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发展格局背景下推进宁波国际贸易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2022-08-27唐伊索夏艺瑄
文|唐伊索 夏艺瑄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叠加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国际经贸环境复杂多变,宁波建设新型国际贸易中心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亟须进一步厘清现状、锚定方向、明确路径,以精准举措推进国际贸易高质量发展,助推宁波建设现代化滨海大都市和共同富裕先行市,全面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
国际贸易发展趋势
国际贸易竞争优势由规模总量向制度规则话语权聚焦。在充满不确定性的外部环境中,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出现内卷化、区域化发展趋势,以世界贸易组织为核心的全球多边贸易规则秩序面临深刻调整。以基于自主核心技术的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链主”优势,构建“以我为主”的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争取国际贸易规则制定权与话语权,成为全球主要经济体竞争的重要形式。
国际贸易内容由货物贸易向服务贸易、数字贸易延伸。随着全球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孕育兴起,服务贸易和数字贸易已经成为国际贸易竞争的主要内容。根据世界贸易组织统计,近十年来,全球服务贸易平均增速是货物贸易平均增速的两倍,其中数字贸易占服务贸易的比重由2008年的46.2%上升到2020年的61.1%,成为服务贸易发展的核心驱动力。
国际贸易模式由一般贸易、加工贸易向转口贸易、离岸贸易等拓展。随着外贸产业链供应链不断延伸及贸易分工进一步细化,市场采购、跨境电商、保税维修、离岸贸易、转口贸易等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在国际贸易高质量发展战略引导下,我国外贸新业态新模式正在形成。根据商务部统计,我国市场采购贸易规模近6年增长5倍,跨境电商规模近5年增长10倍。
国际贸易结构由出口主导向进出口并重转变。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着眼国内国际发展大局,明确提出“积极主动扩大进口”,并采取大幅度放宽市场准入、降低进口关税、增加特色优势产品进口等一系列务实举措,推动我国外贸由重视出口创汇向进出口平衡发展转变。在国际贸易形势复杂多变、国内超大规模市场效应持续释放的时代背景下,我国贸易进出口并重、重质高于重量的趋势将持续深化,国际贸易发展导向由对外贸易为主向内外贸一体化转变。受体制等因素影响,长期以来我国内外贸相互分割、自成体系、自我循环,形成了“重外轻内”的特点。在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背景下,统筹对外贸易和国内贸易发展,打破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内外有别”“外优于内”的传统,为建立国内统一大市场提供着力点和突破口,是我国贸易发展的必然趋势。
国际贸易发展外部环境呈现日益复杂多变趋势。当前,世界经济和多边贸易体制均面临严峻挑战,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权主义愈演愈烈,全球供应链安全性和稳定性下降,粮食、能源资源、关键技术和零部件等贸易安全问题频发,应对贸易新挑战的能力成为国际贸易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亚洲最大原油码头之一——宁波舟山港大榭港区实华二期45万吨原油码头。 蒋晓东 | 摄
宁波国际贸易发展现状
贸易总量屡创新高,但贸易“含金量”相对不高。得益于港口区位优势,宁波始终走在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经济外向度高。2021年,宁波口岸进出口额占全国比重达5.25%,自营进出口额、出口额和进口额占全国比重分别达3.05%、3.51%和2.48%,均创下历史新高。但从“含金量”上看,产品附加值较低,贸易结构性问题较为明显。一是出口产品附加值较低。出口产品仍以贴牌代工、附加值较低的中低端产品为主,利润微薄且易受上游原材料涨价、汇率波动等各种因素影响。二是进口产品对产业的带动力较弱。效益不高、附加值较低的大宗商品进口占比超过六成,机械设备、高新技术产品进口占比较低,对本地产业带动力不强。三是结构性问题较为明显。贸易顺差呈上升趋势,服务贸易规模偏小且结构不优,国际运输“一家独大”。2021年,国际运输占全市服务贸易额比重超过55%。
新型业态培育多点推进,但竞争优势尚未形成。以“225”外贸双万亿行动为引领,宁波贸易新型业态培育取得明显成效。2021年,宁波实现数字贸易进出口总额1065.8亿元、跨境电商进出口额1786.1亿元,成为全国首个进口货值累计破千亿元的城市。但相较于深圳、杭州等城市,宁波的贸易新型业态发展面临“标兵渐远、追兵渐近”的竞争压力。一是数字贸易规模相对较小。缺乏高能级平台型企业,本地制造企业依托外地平台企业开展国际贸易,平台企业收取的较高的信息服务费用被纳入平台企业注册地数字贸易统计范畴。2021年,宁波数字服务贸易占全市的比重仅为15%左右。二是跨境电商优势逐渐弱化。各地政策竞争激烈和平台型企业的缺乏对宁波跨境电商进口业务形成强烈冲击,跨境电商出口在亚马逊封号事件影响下受平台规则制约日益明显。三是贸易基础设施支撑有待加强。宁波海外仓建设存在缺乏行业整合、整体协作成本偏高、同质化竞争、缺乏公共前置仓和公共独立站等问题。
贸易市场主体量大面广,但高能级主体集聚相对不足。外向型和中小企业众多的经济特征决定宁波“千军万马做外贸”的发展态势。截至2021年底,宁波对外贸易经营备案登记企业累计达5.7万家,民营企业贡献了全市自营进出口总额的75.8%。尽管主体数量众多,但龙头型、高能级贸易主体不足,企业综合竞争力相对不强。一是贸易主体仍以中小企业居多。全市拥有进出口实绩企业2.3万家,其中90%企业进出口额在6000万元以下。二是流量主体本地化率相对不高。2021年,宁波企业在宁波口岸进出口额达1267.5亿美元,仅占同期宁波口岸进出口总值的39.9%,而异地企业占比超六成。三是头部企业部分总部功能布局在外。许多宁波本地头部企业的管理总部、金融总部或贸易总部等设立在上海、香港等其他城市,部分贸易数据不纳入宁波本地统计。
贸易制度环境日益完善,但贸易便利化水平有待提升。近年来,宁波坚持以改革促开放,制度型开放迈出新步伐。但对标国际一流,宁波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水平有待提升,具有影响力的标志性、引领性贸易服务平台较少。一是贸易产业生态链有待完善。国际采购、国际中转、国际分拨、供应链管理等高端业态发展较慢,金融、中介等生产性服务业能级不高,专业性市场培育不足,深入产业链及资本化运作能力不强,海外市场拓展能力和优质订单承接能力受限。二是一流口岸建设有待深化。涉及通关环节的船公司、报关企业、货代船代、集卡车队等主体间系统相对封闭,各环节间衔接时间相对较长,整体效率与国际一流港口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三是制度型开放创新有待突破。对标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等国际经贸规则,宁波在规则、标准、管理等领域的开放有待进一步深化;相较于上海自贸试验区、海南自由贸易岛等,浙江自贸试验区宁波片区制度创新、综保区政策功能发挥有待强化,保税展示交易、文化贸易、检测维修等保税特色贸易尚在起步阶段。
聚焦关键领域 建设标志性成果
基于战略要求和现实需求、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面临机遇与存在挑战的统筹考虑,宁波推进国际贸易高质量发展应以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为主线,以数字化转型为根本动力,着力培育国际贸易新型业态,着力集聚高能级国际贸易主体,着力畅通贸易端与生产端,着力改善贸易发展环境,努力打造规模大、质效优、能级高、辐射强的新型国际贸易中心,显著提升宁波在全球资源配置中的能级和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中的地位。推进宁波国际贸易高质量发展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工程,需要分阶段、系统化有序推进,宁波应围绕抢抓机遇窗口、突出区域特色、能见重大成效等目标,聚焦以下关键领域予以优先推进,力争形成一批标志性成果。
以中国—中东欧国家经贸合作示范区建设为重点,做强特色商品进口优势。依托进博会、中东欧博览会等重点展会,加大高端消费品、高新技术产品及装备、医药等商品进口。深入研究中东欧国家机电商品、大宗农产品、矿产、资源类等重点商品信息,加强供采对接,争取重点商品进口取得重大突破。加快建设数字中东欧进口商品服务平台(数买通)、数字中东欧经贸促进中心等数字化应用场景。
以国家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建设为抓手,推进外贸出口高质量发展。以骨干企业培育为核心,扩大高附加值产品出口,壮大全国出口“单打冠军”队伍。鼓励企业在外贸领域广泛运用新技术新工具,转变业务模式、组织架构、运营流程和管理体系,推动传统业态转型升级。鼓励工贸一体企业加快开展智能化、个性化生产,形成大数据支撑、网络化共享、智能化协作的外贸产业链供应链体系。鼓励并支持企业打造外贸自主品牌,提高自主品牌产品出口占比。
以油气能源贸易发展为重点,培育宁波新型国际贸易特色优势。推动“66云链”、马森集团国际能源贸易总部等重点项目建设,争取国际石油巨头和油服公司、总部型贸易商落户宁波。加快对接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中远海运等央企,共建化工新材料研发平台和新型能源贸易基础设施。高水平搭建数字化能源贸易平台,推动北仑国际能源油气数字及产业园项目、大榭数字化大宗商品服务平台及宁波国际能化产品数字化交易交收服务平台高质量发展。鼓励大型大宗商品贸易企业发展离岸转手买卖。
以服务型平台引育为重点,撬动服务贸易和数字贸易发展。争取引进一批具有全球服务能力的公共云服务商,发展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平台即服务(PaaS)以及软件即服务(SaaS)等模式。吸引国内外知名跨境电商平台、跨境电商物流服务商设立运营服务中心、集货中心,推进经营模式、交易模式与国际接轨的跨境电子商务综合服务平台建设。支持外贸综合服务企业向国际供应链服务企业转型,拓宽金融、物流、信息、跨境电商、成交撮合等服务领域。
以国际贸易大脑建设为重点,畅通生产端与贸易端。借鉴阿里“贸易大脑”模式,立足宁波外贸与产业特色,以纺织服装等细分行业为先行试点,探索搭建“国际贸易”大脑,以订单端预见数据分析、生产端检测数据分析、通关物流交易端监测数据分析等三大类运行监测分析为核心任务,形成“信息流、单证流、货物流、资金流”四流合一的生产贸易一体化数据链,对采购商分层、工厂分层实现订单精准匹配,配套一站式外贸专业服务,畅通贸易端与生产端。
以堵点排摸和针对性政策创新为抓手,推进内外贸融合发展。积极对接宁波海关、人行市中心支行、宁波海事局、宁波市税务局等中央驻甬机构,联动商务、市场监管、金融监管等市级部门,突出企业导向和问题导向,全面摸排重点企业在推进内外贸融合过程中的痛点和堵点,梳理研究重点政策制度,形成企业诉求清单、制度创新清单等改革创新的动态储备库,针对性出台专项性扶持政策。
以自贸协定综合服务平台和国际标准化体系制度建设为抓手,融入全球治理体系。加强对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中欧全面投资协定(CAI)、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等各类区域投资贸易协定的研究,结合市场方式建设集原产地证企业备案、原产地证书申报、退证查询、风险预警以及自贸政策和协定税率查询等功能于一体的自贸协定综合服务平台,为企业利用自贸协定提供一站式服务。大力实施标准化战略,支持企业、行业组织参与国际标准制定,支持一批具有知识产权的技术标准在海外推广应用。
以向上政策争取为抓手,争取新型贸易领域先行先试。高水平制度型开放政策对国际贸易新业态新模式的培育尤为重要。梳理和借鉴国内其他城市已有的成功经验和政策创新,充分利用好自贸试验区、综合保税区等高水平开放型平台优势,积极向上争取开展国际互联网数据交互试点、国家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等,建设国家数字服务出口基地、国家文化出口基地等,在数字贸易、能源贸易、服务贸易等领域开展先行先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