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贸区建设对地方债务负担的影响效应研究

2022-08-27杨志安刘子硕

对外经贸实务 2022年7期
关键词:异质性债务效应

杨志安 刘子硕

摘要:设立自贸区是我国深化改革开放、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重大战略实践。本文以2011-2020年我国29个省市的平衡面板数据为样本,利用双重差分模型研究自贸区的设立对于缓解地方债务负担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发现:第一,通过基准回归结果,本文发现自贸区的设立对于缓解地方债务负担具有明显的正向效应,并且结论具有相当的稳健性;第二,通过异质性检验,本文发现自贸区的设立对于所在省市的地方债务负担的影响程度存在地区异质性,位于沿海地区的省份,自贸区的设立能够更大程度地缓解其债务压力。为进一步发挥自贸区政策对地方债务负担的积极作用,应“因地制宜”地加强对地方政府的债务管理,同时加强对财政支出的绩效评价以及持续深化制度创新。本文的研究结论不仅拓展了衡量自贸区政策效果相关文献的研究维度,同时也为我国地方省市缓解债务负担和增强财政可持续性提供了来自自贸区财政建设角度的政策参考。

关键词:自贸区;地方债务负担;双重差分模型

一、引言及文献回顾

中国经济己逐步由高速增长转型为高质量发展,并且以经济高质量发展阶段作为明确发展思路、拟定经济宏观调控政策的基本依据。党的十九大以来,我国在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新征程中,面临着新冠疫情影响下的内需不足、地方财政收支压力加大、资金使用的预算软约束现象普遍以及资金使用效率较低和社会腐败现象滋生等使地方政府债务负担不断加重的不利形势。因此,积极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以下简称自贸区),打造新的经济需求增长极,推进健康的地方财政收支体系建设刻不容缓。

已有对于缓解地方债务负担的研究多以国内的各种发展趋势为主,这主要包括人口流动、城镇化、财政分权以及人口老龄化等,或者以某项政策的实施时点为依据,来分析该项政策的开展对于地方债务负担的影响。一方面,忽略了国外需求的引入对于地方债务负担的影响,对国家外贸以及对外交流方面的关注度不足;另一方面,对于单一实施时点的政策分析,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内生性问题可能造成对政策效应的夸大,评价结果的权威性受损。因此,本文关注的政策为国家多时点多地区建设的自贸区。既关注了国外需求增加对地方债务负担的影响,又利用研究政策的多时点特征削弱了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内生性影响。本文使用“年度一省市”的面板数据作为样本,运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分析自贸区设立对地方债务负担的影响效应。

国内首批自贸区即上海自贸区批准成立后,在对外开放和制度建设上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与此同时,学术界内有关自贸区的相关理论及实证研究成果逐渐丰富,本文对此进行了系统总结。

(一)自贸区建设:经济高速增长还是经济高质量发展?

上海自贸区成立后,有关自贸区所产生的经济效应研究获得了井喷式的发展。大量的经验研究证明自贸区的设立对于经济增长具有正向激励作用(孙海波和陈建生,2021;张阿城和于业芹,2020;任再萍、黄成和施楠,2020;白仲林、孙艳华和未哲,2020;叶霖莉,2020)。

但是也有学者开始关注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并且逐步开展更加微观的研究,如魏蓉蓉和李天德(2020)采用多期倍分法来分析设立自贸区是否促进了当地的经济高质量发展并得出结论:自贸区的建立对于当地的经济高质量发展会由于金融配置效率的不同产生异质性。

另外,学者从区域创新能力、人力资本投资以及政策改革等方面进一步探究自贸区设立对经济高质量发展产生的影响。在自贸区的设立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效应上,叶霖莉(2021)运用PSM-DID的计量手段并且发现设立自贸区与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并且做出了进一步分析。在分析自贸区建设与人力资本投资之间的关系上,吕祥伟和刘秉镰(2021)运用处理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等分析自贸区设立与人力资本投资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并且得出结论:自贸区的设立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人力资本投资,并且对乡村居民和城市居民进行了异质性分析。在自贸区设立对政策改革的影响效应上,方云龙和于博(2021)通过分析不同国家自贸港的建设历程及其改革措施,对天津自贸区建设的不足之处进行反思,并且为如何推动金融改革的发展提供了相应的政策性建议。

(二)地方政府债务负担

债务负担的大小是地方政府进行决策所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学者主要从经济增长、金融稳定以及区域经济一体化等方面阐述了地方债务负担所产生的影响效应。在分析地方政府债务负担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上,郑洁和刘盼盼(2022)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得出地方政府债务规模的扩大显著促进了经济的增长。在分析地方政府债务负担与金融稳定的关系上,张曾莲和王莹(2021)考虑空间效应并且发现地方政府债务与金融稳定之间呈现倒LT型的非线性关系。在分析地方政府债务负担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关系上,王韧和刘柳巧(2021)通过回归分析得出地方政府债务负担阻碍了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

(三)地方政府财政可持续性

在有效抑制地方债务的负效应与积极发挥地方债务的正效应方面,学者主要從人口流动、城市化、财政分权以及人口老龄化等方面分析如何保持财政的可持续性。在分析人口流动与城市化与地方债务负担的关系上,卢洪友和朱耘婵(2020)通过构建理论模型来分析地方债务负担是否受到了人口迁移和城市化的影响并且得出结论:人口流动以及城镇化会导致地方政府的刚性支出增加,加重当地政府的债务负担压力。在财政分权对地方债务负担的影响效应上,黄寿峰和向淑敏(2021)以地级市的城投债规模作为样本数据对财政分权对地方债务负担产生的效应进行实证检验并且得出结论:财政分权明显使得地方政府提升城投债的举债规模,是影响地方债务负担的重要因素。在人口老龄化对地方财政收支压力的作用路径上,朱德云和王素芬(2021)采用中介和双向固定效应模型,通过分析省级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人口老龄化对地方财政可持续性所产生的影响并得出结论:人口老龄化对于提升地方政府财政可持续性具有消极影响。

综上所述,一方面,针对自贸区建设的文献更多侧重于对宏观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和预测,而对于与设立自贸区所联系紧密的主体如政府、企业等的研究文献较少。另一方面,地方债务负担的研究更多的是分析诸如城镇化、人口老龄化等国内发展趋势所产生的影响,而对于类似自贸区建设等国家战略的关注不够深入。因此,本文尝试分析自贸区建设与地方债务负担水平二者之间的因果关系,并且进一步分析该关系是否存在着地区异质性。

二、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设立自由贸易试验区是党中央治国理政的重大战略实践。在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重大部署下,自贸区建设一方面促进了国内区域经济一体化,加强了城市乃至区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缩减了区域发展差距,以拉动内需强化国内循环;另一方面,自贸区设立表明中国积极参与全球化浪潮,为国内企业打造了良好的国内外营商环境,以提升开放水平刺激国际循环。另外,由于各地方省市所设立的自贸区由当地政府进行直接管理,这就使得地方政府可以在多个方面充分享受自贸区政策红利。就地方财政收入来看,上海于2013年批准设立国内第一个自由贸易试验区,其2012 2015年地方财政收入增长率由9. 15%上升20. 36%,仅4年的增长就超过了10%;辽宁于2017年批准设立自由贸易试验区,其在2014和2015年的地方财政收入为负增长,2016年增长率也仅为3. 44%,而自贸区设立之后,到2018年的增长率己达到9. 33%,证明了自贸区的设立对于增强地方政府财力有着重大的推动作用。

在国内区域经济逐步趋于一体化的背景下,自贸区建设可以进一步加强中心城市的辐射效应。并且相比内陆地区,自贸区设立的辐射带动效应在沿海地区更加明显。如上海自贸区的建立,對于充分拉动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发展以及推进国际城市群建设具有重要作用。另外,沿海地区作为改革开放的先行区,自贸区建设为其实施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以及创建国内经济发展的良好营商环境提供了制度保障。由上述分析可知,无论是从国内某个微观区域来看,还是从全国整个宏观背景来看,建设自贸区对于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与增强财政的可持续性均具有良好的推动作用。

这显然表明,自贸区的设立对于缓解地方债务负担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具体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第一,促进中心城市及其周边城市的区域协同发展,扩大了资本流动的范围以及领域,这就大大降低了爆发区域性财政风险的可能性。与此同时,自贸区的设立会引进国外的先进财政管理经验等,可供国内地方相关省市学习与借鉴,提升财政管理技术水平。第二,自贸区的设立不仅仅会增进某一区域的城市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而且会加强国内区域之间的沟通与发展。其重大意义表现为遍布国内东中西部地区的自贸区对于加强各区域间交流合作,缩减区域发展差距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推动了我国的共同富裕进程,向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更进一步。第三,自贸区的设立拉动了外贸经济增长,有利于创建良好的国内外营商环境。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世界各国之间的合作更加密切,并且分工规划也更加细化。中国设立自贸区,在吸引更多的跨国企业到当地设立总部的同时,也为民族企业引进了优秀的管理技术与人才等资本,为国内企业增强自身实力,进而走向国际市场等提供了制度支持。在促进了当地外向型经济发展的同时,让“引进来”与“走出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为当地政府获取持续稳定的财政收入提供了保证。

因此,根据上述理论层面的分析,本文提出以下两点研究假设:H1:自贸区建设对地方债务负担的缓解具有显著正向作用;H2:相较于内陆地区,沿海自贸区的设立对于地方债务负担的缓解作用更加明显。

三、模型、变量与数据

(一)模型构建

1.基准回归模型。通过研读THORSTEN BECK和李林红等有关多期DID的文献,在充分理解多期双重差分模型有关操作的基础上,本文选择前三批自贸区的所在省市作为处理组。由于尚未获取到港澳台及西藏自治区的有关数据,本文所采用的面板数据为全国29个省份在2011-2020年的相关债务数据,同时控制时间和个体固定效应。据此,本文估计的多期双重差分模型如下:

下标i和t分别代表省市和年份。负债率Dri。为本文的被解释变量,用来衡量地方省市的债务负担水平。根据自贸区的不同设立时间,本文设置policyi.,虚拟变量,若某一省份在某一年度未设立自贸区,则policyi.,=0,否则policyi.,=1,其实质为设立自贸区的政策虚拟变量与时间虚拟变量的交互项;Xi.,为本文的相关控制变量,包括财政自给率、地区GDP以及公共预算收入与支出等;y。代表时间固定效座;“代表个体固定效应;s。为随机扰动项。

2.异质性检验模型。关于地区的异质性分析,本文借鉴刘晓欣和张辉(2018)的研究方法,构建如下模型进行分析:

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在某一时间节点下,设立自贸区的省市的交互项赋值为1,未设立自贸区的省市作为控制组,交互项赋值为0。为了进行地区异质性分析,引入地区虚拟变量region,沿海省市的地区虚拟变量设置为1,内陆省市的地区虚拟变量设置为0。进而将两个虚拟变量的乘积所产生的新交互项region,policy作为本文异质性检验模型的核心解释变量。在回归方程(2)中,系数β衡量沿海自贸区对地方债务负担的影响。

(二)相关变量的选取及说明

1.被解释变量。地方债务负担水平,同时本文选取负债率(刁伟涛,傅巾益,2019)为代理变量进行测算。其数理测算机制为年末债务余额与当年本级可支配财力之比。由于负债率考虑了转移支付的影响,对地方政府债务负担水平的衡量更加准确。如果某地方政府的负债率的水平超过1,则会加大地方政府的债务压力。

2.核心解释变量。自贸区政策虚拟变量和时间虚拟变量的交互项policy i,t为本文核心解释变量,表示若某一省份在某一年度设立了自贸区,则policy i.t=1,反之则为0。主要关注核心解释变量policy i.t的回归系数β,而根据经济理论分析,系数β应当显著为负,即自贸区的设立缓解了地方政府的债务负担。

3.控制变量。本文选取了1个相对值指标和3个绝对值指标作为控制变量:首先,财政自给率(刁伟涛,傅巾益,2019)充分反映了地方财政的“造血能力”,该指标数值越高,通常表明经济发展状况较好,则相对不依赖于上级政府的转移性支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地方政府的偿债能力,故本文选取其作为控制变量。其次,一般来说,地方公共预算收入无法同时补偿当地经常性支出和建设资金需求。所以,地方政府一般通过发行债券等举债方式来解决资金的缺失问题(吕健,2015),表明地方公共预算收入与支出的多少是产生地方债务的最直接原因,故本文选取地方公共预算收入与支出作为控制变量。最后,选取地区GDP(陈菁,2018)为控制变量是因为其为衡量一个省份总体经济状况和发展水平的核心指标。表1为各个变量的定义。

(三)数据来源说明

由于港澳台及西藏地区数据尚未获取到的原因,本文的样本数据来自我国29个省级行政区2011-2020的平衡面板数据,并且对数据进行了如下处理:对地区GDP、地方公共预算收入以及地方公共预算支出三个绝对值数据取自然对数,以此增强论证的准确性。本文样本数据来源于《中国财政年鉴》、WIND经济数据库以及国家统计局。

四、实证结果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

本文对所选取的相关变量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初步了解各变量数据的集中趋势、离散程度以及频数分布等。数据统计结果如表2所示。

(二)基准模型检验及回归结果分析

本文通过双向固定效应模型验证自贸区的设立是否缓解了地方省市的债务负担。首先,由于本文主要探讨自贸区建设与地方债务负担的因果关系,故重点关注主要变量回归系数的显著性。因此,对于样本数据可能出现的共线性问题可以通过回归系数的显著性进行检验。其次,由于异方差对于线性模型的影响较为普遍,本文借助怀特检验以测量所设模型是否受到异方差性的影响并且检验结果由表3汇报,表明应当接受同方差的原假设。最后,为了削弱随机扰动项的自相关性对估计结果的影响,本文使用OLS稳健标准误回归。另外,本文对变量进行平稳性检验,以避免伪回归问题,结果由表4汇报。基准模型的回归结果见表5。

首先,在表5的第(1)列中,本文仅使用虚拟变量policy i,t研究自贸区设立对地方债务负担的影响效应。回归结果显示,policy i,t的系数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显著为负,这表明相比未设立自贸区的省份,自贸区的设立能够显著缓解所在省份的债务压力,验证了前述研究假设一。

其次,为了增强结论的稳健性,本文在表5的第(2)一(5)列依次加入了财政自给率(Fss)、地方公共预算收入(ln Reve)、地方公共預算支出(ln expen)和地区生产总值(ln GDP)等控制变量,在依次加入上述控制变量之后,自贸区政策虚拟变量policy i,t的系数仍然显著为负,这表明自贸区的设立会缓解所在省份的财政压力,结论再次得到证实。同时可以看到,模型(5)的拟合优度为0.948,故本文所设模型具有较强的解释力,并且解释变量以及控制变量的截距项符号符合经济理论。最后,再依次加入了财政自给率(Fss)、地方公共预算收入( In_Reve)、地方公共预算支出(ln_expen)和地区生产总值(ln GDP)等控制变量的情况下,自贸区的设立对所在省市的债务负担的影响系数呈现出下降趋势。表明若不考虑控制变量因素的影响,自贸区的设立对所在省市债务负担所产生的缓解效应可能会被高估。

最后,对于控制变量,表5的(2)(5)列中的结果表明:第一,地方公共预算收入的回归系数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显著为负,这表明地方财政收入水平对于缓解地方债务负担产生了显著的影响,并且在相继加入各个控制变量之后该影响效应都是显著的。第二,地方财政支出的系数也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显示为正,这表明地方公共预算支出与当地负债水平呈正相关关系,预算支出较高的省市,其债务压力也相对较高。第三,财政自给率也呈现出与地方债务负担的正相关关系,所在省市的财政自给率越高,对上级转移支付的依赖越低。而在国内地方政府财政赤字政策较为普遍的背景下,则其举债弥补建设资金缺口的可能性也就越大,加重了地方政府的债务压力。第四,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与地方债务负担表现出显著正相关关系,主要表现为地方政府在推动GDP增长的过程中,会加大对诸如教育、住房保障等方面的投入,加大了地方省市的债务压力。

五、稳健性检验

(一)平行趋势检验

为了准确衡量自贸区政策对于地方债务负担的影响,需要确保处理组和控制组在政策实施前具有相同的趋势,以检验本文研究对象未受到其他未关注因素的影响。因此,本文借鉴宋弘等(2019)的共同趋势检验方法,检验结果由图1进行汇报。由检验结果可知,在自贸区政策实施的前四年,回归结果在95%的置信区间下并不显著,而在自贸区政策实施之后的5年,回归结果在95%的置信区间下显著。由此可知,本文的实证研究通过了平行趋势检验。

(二)安慰剂检验

本文参考李卫兵和王利霞(2021)的安慰剂做法,以检测文章实证结果受不可观测因素影响的程度。具体做法如下:首先通过对policy i,t进行随机抽样并且提取估计系数;其次,利用构造伪处理组的方式,查看估计系数的分布是否依然显著;最后,将随机抽样结果按照本文表5第(1)列的模型1进行回归,并且得到依据伪处理组回归得到的伪造实验结果的虚假估计系数。通过将上述过程重复500次,可以得到所有随机实验中policy i,t的回归系数分布图。如果随机实验结果显示policy i,t的估计系数分布在0的附近,这表明基准回归结果中所呈现出来的影响效应确实与本文所研究的政策密切相关,模型设定可靠。安慰剂检验的结果由图2所汇报,由表5基准回归结果可知真实的估计系数为0. 697而policy i,t的虚假估计系数集中分布于0的附近,并与真实估计系数具有较大的差异,这就验证本文实证结论的稳健性。

六、进一步分析:异质性检验

在自然、历史、政策、体制等因素的作用下,我国存在着东中西部地区发展不平衡的问题。由于本文所进行评价的政策主体为自贸区的设立,所以如果从政策制定角度来看:一方面,新中国成立以来,每个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和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均不尽相同,因此不同地区对于国家各项相关政策的受影响程度也就存在较大差异;另一方面,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先后实施东部地区率先发展、中部崛起、东北振兴以及西部大开发等战略来缩小区域发展差距。综上所述,以自贸区建设所产生的影响分析地区异质性(巴曙松,2021)也就十分重要。

由前述地区异质性检验模型可知,本文通过引入虚拟变量region i并且与原交互项形成新交互项region poliyi,t.对沿海自贸区是否对地方债务负担水平产生显著影响进行实证检验,结果由表6进行汇报。

表6中的模型(1)(5)是在新的交互项region ipolicyi,t作为回归模型核心解释变量下的检验结果。由前述异质性检验模型的设定可知,我们主要关注的为模型中交互项的系数β。由表6可知,模型(1)(5)的交互项系数均显著为负。这表明,虽然从整体上看,自贸区的设立缓解了地方债务压力,但是就具体而言,相比于内陆自贸区,沿海自贸区的设立对地方债务负担的影响效应更加明显。因此可以看出,自贸区设立对地方债务负担的影响效应具有异质性,验证了前述研究假设二。

进一步分析产生地区异质性的原因,对于沿海自贸区所在省市而言,设立自贸区虽然减免了关税,但是由此带来的国外市场的巨大需求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国内的市场疲软状况,这带来的地方财政收入远远超过其损失的关税税额。而内陆型自贸区多成立于2017年以后,自贸区建设对地方债务负担的缓解可能存在滞后性。同时,由于内陆型自贸区的区位特点,其对来自国外市场的需求的接收有一定的延迟。一方面,国外的市场需求可能在沿海自贸区已经得到了满足,未为内陆自贸区所在省市带来明显的经济刺激效应;另一方面,内陆自贸区对外输出商品具有诸如交通、时效以及安全等不确定因素,这也就使得设立自贸区所带来的国外需求未得到充分利用。从这两方面来看,对于内陆地区,设立自贸区所带来的地方财政收入的增加相对其损失的关税税额的溢出效应并不明显。

七、研究结论与对策建议

(一)研究结论

第一,由基准模型的实证结果可知,在相继加入各控制变量后,自贸区建设显著缓解了地方政府的债务负担。同时,为了增强结论的可靠性,本文对实证结果进行平行趋势以及安慰剂检验,检验结果表明基准回归结果通过了相关各项稳健检验。这充分表明,“设立自贸区可以缓解地方债务负担”是可靠的。

第二,自贸区建设会由于区位不同进而对地方债务负担的影响存在异质性。本文通过引入地区虚拟变量并构造新交互项以检验自贸区设立对于缓解地方债务负担是否存在异质性。回归结果显示,该影响效应存在着明显的异质性:沿海自贸区对于地方债务负担的缓解更加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沿海自贸区通过接收国外需求所产生的经济刺激效应以及政策溢出效应相比内陆自贸区更加明显,而内陆自贸区一方面在利用自贸区所产生的国外需求存在一定的延迟性,另一方面内陆自贸区处于设立初期未充分发挥出政策效应。由此就导致了不同区位的地方政府所受到的政策效应存在异质性。

(二)对策建议

第一,“因地制宜”地加强对地方政府债务的管理,建立债务风险预警机制。一方面,由于自贸区建设对不同区位地方政府债务负担所产生的缓解效应具有异质性并且地方财政收支状况的变化具有不确定性。因此,对地方政府债务的管理不能采取“一刀切”政策,而应当因地制宜地对政府债务进行管制。另一方面,由于地方政府官员的任期有限并且举债在短期内能够刺激经济增长,这就使得任职期内的政府官员可能为追求政绩而盲目加大政府负债,但地方政府债务对私人投资的挤出效应会影响经济的长期增长。因此,地方政府应当对债务风险进行预警,严格规范政府的短期举债行为。

第二,加强对财政支出的绩效评价,大力削减低效以及无效支出,推动地方政府财政的可持续发展。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经济下滑使得财政收入收紧,然而在诸如公共医疗卫生等方面的财政刚性支出却不断加大,财政收支的失衡严重影响了地方政府财政的可持续性。因此,地方政府应当对各项财政支出进行多方位的绩效評价,剔除效果较差的支出项目,确保财政支出的效率与效果。

第三,继续巩固和突破相关政策的制度创新优势,积极推进对外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从文中的实证结果可以看出,自贸区的设立对于缓解地方债务负担具有显著的缓解效应,因此,建议针对不同时期的经济状况,扩大开放力度,打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吸引跨国企业在我国投资办厂。如在政策推进过程中,进一步加强跨境贸易的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使自贸区政策对地方债务负担发挥更加显著的积极作用。▲

注释:

①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参考文献:

[1]孙海波,陈健生.内陆自贸区促进地区经济增长的宏观效应——基于合成控制法的四川实证[J].财经科学,2021(8):119-132.

[2]张阿城,于业芹.自贸区与城市经济增长:资本、技术与市场化——基于PSM-DID的拟自然实验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20(10):110-123.

[3]任再萍,黄成,施楠.上海自贸区金融创新与开放对经济增长贡献研究——基于金融业政策效应视角[J].中国软科学,2020(9):184-192.

[4]白仲林,孙艳华,未哲.自贸区设立政策的经济效应评价和区位选择研究[J].国际经贸探索,2020(8):4-22.

[5]叶霖莉+中国自贸区的经济增长效应评估——基于沪津闽粤自贸区的实证研究[J].国际商务研究,2020(3):97-108.

[6]魏蓉蓉,李天德.自贸区设立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基于FTA建设的准自然实验证据[J]商业经济与管理,2020(5): 77-87.

[7]刘晓欣,张辉,程远.高铁开通对城市房地产价格的影响——基于双重差分模型的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18(8):28-38.

[8]叶霖莉.自贸区建设对地区技术创新水平的影响效应研究[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21(9):24-28.

[9]吕祥伟,刘秉镰.新发展理念下自贸区对人力资本投资影响的实证检验——基于自贸区建立的准自然实验[J].软科学,2021(5):1-6+19.

[10]卢洪友,朱耘婵.城镇化、人口流动与地方政府债务水平——基于中国地级市的经验证据[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20(1):9-21.

[11]黄寿峰,向淑敏.财政分权对地方政府债务的影响研究——基于城投债的证据[J].社会科学研究,2021(5):60- 72.

[12]方云龙,于博.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自贸区金融改革与动力提升路径研究——基于天津自贸区的反思与比较分析[J].西南金融,2021(6):15-25.

[13]郑洁,刘盼盼.地方政府债务规模、新型城镇化与区域经济增长[J].统计与决策,2022(7):142-145.

[14]张曾莲,王莹.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影响金融稳定的空间效应与门槛效应研究[J].科学决策,2021(6):20-43.

[15]王韧,刘柳巧,刘于萍.地方政府债务负担会阻碍区域经济一体化吗?——城市群视角的异质性诊断[J].财政研究,2021(5):70-84.

[16]刘馨月,金兆怀.人口流动、财政分权与地方政府债务——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经验分析[J]经济问题,2021(5):63-70.

[17]朱德云,王素芬.人口老龄化对地方政府债务可持续性影响研究[J].财政研究,2021(4):76-89.

[18]李林红,王娟,徐彦峰.低碳试点城市政策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基于DID双重差分模型的實证研究[J].生态经济,2019(11):48-54.

[19]刁伟涛,傅巾益.我国县级政府债务风险的分类度量、区域分布和变化特征:2015-2017[J]财政研究,2019(5):58-76.

[20]陈菁.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对经济增长的门槛效应分析[J].当代财经,2018(10):33-44.

[21]吕健.地方债务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基于流动性的视角[J].中国工业经济,2015(11):16-31.

[22]卢盛峰,董如玉,叶初升.“一带一路”倡议促进了中国高质量出口吗——来自微观企业的证据[J].中国工业经济,2021(3):80-98.

[23]宋弘,孙雅洁,陈登科.政府空气污染治理效应评估——来自中国“低碳城市”建设的经验研究[J]管理世界,2019(6):95-108+195.

[24]李卫兵,王利霞.减税降费能抑制企业金融化吗?——来自“营改增”准自然实验的证据[J].南方金融,2021(7):40-53.

[25]巴曙松,柴宏蕊,方云龙,王博.自由贸易试验区设立提高了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吗?:来自沪津粤闽四大自贸区的经验证据[J]世界经济研究,2021(12):3-21+132.

[26]陈强.高级计量经济学及Stata应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7] THORSTENBECK.ROSSLEVINE.ALEXEYLEVKOVBigBadB anks?TheWinnersandLosersfromB ankDeregula 一tionintheUnitedStates[J] .Thejourn alofFinance,20 10,65( 5).

猜你喜欢

异质性债务效应
铀对大型溞的急性毒性效应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异质性债务治理与制度完善
懒马效应
家庭日常生活所负债务应当认定为夫妻共同债务
应变效应及其应用
万亿元债务如何化解
现代社区异质性的变迁与启示
万亿元债务如何化解
“消失”的千万元债务
1949年前译本的民族性和异质性追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