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荟蜂蜜栓子午流注择时治疗中风后便秘气虚血瘀证患者效果观察*
2022-08-27陈兰香蓝珍杨西宁黄全珍王杰
文/陈兰香,蓝珍,杨西宁,黄全珍,王杰
中风病变位于脑部,充足的气血濡养才能维持脑部的正常生理功能,气血运行不足时,脑部出现气虚血瘀,瘀血阻滞脑窍,神机失用,故见意识不清、肢体偏瘫、言语不利等。中风后便秘是指中风后产生的以排便习惯改变为主的一种病症,临床表现为排便困难、排便时间延长,其中气虚血瘀型便秘最为常见。《灵枢.经脉》中说,大肠是“主津液所生病”,中风后便秘气虚血瘀型患者气血两虚,气虚使胃腑、大肠传导能力下降,无力推动大便运行,血瘀则使肠道失濡养,加重便秘发生。选择32例中风后便秘气虚血瘀症患者,运用常规护理干预+芦荟蜂蜜栓子干流柱择时纳肛法进行护理,成功改善了患者的便秘情况。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20年6月至2022年2月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医院就诊的中风后便秘气虚血瘀型患者62例,随机将患者分成两组。治疗组32例,其中男15例、女17例;年龄41~93岁,平均 ( 63.56±1.05)岁;病程23~121天,平均(38.41±4.10)天。对照组30例,其中男14例、女16例;年龄38~95岁,平均( 61.25±1.18)岁;病程27~130天,平均(56.13±4.25)天。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1.2.1 中医诊断标准
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即排便次数减少,周期延长,每周少于3次,大便硬结或团块,排便难或无力,排便不爽,伴有神疲乏力、自汗、口臭、腹痛、腹胀、心悸等。
1.2.2 西医诊断标准
符合2006年功能性胃肠病罗马Ⅲ标准,有下列2个或2个以上症状:①每周排便少于3次;②感到费力排便时间至少占25%;③排便不尽感觉的时间至少占25%;④排便有阻塞感的时间至少占25%;⑤需要人工辅助排便次数至少占25%;⑥大便坚硬或呈团块次数至少占25%。排除肠道器质性病变或肠道结构异常引起的便秘、药物性便秘,没有使用泻药时很少排出稀烂便。
1.2.3 辨证分型标准
参照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制定的功能性便秘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拟定:主症为大便硬或不硬,有便意但排便费力;气短自汗。次症为神疲懒言;便后乏力;面色淡白或暗。判定证型:主症基础上加次症1~2项即可诊断。
1.3 纳入标准
①符合中医关于便秘的诊断标准;②均符合2006年功能性胃肠病罗马Ⅲ标准。③中风后便秘患者,中医辨证为气虚血瘀型,一个星期内未服用过通便药物;④肠道无器质性病变或肠道结构异常;⑤知情并同意加入本项研究。
1.4 排除标准
①纳入标准者除外;②肠道结构异常或肠道器实性病变引起便秘的患者;③一周内使用过通便药物的便秘患者;④伴有严重肝、肾损伤及恶性肿瘤的患者;⑤中医辨证除气虚血瘀型外其他症型便秘患者;⑥不能坚持完成观察疗程的治疗者。
2 治疗方法
2.1 基础治疗
两组均进行中风后常规治疗,治疗方式包括氧疗、改善循环、营养脑细胞、控制血压、低糖及低脂饮食、针灸、推拿等。
2.2 常规的护理干预
2.2.1 饮食指导
采用合理的饮食结构,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量,含膳食纤维多的食物有芹菜、菌类、全谷物等。人体不能吸收膳食纤维,但纤维素亲水性强,吸收水分后可增加粪便的容量,刺激结肠蠕动,推动粪便运行,促使粪便排出。同时保证水摄入量充足,每日饮水量大于1500mL,水果以200-400g为宜。
2.2.2 饮食宜忌
饮食宜清淡,定时定量进餐,禁烟酒,忌生冷、辛辣等刺激性食物,产气的食物能够刺激肠道蠕动,宜多吃,如萝卜、白薯等,少吃柿子、高粱、糯米等食物,以免加重便秘。
2.2.3 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
根据个人的生活习惯及饮食规律,安排定时排便时间,每天大约相同的时间如厕,有无便意均需如厕蹲便5分钟以上,养成正常的排便习惯。指导或协助卧床患者进行腹部按摩,可在餐前或餐后20分钟进行,方法为:患者取仰卧位或半坐卧位,在患者脐周10cm范围内,操作者使用手掌大小鱼际部位沿顺时针方向均匀用力按摩,每日早晚各1次,按摩力量及速度以轻推、揉捏为主,10~15分/次,促进肠蠕动,诱发排便反射。
2.2.4 功能锻炼
注意肢体功能训练。医务人员或家属协助患者进行双上肢和双下肢的被动运动,双上肢行上举运动、伸屈运动,双下肢行背伸背屈、外展、内收、旋转、屈膝、抬高运动,被动运动每次20-30下,每次20~30分钟。
2.3 治疗组
常规护理干预+两枚芦荟蜂蜜栓子午流注择时纳肛,方法:选择大肠经对应的5点至7点(时间选定为每天早上6点至7点),患者采用左侧卧位,将芦荟蜂蜜栓两枚纳肛,待有便意时即可排便,一天一次,一个疗程为10天,连续治疗2个疗程。治疗期间如患者三天以上未排大便,即可遵医嘱采用排便药物内服或外用治疗,作为无效病例。如患者出现水样便并每日超过4次,遵医嘱进行止泻治疗,判为有效病例。
2.4 对照组
常规护理干预+20ml两枚开塞露子午流注择时纳肛,方法:选择大肠经对应的 5点至7点(时间选定为每天早上 6点至7点),患者采用左侧卧位,将开塞露纳肛,嘱患者夹紧臀部,内收肛门,坚持5-10分钟,便意强时即可排便,一天一次,一个疗程为10天,连续治疗2个疗程。治疗期间如患者三天以上未排大便,遵医嘱采用排便药物内服或外用治疗,作为无效病例。如患者出现水样便并每日超过4次,遵医嘱进行止泻治疗,判为有效病例。
3 疗效观察
3.1 疗效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判定。治愈:2天内解便,便时通畅,便质转润,短期无复发。好转:3天内解便,便时欠畅,便质转润。未愈:症状无改善。总有效率=治愈+好转。
3.2 统计学方法
3.3 治疗结果
3.3.1 2组疗效比较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62%,对照组为76.6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综合疗效比较[例(%)]
4 讨论
国外有学者研究发现, 脑中风患者发生便秘后生活质量下降, 影响患者康复,住院时间相应延长,加重了家庭的经济负担。中风后便秘气虚血瘀型患者气血两虚,气虚使胃腑、大肠传导能力下降,无力推动大便运行,血瘀则使肠道失濡养,加重便秘发生,故对于中风后便秘气虚血瘀型患者宜补气为主,活血、润肠通便为辅,解决患者便秘问题。
芦荟中富含多种有效成分,其中柠檬酸钙物质具有强心、活血化瘀的功效,芦荟大黄素在大肠中发挥刺激性泻下作用,同时芦荟中丰富的膳食纤维在肠腔中吸收水分后使粪便容量增加,刺激结肠蠕动,推动粪便运行,促使粪便排出。
《伤寒杂病论》中的“蜜煎导方”是张促景的千古奇方,此方可用于治疗津液亏损过甚导致的大便干结和难解(津亏便结证)。蜂蜜,性味甘平,归入脾、胃、大肠经,具有补中缓急、润燥、增强肠蠕动及使脏腑气息通畅等作用。芦荟则有活血、化瘀、消炎、泻下及增强肠道蠕动等作用。两者合用,既能通便又能补中益气,调理肠胃,解决便秘的同时还能预防便秘的发生。
子午流注是气血运行的规律,根据子午流注原理,人体五脏六腑的气血运行盛衰规律与十二经脉的盛衰规律密切相关,治病时可以根据气血运行在不同时辰的盛衰规律来进行,针对性更强,效果事半功倍。
大肠经最旺时辰为卯时(5点至7点),此时有利于排泄。因此选取卯时(5点至7点)进行自行研制的芦荟蜂蜜栓纳肛治疗,效果最佳。
本研究结果显示,芦荟蜂蜜栓子午流注择时(5时至7时)纳肛治疗中风后气虚血瘀型便秘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0.62%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76.66% ,且治疗组的排便次数和大便性质转润情况优于对照组,说明常规护理干预+芦荟蜂蜜栓子午流注择时纳肛治疗中风后便秘气虚血瘀型患者有较好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