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度烧伤患者标准化临床护理路径研究*
2022-08-27赵欢毛静
文/赵欢,毛静
烧伤是一种动态的损伤,不同程度烧伤存在一定治疗差异,轻度烧伤是指总面积10%以下的烧伤,可通过规范换药治疗,促进创面愈合,但是若不及时治疗或治疗不规范,可导致创面加深扩大,需尽早规范治疗。减轻换药疼痛、预防创面感染、促进创面愈合、减少瘢痕是轻度烧伤患者治疗的要点,有效的护理支持,有助于提升患者治疗效果,但是当前轻度烧伤患者临床治疗中,缺乏高效的护理干预模式,需积极总结相关护理干预手段。临床路径是一种新兴管理策略,近年来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中,可对临床治疗、护理中的关键路径进行有效优化、管理,目前已经形成了多种疾病、多科室的标准化临床护理路径,但是针对轻度烧伤患者的护理路径研究尚不足。为此,本次研究选取2020年9月~2021年8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轻度烧伤(Ⅱ度烧伤)患者106例,总结分析了标准化临床护理路径及其应用效果,现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9月至2021年8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轻度烧伤(Ⅱ度烧伤)患者106例,随机分为基础组和标准路径组,各53例。标准路径组,男29例,女24例,年龄24~62岁,平均(42.57±19.36)岁,烧伤面积7~16cm,平均(12.64±3.26)cm。标准路径组,男30例,女23例,年龄24~61岁,平均(42.81±18.71)岁,烧伤面积8~16cm,平均(12.21±3.72)cm。两组在一般资料方面,差异不显著(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年龄 18~80 岁;烧伤面积 1%-10%,II度烧伤;烧伤后的6h内门诊就诊,换药时间≥8min;临床资料完整;患者本人同意参加本试验并签订书面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Ⅰ度、Ⅲ度烧伤;烧伤总面积≥10%;创面污染者或异物染色者;术前伤口部位有损伤或瘢痕组织者;化学烧伤、电击伤或放射性烧伤等原因所致烧伤者;合并严重疾病或存在影响伤口愈合疾病者;失访者、自然脱落者、自行退出者等。
1.3 方法
基础组根据轻度烧伤治疗需求给予常规干预:常规伤口的处理:烧伤整形外科医生处理患者创面,登记并换药;紧急伤口的处理:不同原因渗血、渗液多的患者,立即给予换药;患者门诊处理,均由烧伤整形外科医生处理。标准路径组患者在基础组基础上应用标准化临床护理路径。
选派两名骨干护士到上级医院参加伤口造口专科护士培训(2016),并取得专科证。护理部安排造口专科护士每周定时到门诊换药室参与换药,提高她们的理论和操作水平,积累经验。 同时,通过绵竹市护理质控中心对医共体单位从事烧伤治疗及伤口治疗的医生护士开展培训(2020年),并进行考核通过,专业水平得到提升。
由护理部牵头组织全院造口专科护士成立了造口专业小组;我科成立了伤口换药管理小组,成员包括科主任、护士长、高年资医生和造口专科护士,小组内查阅资料,讨论后建立标准化临床护理路径,组员各司其职。造口专科护士负责伤口评估及处理:造口专科护士与烧伤整形外科医生共同对创面评估,准备用物,门诊处理统一由造口专科护士为患者换药;患者出院后,下放至就近医共体单位,由造口专科护士负责后续随访及干预工作,由造口专科护士通知医共体单位固定的伤口医师或护士换药随访。
医生负责患者疾病整体情况地提供以及伤口初步的评估和诊断;造口专科护士负责患者伤口后续的动态评估和管理,并协助医生参与患者的整体管理,对用药、营养支持、康复训练等方面提供专业的建议。根据患者病情,为患者明确具体的干预措施与路径。双人双录方式整理、录入信息,并对患者联系方式、血生化、复查信息、随访信息等进行登记,未按时进行检查的患者,护理人员以电话形式进行督促。
一般、简单伤口由造口专科护士完成。感染伤口由造口专业小组参与会诊,科室造口专科护士负责处理。疑难重症伤口请上级医院具有国际伤口治疗师资质的老师参与会诊,伤口造口护士和主管医生共同制定方案,共同处理,但伤口治疗的主体工作由造口专科护士完成。护士评估并记录伤口情况,采集照片,并建立数据库。
1.4 观察指标
使用数字疼痛强度量表(VAS)对患者疼痛程度进行评估并记录,让患者选择最能描述其疼痛程度的数值(0~10),对比各组患者疼痛程度评分。
来院入组当天为访视基线,开始访视,以后0d、7d、14d、21d、28d、分别进行访视,访视点可以调整1天,但以后的访视点仍然按照以前的访视点进行访视。由医生或造口师对患者创面愈合时间按照访视点进行观察记录。治疗后7d,依据创面愈合评定标准,显效:创面基本愈合(创面上皮≥95%视为愈合),表皮光滑,颜色变浅,疼痛完全消失;有效:创面周围大部分愈合,边缘长出新皮肤组织,分泌物减少,疼痛减轻;未达上述标准者,计为无效。显效和有效愈合均判定为创面愈合。
统计两组并发症情况,主要包括创面感染、红斑、皮疹、瘙痒、疤痕等,对比两组发生率。
采用问卷调查评估患者的配合度。内容分为:基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学历、接受治疗前的4项;效果评价,包括舒适度、认同度、效果满意度,各项评分0~30分,评分越高则配合度越高,对比两组评分差异。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创面愈合率比较
标准路径组创面愈合率(98.11%,52/53)显著高于基础组(81.13%,43/53)(P<0.05)。见表1。
表1 两组愈合率比较(n,%)
2.2 两组疼痛程度、创面愈合时间和配合度比较
标准路径组患者创面疼痛程度、创面愈合时间均显著少于基础组(P<0.05),标准路径组患者配合度评分显著高于基础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疼痛程度、创面愈合时间和配合度比较(±s)
2.3 两组并发症情况比较
标准路径组并发症发生率(5.66%,3/53)显著低于基础组(20.75%,11/53)(P<0.05)。见表3。
表3 两组并发症比较(n,%)
3 讨论
轻度烧伤(Ⅱ度烧伤)是一类复杂创伤,患者存在浅表血管损伤、局部循环淤滞,需及时清创、换药,创造有利于残存皮肤保存及创面愈合的良好条件。为保证治疗效果,该类烧伤需要多学科合作并需持续治疗,有效的治疗与护理可减轻患者治疗中的疼痛体验,加快康复进程。Ⅱ度烧伤患者创面疼痛剧烈,且对烧伤治疗认知不足,可加剧其疼痛感受,患者身心双重受挫,但是多数患者的痛苦未经治疗和管理,常被低估或忽略,对于患者康复较为不利,需积极优化患者管理、干预模式。
传统烧伤治疗模式主要由医师完成,治疗措施较为简单,缺乏对伤口进行动态、全面评估,同时也缺少时间和精力来处理日常管理事宜,因此需积极完善护理干预措施。标准化临床护理路径是一种科学化的路径管理模式,可有效规范护理行为、保障护理安全、提升护理质量,并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是一种可靠的护理管理措施,是临床护理工作的得力工具。目前,标准化临床护理路径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护理中,在烧伤治疗中应用较多,相关文献报道显示,标准化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轻度烧伤患者治疗中,可有效提升创面愈合率,缩短愈合时间,与常规治疗者相比,愈合率可提升5%~20%,愈合时间也可显著缩短,康复效果较好。为此,本院积极总结了针对轻伤患者的标准化临床护理路径,同时借鉴伤口造口管理经验,引导伤口造口专科护士参与此类创面全程管理,并将县域医共体作为系统支撑,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本次研究监测标准化临床护理路径也发现,标准路径组创面愈合率(98.11%,52/53)显著高于基础组(81.13%,43/53)(P<0.05),且标准路径组患者创面疼痛程度、创面愈合时间均显著少于基础组,可知本院标准化临床护理路径可有效促进患者烧伤创面愈合,提升其愈合率,有效改善了患者治疗效果,同时也可减轻患者疼痛程度,有助于患者身心康复。标准化临床护理路径最大化节省了人力资源,同时为患者提供最大化的便利,可为患者提供规范、有效的治疗与护理服务,可为患者提供全程化管理与干预。本院对患者预后监测发现,标准路径组并发症发生率(5.66%,3/53)显著低于基础组(20.75%,11/53)(P<0.05),提示标准化临床护理路径可有效降低患者并发症风险,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值得推广借鉴。
综上所述,标准化临床护理路径可促进患者创面尽快愈合,并降低并发症风险,提升患者配合度,护理效果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