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手术治疗和手法复位治疗对老年踝关节骨折的治疗效果

2022-08-27李鹏

保健文汇 2022年7期
关键词:踝关节手法组间

文/李鹏

踝关节骨折是骨科常见疾病,临床常见表现为踝部畸形、关节疼痛、关节肿胀及皮下淤血,病情严重的患者会发生循环障碍,对患者正常行走产生影响。踝关节是人体重要的承重关节,常见的骨折类型是关节内骨折,若对位效果不理想,容易发生踝部疼痛及创伤性关节炎。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发生意外事故的概率升高,踝关节骨折发生率随之升高,对人们的健康产生巨大的影响。踝关节骨折患者常用的治疗方法是手术治疗及手法复位治疗,手术治疗一般是切开皮肤后将骨折对位,随后使用克氏针固定,手法复位则是使用石膏外固定方式,两种治疗方法各有优势及劣势,掌握手术与复位方法对治疗踝关节骨折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将我院纳入的骨折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分析不同治疗方法对患者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20年12月至2021年12月纳入的82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划分对照组、观察组,两组患者各有41例,男性患者46例、女性患者36例,患者年龄在60岁至78岁,平均年龄(73.85±2.64)岁。其中,外踝关节骨折23例、内踝关节骨折43例、双踝关节骨折16例。两组患者常规资料对比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施以手法复位治疗。让患者仰卧在病床,保持屈膝及屈髋状态,一名医生为患者舒筋活络,另一名医生固定患者小腿,握住患者足跟及足背,为患者抵抗牵引2min,医生手指下压颈前,将足跟向上提拉,对骨折端进行复位,该手法复位主要针对II度损伤患者。若患者为III度损伤,则内翻踝关节30°,随后内旋20°。医生一只手握住患者胫骨向下推,另一名医生握住患者足跟向后侧拉伸,随后向前推,踝关节背伸10°。针对IV度损伤患者,保持患者骨折端稳定,医生以拇指向上推挤内踝远端骨折位置,使内踝复位,在内翻及内旋状态下双手紧扣外踝,促进患者胫腓骨损伤处恢复。使用医用宽胶带固定患者关节处。医生先用绷带自踝关节缠绕到小腿三分之二,使用胶带将踝关节拉伸到小腿近端,对绷带松紧度进行调整。待患者手法复位3d后,指导患者功能锻炼方法,患者恢复30d后鼓励患者下床行走,治疗70d后将绷带拆除。

观察组为患者施以硬膜外麻醉,根据患者受伤情况针对性采取手术治疗,若患者为内踝关节骨折,将内踝作为中心做切口,缩减骨膜剥离范围,将骨折端暴露后,对骨折端进行复位,复位后使用空心拉力螺钉固定。针对粉碎性骨折患者,适当使用克氏针及张力带固定。针对外踝骨折患者,在外踝处做弧形切口,根据患者骨折类型采取治疗,若患者为A型骨折,通过克氏针及加压螺钉治疗,若为B型及C型骨折,使用纯金钛板、螺钉固定治疗,手术后为患者施以抗生素治疗,避免患者术后发生感染,指导患者早期功能锻炼。

1.3 观察指标

①观察患者骨折愈合时间及治疗费用、住院时间。②观察患者踝关节恢复情况,使用AOFAS量表对患者进行调查,满分为100分,分值越高代表患者踝关节功能恢复越好。③观察患者治疗优良率。优:患者治疗后采取影像学检查,内外踝前后移位及踝近端移位在2cm以内。良:患者治疗后,内外踝距离近端移位2-5mm。差:并未满足上述标准。④观察两组患者生活质量,选择SF-36生活质量量表进行调查,其中包括生理功能、心理功能、躯体疼痛及精神健康,每个项目为100分,分值越高代表生活质量越好。

1.4 统计学处理

选择统计学软件SPSS22.0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标准差表示,t值检验,计数资料概率%表示,卡方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组间骨折愈合时间及治疗费用、住院时间对比

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比对照组长、治疗费用比对照组高、骨折愈合时间比对照组长,P<0.05,见表1。

表1 组间骨折愈合时间及治疗费用、住院时间对比(x±s)

2.2 组间踝关节恢复情况

治疗前,两组患者踝关节AOFAS评分对比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AOFA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组间踝关节恢复情况(x±s,分)

2.3 组间治疗优良率对比

观察组治疗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组间治疗优良率对比[n(%)]

2.4 组间生活质量评分对比

观察组患者生理功能(85.15±4.15)分、心理功能(91.12±3.54)分、躯体疼痛(90.52±4.36)分、精神健康(91.12±4.12)分,对照组患者生理功能(79.45±4.12)分、心理功能(80.45±4.36)分、躯体疼痛(84.12±4.65)分、精神健康(85.12±4.31)分,观察组各项分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

3 讨论

踝关节骨折与间接暴力有关,暴力因素引发的骨折主要多发于年轻人。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老年患者发生踝关节骨折的概率较高,居关节内骨折首位,患者常见症状为踝关节剧烈疼痛及肿胀、患者下肢瘀斑,下肢为人体重要的承重关节,骨折活动明显受限,患者治疗不及时或者采取的方法不当,将对踝骨灵活性产生影响,患者发生创伤性关节炎的概率升高。近几年,临床治疗踝关节骨折的方法增多,手术治疗占主要位置,手术技巧及固定方式等会对患者预后产生较大影响。踝关节包括骨与韧带,骨包括腓骨及胫骨,胫骨远端内侧处于突出位置,在人体活动过程中,踝关节的稳定性较好,但在外力作用下容易发生骨折。根据患者骨折情况可分为不同类型,包括旋后/内收型、旋后/外旋型、旋前/外展型、旋前/外旋型,根据患者受创位置及病情也可分为对应的亚型。针对骨折程度分为II-IV度,通过内固定及外侧结构损伤处理,患者骨折端恢复。根据下胫腓骨水平分为A型、B型及C型。

踝关节骨折治疗方法众多,包括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根据患者病情分级,单踝骨折及移位小的骨折患者可采取非手术治疗,以手法复位为主。若患者骨折严重,非手术治疗无法对骨折端进行复位,通过手术治疗效果较为理想,但手术作为有创操作,术后可能发生感染,骨折移位大,感染率高,术后恢复速度慢。根据踝关节骨折患者的治疗情况来看,手术及手法复位治疗各有优劣,手术切开内固定治疗可能对患者产生创伤,导致患者经济负担加大,但患者术后早期功能锻炼有利于降低患者骨折僵硬等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踝功能。手法复位作为传统的治疗方法,对患者造成的创伤小,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但对手术治疗要求高,骨折愈合速度相对缓慢。手术治疗作为现代化的治疗技术,可加速患者骨折端愈合,但手术容易对患者产生二次伤害,对患者术后康复速度造成影响。手术对技术要求较高,若处理不当会导致患者住院时间延长。对此,在老年踝关节骨折治疗中应当综合思考,尊重患者的主观意愿,使用患者能够接受的方法治疗。在临床一项研究中,对85例老年踝关节骨折患者展开治疗,手术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比复位组短,且患者离院速度快,治疗优良率较高,该结果显示手法复位与手术治疗各自的优劣势。且多数调查显示,手术治疗费用高昂,患者在术后发生并发症的概率高。因手术方案较多,合理选择手术方案是关键。在临床调查中,个体变化程度不同,治疗方法应当凸显个性化,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手术方法,包括手术切口及手术内固定及外固定方法,术前,医生应当对患者骨折影像进行评估,选择立即手术或者择期手术,根据患者骨折分型,一般是先固定腓骨,随后固定后踝及内踝,内固定方式常见为单枚螺钉及克氏针张力带及钢板固定,外固定则选择石膏固定。在治疗过程中,掌握患者骨折适应证。手术治疗常规方法是切开复位治疗,先切开患者骨折端,对骨折端进行固定,并注意术中无菌操作,降低患者术后感染率。对本研究结果进行分析,对照组患者采取手法复位治疗,观察组则施以切开复位治疗,两组患者入院前,医生均对患者病情进行评估,为患者推荐治疗手段,根据患者病情进行治疗。手法复位治疗速度快,但总体上看,患者疼痛感较为强烈,术后恢复速度慢,术后固定时间长。手术治疗可切开患者患处,直接观察内部情况,根据组织情况进行复位,复位效果较好。在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治疗优良率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从两组患者踝关节恢复情况来看,手术治疗的患者踝关节功能恢复较好,但手术治疗患者住院时间较长,骨折端愈合速度慢,治疗费用高。手法复位治疗相反,患者治疗后住院时间短,骨折愈合速度快。主要是因为手术治疗为有创操作,导致患者愈合速度减缓、住院时间延长。对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价,观察组患者恢复速度快,生活质量比对照组患者分值高。

综上所述,在老年踝骨骨折患者的治疗中,对患者施以手术治疗及手法复位治疗各有优势及劣势,根据患者病情变化为患者选择治疗方式对患者病情康复具有重要意义。病情轻的患者可选择手法复位治疗,病情重的患者选择手术治疗,从而满足患者的治疗需求。

猜你喜欢

踝关节手法组间
“胖人”健身要注意保护膝踝关节
层递手法
缓解后背疼的按摩手法
七步洗手法
数据组间平均数、方差关系的探究
更 正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metallogenic regularities and the exploration of graphite deposits in China
踝关节骨折术后早期能否负重的生物力学分析
浅述蒙医治疗踝关节骨折进展
Numerical Solution of Fractional Fredholm-Volterra Integro-Differential Equations by Means of Generalized Hat Functions Meth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