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抗滑桩变形监测及位移的确定

2022-08-27丁金红

交通科技与管理 2022年16期
关键词:抗滑桩监测技术转角

丁金红

(贵州省公路工程集团有限公司,贵州 贵阳 550001)

0 引言

抗滑桩是治理滑坡的有效工具,工程项目施工中应用广泛且效果显著。该文应用布里渊光时域反射计(BOTDR)进行抗滑桩深部变形监测,深入挖掘监测数据并将其转变为抗滑桩工作状态评估的具体指标[1-3]。某高速公路滑坡抗滑桩,深部变形监测应用BOTDR技术,基于该技术提出抗滑桩位移值确定方案并明确计算方法[4-5]。

1 抗滑桩位移应用分析

弹性地基梁法是抗滑桩设计中最常用手段,相关公式如下所示:

(1)抗滑桩桩侧任意一点z的弹性抗力P(z):

式中,K——地基系数;BP——桩计算宽度,X(z)为地层平均水平位移值。

(2)抗滑桩横向位移X(z)、转角φ(z),弯矩M(z)、剪力H(z)均为埋深z的函数,其相互关系如下:

式中,EIz——抗滑桩的抗弯刚度。

结合上述公式进行抗滑桩设计、深度变形数据监测和数据验算,结合项目边界条件限定情况进行评估。抗滑桩位移值与力学指标之间存在相关性,可结合位移值进行抗滑桩相关参数的详细计算。

2 计算模型的建立

2.1 基本假定

不考虑对计算结果精度的影响,做出以下假定:

(1)抗滑桩为浇筑均匀的弹性构件形成的桩体。

(2)桩底为铰支端,存在转角但水平位移值为零[6]。

2.2 推导过程

将桩身自重考虑在内,抗滑桩应变与截面弯矩之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

图1 计算模型

式中,γ——抗滑桩重度,取γ=2.5×104N/m3;H——抗滑桩桩高;ε(x,z)约为z处截面离中性轴x处点的应变;Iz——z处截面对中性轴的惯性矩;ε(x,z)约为z处截面离中性轴x处点的应变。

将式(6)代入式(3)得:

假定上述表达式中应变监测剖面固定,x与E已知,d为BOTDR采样间隔,且以ε(z)代替ε(x,z),边界条件确定后即可获得抗滑桩应变位移值。从桩底进行计算,选定2d为长度单位,长度计算单位不足时,转角与该段起始点的应变值相等且挠度为零,对抗滑桩位移值进行分段计算,重合位置的位移值一致。根据连续条件逐段进行积分,以获取不同位置桩身对应的转角与位移值,获得连续的位移曲线。

计算过程如下:首先,对积分表达式进行变换x(z)=F(z)+Az+B,随后,将未知数项提取出来并用A和B来表示,分步进行计算,其公式如下:

(1)第一步(O≤z≤2d):

1)计算表达式,x1(z)=F1(z)+A1z+B1;

2)边界条件,φ1(0)=A1=ε(0),x1(0)=0。

(2)第二步(2d≤z≤4d):

1)计算表达式,x2(z)=F2(z)+A2z+B2;

2)边界条件,φ2(2d)=A2=ε(2d);x2(2d)=x1(2d)。

(3)第n步[2(n-1)d≤z≤2nd]:

1)计算表达式,xn(z)=Fn(z)+Anz+Bn;

2)边界条件,φn[2(n-1)d]=An=ε[2(n-1)d];xn[2(n-1)d]=xn-1[2(n-1)d]。

3 工程案例

3.1 工程概况

为提高滑坡安全指数,降低事故风险概率,某高速公路滑坡段拟于滑坡坡脚处设置抗滑桩进行加固。应用BOTDR技术、测斜仪或对抗滑桩桩身应变值、位移值进行详细监测,判断目标坡段抗滑桩施工前、施工中、施工后滑坡状态[7]。验证光纤铺设方法与抗滑桩侧向位移值之间的关系:抗滑桩斜管外侧适宜位置附着光纤,并于刻槽位置标记Fiberl,如图2所示;光纤沿抗滑桩主筋外侧铺设并标记为Fiber2,如图2所示。

图2 抗滑桩z-z截面结构图

3.2 计算结果分析

3.2.1 Fiberl应变监测及计算结果

计算中的选用的坐标情况如图1所示。计算过程中以二次曲线对0.1 m内的监测点拟合成方程,减少数据拟合可能导致的计算误差并提高计算精度,分析拟合结果可知,抗滑桩自重与光纤应变之间无明显关联性。结合监测结果对抗滑桩位移、转角进行计算,详见图3所示。

图3 抗滑桩高与转角和位移的关系(Fiberl)

根据计算结果分析,抗滑桩桩身位移值与监测结果基本一致,位移曲线具备连续性。

抗滑桩测斜管位移监测结果显示,计算结果与位移曲线之间吻合性较高,桩底5 m左右有明显的突变性位移。抗滑桩应变监测结果显示,桩体整体应变性均匀,桩底上5 m左右位置无明显变形。抗滑桩测斜管位移监测结果显示位移突变,影响因素如下:

(1)测斜仪操作为人工作业,每次操作精度难以保持,各点对照无法保障完全一致。

(2)测斜管为节段性连接,每节管连接处易出现导向槽偏移,从而导致导向槽不成直线,测量值与正常值之间存在误差。

(3)测斜仪采样间隔为0.5 m,通过将各监测点数据连接形成位移曲线,可能影响曲线光滑度并引起突变状况。

(4)抗滑桩浇筑环节,桩体自身均匀度不一,而计算时将其看做完全均匀桩,埋深不同会导致参数差异,对最终的计算结果产生误差。

3.2.2 Fiber2应变监测及计算结果

将抗滑桩自重考虑在内,对比抗滑桩主筋光纤应变监测数据值与拟合数据值,结果显示两者吻合度高,抗滑桩重度对监测结果和拟合结果无显著影响。根据应变监测结果,抗滑桩光纤应变趋势与测斜管应变趋势之间的差异较小,可见抗滑桩光纤预埋位置、埋设方式会对应变监测结果产生影响[8]。

以上述模型为基础进行应变监测,对相关数据加以转换,详见图4所示。Fiber2的抗滑桩成桩过程与Fiberl一致,但其抗滑桩高为35 m,确定主筋附着光纤为35 m,而Fiberl测斜管光纤长度为32 m,故Fiber2监测条件与Fiberl有所差异。图中所示桩高与光纤长度相对应,对计算结果分析可知,抗滑桩桩底5 m内,存在一定的挠度但位移无明显变化,证实抗滑桩地段为铰支和测斜管底段位移为零的假设均合理。

图4 抗滑桩高与转角和位移的关系(Fiber2)

3.3 计算模型讨论

BOTDR监测技术在抗滑桩深度变形监测中广泛应用,该技术的最大优势在于抗干扰能力强,周边环境变化、施工操作等对测量结果影响较小,但该技术需进行大量数据监测,为提高数据准确性和精准度,需确保基础数据充足。计算假设是以实际项目实践为基础提出的,计算过程中理论物理公式意义明确,通过对计算结果与实际值的比对,可以验证计算假设的可靠性,判断其是否符合实际需求。根据实际计算结果分析,0.1 m范围内抗滑桩的应变变化跳跃性较小,分析监测结果可知目标范围内的应变属于微应变范畴,正切值与转角数据基本一致,符合实际情况。

对抗滑桩弹性模量、抗滑桩重度参数进行计算,由于试验条件受限,选定经验值作为相关数据值,可能导致计算值与监测结果之间存在一定误差。此外,地质条件会对抗滑桩工程质量产生影响,并导致监测结果与计算值之间不一致,而该文计算结果显示实际监测结果与计算值之间差异不大,基本上满足需要,可将监测结果作为抗滑桩位移监测的参考[9]。

4 结论

抗滑桩位移值可用来评估抗滑桩性能与工作状态,该文对抗滑桩位移监测中的相关问题加以阐述,基于BOTDR监测技术提出了监测计算模型,并以该技术进行了抗滑桩深度变形数据的检测。结论如下:

(1)结合抗滑桩施工现场实践结果,证实抗滑桩深部变形监测应用BOTDR监测技术的可行性,该措施稳定性强、数据采集效率高,有效改善传统监测手段的不足之处。

(2)结合弹性地基梁公式和弹性力学指标,获得抗滑桩位移值与应变值,以BOTDR监测技术构建位移计算模型,并对比监测数据与应变值,结合案例分析指出模型应用效果很好。

(3)以BOTDR监测技术进行抗滑桩位移监测,沿抗滑桩桩体内竖向受力钢筋方向埋设光纤的监测结果与位移计算结果吻合程度高,可为BOTDR抗滑桩监测数据实际应用提供指南,并为抗滑桩位移监测提供借鉴。

猜你喜欢

抗滑桩监测技术转角
方截面抗滑桩旋挖钻成孔工艺探析
玩转角的平分线
试论预应力锚索抗滑桩在滑坡治理中的应用
关键设备在线监测技术的应用
侧围外板转角深拉伸起皱缺陷研究
UPS设备在线监测技术及应用
公路滑坡治理工程抗滑桩设计
水资源监测技术的要点
三次“转角”遇到爱
双排抗滑桩承台的优化设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