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校园足球后备人才培养模式下初中生锻炼动机和社会适应的特征与关系:锻炼坚持的中介作用

2022-08-27陈洪鑫李旭龙杨惠姜付高

中国体育科技 2022年8期
关键词:校队班组动机

陈洪鑫,李旭龙,杨惠,姜付高

不同校园足球后备人才培养模式下初中生锻炼动机和社会适应的特征与关系:锻炼坚持的中介作用

陈洪鑫1*,李旭龙1,杨惠2,姜付高2

1.青岛理工大学,山东 青岛 266033;2.曲阜师范大学,山东 日照 276826

目的:探讨不同校园足球后备人才培养模式下初中生锻炼动机、锻炼坚持和社会适应的特征,以及锻炼动机如何通过锻炼坚持影响社会适应。方法:使用锻炼动机量表、锻炼坚持量表和社会适应量表,对308名校队培养模式和232名足球班培养模式下的初中生,以及284名普通学生进行调查;使用SPSS 23.0进行以训练时间为协变量的组别×性别二因素方差分析,使用AMOS 20.0进行中介效应分析。结果:1)在校队培养模式和足球班培养模式下,学生均表现出了较高的锻炼动机和锻炼坚持水平,但足球班培养模式下学生表现出了更高的社会适应水平;2)在不同培养模式下,锻炼坚持均能够预测社会适应,预测能力随运动水平提高而减弱;3)在足球班培养模式下,锻炼坚持在锻炼动机和社会适应间起着部分中介作用,在校队模式下起到完全中介作用。结论:注重学生全面发展的足球班培养模式,能够通过更为多元的路径提升学生的社会适应,在培养高质量足球后备人才方面更具优势。

校园足球;锻炼动机;锻炼坚持;社会适应;中介作用

社会适应反映了个体与社会环境间和谐、平衡的动态关系,被认为与人格发展紧密相连(聂衍刚等,2008)。对于青春期中期阶段的初中生,学习适应、家庭适应和人际适应水平构成了其最主要的社会适应维度(唐东辉等,2010)。足球运动以其丰富的环境和情绪体验能够有效促进青少年锻炼水平、社会性品质和社会资本水平的发展,成为促进青少年社会适应的有效途径(张廷安,2015;Seabra et al., 2014)。在当前校园足球后备人才的培养模式中,以兴趣与综合能力培养为主的足球班模式和以足球技能培养为主的校队模式是具有代表性的2种培养模式。但是,究竟何种模式会达到更好的人才培养效果,目前鲜见以测量数据为依据的量化研究。因此,本研究从锻炼坚持和社会适应的角度入手,探讨2种不同校园足球后备人才培养模式下,初中生锻炼动机、锻炼坚持和社会适应的特征,以及锻炼动机如何通过锻炼坚持影响社会适应。

1 文献综述与研究假设

根据社会生态学理论,个体行为的产生与保持是由个体所处社会环境中不同层级系统综合作用的结果,多个层面的共同干预会更有效地改变人的行为(代俊等,2017;Bronfenbrenner et al., 1994)。在不同的校园足球人才培养模式中,由于存在培养目标、管理模式、文化学习、社会支持力度等诸多因素上的差异,个体所处的教育生态环境也不尽相同。

基于此,本研究提出假设1:不同足球人才培养模式下初中生的锻炼动机、锻炼坚持和社会适应存在差异。

锻炼动机是推动人们进行体育锻炼的心理动因(杨剑,2016)。根据埃里克森的社会心理发展理论,对于处在青少年期的初中生来说,建立基本的自我认同感是这一发展阶段的主要任务,也是预测社会适应能力发展水平的重要因素(黄华华等,2014)。初中生的自我认同需求体现在渴望对自己身体自我、个人能力和人际关系的肯定,这些方面都与参与体育锻炼的需求存在一定的相似性,锻炼动机高的个体更有可能通过体育锻炼的形式发展自我同一性(Berry et al., 2014)。因此,锻炼动机可能会正向预测社会适应。锻炼坚持是个体在身体锻炼过程中表现出持久、持续或努力的一种行为倾向(王深等,2016)。已有研究发现,锻炼动机同锻炼频率、强度和持续性之间存在正相关(Ntoumanis et al., 2018)。因此,锻炼动机可能会正向预测锻炼坚持。足球运动能够有效提高儿童青少年的记忆功能和执行功能,对学业水平的提升产生积极影响(江大雷等,2015)。另外,作为一项富含社交元素的运动,足球对于参与者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也具有积极作用(熊明生等,2011)。因此,锻炼坚持可能会正向预测社会适应。

基于此,本研究提出假设2:锻炼坚持在锻炼动机与社会适应之间起着中介作用,且这一中介作用在不同足球人才培养模式下存在差异。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包括3组(表1),其中,校队组学生均来自青岛市“市长杯”足球赛最佳阵容及各区(市)足球运动开展较好的学校的主力队员。足球班组和普通班组均来自青岛市开展足球实验班试点的初中,足球班除了足球外不进行其他运动项目学习。为了降低共同方法偏差(common method variance, CMV)的干扰,问卷调查分2次进行,2次问卷调查结果之间通过学生姓名进行匹配。

表1 研究对象组成及选择标准

Table 1  Research Subjects’ Composition and Selection Criteria

2.2 不同足球人才培养模式说明

根据校园足球育人功能的社会生态学模型(李旭龙等,2019),本研究将足球班和校队2种培养模式的特点与区别进行了归纳(表2)。

2.3 研究量表

2.3.1锻炼动机与锻炼坚持的测量

锻炼动机采用由陈善平等(2013)修订的《锻炼动机量表(MPAM-R)简化版》进行测量。该量表包括乐趣动机、健康动机、能力动机、外貌动机和社交动机5个维度,本研究中各维度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72~0.82。锻炼坚持采用陈善平等(2006)研究中使用的《锻炼坚持量表》进行测量。在本研究中其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4。

2.3.2社会适应的测量

社会适应采用由唐东辉等(2010)编制的《青少年学生人体适应能力测量问卷》中的社会适应分量表进行测量。该量表分为学习环境适应、家庭环境适应、社会人际关系适应3个维度。本研究中,各维度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71~0.84。上述所有量表均采用Likert 7点计分,量表得分为将各题目得分相加后取平均值。

为了进一步检验使用量表的结构效度,本研究采用主成分法和方差正交最大旋转法,以因素负荷量大于0.6、交差负荷量小于0.4作为题目纳入分析的标准,对各量表进行因子分析显示,锻炼坚持、社会适应量表的累计解释结构变异量为77.88%和73.89%,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锻炼动机量表中外貌动机维度未达到纳入分析的标准,将其删除后再进行一次因子分析,各题目均达到纳入分析的标准,累计解释结构变异量为65.66%,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

表2  2种不同足球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不同点

2.4 统计与分析

为了排除足球专项训练时间对锻炼动机、锻炼坚持和社会适应的影响,本研究在SPSS 23.0中以训练时间为协变量进行3(组别:足球班组、校队组和普通班组)×2(性别:男生、女生)的二因素方差分析及后续的简单效应分析,采用AMOS 20.0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并进行中介效应分析。以≤0.05表示差异具有显著性。

3 结果与分析

3.1 不同培养模式下学生锻炼动机、锻炼坚持与社会适应的差异性分析

通过协方差分析(表3)发现,在健康动机、乐趣动机和社交动机上,性别×组别交互效应均显著[(2,817)=9.240,<0.01;(2,817)=3.068,<0.05;(2,817)=4.506,<0.05]。主要表现为:在足球班中男生高于女生,在校队组和普通班组中不同性别间不存在显著差异;在男生中,足球班学生的健康动机较高,校队学生的乐趣动机较高,社交动机不存在组间差异;在女生中,校队学生的乐趣动机和社交动机较高,健康动机不存在组间差异。在能力动机和锻炼坚持上,只有组别主效应非常显著[(2,817)=4.817,<0.01;(2,817)=20.949,<0.01]。

表3 不同培养模式下学生锻炼动机、锻炼坚持与社会适应的协方差分析

注:表中数值以训练时间为协方差进行校正后的值;**表示与同组女生相比<0.01;#表示同普通班组相比<0.05;##表示同普通班组相比<0.01;&表示同校队组相比<0.05;&&表示同校队组相比<0.01。

在学习适应、家庭适应和人际适应上,组别主效应均显著[(2,817)=3.704,<0.05;(2,817)=11.985,<0.01;(2,817)=3.655,<0.05],足球班组的适应水平均较高;在人际适应上,性别主效应也非常显著[(1,817)=7.328,<0.01],男生显著高于女生;性别×组别交互效应均不显著。

3.2 锻炼动机、坚持与社会适应间的回归分析

以性别和训练时间作为控制变量,对3个组别的锻炼动机、锻炼坚持、社会适应之间进行回归分析。在回归分析中,所有的方差膨胀系数(variance inflate factor,VIF)均小于5,说明自变量之间无共线性。德宾-沃森检验(D-W检验)结果均在1.5~2.5,说明自变量之间无自我相关。

在3个组别中,锻炼动机均能够显著预测锻炼坚持,在预测效力上普通班组较高(2=0.440;表4);同时,在足球班和普通班组中能力动机的预测能力最强(=0.293,<0.001;=0.434,<0.001);在校队组中,乐趣动机的预测能力最强(=0.335,<0.001)。锻炼动机均能够显著预测学习适应、家庭适应和人际适应,在预测效力上足球班组均较高(2=0.305,2=0.147,2=0.202)。锻炼坚持均能够显著预测学习适应、家庭适应和人际适应,但校队组的预测能力相对较弱。

表4 不同组别初中生锻炼动机、锻炼坚持和社会适应的回归分析

注:*表示<0.05;**表示<0.01;***表示<0.001。

3.3 锻炼坚持的中介效应检验

3.3.1结构方程模型的构建

在AMOS中分别构建不同组别初中生锻炼动机、锻炼坚持和社会适应之间的结构方程模型(图1)。采用bootstrapping方法,对模型卡方值进行修正(Bollen et al., 1992)(表5)。根据吴明隆(2009)提出的模型适配度检验标准,本研究构建的3个模型,在进行卡方值修正前基本都达到适配标准,修正后达到非常好的适配标准。

3.3.2直接与间接效应分析

根据Hayes(2009)的建议,在AMOS中采用bootstrapping方法分析锻炼坚持的中介效应,进行1 000次bootstrap,若95% CI不包含0则中介效应显著。在3个组别的模型中,间接效应的95% CI均不包含0(表6),说明存在显著的中介效应。中介效应比依次为35.97%、62.50%和67.07%。同时,校队组和普通班组的模型中,模型直接效应的95% CI均包含0,说明直接效应不显著。

4 讨论

4.1 不同培养模式下初中生锻炼动机、锻炼坚持和社会适应的特征

在锻炼动机的影响因素方面,性别起着重要作用(Stults-Kolehmainen et al., 2014)。本研究发现,在足球班中,男生的健康动机、乐趣动机和社交动机显著高于女生。性别差异对于锻炼动机的影响被认为与社会性别角色、社会规范等因素有关(Cash et al., 1994)。

本研究还发现,3组学生中,校队培养模式下的初中生锻炼动机水平较高,特别是女生的锻炼动机显著高于其他2个组别,足球班学生的锻炼动机水平低于校队组但高于普通班组。这可能是因为校队学生的足球技能水平发展较快,能够产生更多的自我效能感,而自我效能感能够正向预测锻炼动机(王振等,2015)。足球班的学生介于兴趣培养和专业培养之间,更多的是追求健康而非比赛成绩。因此,这一培养模式下,学生具有较高的健康动机。

图1 不同组别锻炼动机、锻炼坚持与社会适应的结构方程模型

Figure 1.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 of Exercise Motivation, Exercise Adherence and Social Adaptation in Different Groups

注:a表示<0.001;括号内数字为非标准化路径系数,按自左往右的顺序依次为足球班、校队、普通班3个模型的标准化与非标准化系数;为了简洁表述,未呈现各观察变量。

表5  Bollen-Stine修正前后模型配适度

表6 各模型中介效应检验

在社会适应方面,根据领域‍-‍功能理论模型的观点,个体只有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解决个体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才能形成良好的社会适应(邹泓等,2012)。压力和社会支持被认为是影响中学生社会适应的主要因素(杨彦平,2007)。有研究表明,积极的压力应对和更高的社会支持会提升适应水平(李彩娜等,2017; Campbell et al., 2015)。

本研究发现,在社会适应方面,足球班学生的学习适应和家庭适应显著高于校队组,学习适应和人际适应显著高于普通班组。这可能是因为足球班的教学训练方案有效解决了学训矛盾,保障了学习成绩,降低了学习压力;同时,更多的升学渠道以及人际交流平台也使学生能够获得更多的家长和同伴支持,从而构建了更有利于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发展的足球教育生态系统。

总体而言,在足球班和校队培养模式下的初中生都表现出较高的锻炼动机,进而表现出较高的锻炼坚持。这也进一步支持了自我决定理论中,认为更高的内部动机会产生更好的锻炼坚持效果的观点(Ryan et al., 1997)。但是足球班学生的社会适应水平发展更为全面,当排除了训练时间的影响后,这一差异更可能源于2种培养模式的不同。因此,研究假设1得到了验证。

4.2 不同培养模式下初中生锻炼动机对社会适应的影响

初中阶段的学生对于个人健康状态、成就感及归属感的需求大幅提高(戴维·谢弗等,2016)。这些生理和心理需求的提升,也表现在初中生渴望通过学业进步获得成就感,通过建立良好的人际和家庭关系获得社会支持,进而提升归属感。这种内部驱力的一致性,使得通过锻炼动机预测社会适应成为可能。前期研究也已经证明,锻炼动机高的个体更有可能通过锻炼坚持的形式来促进社会性发展(李旭龙等,2018)。

本研究发现,在3个组别中,锻炼动机均能够显著的正向预测社会适应,足球班组的预测作用均最强,而校队组最弱。这可能是因为在足球班中学生的文化学习、足球训练和品格教育得到了同等重视。在校队中,精英式的培养更关注足球技能,对文化学习和人格品质的培养不足(毛振明等,2015),从而容易造成学生足球参与动机和社会适应的不协调发展。提示,在更加强调学生核心素养全面发展的教育改革大背景下,以校园足球为引领的学校体育改革应着力构建有利于学生运动技能和社会适应同步发展的育人生态系统。

4.3 不同培养模式下锻炼坚持在锻炼动机与社会适应间的中介作用

前期研究发现,锻炼动机的提高能够显著提升个体的锻炼坚持水平(阳家鹏等,2105)。本研究的回归分析结果也显示,锻炼动机能够显著的正向预测初中生的锻炼坚持水平,且在普通班中预测能力最高。关于不同类型的锻炼动机同锻炼坚持间的关系,国内外研究并未达成一致(褚跃德等,2009;Andrea et al., 2014)。这些差异可能是因为研究对象的性别、年龄、文化背景的不同。本研究发现,对于足球技能较高的学生,在锻炼中获得乐趣和提升技能是其主要需求;对于体育综合素养较高的学生,参与锻炼的原因比较多元;对于普通初中生,提升健康水平和学习运动技能是其主要目的。这为针对不同群体需求的体育活动开展方案设计提供了依据。

前期研究发现,规律性的体育运动,能够提升青少年的学习效率和在压力情境下正确处理家庭与人际关系的能力(潘家礼等,2016;Tang et al., 2017),进而有效促进青少年的社会适应。本研究也发现,锻炼坚持能够显著的正向预测初中生的社会适应水平,且预测效果存在群体差异。总的来说,普通学生的预测能力>足球班学生>校队学生。提示,对于没有规律运动习惯的普通学生,普及性足球训练有可能产生良好的社会适应提高效果,随着运动水平的提高,这一促进作用会逐渐减弱,这也进一步支持了当前国家开展校园足球运动普及的重要意义。

通过中介效应检验,本研究发现,在足球班组中,锻炼坚持在锻炼动机和社会适应之间起着部分中介作用,而在校队组和普通班组中则起着完全中介作用,研究假设2得到了验证。这一中介作用类型上的差异,可能与不同校园足球参与人群所处的教育环境有关,对于校队学生和普通班学生,在这种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下,学生对运动的需求很难通过除体育锻炼以外的形式去影响社会适应。而在足球班中,学生们志趣爱好相投,教师又能够给予大力支持,进而增强了同伴遵从这一青少年社会性发展重要外力的影响效果(戴维·迈尔斯,2017),使得喜爱足球运动的学生能够获得更多同伴之间相互交流、合作、支持与学习的机会,从而以更加多样的形式促进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

5 结论

1)在校队培养模式和足球班培养模式下,学生均表现出了较高的锻炼动机和锻炼坚持水平,但足球班培养模式下学生表现出了更高的社会适应水平。

2)在不同培养模式下,锻炼坚持均能够预测社会适应,预测能力随运动水平提高而减弱。

3)在足球班培养模式下,锻炼坚持在锻炼动机和社会适应间起着部分中介作用,在校队模式下则起着完全中介作用。提示,注重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足球班模式,能够通过更为多元的路径提升学生的社会适应,在培养全面发展的足球后备人才方面更具优势。

陈善平,李树茁,闫振龙, 2006.基于运动承诺视角的大学生锻炼坚持机制研究[J].体育科学, 26(12): 48-54.

陈善平,王云冰,容建中,等, 2013.锻炼动机量表(MPAM-R)简化版的构建和信效度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36(2): 66-70.

褚跃德,靳文豪,王英春, 2009.大学生锻炼动机及其与锻炼坚持性的关系[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32(3):85-86.

代俊,陈瀚,李菁,等, 2017.社会生态学理论视域下影响青少年运动健康行为的因素[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41(3): 35-41.

戴维·迈尔斯, 2017.社会心理学[M].侯玉波,译.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62-268.

戴维·谢弗, 2016.社会性与人格发展[M].陈会昌,译.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42-44.

黄华华,刘少英,徐芬, 2014.大学生的自我同一性与社会适应[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8(1): 70-74.

江大雷,曾从周, 2015. 8周中等强度足球运动游戏对学龄前儿童执行功能发展的影响[J]. 中国体育科技, 51(2): 43-50.

李彩娜,孙翠翠,徐恩镇,等, 2017.初中生应对方式、压力对社会适应的影响:纵向中介模型[J].心理发展与教育, 33 (1): 172-182.

李旭龙,弓宇婧,姚梦,唐东辉, 2018.锻炼动机对大学生社会性发展的影响:锻炼坚持的中介作用与社会支持的调节作用[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41(2): 79-87.

李旭龙,沙洪成,陈洪鑫, 2019.社会生态学视域下校园足球育人功能的制约因素及实现路径[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38(1): 1-6.

毛振明,刘天彪,臧留红, 2015.论“新校园足球”的顶层设计[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49(3): 58-62.

聂衍刚,林崇德,郑雪,等, 2008.青少年社会适应行为与大五人格的关系[J].心理科学, 31(4): 774-779.

潘家礼,殷恒婵,陈爱国,等, 2016.运动干预对学习困难、正常小学生执行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J].体育科学, 36(6):84-91.

唐东辉,陈庆果, 2010.北京市青少年学生人体适应能力结构理论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33(2): 71-73.

王深,刘一平,谷春强, 2016.业余体育团队凝聚力对成员锻炼坚持性的影响机制:有调节的两层中介模型[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50(3): 73-79.

王振,胡国鹏,蔡玉军,等, 2015. 拖延行为对大学生体育锻炼动机的影响:自我效能感的中介效应[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38(4): 71-79.

吴明隆, 2009. 结构方程模型:AMOS的操作与应用[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 52-53.

熊明生,郭煦澄,周宗奎, 2011.锻炼行为、经历、意愿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45(3): 48-51.

杨剑, 2016.锻炼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63-66.

阳家鹏,向春玉,徐佶, 2015.促进青少年有氧体适能和体育锻炼行为的路径:动机理论的观点[J].体育与科学, 36(4): 116-120.

杨彦平, 2007.中学生社会适应量表的编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

张廷安, 2015.开展校园足球活动需要理念引领[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38(8): 112-117.

邹泓,余益兵,周晖,等, 2012.中学生社会适应状况评估的理论模型建构与验证[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 65-72.

ANDREA J E, MICHAEL D S, 2014. Extrinsic motivations: Relevance and significance for exercise adherence[J]. Psychol Sport Exerc, 15(1): 19-29.

BERRY T R, STRACHAN S M, VERKOOIJEN K T, 2014.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xercise schema and identity[J]. Int J Sport Exerc Psychol, 12(1): 49-63.

BRONFENBRENNER U, CECI SJ, 1994. Nature-nurture reconceptualized in developmental perspective: A bioecological model[J]. Psychol Rev, 101(4): 568-586.

BOLLEN K A, STINE R A, 1992. Bootstrapping goodness-of-fit measures in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s[J]. Sociol Method Res, 21(2): 205-229.

CAMPBELL R, RIGGS S A, 2015. The role of psychological symptomatology and social support in the academic adjustment of previously deployed student veterans[J]. J Am Coll Health J Ach, 63(7): 473-481.

CASH T F, NOVY P L, GRANT J R, 1994. Why do women exercise? Factor analysis and further validation of the reasons for exercise inventory[J]. Percept Motor Skill, 78(2): 539-544.

HAYES A F, 2009. Beyond Baron and Kenny Statistical mediation analysis in the new millennium[J]. Commun Monogr, 76(4): 408-420.

NTOUMANIS N, STENLING A, VLACHOPOULOS S, et al., 2018. Longitudinal associations between exercise identity and exercise motivation: A multilevel growth curve model approach[J]. Scand J Med Sci Sports, 28(2): 746-753.

RYAN R M, FREDERICK C M, LEPES D, et al., 1997. Intrinsic motivation and exercise adherence[J]. Int J Sport Psychol, 28(4): 335-354.

SEABRA A C, SEABRA A F, BRITO J, et al., 2014. Effects of a 5-month football program on perceived psychological status and body composition of overweight boys[J]. Scand J Med Sci Sports, 24(1): 10-16.

STULTS-KOLEHMAINEN M A, CICCOLO J T, BATTHOLOMEW J B, et al., 2014. Age and gender-related changes in exercise motivation among highly active individuals[J]. Athl Insight, 5(1): 45-58.

TANG D, TAO S, MA J, et al., 2017. The effect of short cardio on inhibitory control ability of obese people[J]. Int J Imag Syst Technol, 27 (4): 345-353.

Characteristics and Relationship of Middle School Students’ Exercise Motivation and Social Adaptation in Different Training Modes of Campus Football: The Mediating Role of Exercise Adherence

CHEN Hongxin1*,LI Xulong1,YANG Hui2,JIANG Fugao2

1.Qingdao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Qingdao 266033, China;2.Qufu Normal University, Rizhao 276826, China.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xercise motivation, exercise adherence and social adaptation of middle school students in different training modes of campus football, and how exercise motivation affects social adaptation through exercise adherence. Methods: Investigating 308 football team students, 232 football class students and 284 normal middle school students by exercise motivation scale, exercise adherence scale and social adaptation scale. The study used SPSS 23.0 to do the Two-Way ANOVA (group×gender) with training time as covariate and did the mediating effect analysis by AMOS 20.0. Results: 1) Students in football class and football team both showed a higher level of exercise motivation and adherence, but the former showed a better level of social adaptation; 2) in different training modes, exercise adherence can both predict social adaptation, but the predictive ability weakened by the improvement of skill level; 3) in football class mode, exercise adherence has significant partly mediating effect between exercise motivation and social adaptation. In other modes, exercise adherence has completely mediating effect. Conclusions: The football class mode, which pays attention to the all-round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can improve students' social adaptation through more diversified ways and has more advantages in cultivating high-quality football reserve talents.

1002-9826(2022)08-0096-07

10.16470/j.csst.2021028

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15CSZJ30);青岛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QDSKL2001220)

通信作者简介:陈洪鑫(1980-),男,副教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体育教育训练学,E-mail:18353218888@139.com。

G843

A

(2020-08-05;修订日期:2022-04-11; 编辑:尹航)

猜你喜欢

校队班组动机
Zimbabwean students chase their dreams by learning Chinese
生产班组执行力提升建设
高中女子排球校队组建与训练的探索
高职院校武术校队的组织和管理
“党员进班组”促进班组建设的探索和实践
二语动机自我系统对动机调控策略及动机行为的影响研究
动机比能力重要
疫区日记:一个120急救班组的武汉12小时
成功需要冒险精神
凶手的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