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湘西地区民间雕刻技艺的产品开发与活态传承研究

2022-08-25蒋晓红怀化学院

天工 2022年21期
关键词:湘西雕刻技艺

蒋晓红 怀化学院

我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年历史的大国,是一个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随着中国历史发展互相融合、互相借鉴,共同构成了一个多元、充满活力、富有创造力的中国文化大环境。中国的地域化较为突出,因此某一地区的地域文化和传统艺术可以在该地区表现出很强的影响力。根据我国的基本国情,传统设计逐渐开始回归人们的视野,成为主流。因此,研究湘西民间雕刻产品遗留下来的文化精华,也有利于保护和发展我国的传统文化。

一、湘西雕刻简述

湘西地区雕刻技艺历史悠久,广泛应用于各种形式,包括木雕、石雕等。石雕雕刻的原材料一般为青石灰岩,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沅州石雕、泸溪菊花石雕、乾州水冲石砚雕,也常用于石门、柱子、墓碑等。木雕的主要雕刻材料有梨树、桑石树、杨树等木材,在建筑物和一些生活用品中运用,如角楼、阳台桥、庙宇、大门、窗花等,代表作有付氏木雕、金丝楠木雕、乌木雕。湘西雕刻物品受图腾崇拜的影响很大,其中大湘西地区民间以龙、虎等为主。

二、大湘西地区传统民俗家具雕刻技艺概述

(一)家具种类及雕刻技艺

床通常是家中的大型家具之一。大湘西地区土家族特别重视床的设计、雕刻和装饰。卧室床类家具基本上有三种类型:滴水床、罗汉床和拔步床。

1.滴水床

滴水床又称“牙床”,是土家族模仿大湘西地区民间房屋的檐沟形状,制作的一种悬臂式床。这种类型的床类似于屋檐样式的床檐,结构是逐层堆叠和渐进的,通常为三层或者七层。由于形状类似于房檐,而且房檐上经常有雨滴,因此这种床被称为“滴水床”。滴水床的做工非常精细。床上的龙雕造型炫目,十分精致。

2.罗汉床

罗汉床的结构主要为三围一缺的床结构,构成床的部分三面都有栅栏,一面没有栅栏。大多数栅栏都是用小木做的,由铆接组装而成。最简单的罗汉床是三面围三块整板。缺失侧对面的板更高,朱头用作梯形圆角。罗汉床简单大方,没有固定的尺寸。一般来说,较大的称为“床”,较小的称为“床榻”。罗汉和塔塔床的功能集中在座椅上,躺着的功能减弱甚至消失。然而,根据通常的分类方法,它们仍然被归类为躺着家具。罗汉床主要由腰部、成型脚、腿脚和裙子组成,腰部凹陷在上面板框架和齿杆之间,腿分为“鼓腿”“蓬牙”和“三条曲腿”,第一条是从拱门到底,第二条是从中间向外弯曲;目前成型脚的形状是正方形(包括矩形)和圆形(椭圆)之间的凹形、凸形或扁平形(如图1)。

图1 罗汉床

3.拔步床

不同于货架古色古香,床的布局不是直接的,而是靠大踏板支撑床,人站起来都需要踏板。拔步床在湘西少数民族中也是一种特殊的床种,床前常见的形状是一个小的构图走廊,尺寸丰富的床在床前可以发挥多种功能,在门廊里可以组装箱子,还可以放几把椅子。在湘西民间,从床上拔出的木材主要用于提取材料,一般根据床元素的位置选择不同种类的木材,如坚固耐用,可作为床梁。甚至有些有钱人更喜欢黄花梨、檀香或红木。

(二)主要雕刻法

对于家具图案的雕刻同样也是一门学问,土家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较高的艺术品味。大湘西地区最早的家具雕刻出现在7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比徽州、东阳的家具雕刻的起源时间要早得多。在艺术吸收方面,大湘西地区民间具有良好的可接受性。对于各种雕刻艺术来说,它取其精华,弃其糟粕,逐步发展出一系列的雕刻艺术,其雕刻艺术涵盖了中国大部分的雕刻造型艺术。

(三)雕刻技艺的主要特征

长期以来,湘西文人在家具生产中运用雕刻技艺。经过不断探索和发展,形成了具有大湘西地区民间独特文化的雕刻艺术。他们制作的家具不仅造型独特,非常漂亮,而且做工精细,具有大湘西地区民间文化的特点。总的来说,大湘西地区民间家具雕刻艺术的特点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实用性与美学的统一

首先,家具是为人类使用而制造的,因此它具有实用功能。其次,它们可以用来装饰。大湘西地区民间传统流行家具也具有继承大湘西地区民间文化内涵的特点。

2.体现了自然的质朴与美丽以及土家人质朴、豪放的人性

大湘西地区民间家具大多给人一种安定感和尊严感,其材料大多很厚。同时,大湘西地区民间家具的雕刻技术也很精湛。例如,大湘西地区民间椅子的腿是用厚实的材料制成的,这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大湘西地区人民朴素的民俗和大胆的性格。

3.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文人家具有两个特点:一是沉静,二是美观。沉静是指他们对大湘西地区民间传统流行家具雕刻技艺的研究。虽然平静,但在平静中隐藏着生动、多姿多彩,如家具雕刻风格、手法等,有许多祈祷主题和各种表达形式。

三、大湘西地区民间雕刻技艺的传承机制与现存问题的研究

(一)现代文明对湘西雕刻的冲击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人们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更多的传统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这也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带到了人们的面前,同时也对传统文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随着群众审美感知的变化,湘西传统艺术形象难以激发大众兴趣,导致湘西雕刻观众流失。雕刻在现代建筑和家居用品中并不普遍,一方面成本高,另一方面现代技术更符合大众审美,导致雕刻市场缩小。

(二)保护力度不足

湘西雕刻技艺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湘西雕刻技艺不仅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其实用价值同样也值得重视。然而,该地区对湘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并不及时,即使相关部门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采取了一些保护措施,但并没有形成科学的保护机制。长期以来,有关部门一直缺乏对湘西雕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其他地区的人对湘西雕刻了解不多,甚至根本没有接触过,更谈不上对湘西雕刻的保护和传承理念。湘西雕刻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多分布在乡村,在保护和传承过程中与外界没有密切联系,基础设施建设有待完善,导致一些扶持政策无法真正落实。

(三)面临传承难题

湘西雕刻技艺在进行传承时主要通过家族内传承以及学习传承的方式。这种类型的传承方式比较独特,规模小,难以培养大量的传承人,而且需要很长时间。虽然其有利于保证雕刻技术,但不符合如今现代社会的长远发展。如今,湘西非物质文化遗产雕刻的传承人大多是老人,下一代的传承人则极为稀少。如今,大多数年轻人选择外出工作,很少有人愿意静下心来学习雕刻技艺。可以说,湘西雕刻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着“后继无人”的困境。

四、湘西雕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路径

(一)加大传承力度

要保护好并且将湘西雕刻非物质文化传承下去,第一步要提高其知名度,提高湘西雕刻的曝光度,将其文化形象暴露在大众视野中。加强宣传,坚持正确的公众引导,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如利用如今的电子信息平台进行信息传播,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通过新的媒体平台进行广告宣传。同时,对湘西雕刻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深度挖掘和整理,线上线下同时进行宣传。一方面,应利用线下活动或场所进行广告宣传;另一方面,应开展动态网络广告,构建立体广告模式,让更多人感受湘西雕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

(二)构建保护与开发相结合的发展模式

我们要做到在保护的基础上正常开发,才能促进湘西雕刻非物质文化遗产适应时代潮流,并长期发展下去。在发展过程中,我们必须注意对其中心文化的保护。一方面,通过对湘西雕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实地调查和数据验证,对湘西雕刻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全面的归纳整理,分析其具体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保护和发展策略,以保护湘西雕刻的真实文化。另一方面,在保持其中心文化的基础上,与现代文化相融合,为其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我们可以借鉴现代雕刻的特点和优势,添加一些现代元素来吸引年轻人的注意力。

(三)与旅游相结合

旅游业是目前湘西地区的支柱产业,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湘西旅游业相结合,不仅可以增强湘西地区旅游业的文化特征,带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也有助于在全省范围内更广泛地宣传雕刻。旅游景点可通过在湘西设立雕刻博物馆,或举办各种活动,例如通过举办雕刻节来丰富人们的雕刻体验。

(四)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湘西雕刻是湘西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承载着湘西人民美好的生活愿望以及民族精神,历史悠久,文化丰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是湘西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保护的重要主体。一方面,支持当前的传承人克服转型中的具体困难;另一方面,应鼓励更多人参与传承,可以配合学校教育,例如在湘西举办雕刻课或选修课,以及在湘西举办以雕刻为主题的学校活动。

(五)政府给予支持与帮助

非物质文化遗产应当引起领导的重视并且有充足的资金支持才是深入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有力保障。因此,有关行政部门要充分认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义,从对国家、对历史负责的角度重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从制度建设、资金保障、人才队伍培养等方面给予支持。

五、结语

非物质文化与物质文化一样,具有同等重要的历史意义,是理解历史的重要工具。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维护文化多样性和恢复社会秩序的必要条件,对维护道德文明、增强民族信心和民族团结具有重要作用。在保护和保存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各部门、各团体应当共同参与保护非物质文化工作。传承人应当增强自身保护非物质文化的意识。国家机关、群众和大众传媒为保护和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人力、物力、智力和财力支持。

猜你喜欢

湘西雕刻技艺
非遗技艺绒花的传承与创新
治理的技艺:三代王官学新说
郑庆章 把“弄虎”技艺传回大陆
On art
技艺精湛 星光灿烂——来自欧洲的Herrmans
欢乐湘西
走进湘西凤凰城
雕刻树叶
湘西 国画
雕刻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