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健康教育在黄疸新生儿护理中及对黄疸消失时间影响分析

2022-08-27路士珍

保健文汇 2022年7期
关键词:监护人蓝光黄疸

文/路士珍

黄疸是儿科中一种常见的病症,常发生于新生儿群体,据相关临床数据统计,出生后50%的新生儿会产生生理性黄疸,如果新生儿早产发生概率会更高。黄疸根据病理分析,可分为生理性、病理性,相比较生理性病灶,后者病情严重且复杂,临床表现以全身黄染为主,部分患儿还会出现贫血、发烧等表现,导致患儿的生命安全被威胁。与此同时,为了改善新生儿黄疸问题,临床往往给予患儿蓝光处理,但是治疗期间,不定性因素较多,故而开展高效、科学的健康宣传教育有着积极的作用。因此,本研究以收治的患儿为对象,给予健康教育,详细数据做如下陈述。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础资料

筛选研究观察对象: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收治的黄疸新生儿,筛选观察对象筛选时间2021年1月-2021年12月,共计100例,遵照随机分配法则(随机综合平衡法),区分为2组,每组容纳50例。

对照组(常规护理法):对象日龄跨度15-20日,日龄跨度经计算分析(17.53±8.65)日,男女比28∶22,疾病类型:生理性黄疸23例、病理性黄疸27例;观察组(常规护理法+健康教育):对象日龄跨度16-20日,日龄跨度经计算分析(17.58±8.67)日,男女比27∶23,疾病类型:生理性黄疸24例、病理性黄疸26例。基础资料参数经过系统录入,相关参数经过统计学检验,组间参数差值分析,差异小,P>0.05,可进行对比研究分析。

纳入标准:全部患儿经过临床诊断,确诊;日龄范围15-20岁;未合并先天性疾病、无畸形、重度感染等疾病者;全部产妇无任何并发症;患儿监护人拥有知情权,已经自愿签署研究同意书。

排除标准:执意转院者;合并先天性缺陷严重或者肝肾衰竭重症疾病者;体重轻、早产者;伴有缺血缺氧严重者;监护人不愿配合者。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实施常规护理法,根据患儿的实际病情,合理使用药物,配合蓝光治疗、护理,做好日常新生儿的皮肤护理。

1.2.2 观察组

实施常规护理法+健康教育,常规护理法同对照组,健康教育内容:(1)基础服务:热情接待患儿及其监护人,待病情确诊,立即安排治疗,并向监护人分析病因,讲解疾病发生的机制和治疗手段,发现监护人存有疑惑,及时询问并解决。条件允许下,实施蓝光治疗,但是治疗前,先正确与监护人沟通分析,指出蓝光治疗的必要性,消除监护人对蓝光治疗的顾虑,同时讲解治疗注意事项,而除了做好外阴、双眼的保护外,蓝光治疗无不良影响。如果患儿需要长期治疗,嘱咐监护人每日按时治疗,并为患儿做好全身清洁,回家后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但室内禁止对流风,适量增添衣物;部分皮肤黄染的患儿,加强体征监测,发现异常表现,立即上报服务中心,采取对症处理。(2)喂养、行为宣教:新生儿日常喂养和饮食与黄疸的恢复情况有着直接性影响,故而黄疸治疗期间,做好产妇母乳喂养的指导,如若患儿为母乳性黄疸问题,将母乳改为人工喂养,而非母乳性黄疸的患儿,按时按量喂养,同时产妇饮食禁止生冷、强烈刺激性的食材,尽量少食用黄色色素的食材,例如:南瓜。不过因产妇首次作为母亲的因素影响,照顾患儿经验不足,容易产生一些问题,故而根据患儿黄疸情况,合理提出处理措施,例如:黄疸未退,服务中心护士上门手把手指导,做好皮肤清洁护理,患儿粪便清理,做好臀部干燥护理,增强产妇护理能力,进而防止患儿病情加重。(3)预防:治疗结束后,服务中心护士与监护人再次沟通交流,向他们明确黄疸复发的可能性,指导预防措施;另外部分患儿可能会出现并发症,将其现象也明确告知,提前讲解预防及处理方式,以便及时发现问题,采取解决方案;家庭自我护理期间,日常饮食和喂养注意卫生。确定监护人掌握正确分析患儿生命体征的方法后,指导监护人正确监测患儿体温,以防止感冒;此外,通过神经刺激,促使患儿对外界的适应性增强,协助患儿快速排除胆红素,增强免疫力,改善预后效果。除此之外,出院时,发放健康知识手册,并邀请加入微信群,通过知识手册学习患儿照顾法,心有疑惑随时在群内咨询医护人员,进而提高监护人的健康知识水平。(4)健康宣教平台:邀请服务中心的医生、护士加入宣教平台,每日安排专人网络授课,执勤人员在岗时在线收集,以便及时接收社区收治患儿的消息,为患儿监护人提供解决措施。

1.3 分析指标

1.3.1 症状改善情况分析

观察并分析两组患儿症状改善时间,内容包括:黄疸持续时间、蓝光治疗时长、胎便初排时长、胎便转黄时长。

1.3.2 临床生化检测结果

观察并检测两组黄疸新生儿蓝光护理前、护理后临床生化指标的变化,内容包括:经皮胆红素、血清总红素和黄疸指数。

1.3.3 护理效果

观察并统计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内容包括:体质量增加值、哭闹次数、安静睡眠时间、黄疸下降值、黄疸下降到100umol/L时长和夜间觉醒次数。

1.3.4 不良事件

观察并统计两组患儿的不良事件,内容包括:持续性发烧、腹泻和皮疹。

1.3.5 护理满意度

经过护理,患儿胆红素水平是否恢复常态,临床表现是否消失或改善,有无不良事件视为满意、一般极不满意的评估标准。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症状改善情况分析

通过对两组患儿症状改善情况的分析,比较对照组,观察组患儿的黄疸持续、蓝光治疗、胎便初排和胎便转黄的时间更短,组间差值显著,P<0.05,详情见表1。

表1 症状改善情况分析(x±s)

2.2 临床生化检测结果

护理前,两组患儿的临床生化检测结果分析,组间差值小,P>0.05;护理后,比较对照组,观察组患儿的经皮胆红素、血清总红素及黄疸指数明显降低,组间差值明显,P<0.05,详情见表2。

表2 临床生化检测结果(x±s)

2.3 护理效果

分析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比较对照组,观察组患儿的体质量明显增加,苦恼次数减少,安静睡眠时间延长,黄疸下降值高,黄疸下降到100umol/L时间段,夜间觉醒次数减少,组间差异显著,P<0.05,详情见表3。

表3 护理效果(x±s)

2.4 不良事件

对照组持续性发烧3例、腹泻4例、皮疹6例,发生率26.00%,观察组持续性发烧1例、腹泻1例、皮疹2例,发生率8.00%,比较对照组,观察组患儿发生率更低,x=5.7406,P=0.0166。

2.5 护理满意度

对照组满意20例、一般16例、不满意14例,满意度72.00%,观察组满意27例、一般20例、不满意3例,满意度94.00%,比较对照组,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更高,x=8.5755,P=0.0035。

3 讨论

黄疸作为新生儿群体中十分常见的临床病症之一,其病因与机体内胆红素异常性升高有关,比较其他年龄的儿童,新生儿发生概率更高。相关数据调查发现,新生儿黄疸发生情况中3/5的足月新生儿和4/5的早产儿会出现黄疸。一般情况下,健康新生儿刚出生后黄疸属于生理性的,而因胆红素升高、降低患儿生命质量的黄疸属于病理性的,后者及时干预才可避免患儿中枢神经系统的病症。目前,就临床黄疸干预情况分析,胆红素升高会诱发胆红素脑病,而这种疾病是可以提前预防的。经过药物、蓝光等治疗,促使患儿的血清胆红素水平降低,进而避免低血糖、感染等事件的发生。

本研究以收治的患儿为对象,给予常规护理法+健康教育,结果显示:比较对照组,观察组患儿的经皮胆红素、血清胆红素及黄疸指数明显改善,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护理效果增强,不良事件发生少,护理满意度高,组间差值显著,P<0.05。经过对监护人和产妇讲解新生儿黄疸知识、治疗措施及复发预防措施等内容,增强患儿监护人的健康知识掌握度,同时经过交谈,让护士可以更好地掌握患儿、产妇的日常情况,评估日常健康行为,综合考虑,以便提供符合患儿监护人的健康教育法,例如:按照文化程度高低,于文化水平高的监护人发放健康知识手册,多次提供书面护理知识,对于文化水平低的监护人,提供知识手册,护士一旁手把手指导,消除监护人的顾虑。除此之外,健康教育的实施目的,是为了促使监护人正视黄疸,不再惧怕,积极配合护理人员,减少患儿治疗期间的干扰因素,进而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减少治疗费用,从而提高患儿监护人对社区服务的满意度。

综上所述,对黄疸新生儿采取常规护理法+健康教育,有效提高了护理服务质量。

猜你喜欢

监护人蓝光黄疸
鲁晓岚:黄疸
吃柑橘何来黄疸——认识橘黄病
手术后黄疸的病因诊断
石狮市妇联依职权申请撤销监护人资格
监护人责任之探究
蓝光特别推荐
蓝光特别推荐
蓝光特别推荐
新生儿黄疸护理观察
蓝光TOP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