 cm H2O(1 cm H2O=0.098 kPa)、8 cm H2O、80%,之后观察患者吸氧后的机体反应,根据患者实际病情适当调整呼气正压,由4 cm H2O 增加至5 cm H2O,吸气压8 cm H2O 增加至15 cm H2O,氧浓度80%减至35%,对其通气时间、压力等适时进行调节,直到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平稳之后切换至导管吸氧模式。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1.3.1 比较两组患者心率、呼吸频率及血气指标 在两组患者治疗3 d 后运用心电监护仪检测其呼吸频率、心率指标,同时运用动脉分析仪检测其血氧饱和度、血氧分压及血二氧化碳分压等血气指标。
1.3.2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 参考《临床疾病诊断与疗效判定标准》来判定两组患者的疗效,判定标准分为显效、有效、无效,其中经过治疗,患者各项临床表现均已消失,且呼吸频率、心率指标已完全正常可判定为显效;经过治疗,患者各项临床表现、呼吸频率、心率指标均有所改善可判定为有效;经过治疗,患者各项临床表现、呼吸频率、心率指标无变化或恶化可判定为无效。治疗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 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心率、呼吸频率及血气指标比较 研讨组患者的血二氧化碳分压(5.07±1.23)kPa、心率(76.92±4.41)次/min、呼吸频率(16.64±2.13)次/min均低于参照组的(6.21±1.66)kPa、(87.39±5.38)次/min、(19.28±2.67) 次/min,血氧饱和度(96.23±1.72)%、血氧分压(8.87±1.53)kPa 均高于参照组的(93.96±1.44)%、(7.63±1.24)kPa,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血气指标、心率、呼吸频率比较()
表1 两组患者血气指标、心率、呼吸频率比较()
注:与参照组比较,aP<0.05
2.2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 研讨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为率87.50%,高于参照组的5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n(%)]
3 讨论
急性心力衰竭合并呼吸衰竭属于临床重症之一,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一般送入急诊ICU 中救治[8]。常规治疗方案虽可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但见效慢[9]。无创呼吸机治疗方案是近年来应用于临床的一种新型治疗技术,在呼吸机的帮助下促进患者自主呼吸,可减少回心血量,从而降低机体负担,心肌供氧量、通气量有效提升,从而降低耗氧量,有效促进机体循环的正常运转并达到治疗的目的[10,11]。
研究结果显示,研讨组患者的血二氧化碳分压、心率、呼吸频率均低于参照组,血氧饱和度、血氧分压均高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讨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究其原因,无创呼吸机可有效扩张患者的支气管,从而提升其通气量,它可在更短的时间内改善患者肺泡水肿、心率加快、呼吸困难等不良症状,同时对患者的肺部氧合功能进行良好改善,促进二氧化碳快速排出体外,让其呼吸道保持畅通,进一步增强气体交换能力[12]。
综上所述,ICU 中急性心力衰竭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采用无创呼吸机治疗的效果明显,有效改善患者的血气指标,促进患者更快、更好的恢复,可推荐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