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巯咪唑和普萘洛尔治疗甲亢的效果和患者不良反应分析
2022-08-27王莎莎
文/王莎莎
甲亢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内分泌系统病症,主要是由于甲状腺机能紊乱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度而引起的。甲状腺疾患还伴有其他一些并发症,临床上以交感神经亢进和新陈代谢亢进为主,如发病后不及时进行有效的处理,病情会进一步恶化,最终会引起甲亢性心脏病,严重的会危及病人生命。甲亢是指甲状腺机能亢进,是一种内分泌系统的疾病,会出现多汗、心率加快、多吃等症状,有些人还会有不同程度的甲状腺肿大。严重的会对病人的日常生活和审美产生不良的影响。因此,临床上对甲状腺功能亢进的病人进行积极、高效的治疗是十分必要的。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放射性碘治疗是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重要手段。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药物有甲巯咪唑、普萘洛尔。然而,经过临床研究后人们发现,长期使用一种药物,由于病人对药物的耐药性增加,用药效果会被抑制,所以最终的疗效并不是很好。因此,在临床上,人们开发出几种结合疗法,利用不同药物的组合,提高药品的使用效果。本研究分析了甲巯咪唑和普萘洛尔治疗甲亢的效果和患者不良反应,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甲亢患者共6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男13例、女17例,年龄24-59岁,平均(41.44±13.95)岁,病程5-22个月,平均(9.83±5.22)个月。观察组男14例、女16例,年龄24-58岁,平均(41.28±13.78)岁,病程5-22个月,平均(9.87±5.12)个月。两组统计学比较P>0.05。本研究经伦理委员会批准。入选条件:①临床表现符合《中国甲状腺疾病诊治指南》(2)有关诊断规范一致;②经影像学、血清学检查证实;③患者自愿参加。排除条件:①有其他内分泌方面的问题;②主要器官的机能不完善;③妊娠和哺乳的妇女;④药物过敏。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甲巯咪唑口服治疗,一天一次,一次20mg,或一天三次,一次10mg,好转后减量为1天1次,1次10mg。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普萘洛尔,口服服用,1天3次,1次10mg。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个月。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心悸、畏热畏寒、多汗、消瘦改善时间,治疗前后患者甲状腺功能、总有效率、不良反应。
1.4 疗效标准
显效:心悸、畏热畏寒、多汗、消瘦等均消失,甲状腺功能正常;有效:甲状腺功能改善50%以上;无效:疾病改善程度低于50%。排除无效率,计算总有效率。
1.5 统计学方法
在SPSS22.0软件中,计数以x统计,计量以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心悸、畏热畏寒、多汗、消瘦改善时间比较
观察组心悸、畏热畏寒、多汗、消瘦改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心悸、畏热畏寒、多汗、消瘦改善时间比较(x±s,d)
2.2 治疗前后甲状腺功能比较
治疗前,二组患者甲状腺功能比较,P>0.05。治疗后,两组甲状腺功能均有所改善,观察组促甲状腺激素显著高于对照组,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和甲状腺素低于对照组,P<0.05。如表2。
表2 治疗前后甲状腺功能比较(x±s)
2.3 总有效率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如表3。
表3 两组总有效率比较[例数(%)]
2.4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对照组30例患者中,3例(10%)皮疹、2例(6.67%)肝功能异常、3例(10%)白细胞降低,不良反应率为26.67%(8例)。观察组30例患者中,1例(3.33%)皮疹、1例(3.33%)白细胞降低,不良反应率为6.67%(2例)。不良反应率比较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甲状腺激素具有促进新陈代谢、促进胃肠活动、增加热量等功能,这种激素的产生会增加机体的氧化反应,从而引起身体重量的减轻,还会引起生理和精神方面的不适,比如,怕热多汗、心率加快、失眠、情绪不稳定等。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是导致甲亢的主要病因,目前还没有明确病因,主要与精神压力过大、睡眠不足、发烧等因素相关。如果不及时治疗,就会发展为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病人体质会逐渐消瘦,容易感染传染性疾病,从而导致伤残甚至死亡。目前,在临床治疗中常用的是抗甲状腺药,其中甲巯咪唑和普萘洛尔是常用的两种药。
甲状腺功能亢进是一种比较常见的代谢性病症,不仅会对人体的代谢产生一定的干扰,也会对心脏、周边血管系统产生一定的干扰,从而导致心律不齐、心力衰竭,威胁到病人的生命。甲状腺功能失调是一种常见的高发病率,其发生率仅次于糖尿病,遗传因素、碘饮食、免疫功能紊乱、药物作用、细菌感染、精神刺激等都与甲状腺功能失调有关。甲状腺功能亢进的常见表现为心悸、多汗、食欲不振、躁动不安,同时还伴随眼睑水肿、视力减退等,如果没有得到有效的处理,血清T3、T4、FT3、FT4等指标会明显升高,从而引发甲状腺功能紊乱、肝功能异常、心力衰竭等,严重的可能会造成死亡。另外,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还会引起月经不调、闭经、习惯性流产等,对男性可能造成阳痿,影响生育。所以,对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进行积极的干预,对于维护患者健康、家庭和谐具有重要意义。
现在,临床上以药物治疗为主,常用的有甲巯咪唑、普萘洛尔等,能有效降低甲状腺素的释放,使病情好转。甲巯咪唑是甲状腺的一种抑制剂,可以通过抑制甲状腺过氧化酶合成,减少甲状腺激素分泌,达到治疗甲亢的目的。另外,甲巯咪唑可对 B淋巴细胞产生抗体,促进 T细胞正常功能的恢复。普萘洛尔是一种抑制剂,通过抑制目标组织的β受体,抑制儿茶酚胺对心脏的影响,减少心脏的氧消耗,促进心脏的恢复。普萘洛尔还可减轻交感神经的亢进力,使其回注率下降,减轻心脏负担。
本研究显示,观察组心悸、畏热畏寒、多汗、消瘦改善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二组患者甲状腺功能比较,P>0.05。治疗后,两组甲状腺功能均有所改善,观察组促甲状腺激素显著高于对照组,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和甲状腺素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可见,甲巯咪唑、普萘洛尔联合用药具有更好的效果,这是因为两者结合可以达到协同增效的效果, 甲巯咪唑可以通过阻断甲状腺中的过氧化物酶,阻止甲状腺素(T4)和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的生成,并通过阻断 B淋巴细胞的产生,减少血液中的甲状腺刺激性抗体,使其恢复正常。普萘洛尔是一种能有效降低心率、心肌收缩能力、心排血容量的药物,可长期、温和、缓慢、有效地抑制肾素释放,它可以有效地阻止甲状腺激素所致的心肌功能紊乱,阻止T4向T3的转变,控制甲亢病情。甲状腺功能亢进是甲状腺功能亢进的一种病症,是甲状腺合成、释放大量甲状腺激素,引起人体新陈代谢亢进、交感神经异常亢进。甲亢是由机体的淋巴细胞分泌出的一种能激发甲状腺分泌的免疫球蛋白 TSI引起的。目前,对于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病因,临床上还没有一个明确的结论,多数患者都是因为睡眠不足、精神压力过大而导致的,而在临床上,患者往往会引发脱发、糖尿病、白癜风等多种疾病。因此,掌握甲状腺功能亢进的关键是及时有效的临床处理。临床除了遵医嘱服药,还需要增加营养和调节心情。因为甲状腺功能亢进的病人,由于体内有大量的T3和T4激素,因此人体代谢能力比较强,需要的营养成分也比较多。甲亢病人在治疗期间要多吃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品,每天要保证卡路里的摄取,多补水。甲状腺功能亢进的人要尽量减少高碘饮食。治疗过程中,不仅要在医师指导下进行常规的检查,还要正确对待疾病,一定要注意心理上的紧张,避免过大的心理压力。
本研究中,对照组30例患者中,不良反应率为26.67%(8例)。观察组30例患者中,不良反应率为6.67%(2例)。不良反应率比较结果为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可见,甲巯咪唑联合普萘洛尔具有更高的安全性,这是因为两者结合可以达到最佳的效果,同时普萘洛尔可以减轻甲状腺激素对心脏的伤害,也可以降低对甲状腺激素的副作用。对于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病人服用药物前、服用药物中和服用药物后的血液常规检测,明确诊断是否有可能导致白细胞下降。白细胞下降是甲亢引起的,病人在服药前可能会白细胞胞浓下降,胞浓使用了一些抗甲状腺药后,病人的血液指数应该是正常的,只有在服药后,才会有白细胞浓度的进行性下降。如果是由于甲亢引起的白细胞浓度下降,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一些提高白细胞的药,同时服用抗甲状腺药,一旦病人得到了有效的治疗,就会慢慢改善。对于由于药物导致的白细胞浓度降低,建议患者进行定期的血液检查。
综上,甲巯咪唑联合普萘洛尔对于甲亢的治疗效果确切,安全性高,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