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母乳喂养质量改进项目对提高早产儿新鲜母乳喂养率的效果研究

2022-08-27朱志萍黄爱军陈阳

保健文汇 2022年7期
关键词:母乳母乳喂养新鲜

文/朱志萍,黄爱军,陈阳

母乳在婴儿生长发育中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母乳喂养为最有效、最科学的喂养方式。WHO认为,母乳喂养可减少儿童死亡状况的发生,其所产生的益处可一直延续至成人期。部分研究指出,母乳在减少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并且可促进儿童神经系统发育,降低并发症发生率。近些年,随着二孩、三孩政策的提出及医疗水平的提升,新生儿数量持续增多。相较于健康的新生儿,早产儿母乳喂养依然面临众多挑战与困难,如母亲喂养欠缺专业性、喂养知识缺乏等。因此,于院内开展母乳喂养质量改进项目十分必要。本次研究以2019年5月至2021年4月本院接收的胎龄33周-37周的80例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分析母乳喂养质量改进项目对提升早产儿新鲜母乳喂养率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9年5月至2020年4月实施母乳喂养质量改进项目时本院接收的胎龄33周-37周的40例早产儿设为对照组,将2020年5月至2021年4实施母乳喂养质量改进项目时本院接收的胎龄33周-37周的40例早产儿设为观察组。对照组早产儿男女比例为23:17,胎龄33-37(34.86±3.19)周,体重1.04-1.47(1.22±0.47)kg,Apgar评分7-9(7.93±1.48)分。观察组早产儿男女比例为22:18,胎龄33-37(34.90±3.25)周,体重1.09-1.52(1.29±0.46)kg,Apgar评分7-9(7.86±1.52)分。两组一般资料基本相同(P>0.05),可比较。

纳入标准:(1)产科分娩胎龄33周-37周;(2)早产儿无遗传性疾病、先天性疾病;(3)产妇沟通功能正常;(4)产妇存在新鲜母乳喂养意愿;(5)依从性较高;(6)临床资料完整;(7)知情且自愿参加本次研究,并在知情同意书上确认签字。

排除标准:(1)Apgar评分3分及3分以下;(2)合并消化道畸形;(3)合并严重先天性疾病;(3)中途停止母乳喂养或受病情影响禁食;(4)合并母乳禁忌证;(5)伴有影响母体喂养或泌乳的状况,如手术史、乳房整形史等;(6)不同意配合研究或中途退出本次研究者。

1.2 方法

应用母乳喂养质量改进项目,具体如下:(1)妊娠期间,医护人员要增强对母体以及胎儿的评估,针对具备早产风险较高的孕妇,医护人员需对孕妇开展早产儿母乳喂养宣教,从而加深孕妇对母乳喂养的认知,提高孕妇对母乳喂养的重视度,并且医护人员要着重向孕妇强调母乳喂养的益处。早产儿娩出后,医护人员要教授产妇正确的排乳方式,并为其讲解相关注意事项,包含宣教与实操示范,具体如下:①挤奶。挤奶时,操作者需做好手部清洁,将食指与拇指分别放置在乳晕两侧,食指、拇指与乳头需在一条直线上,随后向胸壁方向以一压、一挤、一放频率反复挤压,20min-30min/次,每隔3h挤1次奶,晚间不间断,可应用吸乳器。②乳房按摩。先使用清洁温热毛巾热敷乳房,时间持续5min,用双手手掌自乳房边缘向乳头中心按摩,随后张开五指托起乳房,轻轻拍打、抖动乳房,分开食指、拇指后将其放在乳晕处,按压并挤压乳晕下乳窦,从而促进乳腺管畅通,促进乳汁排出,缓解胀痛。③饮食指导。指导产妇进食营养价值高的食物,如鸡蛋、牛奶、水果、蔬菜等,同时要多喝一些汤水来催化乳汁分泌。(2)①患儿入新生儿科后,医护人员可采取分发宣教手册、播放宣教视频、创建早产儿微信群等方式开展宣教工作。②为产妇提供NICU母乳喂养相关器材及设施。创立独立的母婴室,并于室内配备充足的设施及器材,如储奶袋、吸奶器等,进而满足早产儿家长多方面的需求,对于可到现场的产妇,可于现场收集母乳。③医护人员需组织新入科的早产儿家属接受相关培训。患儿入院后,对于超低或极低早产儿患儿的家属,主治医师需叮嘱其送新鲜母乳(离体后无任何处理离体时间<3h),在保障母乳喂养的基础上,医护人员需叮嘱其加强新鲜母乳喂养,培训工作以此为主,患儿家属培训考核达标后,科室会为其颁发母乳证,以后需凭证运送母乳,进而保障母乳质量。对于受特殊原因影响无法参与培训的患儿家属,相关护理人员需亲自至病房对患儿家属进行培训,从而最大程度保证母乳的质量。④创建母乳管理系统,每天均需统计、分析在院早产儿母乳喂养状况,包含母乳量、喂养时间、母乳质量等。(3)待奶量到达80ml-100ml/d时,护理人员需遵医嘱为早产儿增添母乳强化剂,初始剂量为半剂量,后逐步增加至全剂量喂养。针对暂时无法经口喂养的早产儿,需开展母乳鼻饲喂养,每次喂养前,护理人员需给予早产儿时长为5min的非营养性吮吸锻炼,从而锻炼患儿吮吸能力,尽快使患儿可经口喂养。(4)定期安排产妇探视患儿,待早产儿状态稳定后,母婴同室,给予其家庭化陪护,教授产妇新生儿照顾方式及正确的母乳喂养方式,从而促进患儿家属及患儿平稳、快速地从医院向家庭护理转变。

1.3 观察指标

(1)统计对比两组新鲜母乳喂养状况,包含首次母乳喂养日龄、1周内母乳喂养程度、2周内母乳喂养程度、静脉营养时间、纯母乳喂养时间、新鲜母乳喂养、喂养不耐受状况。新鲜母乳合格评定标准:①新鲜母乳从离开母乳至喂养<3h;②新鲜母乳采集、储运、运输均与相关规定相符;③母乳颜色正常、质地均匀,无沉淀与析出;④新鲜母乳离开母体后未接受任何处理,例如速冻、冷藏、巴氏消毒等。

(2)统计对比两组早产儿生长状况,包含出院身长、出院头围、出院体重、恢复出生体重时间。

1.4 统计学处理

表 1 两组新鲜母乳喂养状况比较[n(%),x±s]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新鲜母乳喂养状况

相比对照组,观察组首次母乳喂养日龄、1周内母乳喂养程度、2周内母乳喂养程度、静脉营养时间、纯母乳喂养时间、新鲜母乳喂养、喂养不耐受状况改善明显,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比较两组早产儿生长状况

两组早产儿出院身长、出院体重状况差异不显著,组间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对照组早产儿,观察组早产儿出院头围更大,恢复出生体重时间更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早产儿生长状况比较(x±s)

3 讨论

母乳是新生儿最佳的食物,其不仅具有丰富的营养成分,还具有诸多生物活性成分,在预防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感染等方面有积极作用。部分研究指出,母乳中蕴含多能干细胞,对婴儿多种器官的生长发育存在促进作用,且可预防疾病。当前,国内临床为早产儿提供母乳喂养的方式主要为预先收集母乳冷藏,收集量大时冷冻备用,待需要时取出,自然解冻后加热喂养。但临床实践发现,经冷冻或其他方式处理过的母乳,其蛋白质与脂肪被迫分离,营养价值大大降低,致使喂养效果不佳。为保障母乳质量及喂养的安全性,部分母乳会进行巴氏消毒处理,此种处理措施会致使母乳中大量免疫活性成分失活或者受损,增加感染及并发症发生的风险。再者,巴氏消毒处理会杀灭母乳中的双歧因子与有益菌,使用此方式处理过的母乳进行喂养会对患儿早期肠道产生不良影响,影响患儿生长发育。部分研究指出,新鲜母乳中蕴含婴儿成长所需的营养物质,且具有抗感染成分,可满足婴儿脑力及生理方面的营养需求,增强婴儿抵抗力,在预防疾病方面效果突出。相较于接受过处理的母乳,新鲜母乳营养成分更为全面,可为早产儿成长提供必要的能量,且新鲜母乳中蕴含诸多免疫保护成分,可增强早产儿免疫力与抵抗力,可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本次研究所实施的母乳喂养质量改进工作项目中,利用传统的分发宣教手册与互联网信息技术开展健康宣教工作,成功加深产妇及患儿家属对母乳喂养的认识,使其认识到母乳喂养的益处。通过对患儿家属的集中培训,及时、高效地解决患儿家属在实际操作中的困惑,增进医患间的交流,使患儿家属更为深刻地认识到新鲜母乳喂养的重要性及益处,通过培训使患儿家属掌握正确的母乳收集、运输方式,从而保证母乳质量。定期组织产妇探视患儿,给予家庭化陪护,教授产妇新生儿照顾方式及正确的母乳喂养方式,可帮助产妇及患儿平稳、快速地由医院护理向家庭护理过渡。

本次研究显示,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首次母乳喂养日龄、1周内母乳喂养程度、2周内母乳喂养程度、静脉营养时间、纯母乳喂养时间、新鲜母乳喂养、喂养不耐受状况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实施母乳喂养质量改进项目可提高母乳喂养质量。与对照组早产儿比较,观察组早产儿出院头围更大,恢复出生体重时间更短(P<0.05),说明实施母乳喂养质量改进项目可促进早产儿生长发育。

综上所述,应用母乳喂养质量改进项目可提升母乳喂养率、喂养次数以及合格率,促进早产儿生长指标改善,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母乳母乳喂养新鲜
小编来说“新鲜”事
新鲜汇
母乳质量优 婴儿体健康
母乳到辅食,如何无缝衔接
我用了20天追成全母乳喂养
新鲜
母乳喂养 好处多多
林姗:母乳喂养是幸福的
为治乳腺炎用抗生素 妈妈不用停母乳
新年好新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