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地区县级党校干部培训工作效能提升探究
2022-08-29中共舟曲县委党校翟江燕
文/中共舟曲县委党校 翟江燕
少数民族地区党员干部只有通过不断提升自身政治素养及干事创业的能力,才能积极应对各种风险与挑战。县级党校作为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的重要阵地,在提升干部政治修养进而提高为民服务意识做好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方面肩负重要职责,必须通过不断提升自身教学能力和水平,才能做好新形势下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为夯实党在少数民族地区的执政根基提供人才保障。
一、教育培训工作的重要性
(一)加强少数民族地区县级党校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有效途径。对于少数民族地区来说,稳定是一个地区得到长足发展的前提和必要条件,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民族地区保持长期稳定、解决好民族问题、凝聚各民族最大共识、进而推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内在持久的力量源泉。因此,在2021年召开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推动各民族坚定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认同,不断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引导各族群众看到民族的走向和未来,深刻认识到中华民族是命运共同体,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以上为新时期做好民族工作指明了方向,也给各级领导干部和少数民族地区各级党校做好宣传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县级党校作为基层学习宣传党和国家民族政策的主阵地、主渠道,活跃于政策宣讲的最前沿,与基层干部群众之间形成天然的紧密性联系,在解读传达民族政策、深入挖掘民族地区乡土教材、开展党史教育、讲清楚各民族血脉相连的历史渊源、讲清楚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引导广大干部群众不断提高“五个认同”理念上肩负重要政治责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强民族团结,基础在于搞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因此在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中,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县级党校更要不断发挥其政治宣传教育功能,办好民族团结专题主体班的同时,深入基层一线,与群众面对面交流,使各民族水乳交融、唇齿相依、休戚相关、荣辱与共的观念更加深入人心,凝聚起广大干部群众发展共识,才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二)加强县级党校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是培养造就少数民族地区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的重要手段。一直以来,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反华势力从未放弃通过煽动民族地区的民族、宗教问题进行渗透和破坏来达到分裂中国的目的,尤其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和中国的不断崛起,西方敌对势力加紧了渗透的力度,这给民族地区的发展带来许多不稳定因素。同时我们也看到,少数民族地区虽然同全国一道迈入了小康社会,但由于多数地处偏远山区,受到自身客观因素影响,与发达地区相比较还是存在很大差距,必须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才能推动民族地区同全国一道实现现代化。事业成败关键在人,然而当下少数民族地区基层干部的能力和水平参差不齐,尤其是村干部,普遍存在文化水平较低、缺乏长远谋划的能力、很难适应新形势下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问题,而少数民族地区的党员干部在维护祖国统一,促进民族团结,推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这样的背景下,面对复杂多变的新形势,少数民族地区想要取得长足稳定的发展,首先要造就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这是推动民族地区发展的迫切现实需要和根本保证。而“重视发挥党校作用是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执政水平的重要保证。”因而民族地区县级党校作为提升干部素质和能力的主要部门,无论任何时期,都必须在做实干部培训教育工作方面冲在一线,走在前列,主动承担起培养造就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教育培训的重要职责。
(三)加强县级党校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是提高少数民族地区党员干部思想政治理论修养的必然要求。少数民族地区一直处于反分裂斗争的最前沿,随着近年来西方意识形态的不断渗透,导致一些狭隘民族主义、错误的思想观念不断冲击着少数民族地区党员干部思想防线,在这样的背景下,党员干部如果放松学习,放松对政治修养的提升,就很容易步入西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陷阱,导致在反分裂斗争中背弃党的根本宗旨误入歧途。因而,少数民族地区党员干部只有通过不断学习牢固树立“四个意识”,争当新时代的“四铁”干部,才能做好民族地区改革发展建设的“火车头”,因为“理论修养是干部综合素质的核心,理论上的成熟是政治上成熟的基础,政治上的坚定源于理论上的清醒。”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少数民族地区与党中央同频共振,为党的民族政策在基层的落实,推动少数民族地区稳定繁荣发展奠定良好的组织基础。而县级党校作为提升基层干部政治素质的“红色熔炉”,“党校姓党,决定了党校工作的重心必须是抓党的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因而做好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抓牢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既是落实好党校主业主责的必然要求,也是加强我党自身建设以适应少数民族地区新形势、新任务的必然要求。
二、教育培训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近年来,随着全国党校工作会议的召开及《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校工作的意见》《中国共产党党校(行政学院)工作条例》等文件的相继出台,推动党校系统深化改革,给基层党校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通过教学改革,在近年来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应该看到,民族地区县级党校由于受限于自身客观因素的制约,与省州级党校甚至与同级较为发达地区的县级党校相比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在发展中存在很多困难。
(一)在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中客观方面存在的问题。一是培训经费保障难。作为民族地区最基层的县级党校,经费紧张一直是制约党校发展的客观因素,因民族地区地方财政收入较少,县级党校除人员工资和正常的办公经费以外,县财政几乎无法支付在开展科研、赴外学习、设备更新、基础建设、师资培训等方面的经费,给党校干部培训工作造成很大被动。二是自主主导办班难。虽然每年年初县级党校均会拟定年度培训计划,但由于自身无干部调训的权限,最终干部培训计划还是以人事及组织部门拟定的计划为准,党校只能积极配合上课。而且由于办班培训期间部门之间沟通联系普遍较少,缺乏事先统筹安排,党校的教学工作显得比较被动,有时教师在接到任务后仓促备课,因时间紧迫致使资料收集面不广、稿件逻辑性不强,解读缺乏广度和深度的现象时有发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效果。三是党校教师权益保护难。党校既是“学校”,又是县委的“工作部门”,教师承担繁重的培训和下乡宣讲任务,但党校现行管理体制使党校教师成了教师中的“弱势群体”,落实相关待遇也只是“参照”、打“擦边球”。虽为教师身份但有关待遇却享受不上。例如,很多县级党校没有和其他学校一样享受正常的寒暑假,影响了广大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四是直接业务指导难。《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条例》明确规定上下级党校是业务指导关系,由于现行的体制机制致使省委党校和州委党校对县委党校的业务指导关系没有具体落实,出现“两张皮”现象,这是导致县级党校长期以来管理和办学质量上不去的一个主要原因。
(二)在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中主观方面存在的问题。一是教学效果不够理想。长期以来,受经费等因素制约,党校教师缺少深入实际的调研,对本地县情研究不够深入,课堂中没有充分利用好离县级最近、最该熟悉县级实情的优势,列举的案例多为普遍性,全国性的甚至是一些经济较为发达地区的成功案例,对于县域发展没有太大借鉴意义,因而授课内容难以引起学员共鸣。二是教学方法比较单一。多年来,由于党校教师外出参加进修培训的机会少,导致教育教学方面缺少创新,培训授课方法单一,教学的基本模式往往是报告式、填鸭式的授课比较多,开放式教学方法应用很少,这很难形成教与学的双向互动,学员的培训需求也没有得到充分满足,影响教学的效果。三是知识更新渠道有限。县级党校教师学历水平参差不齐,且组织人事部门一直以来忽视对党校师资力量的培训,使得党校教师“走出去”学习,挂职锻炼的机会很少,导致教师的阅历和眼界都不够丰富和开阔,没有足够的底气和能力来为见多识广、经常外出考察的领导干部答疑解惑,产生能力恐慌。
三、提升教育培训工作效能的建议
(一)上级党校及地方党委强化对县级党校工作的领导和支持。一是地方党委要强化对县级党校工作的监督和支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校工作在地方和基层还存在‘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问题。这些都应该加以纠正。各级党委应该从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校工作的重大意义,增强使命感、责任感、紧迫感,把我们党的这个独特优势保持好、发挥好。”首先,县委要提高思想认识,应将县级党校工作纳入党委年度目标责任管理考核的内容之一,不断强化同级党委对党校工作的领导责任和重视程度。其次,要加大对县级党校在基础设施建设、科研经费、干部培训经费、师资培训经费等方面资金的投入,出台相关文件规定具体的执行标准,从根本上解决工作经费紧张的问题,保证党校各项工作规范化运转。最后,对教师外出课时补助、教师享受寒暑假、教师职称晋升等相关问题以制度形式提出硬性要求,最大限度激发教职人员工作积极性。二是上级党校积极发挥引领作用。理顺对县级党校的业务指导关系,从培训计划制订、课程设置、培训目标设定、教学布局调整、教研方法创新上给予指导,不断提高县级党校干部培训的规范性、科学性和整体质量。三是上级党校要下派教学骨干支教或挂职指导,实现先进办学管理理念、方法和优质师资下沉,尤其是对强化党校办学管理以及如何建立案例库、开展社会调研、形成精品课等教学教研业务工作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扩大对县级党校管理人员和教师现场面对面指导培训的深度和广度,进而促进县级党校在办学管理、培训教育、理论科研等方面有质的提升。
(二)多方发力,以提升教师整体素质能力为目标,不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教师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干部培训的质量,“党校不是一般学校,党校教育培训对象不是一般学生,这样的‘不一般’对党校师资的要求也不一般,党校师资队伍建设力度也应该不一般。”对于整体师资力量的提升需要多方发力,才能铸就一支政治立场坚定、素质能力过硬的教师队伍,才能满足新时代干部培训的需要。一是上级党校及县级组织部门加强对县级党校师资培训力度。要把党校的师资培训纳入每年度干部培训计划,增加赴外培训名额,不断开拓教师眼界,学习最新教学方法,同时畅通教师挂职锻炼的渠道,不断增加教师阅历。二是优化教师结构,逐步建立健全兼职教师师资库。组织人事部门在人才引进规划中应特设党校专职岗位,同时选调政治素养好、业务能力强的年轻教师充实师资队伍,选聘具有丰富基层实践经验的领导干部、专业技术人员、田园土专家等为党校客座教授,为不断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三是强化校本培训。以教研活动为抓手,推动教研工作常态化,年初根据本年度干部培训计划设置教研专题,重点围绕理论与县情结合点展开讨论,提高教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县级党校以优化教学实效为核心推动教学改革。一是县级党校进一步强化部门协调沟通,提高教学的前瞻性。围绕中央及省、州、县委年度重大会议精神,主动与县委组织部、宣传部、人社局等单位联系沟通,协商培训课题,制订年度培训计划,对教学工作提前谋划,做好长远规划和年度内课时安排,保证工作早安排、早部署,有的放矢,井然有序,提高教学的前瞻性和主动性。二是强化基层调研,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年初结合县情拟定调研课题,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到各乡镇、村组、社区和企事业单位进行实地调研,了解县情民情,积累真实材料,增加讲稿的现实指导性。同时,在每次开班前对学员培训需求进行调研,做到“按需培训”,提高授课的互动性和实效性。三是推动“双语教学”落实推广。“双语教学”有利于推进少数民族地区干部与群众沟通,是帮助少数民族群众更好领会党委工作意图的重要途径,是推进民族地区长治久安的重要纽带。因此少数民族地区县级党校,要在引进培育双语教师上发力,积极研发双语教学课程,推动中央民族工作精神及惠农政策入脑入心。四是创新党校教育教学方法。推进案例式教学、结构化教学、现场式教学的实践,让学员在与教师的互动中,在身临其境的氛围中学有所获,学有所成,以达到教学相长的目标。
四、结语
少数民族地区县级党校是基层干部培训提升党性修养的重要平台,是将党的中央民族工作精神向基层延伸的有力助推器,是夯实党在少数民族地区执政根基的重要桥梁纽带,步入新时代,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必须抓牢党校工作,为进一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凝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