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程序化疼痛护理干预于带状疱疹神经痛抑制效果

2022-08-27朱向荣

保健文汇 2022年6期
关键词:程序化神经痛带状疱疹

文/朱向荣

带状疱疹指的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皮肤和神经损伤性皮肤病,好发于腰背部,表现为身体某个神经节段皮肤出现水疱和丘疹,此种疾病具有自愈性,但是患者发病期间感觉到剧烈的神经疼痛,并且大部分患者神经痛所持续的时间比较长,生活质量受到了严重的影响。随着临床研究的逐步深入,有研究人员发现,对带状疱疹患者实施治疗的过程中对其配合应用有效的护理干预,对缓解患者的神经痛症状有较好的效果。本院近年来应用了程序化疼痛护理干预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干预过程中,护理人员遵循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为其实施系统化的护理干预措施,减轻了患者神经痛症状,同时还促进了生活质量的提升。本次研究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161例带状疱疹神经痛患者,通过与常规护理方式的护理结果进行比较,深入探究程序化疼痛护理干预的应用优势。现将本次研究内容做如下总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带状疱疹神经痛患者中随机选取161例进行本次研究,纳入标准:(1)符合带状疱疹神经痛的诊断标准,且经诊断被确诊;(2)对治疗的依从性比较高;(3)患者及家属均同意参与本次研究。排除标准:(1)合并严重的心、肝、肾功能等障碍性疾病;(2)合并高血压;(3)合并精神疾病;(4)合并恶性肿瘤;(5)有慢性便秘史。采用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有患者80例和81例。观察组中男:女=42:39,年龄43~78(53.85±4.35)岁,病程3~43(12.14±1.56)d,疼痛部位头面部、躯干部位、颈部患者分别有37例、42例和2例;对照组中男:女=43:37,年龄42~76(53.88±4.41)岁,病程3~42(13.02±1.44)d,疼痛部位头面部、躯干部位、颈部患者分别有36例、41例和3例。本次研究经过本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常规护理干预。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根据患者的病情及时为其换药,同时配合抗感染护理。

1.2.2 观察组

程序化疼痛护理干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转变观念。护理人员首先要意识到程序化疼痛护理对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的重要性。与传统的常规护理方式不同,程序化疼痛护理是一种比较完整的、系统的、有序的护理干预措施,整个过程比较规范,其最为主要的核心价值就是,在不同时期护理人员能够给予患者相应的护理干预,从而能够促进护理干预工作的有序进行,这样一来也就将常规护理中的“被动式”护理转变成了程序化疼痛护理中的“主动式”护理;(2)制定程序化疼痛护理流程。护理人员要根据患者的个体化差异特点,结合其所表现出的临床症状为其制定个性化的程序化疼痛护理流程,要对整个护理流程进行分类,可以按照护理操作的先后顺序进行,比如可以将护理流程分成入院前护理、入院时护理、治疗前护理、治疗中护理、治疗后护理、出院时和出院后护理等多个阶段,然后根据每一个阶段的具体情况制定详细的护理内容,在实施护理操作的过程中能够保证有的放矢,保证护理工作严格按照相关的标准规范落实执行;(3)程序化疼痛护理干预的具体实施。护理人员要根据患者所表现出的疼痛部位、疼痛特点,将程序化疼痛护理分成三个阶段,即疼痛评估阶段、计划分析阶段和护理干预阶段,然后逐阶段开展护理工作。疼痛评估阶段。患者入院以后,护理人员要在第一时间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患者的疼痛程度进行评估,如果VAS评分不到5分,则不需要进行特殊的记录,如果VAS评分在5分及以上,则要及时为患者建立疼痛评估专项护理记录单,为有效实施程序化疼痛护理干预措施提供指导依据,第一次评估结束以后每间隔4小时要进行一次评估并做好详细的记录,一直到治疗后患者VAS评分低于5分为止。护理人员要为患者建立个体化疼痛护理档案,根据VAS评分评估结果逐次做好相关记录,为患者建立完善的个体化疼痛档案,档案中需要包括患者全面的信息,除了基础信息之外,还要详细记录患者的生活习惯、VAS评分、疼痛症状、治疗方式、用药记录、不良反应以及具体的处理方式等等。在护理干预阶段,要对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大部分患者发病后由于神经痛症状比较严重,受到疼痛的影响,生活中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失眠、食欲降低等症状,部分病情比较严重的患者还会表现出极其暴躁的情绪反应,这些情况的发生都在很大程度上加重了患者的疼痛感受,甚至阻碍了患者的康复。对于此种情况,护理人员要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及交流,明确患者心理上的具体想法,定时对患者的心理情绪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对患者实施相应的心理疏导干预,鼓励患者,叮嘱患者家属给予患者更多的关心及呵护,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和配合度;然后可以对患者实施湿敷干预。护理人员首先要用碘伏对患者的发病部位进行消毒,再涂抹上复方黄檗液涂剂,湿敷在皮损部位,当感觉湿度减弱时要及时更换,通过湿敷干预,能够起到较好的止痛、消炎解毒等作用。还可以对患者行照射干预,比如采用红光照射治疗,同时配合针对性的护理干预,促进患者机体微循环的改善,从而起到消炎镇痛的效果。在对患者实施药物干预时,一般情况下,采用VAS量表评估后如果评分结果在5分及以上,则对于此类患者要给予其特殊的药物干预,护理人员可以在遵医嘱的情况下给患者应用非甾体抗炎类药,或加巴喷丁胶囊止痛,同时要加强对患者的用药指导及监督,保证患者用药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这对提高药物止痛效果也是比较重要的。除了以上几种疼痛干预措施之外,护理人员还可对患者实施止痛干预,比如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对其肢体进行按摩干预、指导患者正确呼吸或者可对其实施针灸干预,这几种疼痛干预方式都能够起到较好的止痛效果。

1.3 观察指标

在护理前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评估两组神经疼痛程度,评分为0~10分,分别表示无痛和最剧烈的疼痛,评分越高,其疼痛越严重;采用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问卷(DLIQ)评价两组生活质量,本问卷中包括10个小问题,每个问题最低评分1分,最高评分三分,问卷评分为10~30分,评分越高,其生活质量越差;采用本院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调查表调查两组护理满意度,包括护理人员对患者的态度、对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与患者沟通的方式、解决问题的方式及能力等,包括非常满意(>90分)、满意(61~89分)和不满意(<60分)。将两组结果进行统计学比较。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比较干预前后VAS评分

干预前,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干预前后VAS评分比较(±s,分)

2.2 比较干预前后DLIQ评分

干预前,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干预前后DLIQ评分比较(±s,分)

2.3 比较两组干预前后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7.53%)较对照组(81.25%)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表3 护理满意度比较(n,%)

3 讨论

目前,关于引发带状疱疹神经痛的发病机制临床上并没有一个明确的说明,在带状疱疹患者神经痛方面还缺乏特效治疗方案。患者发病后由于受到疼痛因素的影响,极易表现出负性心理情绪,而负性心理情绪又会加重疼痛,这样一来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最终导致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甚至极大地威胁着患者的身心健康。带状疱疹神经痛患者在缺乏特效治疗方案的情况下,对患者实施疼痛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神经痛症状,对提高其生活质量有着积极的作用。

疼痛护理干预属于一门单独学科,属于现代医学护理体系中的一门学科,这种学科是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强化疼痛干预,而程序化疼痛护理干预也就是将疼痛护理与护理学进行结合,这种护理方式具备多种优势,如针对性、科学性、系统性和规范性,在带状疱疹神经痛患者的护理过程中发挥出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次研究中选取了带状疱疹患者,护理人员首先转变自身护理理念,坚持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充分认识程序化疼痛护理干预的重要性,为后期护理工作的有序进行做好保障,将被动式护理转变为主动式护理。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的个体化差异特点制定针对性的程序化疼痛护理流程,按照护理操作的先后顺序实施各项护理操作,严格按照相关的标准规范实施护理,保证了护理工作的有效性。在程序化疼痛护理干预措施具体实施的过程中,护理人员对患者的疼痛程度进行评估,为患者建立个性化疼痛护理档案,根据VAS评分评估结果逐步完善了患者的个性化疼痛档案,并根据评估结果对患者实施全面的护理干预,比如心理护理、湿敷护理干预、照射护理干预、药物护理干预和止痛干预,通过心理护理,帮助患者树立治疗的信心,缓解患者心理上的负性情绪,减轻了疼痛感受,进一步提高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依从性和对治疗的配合度。

通过一系列程序化疼痛护理干预,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干预前观察组VAS评分、DLIQ评分与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在经过不同的干预后,观察组VAS评分、DLIQ评分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程序化疼痛护理干预的应用,护理人员及时意识到了这种护理方式的重要性,结合患者的个体化差异特点,为其制定了针对性的疼痛护理干预方案,规范、严谨的落实各项护理干预措施,一方面缓解了患者的疼痛程度,并且还促进了其生活质量的提升。本次研究结果还显示,在护理满意度方面,观察组(97.53%)较对照组(81.25%)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程序化疼痛护理干预过程更加规范、系统、全面,在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方面效果更佳,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更高。

总之,带状疱疹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给其配合应用程序化疼痛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抑制患者神经疼痛症状,并且还能提高其生活质量,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更高,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猜你喜欢

程序化神经痛带状疱疹
中医康复护理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治疗护理中的应用
壮药酒的涂擦联合药熨法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中应用观察
程序化镇静镇痛护理干预对颅脑损伤术后护理的临床效果
程序化操作在调度运行中的应用
带状疱疹疫苗 你了解吗
亲历者口述:带状疱疹是最疼的病
治新生儿黄疸治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刺络拔罐加药物配合TDP照射治疗带状疱疹
桂枝汤加减内服外敷治疗肋间神经痛56例
针灸围刺治疗带状疱疹56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