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山城记忆 传承红色基因
2022-08-27龙宣辰陶一晨见习
文︳七一客户端暨重庆市委党建全媒体记者 龙宣辰 陶一晨(见习)
“二外公,‘一一·二七’烈士殉难日被写入重庆地方性法规了!”7月1日,在微信朋友圈看到《重庆市红色资源保护传承规定》正式实施的消息后,年过花甲的肖红将《规定》内容看了一遍又一遍,然后在心底将消息遥寄给已经离世多年的二外公。
1949年11月27日,重庆解放在即,国民党反动派却对囚禁在白公馆、渣滓洞等监狱的革命者进行了大规模屠杀。肖红的二外公谭沈明,便是牺牲的革命者之一。
作为红岩烈士亲属,肖红将宣讲红岩精神当作一份责任,连续12年担任重庆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讲解员。
有人问肖红,为什么要坚持做讲解员?她的答案非常朴实:“我希望人们能从革命先辈宁死不屈的斗争故事中,知道今天生活的宝贵,获得开创新时代的奋进力量。”
在肖红的期盼中,重庆红色资源保护传承工作不断突破,《规定》顺利诞生。
前进路上的“指路明灯”
“小时候,通过阅读课本,我便知道‘狱中八条’。但当我走进博物馆,实地看到那泛黄纸张上的墨迹,还有沾染鲜血的烈士遗物时,才真正体会到‘狱中八条’所蕴含的令人动容的自我革命精神。”2012年,刚进入西南政法大学读书的龚睿和同学一起来到重庆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第一次亲眼看到“狱中八条”原稿。
多年过去,龚睿没有想到自己竟然会与“狱中八条”紧紧相连——2021年,他成为一名纪检监察干部。
“打铁必须自身硬,纪检监察干部专门干‘打铁’的活,尤其需要自身过得硬。”面对工作中的种种诱惑,龚睿从未动摇。
“防止领导成员腐化;严格进行整党整风……”“狱中八条”总能在关键时刻帮助龚睿守住底线、积蓄力量。
73年前,“狱中八条”是关押在牢狱中的共产党人“最后的嘱托”。
73年来,它时时警示后人: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
“如果‘狱中八条’没能被妥善保存,我们将失去一个与革命烈士‘对话’的重要载体。”重庆市档案馆副馆长唐润明说。
在市档案馆内,有无数饱经沧桑的历史资料,它们穿越时光隧道来到我们面前:一封封渣滓洞狱中难友的家书,将革命志士在身陷囹圄之时的高昂斗志和乐观精神生动呈现;一张张老照片,将新中国第一条铁路等党带领人民创造的伟大成就一一展现,给予我们经验与自信……
“红色资源凝结着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中薪火相传的红色基因,是先辈为我们举起的‘指路明灯’。”在唐润明眼中,每一处红色资源都无比珍贵。
立法迫在眉睫
2019年初,时任荣昌区荣隆镇党委组织委员的张智勇来到荣隆镇玉久村(原凉风村)走访,在村办公室的角落里,他看见了一块约2米长的木匾。
拂去尘埃,“吕玉久”“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几个大字赫然在目。
“吕玉久是谁?”张智勇转身询问老村民,一个英雄的故事渐渐清晰。
1953年,鸭绿江畔,年仅22岁、来自凉风村的志愿军战士吕玉久与战友张明禄一次次冲进硝烟火海,用生命换来8名朝鲜妇女的平安。事后,中国人民志愿军某部和朝鲜人民政府在金刚山为他们树碑,中国人民志愿军政治部也追授吕玉久“特等功臣”荣誉称号。1954年,荣昌县委、县政府和县人民武装部(2015年,荣昌撤县设区)特制“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木匾献给吕玉久的家属。
随着时间的流逝,玉久村部分年轻人已不知“吕玉久”,只剩下满是尘埃的木匾被岁月侵蚀。
“这样一位英雄,我们怎能让后人忘记?”张智勇开始在工作之余为建立吕玉久纪念场馆奔走。
困难一重接一重。没钱,张智勇便向相关单位反复申请。英雄故居已成断壁残垣,其生活物件也未被后人保留,他只能前往区档案馆等地,在浩繁的档案中寻找有关吕玉久的资料……
2019年10月25日,吕玉久纪念馆正式开馆,看着人来人往的参观者,张智勇却深感遗憾:“如果早几年开启保护工作,也许还能让后人看看他生活过的地方。”
这样的遗憾,几乎每一位红色资源保护传承工作者都经历过。
“近年来,重庆对红色资源的保护与传承非常重视。”重庆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法制工作委员会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为了减少遗憾,2015年至2021年,重庆出台了《重庆市抗日战争遗址保护利用办法》《重庆市红岩革命旧址保护区管理办法》《重庆市英雄烈士荣誉保护工作协调机制》等文件。
“这些年我们积累了不少保护传承红色资源的经验,但也发现了红色资源范围不清、产权多元、管理不够顺畅、保障力度不够、公众对其保护意识不强等问题。”该负责人感叹道。
以《关于推进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2018—2022年)的实施方案》的落实为例,此方案2018年便由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印发,但截至目前,在全市149处革命文物保护单位中,还有60处没有划定保护范围,部分革命文物还未树立保护标志牌。
重庆急需通过立法巩固有益经验,解决现有问题,不仅仅是不可移动的红色资源,还包括精神类的红色资源,诸如红岩精神、抗疫精神等的保护传承。
量身定制“小体量”法规
2022年初,重庆市红色资源保护传承立法工作领导小组正式成立。
但鲜为人知的是,2021年底,一份包含37条内容的相关条例便已经成型。
可为何最终正式公布的是“规定”呢?
因为相比“大而全”、分章节的条例,重庆更需要一份实操性强、针对具体问题的“小快灵”规定。
为此,领导小组成立后,立法工作相关人员以问题为导向,多次召开专题论证会,并到各地考察走访,将条例调整为只有26条、操作性极强的“小体量”法规,精准破解保护传承工作中的痛点、难点问题。
什么是红色资源?
《规定》明确,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4个历史时期中,具有历史价值、教育意义、纪念意义的资源都应囊括在内。
红色资源如何确定、谁来保护?
《规定》明确,设立调查认定和名录制度、保护责任人制度,让散落各地的红色资源有“家谱”、有“管家”。
为充分发挥红色资源的宣传教育功能,此次立法还首次将“弘扬红岩精神”写入地方性法规,并将“一一·二七”烈士殉难日作为重庆独有的纪念日,与清明节、七一、烈士纪念日、国庆节一并纳入应当开展宣传教育活动的重要纪念日。
“《规定》为我们接下来的工作指明了方向。”唐润明说,如今,市档案馆正着手筹建“红色资源特藏资源库”,再次收集整理红岩资料成为最重要的工作之一。
“未来一定会有更多人记住‘一一·二七’烈士殉难日背后的故事,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对未来,肖红充满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