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奥希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观察

2022-08-27李飞

保健文汇 2022年6期
关键词:有效率肺癌化疗

文/李飞

恶性肿瘤是临床医学的难题,而肺癌又是临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研究如何治疗肺癌具有重要价值。非小细胞肺癌(NSCLC)是肺癌的主要类型,大部分肺癌患者属于此类型,相较小细胞肺癌的预后更好。NSCLC早期症状缺乏特异性,易与呼吸系统疾病混淆,因此早期确诊率低,大部分患者在确诊时已错过手术治疗时机,因此多选择化疗治疗。化疗是治疗NSCLC的主要方式,对抑制癌细胞的增殖、转移有一定效果,但难以达到令人满意的程度。近年来随着对肺癌认识的加深,临床尝试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入奥希替尼治疗。该药物属于靶向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抑制剂,对肺癌治疗有一定治疗疗效,受到临床认可。但奥希替尼在晚期肺癌患者中的应用报道较少,本次研究以本院收治的晚期NSCLC患者为研究对象,讨论奥希替尼的使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取得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的条件下,回顾性分析本院2020年2月~2021年2月收治的74例NSCLC患者,按照患者治疗方案分组,各为37例。入选标准:(1)经病理学检测证实肺癌非小细胞癌,临床分期为晚期,TMN分期III~IV期,EGFR T790M突变基因;(2)初次检测为EGFR基因突变,经第一代EGFR靶向药物治疗后耐药;(3)患者或家属签署研究告知书。排除标准:(1)年龄≥80岁或难以耐受常规化疗者;(2)未完整的接受治疗,中途放弃治疗者;(3)对生物制剂过敏;(4)存在严重心理、认知问题,难以配合研究开展。分组结果显示,观察组:男22例,女15例;年龄区间47~78岁,平均(63.41±10.76)岁;病理类型:腺癌28例,鳞癌4例,鳞腺癌5例;TNM分期:IIIa期12例,IIIb期18例,IV期7例。对照组:男21例,女16例;年龄区间46~79岁,平均(63.62±10.84)岁;病理类型:腺癌26例,鳞癌5例,鳞腺癌6例;TNM分期:IIIa期11例,IIIb期18例,IV期8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进行统计分析,P值>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化疗应用培美曲塞(江苏豪森药业 国药准字H20093996)+顺铂(齐鲁制药 国药准字H20020180)的常规化疗方案,培美曲塞500mg/cm,顺铂75mg/cm,静脉滴注,每21d为1个周期给药1次,共治疗6~8个周期。

1.2.2 观察组

予以患者奥希替尼(瑞典AstraZeneca AB 注册证号 H20170167)治疗,剂量80mg/次,使用方法:Po,Qd。持续治疗至病情进展或出现难以耐受的不良反应。

1.3 观察指标

(1)在治疗结束后评价治疗疗效,疗效判定依据实体瘤(RECIST 1.1)制定。完全缓解(CR):目标肿瘤病灶完全消失;部分缓解(PR):目标肿瘤病灶缩小≥30%;稳定(SD):目标肿瘤病灶有所缩小,但未达到PR或肿瘤病灶增长但未达到PD;进展(PD):目标肿瘤病灶增长≥20%。总有效率=(CR+PR+SD)/总例数。

(2)检测患者治疗前、后血清肿瘤标志物指标,包括糖链抗原125(CA125)、癌胚抗原(CEA),检测方法为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试剂盒:上海一研生物科技。

(3)采用生活质量KPS量表进行评价,分值0~100分,得分越高,生活质量越高。

(4)统计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治疗疗效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3.7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9.46%,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治疗疗效对比[n(%)]

2.2 血清肿瘤标志物

治疗后观察组CA125、CEA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血清肿瘤标志物指标对比(±s)

2.3 生活质量评分

治疗后观察组KP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生活质量评分(分,±s)

2.4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

(1)观察组:皮疹16例,腹泻18例,血小板减少20例,贫血25例,肝功能异常20例,白细胞减少18例,食欲下降25例,乏力20例,肌酐升高14例。均为I级或II级不良反应。

(2)对照组:皮疹15例,腹泻19例,血小板减少18例,贫血22例,肝功能异常18例,白细胞减少16例,食欲下降26例,乏力22例,肌酐升高14例。均为I级或II级不良反应。

3 讨论

肺癌在所有恶性肿瘤中发病率、死亡率均位于首位,而NSCLC在肺癌中的占比约为85%,因此关于NSCLC治疗的研究一直是癌症领域研究的热点,具有极高社会价值。大部分NSCLC患者已错过手术治疗时机,而采用化疗治疗对患者机体正常功能影响较大,许多患者无法耐受,影响化疗的正常开展,使得治疗疗效受到影响。鉴于以上原因,临床一直致力于优化晚期肺癌患者的治疗。当前免疫治疗是肺癌治疗的前沿治疗方案,尤其是在晚期肺癌的治疗中发挥理想作用。一线使用PD-1/PD-1抑制剂对改善晚期肺癌患者的预后有显著效果。奥希替尼是近年来开发的治疗肺癌的生物制剂,作用是抑制EGFR络氨酸激酶活性,继而对下游信号转导进行抑制,最终达到抑制肿瘤生长、增殖、转移的效果。近年来随着对肺癌研究的增多,其治疗已由传统标准化治疗转变为基因导向的个体化治疗。第1代、2代的EGFR-TKI 靶向药物为基因敏感突变型患者的生存获益带来极大积极影响,这也使得患者的治疗导向发生改变。临床研究显示奥希替尼针对具有EGFR T790M突变基因的患者中具有理想的治疗效果,因此本研究为探讨该问题而开展研究。奥希替尼属于第3代EGFR-TKI 靶向药物,对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有诸多意义。有研究报道指出,针对EGFR T790M突变基因的患者可将生存时间平均延长10个月。

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3.7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9.46%,提示在NSCLC治疗中使用奥希替尼治疗也能获得理想治疗疗效。其原因可能在于奥希替尼能抑制血管新生,有效抑制肿瘤的增殖等。而在两组血清肿瘤标志物指标对比中,证实奥希替尼治疗可控制肿瘤因子水平,减少癌细胞新生数量。此外,NSCLC患者以奥希替尼治疗下生活质量也明显改善。康朔等的研究中还对奥希替尼一线治疗的用药成本进行分析,结果提示奥希替尼可获得更多的QALYs,但同时成本更高;ICER为409 321.54 元/QALY,高于我国患者的WTP。这导致奥希替尼在临床推广中存在一定问题。不过随着药物采购政策的支持,使用奥希替尼治疗的成本也在不断下降。此外在奥希替尼的注意事项中,还有一些疗效影响因素需要注意。有研究指出,无中枢神经系统转移的患者使用奥希替尼治疗获得的疗效尚佳,而患者如存在中枢神经系统转移不仅疗效下降,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也会增加。另外本次研究还对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对比,结果两组对比差异不显著,提示使用奥希替尼具有良好的耐受性。

综上所述,奥希替尼在NSCLC晚期治疗中具有极高应用价值,适用于辅助治疗NSCLC。奥希替尼在肺癌尤其是EGFR T790M突变基因患者的治疗中有理想的疗效,可显著降低肿瘤细胞单位载量,改善患者的预后。本次研究的不足之处在于随访时间不足,因而未对患者的生存时间、生存率等关键性指标进行统计。后续将保持对患者的随访,以获得更为翔实的研究结果。

猜你喜欢

有效率肺癌化疗
中西医结合护理在肿瘤化疗中的应用
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急诊内科治疗有效率及死亡率分析
氩氦刀冷冻治疗肺癌80例的临床观察
中国每年78万人确诊肺癌医生忠告,预防肺癌,晚上请坚持四不要
化疗真的会加快死亡吗
近亲得肺癌自己早预防
很有效率
跟踪导练(二)(3)
北京新发恶性肿瘤 肺癌约占两成
A kind kid helps a classmate beat cancer Ak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