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早期康复护理在脑出血患者护理中应用及改善生活活动能力的效果分析

2022-08-27王海玲

保健文汇 2022年7期
关键词:脑出血康复满意度

文/王海玲

脑出血占全部脑卒中的10%至30%,以高血压脑出血较为常见,多发生于60岁以下,男性稍多,具有较高死亡率和致残率。一般情况下,脑出血患者病情会在停止出血后8小时内稳定,但持续时间较长,如脑水肿的高峰期一般有5天至7天。因此,脑出血患者想要更好地恢复,进行康复治疗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前一个月的康复,科学的早期康复护理能降低后遗症发生的可能。本研究旨在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在脑出血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其对改善生活活动能力的作用。现将具体内容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自2019年3月至2020年6月我院收治的125例脑出血患者,根据护理方式不同分组,对照组(n=62)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n=63)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纳入标准:(1)患者均符合《神经病学》脑出血诊断标准,且经颅脑CT确诊为脑出血;(2)年龄45岁至81岁;(3)病例资料完整;(4)本研究符合我院伦理会要求并通过审核批准,参与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本研究。排除标准:(1)脑卒中再发者;(2)凝血功能、严重肝肾功能障碍者;(3)依从性差或中途退出本研究者;(4)存在精神障碍,意识不清晰等造成依从性较差者。干预组(n=63)男34例、女29例,年龄45岁至80岁,平均(62.5±7.4)岁;脑出血量40.8ml至69.4ml,平均(51.2±11.6)ml;出血部位:基底节区30例、小脑22例、脑叶11例。对照组(n=62)男34例、女27例,年龄46岁至81岁,平均(63.2±8.0)岁;脑出血量41.4~68.5ml,平均(51.7±11.3)ml;出血部位、基底节区31例,小脑21例、脑叶10例。两组临床资料相近,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基本方法

对照组给予基础护理,定时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根据患者情况给予呼吸道护理和消化道护理等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早期康复治疗。具体包括:(1)专业康复治疗师根据患者情况制定康复计划,每一个阶段都对患者康复情况进行评估和指导。(2)肢体康复训练,患者术后生命体征平稳后,即可进行早期康复训练,患者若意识不清楚,则进行被动、机械的床边练习,为下床做准备。患者意识逐渐恢复后,进行脚踏车、翻身、半坐位、坐位锻炼,并在护理人员和家属的帮助下逐步进行站立锻炼和下床行走等肢体运动。(3)吞咽训练,通过口舌运动来增加肌肉的力量,可用棉签或者压舌板来帮助锻炼。通过寒冷刺激、电刺激或者针灸,引发吞咽反射的锻炼方法,以促进吞咽功能的恢复。(4)语言训练,示范并指导患者进行发音训练,从单音节训练开始,逐渐过渡至多音节,最后到完整语句,按照先易后难的原则进行训练。(5)心理护理,因为脑出血患者多伴有后遗症,多数患者的心理受到严重冲击而产生心理应激障碍,护理人员可运用移情相制、劝说疏导、从欲顺情等心理护理方法帮助患者调整焦虑抑郁等消极心理状态。

1.3 观察指标

采用日常生活活动(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量表评估患者日常生活活动的独立程度。评定内容包括大便、小便、修饰、用厕、吃饭、转移、活动、穿衣、上楼梯、洗澡等10项,满分100分,分数越高代表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越强。采用加拿大神经功能评分量表(Canadian Neurological Scale,CNS)评定患者神经功能,满分45分,得分越高提示神经功能缺损越严重。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定患者心理情绪状态,得分越高提示焦虑和抑郁越严重。制定护理满意评分量表,评分越高说明护理满意度等级越高。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前后ADL评分与CNS评分变化比较

护理前,两组ADL评分与CNS评分差异不大(P>0.05)。护理后,两组ADL评分明显提高、CNS评分明显降低,且干预组ADL评分高于对照组、CN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护理前后两组ADL评分与CNS评分比较(x±s,分)

2.2 两组SAS评分、SDS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SAS评分、SDS评分差异不大(P>0.05)。护理后,两组评分均明显降低,且干预组SAS评分、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SAS评分、SDS评分比较(x±s,分)

2.3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干预组护理满意度(96.83%)明显高于对照组(74.19%),两组护理评价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表3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例(%)]

3 讨论

康复护理涉及临床各专业,其目的在于减轻患者的痛苦,尽可能减少继发性功能障碍的发生,使残余的功能和能力得到维持和强化,最大限度地提高和改善患者生活自理能力。脑卒中治疗指南指出,脑出血发生后要尽早进行康复治疗,越早康复越容易促进神经网络重建,降低致残率。因此,脑卒中患者及时进行早期康复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本文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在脑出血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以为临床护理提供参考。

本研究中,护理前,两组ADL评分与CNS评分差异不大(P>0.05),护理后,两组ADL评分明显提高、CNS评分明显降低,且干预组ADL评分高于对照组、CN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知,早期康复护理有助于改善活动能力,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常规护理。早期康复护理需要康复医师、治疗医师以及护理人员紧密配合,根据患者的身体情况为其制定康复计划,辅助指导其进行肢体康复训练、吞咽训练、语言训练等,患者经过专业的康复手段改善了身体运动功能和意识功能。本研究中,两组患者护理前SAS评分、SDS评分差异不大(P>0.05),护理后,两组评分均明显降低,且干预组SAS评分、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脑出血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在减轻患者焦虑、抑郁等消极情绪方面作用明显。心理康复护理过程中疏导了患者的不良情绪,有助于帮助患者消除陌生环境造成的不良应激反应,以较好的心理状态面对治疗。本研究中,干预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护理评价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卢俊平在其研究中也得出康复护理组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的结论,与本文研究结果基本一致。早期康复对脑出血患者的功能障碍进行了除基础护理以外的一系列专业护理,且在护理过程中以患者为中心,增加了护患之间的交流,因此获得了较高的护理评价。

因此,早期康复护理有助于提高脑出血患者的生活活动能力,应用效果显著。

猜你喜欢

脑出血康复满意度
多感谢,生活满意度高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16城市公共服务满意度排行
浅谈如何提升脱贫攻坚满意度
明天村里调查满意度
脑卒中患者康复之路
脾切除后伴发脑出血1例并文献复习
纳洛酮在脑出血治疗中的应用探析
残疾预防康复法制建设滞后
补阳还五汤联合康复治疗脑卒中3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