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胡同的记忆》南锣鼓巷手游文创设计研究

2022-08-25刘奕然薛诗凡

天工 2022年20期
关键词:胡同文创游戏

刘奕然 薛诗凡 王 晴

北京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

一、引言

俗话说:“有名胡同三千六,无名胡同似牛毛。”参差错落的胡同,是北京的历史文化名片。一砖一瓦、一墙一树,承载着这座古城特有的烟火气息与文化乡愁。而许多游客未到过北京,却早已对这里心仪已久。老舍的《茶馆》《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这些写过胡同的文学作品,就像一张张无声的名片,散布全国各地,在人们脑海里勾勒了北京独有的胡同风情:雍容、豁达、从容而亲切。

许多人远道而来,沿着街巷走一遭,看是看过了,但总觉得意犹未尽,因为从本质上讲,胡同是一个生活空间,那些文化与风俗来自烟火气、人情味。它不仅是百姓们出入家门的通道,更是一座座民俗风情博物馆,经过时光的洗礼,带着生活的印记。因而,传播胡同文化,仅有一个静态的展示空间还不够,更应当让其“活”起来。

而在《胡同的记忆》手游中展现的胡同的文化空间,正是把有滋有味的风土人情、名人轶事,从悠长的历史中搬到了一个人人可触可感的开放天地,很大程度上解了游客之“渴”。

二、南锣鼓巷

胡同是北京的毛细血管,沟通着大小街道,也承载着北京独有的民俗风情与人情世故。而南锣鼓巷是北京最古老的街区之一,位列规划中的25片旧城保护区之中。以南锣鼓巷为中轴,东西各有8条特色胡同整齐排列着,其中包含众多名人故居。它是我国完整保存着元代胡同院落特点、规模最大、品级最高、资源最丰富的棋盘式传统民居区,是最富有老北京风情的街巷,也是胡同文化的代表。

(一)南锣鼓巷文化发展现状

现今南锣鼓巷确定了“文化创意街区”的发展思路,以“大都之心、原生胡同、民居风情、创意空间”为发展定位。根据实地考察与往年的数据统计,南锣鼓巷主街上共分布了170家店铺,其中美食小吃餐厅占31.17%,饮品、咖啡店占7.05%,服装首饰店占20.02%,杂货百货店占19.41%,艺术工艺品店占22.35%。总的来看,目前南锣鼓巷以餐饮为主,文化主题业态比例偏低,游客大多停留于主干道,而蕴藏丰富的名人故居与生活感的“支线”胡同却无人问津。由此可见,旅游活动的可参与类型相对单一,在彰显地方文化特色方面有待提高。

(二)南锣鼓巷中的文创产品问题分析

“文化创意街区”让古典韵味与时尚融合,给一条传统的胡同注入新鲜的血液。但纵观南锣鼓巷的小吃小店和店内文创产品,发现以下问题。

首先,南锣鼓巷商业业态呈同质化,饮品小吃店铺数量较多,文化创意类店铺较少,一些商家在经营中过度商业化而忽视了地方文化的价值。其次,当今南锣鼓巷市场上的文创产品削减了游客的文化体验,南锣鼓巷本身该有的胡同韵味和历史文化在商业化的过程中被模糊与削弱,以至于来到此处的游客们并没有体验到他们想象中的古都风貌。虽然南锣古巷现如今确实有风格独特的商业和文化体系,但自身文化气息日渐缺失。在实地调研中发现,南锣鼓巷现有的文创产品不成体系。大多文创产品停留在图像结合的层面,功能定位不清晰,文化特色不明显,缺乏历史承载。产品创意性、趣味性仍存在进步空间。在文化承载上,南锣鼓巷中某些文创产品文化背景取材分散,常常出现不同区域的错位组合和朝代阶层的混乱。

因此,宣传南锣鼓巷本土文化,高品质有内涵的文创产品有待进一步开发。

三、南锣鼓巷与手游相结合的优势

笔者认为,可以将南锣鼓巷与手游形式相结合,让游客通过《胡同的记忆》这款文创游戏体验故事主人公的亲身冒险经历,在解谜过程中破解尘封的历史。这样的结合既可以突破人们对传统文化旅游产品单一的刻板印象,也将历史文化知识与游戏过程在互动中融为一体,使胡同文化焕发出新的生机。其结合优势有以下几点。

(一)沉浸式交互体验提升游客参与感

玩家进入游戏,将以第一视角切实体验南锣鼓巷的百年变迁。沉浸式的体验虚实结合,迅速将其带入文化氛围,从游客身份转化成玩家,实现了“客”与“主”间的转换,化被动为主动,使玩家有更大的选择权和探索空间。随着游戏体验的深入,游客对北京胡同文化的了解增多,对北京胡同地形、地貌、人文、历史、文化有了更全面的认识,今后的游览会变得更加有选择性、有目的性,进行主动性高、参与度强的深度游览。随着深度游、体验游的增多,在未来会对梳理胡同资源、实现人流分化起到推动作用。

(二)游戏黏着性体验可形成固定受众

游戏本身的黏着性体验如果和相关文化知识相结合,有利于对文化知识形成更加深入透彻的理解和记忆。《胡同的记忆》整体游戏设计从主人公儿时的生活环境切入,同时地图只开放到玩家人物该年龄阶段可到达的区域,游戏开端视角以仰视为主,而随着他年龄的增长和阅历的丰富,可到达的区域扩大,游戏视角逐渐变为平视,这样不仅使用户的黏着性越来越高,最重要的是循序渐进的游戏化设计有利于挖掘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达到对文化的深层理解。并且,游戏剧情的开放性与非线性剧情①非线性剧情:本文中所说的非线性剧情需要与插叙、倒叙这样的叙事手法区分开,在传统载体中,观众先经历哪段情节,后经历哪段情节一定是被安排好的,完全线性的,但是游戏剧情很多情况下是可以做到非线性的,一方面,游戏剧情可能是可以选择的,玩家的选择可能会决定游戏角色的存亡、剧情的走向,在一次游戏历程中,只会体验到多重世界中的一个;另一方面,多数开发世界游戏对于玩家先推动哪一段剧情发展也往往没有限制,只要满足某些条件就可以开启一段剧情。这样一来,游戏剧情或多或少地体现了玩家的心意,非线性的剧情也给了玩家独特的体验。结构的设定,使玩家随时跟进游戏进度,开发团队也可以随着相关历史资料研究的不断深入对内容进行不断的扩充,形成长期稳定的受众群体。

(三)以游戏艺术形式为载体,强化对外交流功能

荷兰著名学者约翰·赫伊津哈在《游戏的人》中指出:“人只有在游戏中才最自由、最本真、最具有创造力;游戏对人类文化有巨大影响,对于人类文明有重要价值。”游戏作为一种娱乐工具和艺术呈现形式,承载了深厚的情感与内涵,这也是游戏最具吸引力的地方。在“文化自信”背景下创新国产游戏不仅受益于传统文化,而且在文化的支持与推动下蓬勃发展。在游戏的传播中加强了传统文化在教育方面的普及,也成为国际间文化交流的桥梁。

《胡同的记忆》这款游戏所营造的并非一种纯粹的感官娱乐性的游戏氛围,而是融学习和娱乐为一体,从而激发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改变部分传统文化在用户心中“老旧乏味”的刻板印象。与此同时,分享、互动等功能的加入能够帮助游戏扩大用户范围,促进文化的传播。

(四)多方式联动体验,实现实景游精品化

在互联网与大数据的时代背景下,越来越多新型旅游方式走进大众视野,整个游戏的线上平台的搭建势必会将原有文本档案资料文化IP活化,拓宽原有游客的体验方式,打破时间、空间和地点的限制。随着体验环节的增多,在增强了原有胡同文化的IP价值的同时增加经济切入点,其设计环节有利于进行文创产品与服务多样化、品牌化建设。

四、《胡同的记忆》手游文创设计方法与理念

该文创游戏,是一款剧情向按点式文字冒险解密游戏。游戏以“还原最广义的,大众最期待的文人记忆里的胡同”为目的,以人物故事为主线,采用对话方式,用主人公的视角看南锣鼓巷胡同的百年变迁,以一件件小事为触发点,去探寻文人古迹当年的历史风貌。

(一)地图设定

游戏是在基于现实南锣鼓巷设立的半开放式大地图中进行。游戏中玩家将在此片区域进行探索,地图会随着游戏中时间变迁而发生变化,如春夏秋冬、年份、特殊日期。同时地图将考究历史,尽量还原真实的演变。在大地图中,玩家可点击南锣鼓巷相应的景点地标快速移动到相应的区域,并在其中进行探索,寻找解密素材或地标内的人物进行对话。

(二)触发机制与构想

在游戏中会有许多推进剧情的事件,大致分为这几类:第一,在场景中寻找线索,进行解密;第二,与地图中特定人物对话;第三,移动中遭遇特殊事件。为了丰富游戏可玩性,不同于传统的剧情类游戏,针对《胡同的记忆》有以下构想。

构想1:玩家的决定影响。可以让主人公路线随着游戏推进,会显示主线的分支树,可以回溯之前的剧情,选择不同的分支,达成多结局。

构想2:“必然事件”与“偶发事件”的设想。“必然事件”是指在地图中前往目标点时触发的一些支线剧情。这些事件和主线剧情有关联且每位玩家会必然经历,称之为必然事件。它通常在人物信标走过特定街道时触发,并会根据每位玩家当时的不同状态解锁不同的对话选项,从而产生不同的剧情结局。“偶发事件”是指玩家在游戏中有小概率触发的偶然事件。它通常作为奖励出现,系统会根据玩家的剧情推进情况随机发放,例如玩家解决偶发事件后将获得拼图碎片,在游戏后续推进过程中有机会将其合成完整图像,增长经验值,解锁更多剧情。

构想3:人物好感度设定系统。这款游戏不仅呈现了多线性的剧情,更加入了许多人情元素,如好感度设定。玩家与人物在对话的选择之间会建立友好(或不友好)的关系,当关系超过触发条件时会解锁关系对话,有机会解锁该角色特殊成就奖励。

以上就是相关游戏机制的设定,以此框架为基础,形成良性目标导向。

五、《胡同的记忆》手游文创设计实践

(一)传统游戏模块组件

在游戏设计中,随着游戏主线和不同支线的剧情推进,会逐渐引入经典民间文化元素,丰富了游戏玩法的同时提升了交互体验。典型民间传统元素内容包含八卦、九连环、鲁班锁、字谜、对对子、机关术、十二套绳、榫卯等。这些流传已久、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是民间文化的精髓,融合了中国古人的智慧。它们可能藏在一街一巷里,也可能藏在日常生活中。并且,玩家以第一视角进行游戏,将民俗文化作为日常生活的故事线贯穿剧情中伴随玩家成长,不仅还原了真实的历史,提升玩家代入感,而且更好地保持了游戏整体调性。通过游戏交互的设计,在继承中发展,既可以让玩家亲身参与感受经典民间文化蕴含的魅力,也可以传播优秀传统文化(如图1、图2)。

图1 游戏过程界面

图2 游戏标注功能操作界面

(二)美学表现

游戏场景设计是游戏美术风格的视觉基础,玩家以游戏主人公的视角进入游戏,目之所及的游戏场景是将玩家代入游戏情节的重要依托。所以在游戏操作中,整个UI系统界面图标分布、操作手势、交互方式都要精心设计,确保玩家能够沉浸其中,不会有“跳出感”。这对整个游戏美术制作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在整体美术风格设计中,游戏背景选择浅色宣纸,用富有情怀的单色水墨风格进行游戏视觉表现,寥寥几笔表现出了人物的生动状态,渲染了简单质朴的氛围,极具故事性。

(三)形象设计

游戏人物形象通过研读胡同相关的历史文献与书籍,并进行胡同走访调查,明确游戏时间历史定位为清末民初,结合胡同内的典型事件与传说进行设计,通过梳理关键角色、辅助角色等人物关系来构建游戏角色体系。角色造型在基于不同年龄、身份、人物外形个性化的同时,增强人物记忆点。为了使人物形象更具有视觉识别性和地域性,对人物形象进行特征性提炼设计。把握人物神态、造型和服饰要素,突出其人格特征,并根据情节不同,展现多种环境下的变化。本游戏中的主人公安北(如图3),在游戏初始是一个性格顽皮、活泼好动、思维活跃、喜爱冒险的五岁小男孩,所以在形象设计上在人物情态和面部特征中放大了其性格上天真活泼的特点,并显现了近代北方小孩特有的壮实与纯朴。

图3 游戏人物图鉴

(四)衍生品文创设计

《胡同的记忆》这款游戏衍生品可开发性高,如图所示,游戏中大地图衍生出的地图手环,即可佩戴地图(如图4、图5、图6)。地图采用夜光涂料,晚间可在胡同里探秘,趣味性强,也可融入地标打卡的功能,增强与游览者之间的互动,让南锣鼓巷的游客用更为古朴的方式进行游览,充分体验胡同的文化氛围,兼具纪念价值和实用价值。

图4 地图手环展开

图5 地图手环佩戴效果

图6 地图手环浏览实测

六、结语

现如今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起广泛重视,文化创意产业蓬勃发展,文化创意产品对文化的传承与推广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文创产品不同于普通的商品,其蕴含文化精神,在国内的发展还存在前进空间。本文基于南锣鼓巷当下文创市场现状与以网络游戏为载体的非遗文化传播的推行背景,以北京特色地域文化为切入点进行讨论,从文创的角度进行研究。《胡同的记忆》是一款形式与内容高度契合、功能定位明确、具有严谨且可考证的内容的特色文化创意游戏产品,通过游戏的数字化交互,这款文创产品将停留于文人记忆里的胡同以视觉化形式表现出来,从而填补了群众记忆中的空白,将不同时间空间的胡同文化与现代人连接了起来。

本文从文化创意设计研究的角度进行探讨,在后续跟进中,可以从不同的切入点和更全面的角度继续进行研究实践,以帮助胡同文化传播和数字文化创意产业更全面地发展。老舍说:“新梦是旧事的拆洗缝补。”这句话用来形容这款游戏的价值恰如其分,新潮与传统交融共生,今人与旧事隔空对话,文化便随着平凡生活源远流长,不断丰厚这座城市的生活诗意与文化底蕴。

猜你喜欢

胡同文创游戏
陶溪川文创街区
《岁寒三友文创海报》
“不落灰”的文创
铧芯文创
光阴,在胡同中流逝
最不像胡同的胡同
Preserving and Honoring Beijing’s Hutongs
胡同凶案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