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用并重 盘活红色资源
2022-08-27许幼飞
文︳七一客户端暨重庆市委党建全媒体记者 许幼飞
“红,是一种颜色,更是酉阳的精神海拔。”走进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南腰界,讲述者用革命故事再现那段难忘历史。
1934年,红三军一路经历坎坷和磨难,进入南腰界后建立起司令部,在这里生活、战斗长达半年时间,当地老百姓亲切地将他们生活过的老街唤为“红军街”。
在酉阳当地的保护和利用下,如今的“红军街”吸引了无数游客来访,探寻那段红色记忆。
重庆拥有丰富的红色资源,不只是酉阳南腰界。近年来,重庆各地都在积极探索,通过挖掘、保护、利用本地红色资源,逐渐走出一条红色资源创新性保护的新路子,开创了文旅融合发展新局面。
加强资源发掘
——从顶层对红色资源进行谋篇布局,让红色资源“亮”起来
6月9日,在西南大学校史馆英雄烈士专题展厅内,西南大学档案馆副馆长郑劲松指着一张发黄的手绢,对学生们动情地说:“我们西南大学一位退休教职工,曾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这是他离开朝鲜时,朝鲜民众送给他的手绢……”
这天,是西南大学校史馆英雄烈士专题展厅首次开放的日子,也是重庆市高校唯一一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正式揭牌的日子。
《新华日报》总馆旧址。图/王欢
“学校高度重视爱国主义教育。2021年,重庆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申报命名工作启动后,学校党委迅速召集相关部门召开工作会统一部署,由党委宣传部、党委网络工作部牵头落实,协同学校档案馆、校史馆、博物馆积极推进申报工作。”西南大学相关负责人称。
历时2个月申报、7个月评审,2021年10月15日,重庆市委、市政府公布了第七批重庆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名单,西南大学校史馆成功入围。
“我们花了两年时间,挖掘了与学校、地方相关的37位烈士的英雄事迹和珍贵实物。希望这些英雄事迹,能够激励当代大学生为国家发展繁荣而不懈奋斗。”郑劲松说。
作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实践载体,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日益成为激发爱国热情、凝聚人民力量、培育民族精神、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场所。截至目前,重庆已有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12个、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77个。
除了常态化开展重庆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申报命名工作,重庆还多措并举保护红色资源:全面准确统计革命文物的保存状况、产权属性、开放现状等基础信息,建立革命文物资源数据库;出台《重庆市革命文物保护利用总体规划》,系统部署革命文物保护管理运用工作……
“7月1日实施的《重庆市红色资源保护传承规定》,可以说是开启了新时代我市红色资源高质量保护传承的新征程。”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相关负责人称,“我们将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加强红色资源全面系统保护。”
突出品牌打造
——赋予红色资源功能性价值和情感性价值,让红色资源“活”起来
沿健身步道拾级而上,在半山腰眺望美景……位于渝中区的红岩文化公园,已经成为附近居民闲暇时漫步的首选。
除了漂亮的景致,公园内的红色资源——修旧如旧的《新华日报》总馆旧址,更是赋予了这里独特的魅力。
这片依山而建的建筑群,由5栋竹木、土木结构楼房组成,曾经汇聚了一群“笔尖战士”,是当时传播先进思想的新闻舆论阵地。馆内还打造了一个印刷互动区,游客可以在此体验《新华日报》的印刷过程。
在綦江区安稳镇崇河村,红色是道路两侧建筑的主色调,与视野尽头的郁郁青山交相辉映。
綦江是中央红军长征在重庆的唯一过境地。近年来,綦江深度挖掘红色资源,在崇河村打造了“枫香树下1935红军街”,仅2021年就吸引近10万人来此参观学习。
“在这里,游客可以重走长征路、听长征故事。”崇河村党总支副书记蒋发焱称,“去年,村集体经济收入20余万元,村民销售农产品收入100余万元,山村再也不是曾经冷清的模样。”
重庆红色资源丰富,如何利用好这些资源?
对此,重庆用实际行动给出了答案:将红色资源串联成线,形成文旅产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培育红色旅游市场新增长点,打造红色旅游品牌。
“‘枫香树下1935红军街’项目是长征国家文化公园(重庆段)已经建设完成的项目之一。”市文旅委相关负责人称,“目前,重庆段共实施文物保护、纪念馆建设、文旅开发等项目43个,相关景区景点接待游客超400万人次。”
与此同时,重庆还不断推出精品旅游路线,目前已有21条红色旅游路线,其中4条入选“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精品线路”。
“在此基础上,今年我们要进一步促进红色旅游、研学旅游等产品业态持续发展,推动一批国家级、市级旅游休闲街区发展。”市文旅委相关负责人说。
丰富精神文化
——用贴近时代、贴近生活的形态展现红色资源,让红色资源“热”起来
7月18日,沙坪坝区歌乐山下,重庆1949大剧院仿佛一座巨大的时钟,这是专为舞台剧《重庆·1949》打造的剧院。
吊脚楼建筑群、石阶与牌坊……舞台上,精彩的内容与精致的舞美相辅相成。观众仿佛回到了1949年解放前夕的重庆,时而身处狭窄的街巷,时而面对汹涌的嘉陵江,经历着一场身临其境的独特观演体验。
散场后,市民徐华还和朋友热烈地讨论着剧目。“真没想到,红色剧目还能这么演,我和朋友准备一起‘二刷’。”徐华说。
《重庆·1949》以1949年重庆解放前夕为大背景,讲述了众多被关押在渣滓洞、白公馆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黎明即将到来的前夜,与敌人殊死搏斗、宁死不屈的故事。
“《重庆·1949》要讲的不仅仅是当年在渣滓洞、白公馆牺牲的先烈们的故事,还有无数为了重庆解放而牺牲的普通人的故事。”总导演李捍忠称,“该剧不仅有大写意的场面铺排,还有许多细腻的情感刻画,例如狱中的风娃照料一株树苗,期待它长成参天大树的故事等。”
炫酷的舞台、细腻的故事,自启动公演以来,《重庆·1949》受到广大市民和游客的青睐,口碑爆棚。
“95后”观众张涵瑞对此感受颇深:“我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三刷’《重庆·1949》,最初是被这部剧令人震撼的高科技效果所吸引,后来就是一个个真情实意的故事,让我陷入深深的思考。”
红色资源不仅要“活”起来,还得“用”起来。
为此,市文旅委统筹组织、鼓励和支持有关单位,运用文艺作品传承红色基因:创作推出舞剧《绝对考验》、电影《王良军长》等文艺作品,川剧《江姐》、话剧《红岩魂》等25件作品入围全国建党百年主题展演展播展览;举办“文物映耀百年征程”主题论坛、“红色文物话百年”全媒体宣传等活动。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本次立法要求,以更高的站位和标准加强对红色资源的保护和传承,充分发挥其在爱国主义教育、党史学习教育、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市文旅委相关负责人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