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模式探索

2022-08-28杨金璐

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 2022年14期
关键词:污水情况农村

杨金璐

(塔城地区环境监测站,新疆 塔城 834700)

现阶段,国家行政村共有60多万个、自然村共有250多万个,农村居民多,污水量逐年递增,甚至超出300亿吨,但处理量不尽如人意,仅有总量的20%。水环境对于人们的生存及发展影响较大,通过适当地调节,可以满足生活及生产方面的需求。考虑农村的实际情况,国家“十四五”规划中明确提出乡村振兴战略目标,旨在为改善农村居民生活状态提供支持。农村居民居住区域分散,生活污水处理难度较大,难以实现集中式收集。需要高举乡村振兴战略旗帜,推动农村迈上现代化发展道路,积极的推进相应工作,促使生活污水处理得当。

1 农村生活污水特征分析

农村生活污水的成分多样,如沐浴水、洗涤水等,在缺少集中收集设施的情况下,地表极易受到影响。应详细解读农村生活污水的基本特征,从水质、水量等不同的方面详细分析,以便采取合理的应对方案。

1.1 水质与水量

农村人口少,分布过于分散,缺少相对可靠的污水排放管网,多数农村的污水性质差别不大,水中基本不涉及重金属或者是有毒物质。农村生活污水的排放高峰是早中晚做饭时段,这一时期的污水排放量是日常的2~3倍。农村未能及时构建可靠且合理的排水系统,以致于雨季来临时反映出雨污混排的情况。现阶段,农村生活污水中的化学需氧量以及生化需氧量等明显高于城镇[1]。

1.2 排放无序、面广

尽管农村生活污水的排放反映出差异规律,但是从总体上加以解读,可以发现农村生活污水无序且面广的排放特点,想要对其针对性处理的难度较大。一般来说,农村生活污水排放涉及两种基本形式,第一是将其排放至门前水沟或者是空地上,这类污水并未经过妥善处理,从而影响到居民的正常生活。第二是通过通道排放至化粪池之后流入河流或者是沟渠。结合农村分布状态来看,很多自然村庄缺乏可靠秩序,加之实际的设施简陋,以致于沟渠和河流等备受影响,干扰了生态环境的平衡状态。

1.3 规模小

小城镇水污染治理规模多是2×104 m3/d以下,2 000~5 000 m3/d占绝大多数,农村水污染治理规模基本小于1 000 m3/d,且多数在500 m3/d以下,这就使得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反映出规模较小的问题,基于此,想要提升其基本效力,还要从多个方面采取行动[2]。农村分布分散,密度较小,村户距离大,以至于水污染分散情况突出(见图1)。

图1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图1

2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模式

2.1 接入市政管网治理模式

相较于城郊农村来说,如果农村和市政污水管网保持着较近的距离,且地形条件较为理想,可以让农村污水管网和市政管网结合起来,这样可以保证污水问题得到妥善的处理。将村镇生活污水及时收集,实现集中化处理,可以大大提升效率,也能保证基本的处理成效。通过适当使用相应模式,能够展示出接入市政管网治理模式的优势,如投资较少、效果突出等,更适合运用在城郊农村。

2.2 村镇集中治理模式

农村生活污水的治理受到广泛关注,需要重视适宜的治理模式,只有选择得当,才能提升处理实效,让农村生活污水得到有效控制,降低其负面影响。若是人口相对集中的村镇,可适当构建中小型污水处理站,将污水集中处理,由此提升基本的效率和质量。在对污水集中处理的环节,可以应用自然处理工艺,也可优先选择生物处理工艺,这样能够保证基本的处理实效,也能展示出不同工艺的优势之处。生物处理工艺运用环节,可以适当选择好氧生物处理系统和厌氧生物处理系统加以控制,优化生物污水的处理成果。

2.3 分散治理模式

若是散户收集的污水,可以适当构建小型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使其对生活污水针对性处理,以便更好地回收或排放[3]。这种治理模式更适合运用到人口相对分散且地形复杂的区域,能够充分体现相关模式的优势,发挥出最大功能。不管是何种治理模式,在实际选择的时候都要结合具体情况分析,还要根据区域需求详细判断,以便充分展示出相关模式的价值,达到理想的生活污水治理效果。(见图2)

图2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图2

3 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模式的选择

为了更好地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应该重视适宜的措施,让农村生活污水科学控制。在治理模式的选择中,要综合多个要素加以分析,如运行维护是否简易、抗冲击负荷是否达标、技术经济性是否符合标准等,都将影响到治理的效果。

3.1 运行维护简单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中,并非量越大越难处理,若水量较小,则意味着水质水量波动明显,设施规模不达标的情况下将无法稳定运行。结合相应的实践分析,日处理上万吨的污水处理厂,如果每天进水量均匀,浓度保持稳定状态,则运行起来的惯性较大,不易出现异常情况。所以相较于城市污水处理厂,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模式的选择中要优先考虑运行维护简易度,这是相对重要的指标。

3.2 抗冲击负荷强

农村生活污水的排放有着一定规律,多是集中在早中晚三个时段,此时的污水量以及浓度变化明显,这就使得选择环节应优先分析抗冲击负荷小的工艺,应该将固体材料当作基本载体。人工湿地或者是生物接触氧化等都是可以选择的手段,不可选取传统工业与城市污水处理工艺。

3.3 技术经济性理想

结合农村具体情况分析,财力薄弱、收费难以及自运维管理不到位等问题明显,在选择治理模式的时候,重点考虑投资成本低廉、维护成本投入少、可辐射面广的措施。基于技术经济性的考量,不可选择纳滤、反渗透等膜处理工艺。

3.4 可分散或集中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环节,考虑到村与村间难以集中收集,甚至单独的自然村中都无法统一收集,因此需要重视治理模式的可分散或可集中,由此满足不同情况下的需求,保证基本的处理效果符合预期。分散与集中治理模式都要因地制宜,如排放要求低且户间高差大的情况下可以选用原位四格净化床处理工艺;如排放要求高且水量相对较大的敏感地带,可以选择“生物+生态”耦合工艺,促使传统工艺和现代生态工艺密切结合,实现优势互补[4]。

4 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模式的应用

“十四五”期间,新疆额玛勒郭楞蒙古民族乡就利用多种途径开展生活污水治理工作,在分批次推进与因地制宜的治理中,生活污水治理效果显著,既定的治理目标得以实现。为保证相应的成果更加显著,应该结合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情况加以分析,总结出相关经验,制定出更为合理的应用路径,以便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实效明显提升。

4.1 分批次推进

分批次推进治理是至关重要的手段,在新疆额玛勒郭楞蒙古民族乡生活污水治理中发挥出关键作用,结合2021年的实际情况分析,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效果显著,多项实践反映出卓越成果。正是因为额玛勒郭楞蒙古民族乡对生活污水治理的高度关注,才让相关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实现不同批次的推进,优化了实践成果。只有按部就班地完成阶段性任务,才能强化实际的实践效力,也能展示出分批次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的意义,让乡村振兴战略目标顺利实现。

4.2 重视因地制宜原则

因地制宜是非常重要的原则,对于开展各项工作都有依据作用,因此需要高度重视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生活污水中的因地制宜,这样才能更好地提升污水治理效率。额玛勒郭楞蒙古民族乡在治理生活污水的过程中,积极地调整了相应的治理规划,依照区域的实际情况,分析了生活污水排放现状,结合人口规模、产污情况、运维成本等多种因素详细分析,确定了适合当地情况的污水治理模式,实现了有限水资源的合理利用[5]。

4.3 污水治理与改厕衔接

结合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情况分析,可以将其与改厕衔接起来,由此弥补污水设施不健全的缺陷。对于水资源相对紧张的地区,在人口数量有限的情况下,应该将改厕作为重点,以此推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在模式选择以及设施建设等不同方面采取行动,确保污水治理成果显著,提升改厕效率。传统旱厕以及无水式厕所为使用对象的区域,要保证粪污腐熟处理后就地就近还田还草,实现资源化利用。污水治理中,应该明确基本的定位,还要根据乡村振兴战略的方向加以判断,确保多重目标同步实现,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

4.4 积极构建运维机制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阶段,要重视运维机制的合理构建,还要通过适宜的措施优化相关设施设备。应坚持以用为本的理念,在设计环节统筹分析工程建设情况,采取合理化措施进行维护和管理,保证同步设计、同步落实。额玛勒郭楞蒙古民族乡要根据生活污水排放及治理情况,进一步优化生活污水治理手段,确保既定成果更加显著,发挥出强有力的引导作用,展示出自身功能。相关机制具有保障效力,只有采取适宜的措施将其建立并优化,才能达成既定目标,也让阶段性任务稳步开展。

4.5 完善专项规划

农村地区经济的发展落后于城市,专项规划编制也反映出一定的弊端。新的时期,应该结合当前的实际情况加以分析,做出较为细致的安排,确保各项专项规划给农村发展奠定基础。规划制定的环节,需要明确基本方向,要重视当前的基本定位,促使着各项工作有序开展。环境治理专项规划中涉及生活污水治理的内容,在进行编制的环节,要考虑村镇污染现状、受纳水体环境容量以及污水管道规模等等,做好必要的调查及分析,选定污水处理厂的位置,兼顾村镇其他规划,让农村发展更为稳定。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开展后续工作,确保相应的成效更加突出,展示出实际的影响力[6]。

4.6 积极优化保障措施

4.6.1 提升组织领导力度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属于非常重要的任务,也是改善民生的关键项目,为了达到更加理想的效果,应该结合全局分析,稳步提升战略高度,促使着生活污水治理在城乡一体化发展中展示出强大功能。应该提高组织领导力度,将任务目标加以明确,构建起基本的例会制度,优化评价机制,使得各项工作的开展都能拥有支撑条件。应该重视组织领导力度的提升,这是保障各项工作顺利推进的关键。

4.6.2 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环节,要以保障群众身心健康为重,通过集结多方主体的力量,促使着资金投入更加到位,推动相关项目建设。资金应该将公共财政作为主导,政府要发挥出自身的实际功能,在财政预算中合理安排,做到专款专用。对于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阶段需要运用的设施设备加以分析,做到及时的更换和维修,让设备稳定运行。

4.6.3 提升监督管理效力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中,要适当增大其权重,优化管理机制,重点处理工作环节的突出问题,使得项目管理到位。应该在管理中积极分析水质情况,还要定期开展培训活动,提升技术服务的实效,使得项目建设和运行维护等更为到位,做好不定期抽检,实行可靠的综合考核,让多种考核情况加以汇总并报送,做到信息公开。

5 结语

乡村振兴战略之下,农村生活污水的治理受到广泛关注,需要高度重视污水治理的策略,结合区域情况加以分析,保证进一步优化实践对策,促使着既定目标圆满完成。新的时代背景下,要重视农村环境整体维护情况,现阶段农村生活污水的治理反映出诸多问题,这对于农村进一步发展具有限制作用,应该重视科学合理的管控方案,通过多种行动予以支持。政府部门应提升配合力度,倡导社会各界积极参与,探索出符合区域具体情况的治理模式,在技术层面上加以创新,优化相应制度,提升管理实效,使得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给乡村振兴奠定基础。

猜你喜欢

污水情况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污水磷资源回收
生活污水去哪儿了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污水罐坍塌
脱发 养“老金”
一周融资融劵情况
污水零直排,宁波已经动起来
特殊情况
我们欢迎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