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性心理护理干预在剖宫产围手术期的应用有效性分析
2022-08-27顾元红陈娜
文/顾元红,陈娜
近年来,基于医疗科技不断进步,剖宫产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已代替阴道分娩成为难产、产科合并症及胎位不正产妇常用分娩方式,有利于改善妊娠结局,挽救新生儿及产妇生命。然而剖宫产具备一定创伤性,受手术切口、子宫收缩等因素影响,易导致产妇术后出现疼痛感,再加上大多数产妇对于手术缺乏认知,易导致其产生一些负性情绪,进而影响到手术效果及术后康复质量,故而重视产妇围术期心理需求,积极提供有效护理干预,对促进其术后康复具有积极意义。本研究以2021 年1 月至2021 年12 月在我院接受剖宫产术的120 例产妇作为本次试验对象,主要目的是为了探讨在围术期对产妇展开针对性心理护理的施护价值,现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资料
本组入选对象为120 例行剖宫产术的产妇,组间以随机数字表法实施分组,回顾性分析本组对象基础资料,对照组:年龄为25~42 岁,平均年龄33.67±5.81 岁,孕周38~40 周,平均孕周39.04±1.01 周;观察组:年龄为27~40 岁,平均均龄33.05±5.64 岁,孕周为38~40 周,平均孕周39.11±0.92周。综合分析两组资料数据(P>0.05),可对比。(1)符合剖宫产指征;(2)遵循知情原则且同意参与;(3)临床资料无缺失;(4)单胎足月妊娠;(5)无言语或精神障碍。排除:(1)存在视觉或者听觉障碍;(2)重要脏器功能不全;(3)存在严重并发症;(4)依从性不高;(5)试验中途因自身原因退出。
1.2 方法
对照组提供常规护理,遵医嘱落实各项护理操作,术前由巡回护士做好术前访视工作,详细查阅产妇病历与检查报告;将注意事项、手术室环境等告知产妇及家属;完善术前相关准备,协助产妇做好各项检查等;观察组则在上述基础上提供针对性心理护理,内容为:(1)术前:在产妇入院之后以热情态度接待,主动与产妇交流,掌握其家庭情况、个人习惯等基础信息;将手术安全性、麻醉医师及手术医师信息告知产妇及家属;结合产妇心理状态与个人信息,及时展开针对性疏导干预;(2)术中:将手术室相关情况向产妇进行介绍,以此缓解其对于手术室环境恐惧、害怕心理;合理调整手术室温湿度,给予保暖五件套,为病人提供身体上的温暖;结合产妇喜好为其播放一些舒缓类音乐,为其提供整洁、舒适环境;术前检查手术需用器械、急救物品与设备等,搀扶产妇入手术室并协助其躺于手术床上,在操作期间动作需轻柔;指导产妇深呼吸,以握手、交流等方式缓解产妇情绪,增加其安全感;协助产妇调整体位,熟练配合麻醉医师及手术医师进行各项操作;待产妇成功分娩出胎儿后,及时告知其胎儿体征,并认可及赞美产妇状态,促使其产生自豪感及欣慰感;(3)术后:①强化巡视力度,主动与产妇交流,密切观察其情绪变化,可采取抚摸等方式给予产妇情感支持与心理安慰,促使产妇心理得到满足感及安全感;②术后疼痛属于正常的生理反应,需将疼痛发生原因、持续时间等告知产妇,促使其心理上有所准备,以此增加其自控感;叮嘱产妇家属为其按摩下肢,加快下肢血液循环速度,避免形成下肢静脉血栓;做好外阴清洁工作,及时更换护垫,确保外阴处于清洁状态;③术后叮嘱产妇卧床休息6h,以自觉舒适体位为主,每隔40min 协助产妇进行体位更换,在翻身过程中动作需轻柔,避免碰到产妇伤口,导致其出现疼痛感或渗血情况;当产妇能够倚靠时,应将软枕垫放于其腰部与肩后,确保体位处于舒适位;④若产妇术后存在乳房不通畅情况,可由专业的护理人员对其乳房进行按摩,将热帖贴于乳房上热敷,以此来加快乳房通畅速度;若产妇乳汁分泌量过多,可指导其学会正确挤奶方法,降低其乳房胀痛感;⑤饮食护理:待术后产妇可进食时,叮嘱其多进食高蛋白食物,如鱼汤等,确保摄入充足热量的同时,避免发生排气障碍或者便秘。
1.3 指标观察及判定标准
(1)统计心理状况,评价量表选取SAS 焦虑自评量表与SDS 抑郁自评量表,量表临界值分别为50 分、53 分,得分越高则显示不良心理越严重;(2)统计疼痛程度,评价量表选取VAS 视觉模拟评分法,总分值为10 分,分值越高则显示疼痛程度越严重,分别在产后2h 及产后24h各评价1 次;(3)统计施护满意度,评价量表选取NSNS纽卡斯护理满意度量表,总分值为95 分,得分与满意度呈正比;(4)统计术后并发症,指标包括:出血、感染、尿潴留及腹胀,总发生率为各项指标总和;(5)统计生活质量,评价量表选取SF-36 生活质量简表,选取躯体功能、生理功能、社会功能及总体健康四项维度,每项总评分为100 分,得分与生活质量呈正比。
1.4 数据处理
2 结果
2.1 心理状况
由表1 可知,通过对施护前两组心理状况进行比较,无显著差异,P >0.05;经施护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各项指标评分较低,组间差异显著,P <0.05。
表1 两组施护前后组间心理状况对比(±s,分)
2.2 疼痛程度及满意度
由表2 可知,通过对两组疼痛评分及满意度评分进行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 <0.05。
表2 两组疼痛评分及满意度评分对比(±s,分)
2.3 并发症
由表3 可知,通过对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比较,观察组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 <0.05。
表3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n,%)
2.4 生活质量
由表4 可知,通过对施护后两组生活质量进行比较,观察组各项指标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 <0.05。
表4 两组施护后生活质量对比(±s,分)
3 讨论
剖宫产是临床解决高危妊娠、难产等问题的重要方式,具备创性特点,易导致患者出现一些负性情绪,同时还会由于应激反应而造成患者发生一系列并发症,不利于术后恢复。近年来,基于医疗技术及麻醉学不断发展,剖宫产手术趋向于完善,通过在剖宫产术后辅以有效护理干预,既能够起到改善患者应激反应与不良情绪的作用,同时还能减少围生期并发症发生风险,对确保母婴健康具有重要意义。既往临床在开展护理服务时,大多以传统护理为主,其主张将疾病作为护理中心,未重视患者护理需求及护理感受,最终导致护理效果并不理想。而针对性心理护理通过结合产妇心理状态与情绪变化情况,以个性化护理模式对其展开心理疏导,有效解决产妇心理问题,与其构建良好、和谐护患关系,进而能有效提升产妇治疗依从性与分娩信心。本研究中,经比较常规护理与针对性心理护理在剖宫产产妇围术期中的施护效果差异性,结果发现施护后观察组产后2h 疼痛评分为6.62±0.87 分、产后24h 疼痛评分为4.47±0.62 分,低于对照组7.54±1.13 分、5.98±0.75 分,观察组施护满意度评分为72.38±5.11 分,高于对照组64.80±3.68 分,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3.33%,低于对照组15.00%,观察组躯体功能评分为75.69±4.11 分、生理功能评分为78.30±3.60 分、社会功能评分为76.87±4.21 分、总体健康评分为80.07±4.30 分,均高于对照组68.94±3.62 分、70.21±2.84 分、69.25±3.10 分、72.11±2.69 分,这 证 明将针对性心理护理应用于产妇围术期中,具备有效性及可靠性。通过在产前结合产妇具体情况及心理状况,提供针对性疏导干预,可有效提高其依从性,确保手术顺利开展;经术后合理调整手术室温湿度,给予产妇鼓励及支持,可为其营造良好治疗环境;经术后强化病房巡视工作,展开体位护理、疼痛护理及乳房护理等干预,可帮助产妇尽快适应角色转变,提高其顺应性的同时,还能降低其术后疼痛感,确保每日摄入充足营养,对促进产后尽快康复具有重要意义。杨莲芳经探讨“围手术期优质护理模式对剖宫产产妇心理状况及生理应激的影响”发现,观察组干预后SAS 评分为40.09±4.83 分、SDS 评分为32.84±2.56 分,低于对照组47.28±4.71 分、44.63±2.49 分,与本研究所得结果相符,这表明重视产妇围术期心理状况,及时展开针对性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其不良心理,有利于促进产妇术后尽快康复。
综上所述,对于行剖宫产术分娩的产妇,需重视围术期护理工作,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提供针对性心理护理,可得到理想施护价值,既能够有效缓解产妇不良心理,确保手术顺利开展,同时还能起到降低其术后疼痛感及增加产妇满意度的作用,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