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国农业发展及中英农业合作路径研究

2022-08-27王田田合斯莱提·斯马依王琼温希军

对外经贸实务 2022年7期
关键词:中国英国

王田田 合斯莱提·斯马依 王琼 温希军

摘要:英国农业从业人员占其就业总人口的比重近1.5%,农业用地面积占其土地总面积的71%,英国社会占消费总额62%的食物体系由英国农业提供。英国农业各产业构成中,畜牧业尤为发达。与欧盟国家相比,英国的主要农产品产量、产出率都位居前列。中英两国农业各有优势,互补性强,有着坚实的合作基础,在农业发展上也面临着很多共同的挑战。本文通过对英国农业发展特点、中英两国农业合作现状以及合作潜力和机制进行分析,为两国农业进一步合作提出有效建议。

关键词:英国;中国;农业合作

英国是全球第五大经济体,也是全球最开放的经济体之一。在英国国民经济体系中,农业总体规模占比较小,2020年和2021年英国农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分别仅为0. 49%和0.51%。然而,英国农业科技水平先进、综合效率非常高。与欧盟国家相比,英国的主要农产品产量与产出率都居于前列。中英两国资源禀赋不同、农业结构不同、農业发展所处阶段不同,但中英两国农业发展战略高度契合,农业合作互补性强,农业合作历史悠久、潜力巨大。近年来,随着“一带一路”倡议逐渐为发达国家理解并接纳,中英经贸合作持续推进,为中英农业深入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前景。本文从英国的农业发展特点、中英农业合作现状、潜力及机制等方面进行分析,为中英农业合作提供参考。

一、英国农业发展主要特点

(一)农业经营面积大,畜牧业占比高

2020年英国农业总利用面积1730万公顷,占土地面积的71%。其中多数为草场和牧场,主要饲养牛、猪和家禽,其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很高。几百年的“圈地运动”使英国可用的耕地规模迅速扩大,目前,英国农场土地规模普遍在几十公顷以上,有的可达几百或上千公顷,2019年有农场21.9万个,其中规模大于50公顷的占总量的33.3%。畜牧业是英国农业中的重要产业,其产值约占农业产值的60%,其中牛、鲜奶、奶制品的产值占畜牧业产值的一半以上。2020年与欧盟27个成员国比较,英国是最大的绵羊和山羊肉生产国,产量超过30万吨,也是仅次于法国和德国的第三大牛奶、牛肉和小牛肉生产国。

(二)高度重视农业技术创新,机械化程度高

18世纪的英国工业革命使英国农业开启现代化进程,农业技术不断创新,英国成为世界上农业科学技术最发达的国家之一。不管是粮食生产还是畜牧业生产,全程都实现了机械化、自动化作业,农业机械化程度高使得整体的农业生产效率不断提高,自1973年以来,英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提高了近50%。英国政府也一直高度重视农业技术研发,在不同时期制定不同的科技政策促进农业科技的发展,2013年发布了《英国农业科技战略》,着眼于促进成果转化,支持新技术,建立农业信息数据库。在智慧农业和精准农业方面,全年推行精准农业的农场己达到20%,已经形成了高新技术与农业生产相结合的技术体系。2020年以来,英国大力发展尖端技术改造农业,将最新的大数据、AI和机器人技术,运用在自动种植系统、垂直耕作技术、水果采摘技术等农业技术创新领域,这些前沿项目将帮助英国减少农业碳排放,提高农业生产力和盈利能力。

(三)农业发展法制化程度高

英国农业得以迅速发展离不开英国政府在法律和政策上给予的支持。英国早在1928年颁布了《新农业信用法》,1953年颁布了《农业土地法》,在执行欧盟制定的《农产品质量管理法>、《畜产品加工处理法》等相关农业法律外,陆续颁布了自己国家的《野生生物及乡村法》、《能源保护法》、《食品安全法》等十余项针对农业金融、信用、食品安全、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并在财政、信贷等方面给予优惠,从政策和法律两个方面支持农业规范管理。脱欧后的2020年,英国推出新农业法案,将在农业创新和环境保护领域迈出新步伐,帮助政府完成2050年实现净零排放的目标。

(四)注重农业绿色发展、多样化发展

英国农业与环境协调发展,特别注重农业绿色发展。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英国政府认识到农业生态问题的重要性,通过调整政策,引导农民来保护农业生态环境。进入21世纪以来,英国将补贴政策与产量脱钩,采用环境补偿为基础的补贴政策,同时,推广可再生能源、多样性种植、农药化肥使用等技术,共同来发展绿色农业。1990 2020年,英国草地和农田的利用面积都保持相对稳定,化肥氮和磷的使用分别下降36%和60%,2020年英国农业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占总量的1.7%左右,有机种植面积48.9万公顷,占农业生产总面积的2.8%。同时,英国是最早发展农业休闲旅游产业的国家之一,英国乡村因地制宜,将农业生产和旅游观光相结合,涵盖观光、体验、娱乐等类型。休闲农业兴起赋予英国农业发展更多的内涵,推动农业多样化发展。

二、中英农业合作现状

(一)农产品贸易错位发展

1.中英农产品贸易规模小,中国长期顺差。英国是农产品净进口国,需要进口以满足市场需求。英国农产品贸易主要面向欧盟国家。

根据中国商务部数据显示,2012- 2021年中英农产品贸易总额整体呈增长状态,其中2015- 2016年受全球经贸大环境和“英国脱欧”举措的影响有小幅下降,之后农产品贸易总额就持续攀升。2020-2021年,在疫情蔓延和国际贸易持续低迷的情况下,中英农产品贸易发展迅速,2021年中英双边农产品贸易总额为25.5万亿美元,同比增长15. 4%,较2012年增长78. 3%,但仅占中国农产品贸易总额的0. 84%,整体农产品贸易规模小。根据近十年的数据,中英农产品贸易在2021年之前一直表现为中国贸易顺差,但差额在逐年缩小,2021年由于中国对英国农产品进口额的显著增加,使得两国间农产品贸易出现了平衡。

2.英国对中国农产品出口主要是畜牧渔业产品。

根据英国税务海关总署数据显示,英国对中国主要出口的农产品包括肉类、鱼类、乳制品和巧克力、咖啡,2020年的贸易额分别为2.9亿英镑、4433.9万英镑、5514.6万英镑和1350.5万英镑。因2020年新冠疫情的影响,英国向中国出口鱼类贸易额同比减少65. 6%,乳制品贸易额减少34. 7%,咖啡、巧克力减少2.0%;因中国国内肉类需求的较大缺口,近年来英国向中国出口肉类大幅增长,2020年同比增长40. 4%。因此可见,英国对中国农产品出口主要是畜牧渔业类产品。

英国从中国进口的主要农产品包括鱼类、蔬菜、动物饲料、油籽等,2020年的贸易额分别为2.4亿英镑、8899.5万英镑、8395.9万英镑和5115万英镑。其中茶叶及香料贸易额同比增长26. 4%,动植物油同比增长37. 2%,鱼类和蔬菜类分别减少11.0%和12. 6%。同时,中国是英国蜂蜜的第二大进口国。

在疫情蔓延和国际贸易持续低迷的情况下,中英经贸务实合作发展迅速,根据联合国贸易数据库显示,2020年中英货物贸易总额突破900亿美元,达到924亿美元,同比增长7.3%。2021年中英双边贸易和投资仍逆势增长并创下新高,全年货物贸易总额为1120.5亿美元,同比增长21.3%。从2021年的贸易数据来看,中国目前是英国的第三大货物贸易国和第一大货物进口国。

(二)农业科技合作大有可为

中英两国在科技合作领域已有40多年的历史,2014年中英两国建立了“中英创新合作伙伴关系”,2016年两国制定了科技创新合作戰略,在中英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框架下,中英两国科技合作朝着平等、互利互惠的方向平稳发展。

在农业科技合作项目方面,自2004年以来,中国十余个国内科研机构先后与英国食品和环境研究院、洛桑研究中心、约翰英纳斯研究中心(JIC)等农业科研机构和大学开展了一系列重大农业科技合作计划和项目,包括中英合作的牛顿农业技术项目、可持续稻米计划、猪和家禽研究计划、牛顿基金和全球挑战研究基金。

为进一步深化合作,中英两国建立了十余个农业合作中心。合作伙伴主要由英国各大科学研究中心与中国的高校、科研机构组成。研究内容包括禽病、粮食可持续性、益生菌及微生物、草莓育种、病虫害治理等,其中包括两个中英农业氮虚拟联合中心。其中,中国农科院还是英国国际应用生物科学中心(CABI)生物安全联合实验室的依托单位,自2008年成立以来,双方开展了实质性合作,成效卓著。

在农业科技创新方面,2019年6月启动的中英智慧农场科技创新合作是中英农业旗舰挑战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联合英国创新署、英国斯特拉斯克莱德大学、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共同执行。陆续开展设施、畜牧智慧农场建设,并最终形成大田设施畜牧一体化的智慧农场整体解决方案和实践案例,充分融合英方在传感器、智慧农场管理等方面优势及中方在系统集成、创新应用等方面潜力,形成产学研用一体化的国际合作模式,引领智慧农业发展新方向。中国农业农村部和英国环境、食品和农村事务部还于2008年成立了中英可持续农业创新网络(SAIN),主要目标是支持中英在可持续农业和粮食安全方面的合作,激发关于可持续农业各个方面及其与地方、国家和全球经济关系的创新思维和研究,通过在发达经济体和新兴经济体之间更广泛地共享专业知识,为全球可持续性做出贡献。在过去的几年里,SAIN实施了10多个联合研究项目,包括水资源保护、气候变化、温室气体、农业养分相关内容。

(三)中英非三方合作为中英农业提供了新的合作空间

中英两国在2008年签署的《中英可持续农业合作谅解备忘录》中正式明确并启动中英非三方农业合作。2010年,中英非三方农业和渔业会议在北京举行,确定了三方合作优先领域、原则和机制。2012年11月,签署了中英乌和中英马《关于农业技术转移合作谅解备忘录>两份文件,正式启动《中英合作加快向低收入国家转让农业技术项目》。20132017年,由英国提供总额1千万英镑的科技资助,中国提供专家和农业技术,共同帮助乌干达和马拉维两个非洲国家提升农业生产能力,改善粮食安全水平,应对全球粮食安全面临的挑战。中英非三方农业发展合作是创新的多边农业合作典范。

三、中英农业合作的潜力和机制

(一)合作潜力

在政治环境上,英方基于谎言和虚假信息对中国个人和实体实施单边制裁,使当前的中英关系遭遇困难、陷入低谷,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中英农业合作。但中国正在加速构建的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正在稳步推进的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全面开放以及中国超大的市场规模和中英经济较强的互补性所提供的巨大机遇,是基本完成脱欧之后的英国企业和有识之士必须做出的理智选择。

在当前动荡不定的国际形势和新冠肺炎疫情引发的一系列不确定性下,完成脱欧的英国开始打造“全球化英国”和拓展全球合作伙伴的新阶段,塑造了中英关系的新窗口,留存了中英关系“黄金时代”的许多有利条件和合作机遇。

在投资环境上,英国法律制度完善,市场开放健全,营商环境成熟,是全球投资者最为青睐的投资目的地之一。英国是中国在欧洲的第二大直接投资目的地和第二大外资来源地,多年来,中英互为重要的贸易投资伙伴。根据中国商务部统计,2019年,英国对华直接投资8.6亿美元,中国对英国直接投资流量11. 03亿美元,其中首农股份与中信农业收购英国樱桃谷农场有限公司(Cherry Val-ley Farm)100%股权。

在农业发展上,中英两国人口和国土面积相差较大,资源禀赋不同,农业发展阶段不同,因此两国农业各有优势,互补性强,在农业发展上也面临着很多共同的机遇与挑战。

(二)合作机制

2015年习总书记在访问英国时,英国表示要积极参与“一带一路”,中英合作开启“黄金时代”。中英两国在农业发展领域,从战略对接、科技交流、贸易往来等方面进行了合作。在战略对接方面,中英高层交往不断,双方在“一带一路”框架下己进行了很多重大战略协作,2015年两国签署了《关于加强农业合作的谅解备忘录》,2017年两国科技部签署了《科技创新合作备忘录》,联合发布了中英科技创新合作战略,英国也是G7集团国家中第一个申请加入由中国发起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西欧国家。无论是在中英财经对话等高级别会议还是两国领导人的互访中,双方都秉持着互利共赢的原则,希望进一步拓宽合作领域,创新合作方式,共同为世界农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在科技交流方面,2017年中国科学技术部与英国创新署在北京联合召开“中英农业科技创新合作对接会”,2019年中英农业科技国际合作交流研讨会在京召开。自2014年以来在中英研究创新合作伙伴基金框架下,双方共同支持开展了460个合作项目,多次提出要加强两国在粮食安全、农业技术研究以及农业创新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两国科研机构多年来开展了一系列农业合作项目,搭建了合作中心,都是为了提升现代农业科技水平,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为提高全球农业生产能力做贡献。在贸易往来方面,中国是英国第三大贸易伙伴,仅次于欧盟和美国,在脱欧过程中英国己大力开拓中国农产品市场,且成效显著。2018年8月,英国鲜活海鳌虾获得出口中国的许可;2019年6月,英国牛肉拿到了进入中国市场的准入证。由于中国与欧盟没有自贸协定,英国脱欧后就更加期待能够通过自贸协定全面打开中国市场。

四、中英农业合作的路径选择

(一)重建政府高层交流,完善两国农业合作保障机制

在国际战略格局不断变化、新冠疫情迁延不愈的情况下,由于英国屡次干涉中国内政,发表不当言论,导致中英双边关系遭遇困难和挫折,两国合作过程中出现一系列不确定因素。站在新的起点,两国需重建政府高层交流,完善两国农业合作保障机制。

一是两国政府应共同努力,秉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包容互鉴原则,开展深层次的对话交流,增强政治互信,创造农业合作的最佳政治环境;二是强化顶层设计,加强两国政府农业部门战略对接,加快农业合作机制建设和政策对话,形成定期协商机制,就新时代两国农业合作达成共识;三是优化合作环境,两国政府要与农业科研机构、企业界深入沟通,共同就农业贸易、农业企业投资、农业科技合作等活动制定更加完善、明确的保障协议,包括农业领域合作的投资、财税、金融、保险等配套优惠政策,及时进行风险防范,同时为投资企业提供法律和经营服务保障,为农业合作保驾护航。

(二)深化中英农业贸易合作的内涵

中国作为市场广阔的新兴大国,加之英国正式脱欧,为中英贸易发展既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两国面对新的发展局势,需要深化农业贸易合作的内涵。

1.完善国际惯例和法律规范。面对两国农产品贸易壁垒,尤其是绿色壁垒,两国应遵守国际通行规则和惯例,同时,要考虑到两国实际发展情况的差异,通过磋商谈判来积极应对,破除壁垒。我国也要加快制定完善与国际接轨的农产品生产销售的技术标准和法律规范,大力推行环境标准制度和环境认证制度。

2.扩展互补农产品贸易。中英两国在农产品的产量、品类等方面各有优势,随着消费者需求的不断升级,使得两国农产品贸易需求有所增长。两国应利用农产品的互补性拓展农产品贸易合作,在鱼类、乳制品类、肉类和蔬菜类等两国传统贸易农产品基础上,加强农产品加工水平,提高农产品质量;在茶叶、香料等领域,双方可进一步拓展农产品贸易的种类和范围。

3.加强产业链合作。中国在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产品运输模式、冷链物流体系建设上较为发达,英国在食品加工销售环节则相对成熟,两国在农产品从生产到销售各个环节的优势互补性极大。双方可以借鉴中国农产品物流模式,借力“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建设,促进进出口农产品的运输和保存,同时学习英国农业先进的生产及加工技术,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未来,产品培育、加工销售、储存运输等环节是中英农业产业链合作的重要领域。

(三)强化金融扶持农产品贸易方面的合作

农产品贸易离不开相应的金融扶持,英国积极利用财政、金融工具,不断加大对本国农产品企业的扶持力度,金融扶持覆盖面广,机制相对完善。我国还需借鉴经验,探索建立多种形式的金融扶持机制,加大农产品贸易金融支持力度,引导金融机构增加对农产品贸易的信贷投放,扩大对农户和农产品加工企业的支持力度,鼓励农产品走出去。

(四)持续推进中英农业科技创新合作

新时期开展中英农业科技创新合作既符合两国利益,又有利于世界农业发展。首先两国要加强农业机构、涉农企业在农业创新领域的科技交流,推进两国农业科技领域高水平、深层次务实合作,以合作交流促产业发展。其次在面对全球粮食安全、气候变化等挑战上,两国要共克难题,深度融合全球农业产业链关键环节和重大增值节点,共同推动农业科技的全球合作。最后,两国可以在乡村发展规划、基础设施建设、休闲观光农业、生态农业建设等方面开展政策、技术和人员交流,共同加快农业数字化、智能化和绿色低碳发展,推动全球农业可持续发展。

(五)深化多方合作模式,凸显两国农业优势和担当

中英两国应当在此前的中英非三方农业合作基础上继续开展第三方合作,联手开拓国际市场。除了非洲联盟外,中英还可以积极展开与南非、尼日利亚、埃塞俄比亚等次区域大国的合作,在第三方需要、同意、参与的基础上,发挥各自农业领域的优势,将其发展合作的影响力进一步辐射到南部非洲、西部非洲和东部非洲等区域,开拓国际农业合作新局面,提升国际援助水平,更好地展示中英两国推动世界农业发展的责任与担当。▲

参考文献:

[1]张辉,崔泽民,宋玮,等.英国现代農业发展的启示与建议[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6(4): 62-68.

[2]徐艳文,英国农牧业的亮点[J].中国畜牧业,2019(4):47-48.

[3]龚雅婷,孙立新,毛世平.英国农业科技政策及对我国的启示[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8(4):5 59-566.

[4]赖欣,孙桂凤,刘江,杨殿林等.英国农业环境保护政策、措施及其启示[J].农业环境与发展,2012(2):16-19.

[5]中英可持续农业创新协作网[EB/OL] .http//www.sainon-line_org/index. html.

[6]Dave Rose.中英合作建设智慧农场[J].机器人产业,2020(4):58-61.

[7]茉莉.中英非农业三方合作研究[J]世界农业,2012(12):13 -16+21.

[8]中国民生银行研究院宏观研究团队.英国投资机遇及风险分析[J].中国国情国力,2018(8):67-70.

猜你喜欢

中国英国
英国的环保
Fancy a curry?Millions do!
欧盟同意英国“脱欧”再次延期申请
英国圣诞节
我国警卫反恐怖斗争对策研究
浅析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代价问题
肯尼·格雷特,爵士的“中国”调子
英国“脱欧”的经济账
英国立法向酗酒“宣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