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政务信息表达力的提升路径

2022-08-29江苏省盐城市滨海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徐为伟

办公室业务 2022年16期
关键词:政务信息机关行政

文/江苏省盐城市滨海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徐为伟

随着新时期党和国家对治理能力与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提出的更高要求,作为行政工作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政务信息工作越发受到各级党政机关的重视。政务信息工作的质量将会影响对上级部门在统领全局的工作当中的决策。政务信息的主要载体是文字,如何提升写作技巧,提高政务信息的表达能力,将行政工作及其相关事务的现象与本质高度统一,同时有理由、有依据地对政务实际情况进行反映,这是本文研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一、政务信息的界定与特征

(一)政务信息的界定。开宗明义,把握“什么是政务信息?”“政务信息有何种特征”是写好政务信息,提升政务信息表达能力的第一步。对于政务信息的界定,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个角度展开。从广义角度看,政务信息可以界定为国家各级机关开展行政工作的产物,综合了各种信息、资料等方面,其组成部分具有广义性。从狭义的角度来看,政务信息也是一种应用文,承担起各级行政机关内部与各机关之间信息交互、共享的文字载体功能。政务信息是政务工作当中具有事务性的公文之一,包括了工作简报、内参等多种形式。政务信息具有决策参谋、上下级双向传达信息等职能。

(二)政务信息的特征。政治性与时效性是政务信息最鲜明的特征。政务信息体的撰写强调真实性,并要求有一定的深度,这是政务信息表达能力最基础的表现。因此,这就强调了政务信息的写作必须提高站位,以大局意识为出发点,撰写时必须围绕党和国家的政策与上级机关的部署,即时、真实地对最近一个时间段中所发生的事件或上级决策部署的落实情况客观、精准、实时、简短地进行阐述,并且要不断挖掘内容的深度,凝练出工作的规律与本质,要为上级机关做出下一步的科学性决策提供参考。

二、政务信息采集的常见方法

(一)收集归纳法。撰写政务信息的工作人员要充分了解机关的职能与职责,在此基础之上采集相关的材料、数据等内容。例如,根据上级机关的决策所制订的制度、向下下发的通知、日常工作当中的会议纪要等方面的材料,将机关工作与政务信息撰写工作结合起来,寻找交汇点,深入采集有价值的信息,筛选信息、分析信息,选取鲜明的主题,最后形成反映某一项工作或某一个情况的信息。

(二)模仿借鉴法。学会借他山之石攻玉。要将政务各方面的信息用文字表现出来,有规律和步骤可循。首先,要对政务的实际工作有深入的了解,政务部门会运用不同的载体传递信息,各载体的特点需要了解;其次,要明确现有的信息传播方式,例如网络、各单位工作的简报以及报纸、杂志这类尚存的实体信息载体,各单位传播信息的经验和方法不尽相同,值得分别了解借鉴;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也是以上步骤的目标,即对外了解学习到的信息和知识需要密切结合本单位的实际进展情况,在借鉴旁人经验的基础上加上个性化元素,以形成切合实际的解决方法、措施,并进一步摸索信息撰写要领和诀窍。

(三)跟踪调研法。一项行政工作在时间维度上往往是具有持续性的,是一个系列的工作。因此,政务信息的撰写人员要把握住一项行政工作当中的各个环节,最终形成全过程的信息采编。在行政工作的落地过程中,政务信息的采集要追踪到每一个阶段当中,不仅要及时采集工作信息,还要保证这种采集的时效性,否则难以反映工作的阶段性情况。也可以采取专题调查的形式,掌握情况,捕捉亮点信息,分析信息,总结经验。

三、政务信息撰写提升表达能力路径分析

(一)信息的采编要具有靶向性。想要实现政务信息以文辅政的重任,撰写的政务信息是否能够实现与上级部门领导的共振,用最精炼的文字回应上级部门领导的关注点,就成为至关重要的“要素”。而在当前的行政工作当中,很多撰写政务信息的工作人员不能把握这一要素,所撰写的政务材料总是避开问题的实质,在政务信息中讲空话,说大道理,乍看起来对问题分析得头头是道,但对解决问题、落实政策的情况或是群众反映丝毫不提,让政务信息成为了行政工作的“繁文缛节”,根本原因还是出在了撰写政务信息的人员的思想上。这些工作人员在撰写政务信息时,不愿意深入思考上级机关对下一步决策工作的实际需求。也有一些人员不敢直视问题根本,生怕触及敏感问题,办事拖延、懈怠,照猫画虎,通过四处抄袭草草了事。综上所述,撰写政务信息的工作人员必须将眼光投射到对一线工作最鲜活、最细致的变化与情况的考察当中,通过政务信息真实反映出国家行政机关工作的利弊与群众的真实需求。成功的政务信息要起到一线工作与行政机关决策的桥梁作用。在政务信息的撰写过程中,要做到如下几点:一是要做好事实情况的观察者,超前谋划、深入调查,对社会各方面情况进行翔实的记录,为领导了解情况、实地考察、指导提供客观翔实的资料;二是要亲力亲为、体察实际,承担起社会变化的亲身参与者角色,真正将自身融入社会实践,让真实反映时事的文字进入上级行政机关领导的视野,并以此为重要依据,进行科学决策。

(二)事物的挖掘要具有定向性。这里所指的事物挖掘的定向性,主要指的是政务信息中体现的内容能够帮助上级机关分析事实、梳理过程、解决问题等。要让政务信息实现以小见大的效果,即上级机关通过短小精悍的政务信息能够产生解决一系列问题的决策。但很多工作人员偏偏对事物的信息挖掘有些“误会”,认为只有撰写大题目,才能体现出所撰写的政务信息有高度、有远见。但事实偏偏与此相反,缺乏定向性与深入挖掘的信息是尽显敷衍的,对解决实际工作毫无用处。因此,在撰写政务信息时,不能只在表层“搜罗”信息,盲目撰写,而要透过现象看到问题,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找准问题的切入点,转变思路、切换角度,实行定向性的信息挖掘,缩小话题的同时打开格局,写出有新意的政务信息。仅仅了解弊端与方向还是远远不够的,在实际的撰写工作当中,必须能够精准地识别出“定向性”的“定位点”。一般情况下,这类“定位点”具有创新性和前瞻性两方面的特征。首先是创新性。这种创新型主要指的是政务信息的撰写者率先发现且他人尚未展开调研的现实问题,或者是他人已经在调查研究中但始终没有研究透彻的问题。也可以选取多方调查研究存在分析、冲突的问题或是需要补充调查、查摆谬误重新审视调查的问题等。其次是交叉性。这种交叉性要体现在上级机关领导与基层群众共同关注的问题,选择这样的事物作为切入点进行深入挖掘,可以提高政务信息撰写的起步点,提升了写作的高度与格局,使撰写的政务信息更具有参考价值,更能够得到上级机关领导的关注。再次是前瞻性。撰写政务信息要注重行政工作的整体性原则,就是将信息的选取置于行政工作的全过程当中,而不是孤立选题所设计的事物。在写作的过程中,要沿着一个定位的方向深入研究,最好是能够形成系列研究。

(三)结构的设计要注重层次性。政务信息虽然是行政工作信息的反馈与组合,但是其结构上也讲求完整性,要求撰写者进行谋篇布局。一份政务信息要具备导言、信息主体以及结语,要体现出全文的严谨逻辑,一般情况下会采用以下几种类型:一是倒金字塔的结构。重要的事件在前,不太重要的事件排在后面,按这样的规则排序。因此新鲜、关键的新闻往往能排到靠前的位置,而消息的导语中往往体现了消息的主旨。综述类消息多用于总结工作方面的经验,这种情形下选用此类结构比较合适。举例来看,“某地通过三项措施活跃了乡村中的民俗文化,一方面措施包括……;第二方面的措施包括……;第三方面的措施包括……”。二是从时间上考量。将事件信息的描述方法,按照事件产生、发展过程与后果之间的时序规律来编写,信息脉络明确,便于把握。这个架构多用于表述事件在时间上的发展脉络。三是逻辑上的考虑。科学合理的布局在逻辑上可以由大到小、从因到果、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可以从多维度多层次推入,调研工作的信息适合按以上结构谋篇布局。

(四)语言的运用要具有简洁性。政务信息写作需用精炼的文字、通畅的语句、准确的表述,让上级机关在短时间内知晓最新最全的情况,这就要求政务信息在词汇、句式、修辞使用等方面把握规律。第一,模糊性的词语要具有概括性。用词模糊概括,在政务上反倒可以起到精炼的效果,化繁为简,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政务信息行文的严谨性和周密性、伸缩性和灵活性,有时使用诸如“有所欠缺”“不够充分”“积极力争”等模糊词语,还可以使政务信息语言委婉得体,恰当有礼,提纲挈领,增强可信度,易于被行文对象所接受。然而,模糊词语具有一定的伸缩性,这使得词语表达的内容更加广泛和灵活,有时一字之差,往往意谬千里,诸如“绝大部分”“近期”“大幅度”“极少数”等词语。因此,模糊词语要准确选用。第二,新闻性词语要给予说明。政务信息稿中存在这大量使用新词新语的现象,这是政务信息动态情况适应性特征的要求。政务方面的信息本就应该贴近社会,实时反映社会的发展和创新,以及针对最新的热点话题表达社会的看法和反馈。新词新语的使用可以增强文章语言的时效性和政策性,但针对部分专业性强的词语需做出适当说明,确保文章的可读性。第三,缩略词的使用要准确恰当。缩略语与原型词语或短语在句法功能上具有相似性,在形式上比原型词语或短语更简洁明了,具体表现为缩略语的音节更少、形式更短。因此,缩略语的使用可以保证在信息完整有效的前提下,精简篇幅,减少因使用原型词汇或短语而造成的文章篇幅冗余现象的出现,使文章易读易记,也为行政人员在事务处理过程中的顺利有效沟通助力。众所周知,语言应当适应时代的发展,语言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生变化、不断调整;缩略语也不例外,缩略语的使用受条件限制。同一个缩略语在不同情况下具有不同意义,若一味追求精简,不结合具体情况缩略,则可能产生歧义,降低行政沟通效率,影响行政沟通效果。

(五)案例的撰写具有细致性。好的政务信息必须具有严肃且活泼的特点,而且空谈说教也不能够真正阐述清楚问题。因此,要求政务信息中一定要引入具有说明性的案例,通过案例说明问题更加具有代入性。写好政务信息要有谋篇布局的能力,通过上述两点的挖掘与处理后,还必须为撰写的文字材料添上一把火,让所撰写的材料充满活力,而点燃这把火的助燃剂与催化剂就是鲜活、真实的案例。通过对案例的分析,所表述的问题的本质跃然纸上,间接地道出了基层群众的真实反映或决策、政策落实的实际效果,这无异于增添了政务信息的可参考性,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那么如何才能将案例灵活地布入政务信息当中呢?撰写政务信息的工作人员要有透过事物表面实施深层次挖掘的本领,想方设法让材料的采编更具有感染力和说服力。首先,要强调一个“准”字。主要指的是运用准的事实,反映行政工作的真实情况,“实事求是”是不可逾越的一条红线,瞒报漏报或是通过文字技巧虚假呈报都是违反党纪国法的。因此,在引入案例时一定要以准确的事实为基础,做到及时、规范。其次,强调一个“精”字。主要指的是案例当中所使用的数据一定是在充分的调查研究以后得出的精准数据。精准数据能够辅助文字表达效果,能够充分填补单一的文字阐述难以表达清楚的空缺,能够有效避免表达的模糊,让案例在逻辑上更加严密。再次,要强调一个“情”字。在撰写政务信息的案例时,一定要切身去体会案例中人员的真情实感,体悟人物的情绪和语言,分析产生情绪的原因,这种波动的情绪描写能够让案例表现得更加生动、真实,让阅看信息的上级机关领导能够在字里行间中体悟群众与基层工作的真情绪,了解政策落实的实际情况。

(六)文稿的撰写具有严谨性。这里的严谨性主要指的是政务信息撰写完成以后,要重新审视文稿的细枝末节,反复“复盘”,将文稿打磨成为高水平的政务信息。实现这一点的关键就在于政务信息绝不能脱离上级机关的领导独立存在。政务信息撰写完成以后,撰写者可能认为意欲表达的信息已经全部阐述清楚了,对上级单位的领导做出科学的决策已经具有足够的参考价值,但仅立足于自身的逻辑与观点去推敲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在逻辑与内容上都得到上级机关领导的认可,达成共同的认识,一篇政务信息才算真正合格。在政务信息撰写工作完成以后,要站在上级领导的视角上对自己采编的政务信息进行复盘,自我评价是否能够符合标准,如果自查阶段都无法达标,那上级机关的领导更不可能认可。这就要求对政务信息的撰写工作秉持严谨和敬畏之心,对编报的信息反复打磨修改,除了力戒错字别字外,还要尽可能做到以下几点:一是文章短小精炼。政务信息讲究言简意赅、短小精悍,能用一句话就讲明白的绝不拖泥带水。文章体量上,由于信息本就具有短小精炼、内容明确的特点,因此政务类信息不宜太长,400字足矣,尽力用更短的篇幅传递更多更有效的信息,其中具备新闻性质的调研信息可以视情况打破字数限制。二是文风要严肃、务实,表达要客观、规范,不能脱离实际。三是要有实际内容并紧紧围绕主题,不可空洞。四是注重立意。政务信息服务于领导决策,尽量站在高处理解领导视角,从决策者角度看信息,发挥信息的实际指导作用。第五是做好保密工作。由于政务信息面向党和国家,具有很高的敏感性、保密性,所以对涉密的信息内容一定要严格按照单位主体职责规定,在呈送的全程都要注意保密工作,以确保信息万无一失。

四、结语

本文从政务信息的概念与特征的界定、常用的信息采集方法、提升政务信息表达能力的撰写技巧等维度分析了政务信息的重要性,从信息采编到复盘打磨等六个维度论述了如何能够通过写作技巧的提升,提升政务信息的表达能力,撰写出对上级行政机关具有参考价值的合格政务信息。

猜你喜欢

政务信息机关行政
关注《行政与法》方式
沪检“未保”以案说法
重大疫情期间政务信息报送应突出“快、准、实”
中央机关有多少辆公车?
论行政和解中的行政优先权行使
机关党建共建联建 结对帮扶精准发力
从新修改的行政诉讼法谈行政行为
推进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管理 形成动态更新的国家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
12
行政不作为的概念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