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γ 谷氨酰胺转肽酶、一氧化氮与内皮素-1 比值、视黄醇结合蛋白4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治疗后血流分级的关联性△

2022-08-27高秀珍尹成坤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2022年4期
关键词:内皮分级心肌梗死

高秀珍,尹成坤

[1.山东国欣颐养集团肥城医院(原肥城矿业中心医院),山东泰安 271600;2.泰安市中心医院分院,山东泰安271000]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常用治疗手段之一[1]。根据既往研究,PCI 治疗后获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hrombolysis in myocardial infarc⁃tion,TIMI)血流分级3 级的患者的心肌可获得满意的血流灌注,血流分级0 级为无复流,1~2 级为慢复流,无论是无复流、慢复流,患者均未能获得最佳的心肌灌注水平,即PCI 治疗疗效不理想,其发生原因与血管内皮损伤、炎症反应等多种因素有关,这会增加院内病死率、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等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因此,早期识别与预测PCI 治疗后慢/无复流的风险意义重大[2]。γ 谷氨酰胺转肽酶(gamma-glutamyl transferase,GGT)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浓度高于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并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有关[3]。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内皮素-1(endothelin-1,ET-1)是具有相反功能的血管内皮功能标志物,其中NO 在老年稳定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并发不良心血管事件患者中的浓度低于未并发不良心血管事件者,ET-1 在冠心病患者中的浓度高于健康对照人群,故推测NO/ET-1 可能与冠心病及其病情发展等有关[4-5]。视黄醇结合蛋白4(retinol binding protein 4,RBP4)在冠心病患者中的浓度明显升高,且与轻度冠状动脉病变患者相比,重度冠状动脉病变患者RBP4 浓度较高[6]。现阶段关于GGT、NO/ET-1、RBP4 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 治疗后慢/无复流预测效能的研究较少,本研究对此探讨,旨在为临床初步筛查PCI治疗后慢/无复流的风险提供参考,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 年3 月至2021 年3 月山东国欣颐养集团肥城医院160例行PCI 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女83例,男77例,年龄(51.16±6.47)岁。纳入标准:(1)符合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标准[7];(2)行PCI 治疗;(3)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1)存在造影剂过敏史的患者;(2)合并脑梗死的患者;(3)恶性肿瘤患者;(4)伴有感染类疾病的患者;(5)既往有心脏手术史的患者;(6)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

1.2 资料收集

收集患者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既往史、疾病类型、PCI治疗类型、Killip分级、Gensini 评分资料。

1.3 心肌灌注评估

入组患者均给予PCI 治疗,PCI 治疗后即刻应用TIMI 血流分级[8]评估心肌灌注情况,分为0 级、1 级、2 级、3 级,0 级为无复流,1~2 级为慢复流,3级为心肌血流灌注正常。PCI 治疗后,TIMI 血流分级0 级2例,1 级4例,2 级22例,3 级132例。根据PCI 治疗后是否发生慢/无复流将入选患者分为发生组(n=28)、未发生组(n=132)。

1.4 检测方法

治疗前采集患者外周静脉血5 mL,以10 cm为半径,3 000 r/min 离心10 min,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GGT、ET-1、RBP4 浓度,试剂盒购于美国Sigma 公司;采用比色法检测NO,试剂盒购于上海抚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1.5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2)比较两组患者血清GGT、NO、ET-1、RBP4 浓度及NO/ET-1。(3)分析GGT、NO/ET-1、RBP4 与TIMI 血流分级的相关性。(4)分析慢/无复流的相关影响因素。

1.6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2.0 处理数据。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时以()表示,行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行卡方(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Ridit 检验。采用Spearman 分析GGT、NO/ET-1、RBP4 与TIMI 血流分级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 回归方程分析慢/无复流的相关影响因素。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既往史、疾病类型、PCI 治疗类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Killip 分级、Gensini 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 [n(%),]

表1 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 [n(%),]

2.2 两组患者各观察指标比较

发生组患者血清GGT、RBP4 浓度高于未发生组,NO/ET-1 低于未发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各观察指标比较 []

表2 两组患者各观察指标比较 []

2.3 各指标与心肌梗死溶栓试验血流分级的关系

TIMI 血流分级0 级2例,1 级4例,2 级22例,3 级132例。以两组各指标为源数据,采用Spear⁃man 进行相关性分析,GGT(r=-0.588,P<0.001)、RBP4(r=-0.484,P<0.001)与TIMI 血流分级呈负相关,NO/ET-1(r=0.500,P<0.001)与TIMI 血流分级呈正相关,见图1。

图1 各指标与TIMI 血流分级的关系图

2.4 多因素Logistic 回归方程分析结果

以PCI 治疗后是否发生慢/无复流为因变量,“否”赋值0,“是”赋值1;纳入两组比较P<0.05 的指标作为自变量,GGT、NO/ET-1、RBP4 低于两组均值赋值1,高于两组均值赋值2,两组GGT、NO/ET-1、RBP4均值依次为135.64 U/L、8.62、11.70 ng/L;应用多因素Logistic 回归方程分析,结果显示,将Killip 分级、Gensini 评分控制后,GGT、NO/ET-1、RBP4 仍与PCI 治疗后慢/无复流的发生相关(P<0.05),见表3。

表3 多因素Logistic 回归方程分析结果

3 讨论

目前尚缺乏预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 治疗后慢/无复流的有效策略。GGT 是机体氧化应激系统的一个指标,广泛存在于肝脏、肺、脑等,主要参与炎性反应、细胞氧化还原反应的调控等[9-10]。徐佰达等[11]报道,与正常血流患者比较,无复流患者GGT 明显升高,是影响无复流发生的高危因素,本研究观点与之相似,且在此基础上,本研究还发现,GGT 与TIMI 血流分级呈负相关,可为临床早期评估患者PCI 治疗后血流分级提供参考,从而指导临床决策、干预等。Ozcan 等[12]研究发现,血清高GGT 浓度可预示PCI 治疗后较差的心肌灌注,本研究观点与之相似。一方面GGT 具有促炎作用,直接参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与破裂,PCI 治疗过程中闭塞血管再通操作时,冠状动脉靶病变局部及缺血心肌局部产生包括GGT在内的大量炎症因子,在其趋化作用下,血小板黏附聚集形成微栓子,随再通血流栓塞远端各级微血管而诱发慢/无复流现象;另一方面GGT 参与氧化应激,PCI 治疗中置入导丝、球囊扩张、心肌缺血再灌注等,不可避免伴有创伤,导致血小板激活,并产生大量氧自由基,促进了GGT 合成,引起血管内皮的氧化应激损伤,诱发微血管损伤、微血管痉挛,从而参与PCI治疗后慢/无复流的发生[13]。

NO 具有舒张血管功能,ET-1 可促进血管收缩,生理状态下,两者处于动态平衡中,NO/ET-1则可反映机体血管内皮舒张和收缩功能的平衡状态[14]。PCI 治疗后慢血流患者经治疗后NO 显著升高,ET-1 显著降低,心肌血流灌注增加,提示NO、ET-1 与PCI 治疗后心肌灌注情况有关[15]。一氧化氮合酶基因多态性可导致NO 合成减少,并与PCI 后慢复流的发生有关[16]。Niccoli 等[17]报道,PCI 治疗后无复流患者ET-1 高于复流患者,并指出ET-1 可以作为无复流的一个预测因子。本研究亦发现慢/无复流患者ET-1 高于获得满意心肌灌注水平患者,但发生组、未发生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考虑一方面是其研究终点是无复流,此类患者血管内皮功能损伤更严重,导致了更高的ET-1;另一方面可能与人种异质性有关,有待后续更详细分类研究的验证。但目前关于NO/ET-1 预测PCI 治疗后慢/无复流的报道鲜见,本研究对此探讨发现,PCI 治疗后慢/无复流患者NO/ET-1 低于正常血流患者,NO/ET-1 与TIMI血流分级呈正相关,控制混杂因素后,NO/ET-1 仍与PCI 治疗后慢/无复流的发生相关,可作为预测慢/无复流的生物标志物。血管内皮结构和功能的完整在调节血管舒缩中起到重要作用,内皮细胞生成NO 减少,使血管舒张功能减弱,难以拮抗PCI 治疗过程中肾上腺能血管收缩效应,易于发生血管痉挛,同时PCI 治疗时支架或球囊对血管壁的牵扯、再灌注后血管壁承受压力突然增加等,刺激ET-1 缩血管因子合成与释放,引发冠状动脉痉挛,因此,NO/ET-1 升高是PCI 治疗后慢/无复流的相关保护因素。

RBP4 主要由肝脏和脂肪细胞分泌产生,是一种脂溶性维生素运载蛋白分子,血清高RBP4 浓度可引起内皮细胞的炎症反应,促进白细胞黏附和血小板聚集,进而增加动脉粥样硬化风险和冠心病的易感性[18-19]。本研究显示,发生慢/无复流患者RBP4 高于未发生者,与汪丽等[20]结果一致,证实RBP4 与PCI 治疗后心肌血流灌注情况有关。且本研究还发现,RBP4 与TIMI 血流分级呈负相关,表明检测RBP4 可作为评估心肌血流灌注情况的一个方法。血清高RBP4 浓度可对血管内皮造成炎性损伤,激活血小板、血栓素A2 等活性物质,介导血小板聚集和微血栓形成,且再灌注使RBP4、白细胞活化黏附于微血管内阻塞管腔,增加微血管血流阻力,引起冠状动脉血流减慢或无复流。可见PCI 治疗前血清RBP4 浓度越高,术后慢/无复流风险越高,应加强对血清高RBP4 浓度患者的监测和管理,以促进病情转归。值得注意的是,PCI治疗现阶段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主要方法,大部分患者治疗后可获得满意的血流分级,所以导致无复流、慢复流患者数量较少,可能影响数据统计分析结果,有待后续累积病例进一步进行验证与探讨。

综上,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 治疗后慢/无复流血清GGT、RBP4 浓度升高,NO/ET-1 降低,均与心肌血流灌注有关,或可作为预测慢/无复流的一个方案,为临床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猜你喜欢

内皮分级心肌梗死
以剑突下疼痛为首发症状的急性心肌梗死1例
血清IL-12、SAA水平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PCI治疗预后的影响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不同浓度镁离子干预对妊娠糖尿病妇女内皮祖细胞的影响
急性心肌梗死的院前急救和急诊急救护理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肺动脉高压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急诊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探索构架
Wnt3a基因沉默对内皮祖细胞增殖的影响
内皮衍生超级化因子对脑缺血损伤大鼠脑血管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