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年人认知衰弱非药物干预的研究进展*

2022-08-27袁晨张艺雄

保健文汇 2022年7期
关键词:躯体认知障碍研究者

文/袁晨,张艺雄

随着老龄化加剧,与老龄化相关的健康问题逐渐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其中,认知衰弱作为普遍存在的老年综合征,成了近年来的研究热点。认知衰弱是指身体衰弱和认知功能障碍同时出现在老年人身上的一种临床现象。相比单纯身体衰弱或认知功能障碍,认知衰弱对于老年人不良健康结局的发生具有更加重要的预测价值。目前,新冠疫情的流行限制了老年人的正常社交与活动,增加了老年人躯体及认知功能下降的发生风险,因此预防认知衰弱的产生或早期识别认知衰弱并进行针对性的干预,对于老年人预后的改善、生活质量的提高及健康老龄化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但由于认知衰弱药物干预相关研究较为缺乏,本文主要针对现阶段认知衰弱非药物干预研究进行综述。

1 认知衰弱的概念

2013年,老年医学专家组成的国际共识小组将认知衰弱定义为排除各类痴呆诊断的前提下,身体衰弱与认知功能障碍(临床痴呆评分CDR=0.5)并存的病理现象。2015年,Ruan等基于已有的认知和衰弱的相关研究报道,又进一步细化了认知衰弱的定义,认为其是由身体衰弱和衰弱前状态引发的异质性认知障碍综合征(CDR≤0.5),并将其分为可逆性认知衰弱和潜在可逆性认知衰弱两种类型,主要区别于二者认知损伤的表现形式。潜在可逆性认知衰弱表现为轻度认知障碍(MCI),以CDR=0.5来衡量。而可逆性认知衰弱则是由躯体因素引起,并且以急性事件、临床诊断的神经退行性变和与精神疾病无关的主观认知功能下降和/或阳性生物标志物的存在为表现。同时,研究者建议在初步筛查时应满足以下两个条件:一是与正常状态相比,个体的认知能力呈持续下降趋势并且与急性事件无关,二是在标准化认知测试中,在对年龄、性别和教育程度进行调整后,排除MCI诊断。2020年,Elisa等针对既往研究中认知衰弱定义在应用时的局限性进行讨论并提出了新的观点,研究者提出,认知衰弱可能是与阿尔兹海默症、脑血管疾病或其他神经退行性疾病相关的神经病理改变有关的脑部衰弱,并且可能会对65岁以下的人群产生影响。与此同时,认知衰弱的临床结构应区别于神经病理学和生物标志物变化,而作为其组成成分的身体衰弱与认知障碍各自独立并且可能同时存在。

2 认知衰弱的干预

2.1 运动干预

2.1.1 单一运动干预

运动被公认为是可以改善心理状况和提高身体素质的强而有效的方法。Yoon等为研究高速抗阻运动对认知衰弱的改善效果,在其试验中纳入65名认知衰弱老年人并将其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干预组进行为期16周、每周3次、每次1小时的高速抗阻运动,内容包括快速的压腿、抬腿、侧举、半深蹲等,对照组则进行每周2次、每次1小时的拉伸运动,研究者采用韩国版简易精神状态量表(KMMSE)、CDR等对干预效果进行评估,结果发现高速抗阻运动可以有效提高认知衰弱老年人的认知功能和身体素质,但该研究样本量较小,干预周期也相对较短,因而研究结论有待进一步证实。Kwan等将33名认知衰弱老年人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并对其进行为期12周的干预试验,干预组进行移动健康干预,即在三星健康和Whats应用程序的辅助下进行快步行走训练,三星健康是一个可以自动监测用户步行行为并指导其进行个性化目标设定的运动小程序;Whats应用程序则具有语音及视频通话、图片及文档共享等功能,对照组在此期间接受传统的行为改变干预措施,内容包括动机性面谈、定期通话和面对面交流的简短活动咨询、健康教育和运动培训,研究者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Fried衰弱指数等对干预效果进行评估。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移动健康干预能够有效提高参与者对快速行走训练计划的依从性,显著降低干预组的衰弱程度并提高了认知功能,这一发现支持了运动干预可以延缓认知衰弱的进展,同时证实了使用智能手机进行医疗健康干预的可行性。

2.1.2 多组分运动干预

多组分运动一般以力量训练、平衡训练、阻力训练、步态训练、有氧训练为主。有研究认,为多组分运动是改善老年人躯体功能与认知障碍的最佳方法之一。Liu等在其研究中选取1298名有久坐习惯的认知衰弱参与者,并将其随机分为体育锻炼组与健康教育组,在为期12个月的试验中,体育锻炼组接受每天53-55分钟的运动训练,内容包括中等强度的步行,下肢与踝关节力量训练、大肌群柔韧训练以及平衡训练,健康教育组则参与前26周、每周1次的健康教育研讨会以及后26周、每月1次的健康教育研讨会,干预结束后,研究者采用骨质疏松骨折指数(SOF)、精神状态检查(3MSE)等对干预的效果进行评估,结果发现体育锻炼组的参与者在24个月内认知衰弱加重的概率比健康教育组低21%,研究提示多组分运动干预可以延缓认知衰弱并减少不良后果的发生。Xi等针对新冠疫情下的认知衰弱老年人制定了一项Otago锻炼计划并将参与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人均接受与睡眠和饮食相关的健康教育,试验组还接受了为期12周、每周3次、每次30分钟的Otago锻炼计划,内容包括热身、阻力训练和平衡训练,研究者在第6周与第12周时采用五次坐立试验(FTSST)、Berg平衡表(BBS)和老年抑郁量表-15(GDS-15)等对老年人的躯体功能与心理健康进行评估,结果显示试验组身心功能的改善优于对照组,因而在新冠疫情期间认知衰弱老年人可尝试采用Otago锻炼计划进行功能锻炼。

除干预形式之外,干预时间的长短也会影响干预效果,既往研究证实,不同时长的运动干预均能够帮助老年人降低跌倒的发生风险及衰弱的严重程度,但长期运动干预效果更佳,这可能与短期运动干预无法帮助老年人形成稳固的锻炼习惯,从而无法产生长期稳定的影响有关。因此,后续干预性研究可进一步延长运动干预的时间及随访时间以检验运动干预的效果。此外,过度睡眠、长时间卧床、久坐增加老年人衰弱加重、认知功能下降等不良健康结局发生的风险,因此老年人在增加运动锻炼的同时应注意避免过度睡眠、长时间卧床和久坐。

2.2 联合干预

联合干预作为结合了运动、营养、认知训练等方式的一种综合手段,对于提高老年人的参与度、改善其认知功能、减轻老年人的躯体衰弱、营养不良和抑郁状态具有更好的作用效果,除此之外,既往研究证明,联合干预在减轻老年人衰弱程度的同时有助于改善其认知功能。

在认知训练中,计算机认知训练因其具有方便、易于接触及管理并能短期奏效等特点而得到广泛运用。此外,有研究报道称特定的饮食风格能够调节老年人的认知功能、降低衰弱发生的风险。在此基础上,Chew等对包含计算机认知训练及北欧饮食模式的芬兰老年联合(FINGER)干预与新加坡老年(SINGER)联合干预之间的效果差异进行研究,研究者将70名衰弱合并认知障碍的老年人随机分为FINGER组和SINGER组并对其进行为期6个月的干预,内容包含体育锻炼、认知训练、饮食和血管风险因素管理,FINGER组在进行计算机认知训练的同时,接受北欧饮食模式以及每周5次、每次45-60分钟的不受监督的有氧训练,每周2次、每次30-45分钟的受监督的力量训练,干预期间同时接受由初级保健医生负责的临床管理和药物使用等,SINGER组则在进行纸笔认知训练的同时,接受经过改良的当地饮食以及每周两次、每次30分钟的受监督的有氧训练以及每周2次、每次30-45分钟的受监督的力量训练,干预期间同时接受由医生负责的临床管理及药物使用等,研究者采用6分钟步行测试、10分钟步行测试、彩色数字连线测验(CTT)等对干预效果进行评估,结果显示组间干预效果无明显差异,但两组研究对象的体力及血压均有所改善。

除认知训练外,有研究指出营养因素可影响衰弱的发展与认知功能下降的程度,而营养干预可以作为延缓认知能力下降的有效措施。Yeung等认为增加蛋白质摄入量有利于老年人的躯体功能的改善与健康老龄化的实现,而体育运动有利于老年人衰弱与认知障碍的改善,两者结合可对老年人的健康起到协同作用。Romera等为研究联合干预对于老年人的躯体衰弱与认知功能的作用效果,在其研究中采用由运动训练、高蛋白奶昔摄入、记忆训练和药物复查构成的多科学干预方案,研究者将352名64岁以上的衰弱老年人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接受为期12周的多科学干预,内容包括每周2次、每次90分钟、持续6周的有氧运动和记忆练习、每日高蛋白奶昔摄入与药物复查,对照组则接受常规护理,研究者在基线、随机分组后3个月和18个月时采用简易体能状态量表(SPPB)、手握测力仪(HG)、功能伸展测试等对干预效果进行评估,结果显示联合干预能明显改善老年人的神经认知能力并有效逆转其衰弱。

上述研究结果显示,联合干预可以综合其他各种干预方式的优点,以达到更有效地提升躯体功能与认知功能从而预防或延缓认知衰弱的目的。但由于认知衰弱老年人大多存在体弱、认知下降等问题,在干预期间研究者应注意通过加强监管、科学指导等方式保障老年人的安全,以防跌倒、骨折等不良事件的发生。

3 讨论

目前认知衰弱非药物干预主要涉及运动、认知、饮食等方面,部分干预措施的有效性也已得到验证。但由于认知衰弱的定义及评估工具未完全统一,因而干预性研究结论仍存在较大争议,未来还需要进行一系列的试验进行验证。此外,后续研究可进一步探索认知衰弱的发病机制,并在此基础上根据其危险因素构建风险预测模型,从而实现疾病的早期筛查。

猜你喜欢

躯体认知障碍研究者
防跌倒,警惕认知障碍性疾病
逍遥散治疗躯体症状障碍1例
关爱父母,关注老年认知障碍症
高等教育中的学生成为研究者及其启示
慢性心力衰竭与认知障碍的相关性
现在干什么?
研究者称,经CRISPR技术编辑过的双胞胎已出生。科学将如何回应?
研究者调查数据统计
搬家
医生注定是研究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