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川省核与辐射环境监测能力现代化的思考

2022-08-25罗文仲邓晓钦王洋洋苗发明王丽媛

四川环境 2022年4期
关键词:核设施监测站四川省

罗文仲,邓晓钦,蒋 洵,王洋洋,苗发明,王丽媛

(1.四川省辐射环境管理监测中心站,成都 610031;2.四川省遂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站,四川 遂宁 629000; 3.四川省环境科学学会,成都 610041)

前 言

辐射环境监测是核与辐射安全监管工作的重要基础和“顶梁柱”,是辐射污染防治工作的重要支撑[1]。推进核与辐射环境监测体系与监测能力现代化[2],对实现国家“十四五规划”中“严格核与辐射安全监管,推进放射性污染防治”的要求,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全国核与辐射环境监测力量主要集中在省级层面[3],31个省级辐射环境监测机构均通过了辐射环境监测能力评估,沿海的部分有核电厂的省份设置了区域监测分站,北京、四川等省份已建成具备一定规模的省级辐射环境监测网,西藏、宁夏两个自治区实现了省级辐射环境机构增编。总体来看,全国大多数省份的辐射环境监测能力正逐步得到加强;但在垂直管理改革和事业单位分类改革中,个别省份的省级辐射环境监测力量有所削弱,全国各地的市级辐射环境监测能力都呈现出弱化趋势。

1 四川省核与辐射环境监测现状

1.1 各级能力建设情况

“十二五”以来,四川省核与辐射安全管理能力得到了较大的提升,基本形成了“省、市、县三级监管,省、市两级监测”的工作格局。四川省辐射环境管理监测中心站(以下简称四川省辐射站)是生态环境厅唯一的核与辐射安全技术支撑单位,硬件配置质量和规模处于全国领先水平,是全国首批四个辐射环境监测达标单位之一[4]。绵阳、宜宾、乐山、广元等4市建立了独立的辐射环境监测站,其余市(州)均未设置独立辐射环境监测站,也无专门的编制。各市(州)均配有部分现场辐射环境监测设备,部分市(州)具有基础辐射实验分析设备。全省共有11个市(州)辐射环境监测站(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站)取得了现场辐射环境监测项目计量认证资质。省内个别重点县(市、区)也配有少量现场辐射环境监测设备,所有县(市、区)均未设置辐射环境监测机构,无编制、无人员、无能力。

1.2 当前面临的挑战

“十三五”期间,随着生态环境领域简政放权与各项改革的不断深入、核与辐射相关产业高速发展,全省核与辐射环境监测工作种类、对象、点位,都比“十二五”末期翻了好几倍。近年来,四川省辐射站新增了核技术利用单位辐射安全监督检查、核与辐射建设项目环评技术评估、核技术利用辐射安全与防护培训考核等职能职责;在原有辐射环境监测工作量逐年增加的基础上,还先后新增

图1 近年四川省国控、省控辐射环境 质量监测点位数量变化Fig.1 Change of state-controlled and provincial- controlled radiation environmental quality monitoring points in Sichuan Province in recent years

了省级以上重点核技术利用单位监督监测、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放射性水平监测、核设施预警监测等多项监测任务。截止2021年,全省范围内的国控、省控辐射环境监测点位数已增至431个,点位数以每年14.9%的速度递增(如图1所示)。在市级辐射环境监测能力薄弱、省级队伍编制人员未增加的情况下,成倍增加的监测监管任务量给全省辐射环境监测工作带来了巨大挑战。

1.3 发展面临的新机遇

四川省生态环境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将辐射环境监测纳入垂改范围[5],为建立更加科学、高效、权威的辐射环境监测管理体制提供了基础。5G通信、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各大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为核与辐射环境设备装备升级换代、监测技术方法革新提供了技术和应用基础。随着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绿色发展和构建美丽四川战略的实施,为核技术利用、电磁技术应用注入了新的活力,核与辐射事业的发展前景广阔,核与辐射事业健康发展也离不开核与辐射环境监测的保驾护航。

2 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2.1 主要问题

一是机构编制不足。全省各级均未设置核与辐射安全监督执法机构,大部分市(州)和所有县(市、区)未设置专门的核与辐射环境监测机构。省、市两级核与辐射环境监测的总编制数仅有113个(如图2所示),随着职能及任务的不断增加,小马拉大车的问题凸显。二是专业人才缺乏。全省辐射环境监测人员中的核与辐射专业人才占比不足30%;省级以下辐射环境监测人员多数无核与辐射专业知识背景,不能有效发现和处置实际工作中的问题。三是人员队伍不稳。部分市(州)一直存在随意更换辐射环境监测人员的现象,以致当地辐射环境监测技术能力提升难;部分市级辐射环境监测队伍思想不稳,出现辐射环境监测技术人员被分流、净流出现象。四是地域差异明显。有核设施的市州发展较好,可独立开展部分辐射环境监测工作;无核设施的市州发展滞后,能力较差,基本无力承担常规辐射环境质量监测任务。五是监测装备缺乏。省市两级的核与辐射应急监测仪器、设备装备,辐射防护设备设施配置严重不足,远远不能达到国家规定的能同时应对两起以上核与辐射事故的要求。

图2 四川省核与辐射环境监测人员编制情况Fig.2 Staffing of Nuclear and Radiation Environment Monitoring Personnel in Sichuan Province

2.2 原因分析

一是能力建设缺乏指导意见。全国在辐射环境监测与监察机构建设方面缺少指导性意见,以致省市两级在推进核与辐射环境监测与执法能力建设方面缺乏政策依据和规范标准。二是地方政府重视程度不高。目前,辐射安全监管工作未纳入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范围,其工作重心是在监督辐射工作单位上,不是督政。各级地方党委政府对核与辐射安全工作的重视程度明显低于常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三是部门间的配合支持不足。有关部门对核与辐射环境监测工作的专业性、高风险性、重要性认识不到位,生态环境部门在争取核与辐射环境执法与监测机构编制、财政保障等方面,面临着重重困难。四是基层存在“等靠要”思想。部分市县能力建设资金等省级解决,监测设备靠省级配发,有了事故和投诉向省级要支援,没有辐射环境能力建设的主动性。五是体制、机制缺乏激励。辐射环境监测技术性强,对从业人员专业知识水平要求高。全省辐射环境监测机构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分配自主权,监测人员收入在核与辐射行业内相对较低,导致核与辐射环境监测的专业人才引进难、留不住。

3 对策建议

3.1 建立现代化管理体系

一是完成辐射环境监测体制改革。按照《四川省生态环境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的要求[4],将独立的市级辐射环境监测站上收至生态环境厅,并在此基础上建立核设施辐射环境前沿监测站(以下简称核设施前沿站);未建立核设施前沿站地区的驻市(州)生态环境监测站内设辐射环境监测室。核设施前沿站实行省市两级共管,四川省生态环境厅负责前沿站领导班子管理、工作任务下达,驻地的市(州)生态环境局负责保障核设施前沿站的工作经费。二是明确核与辐射环境监测机构职责。四川省辐射站承担国家和省级的辐射环境监测任务,履行全省辐射环境监测的网络数据中心、技术中心、科研中心、质控中心等职责。核设施前沿站承担片区内的辐射环境质量监测、应急监测、预警监测等工作,履行片区辐射环境监测技术中心职责。由核设施前沿站、未建立前沿站地区的驻市(州)生态环境监测站承担驻地的市级辖区范围内的辐射污染源监测、应急监测、投诉监测等工作,为驻地的市级生态环境局提供核与辐射安全监管技术支撑。三是增加核与辐射环境监测岗位编制。参照其他有核省份,按照工作任务量与人员数量、结构相匹配,岗编相符的原则,为四川省辐射站、核设施前沿站增加相应的岗位编制;在未设置核设施前沿站的驻市(州)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站内部,核定一定数量的核与辐射环境监测岗位编制。

3.2 强化硬件配置

一是建立现代化的辐射环境监测网络。对前期建设的辐射环境自动监测站进行升级换代改造,进一步提高监测数据的准确度和数据获取率。在核设施敏感地区、重点河流流域、重点城市,继续增设大气、水体辐射环境自动监测超级站(全自动站)以及电磁环境自动监测站,进一步完善全省的核与辐射环境自动监测网络。二是加强基础装备、设备的配备。四川省辐射站应配备现代化的核与辐射实验室分析设备,进一步提升辐射环境监测的实验室分析能力。为核设施前沿站建设监测业务用房,配备能满足其承担辐射环境监测任务需要的监测设备、实验室分析设备、辐射环境监测车辆。三是强化核与辐射事故应急保障。继续加强全省核与辐射事故应急救援、支援能力建设和四川省城市放射性废物库的安保能力建设,对现有移动实验车及车载实验分析仪器、应急通讯系统进行升级改造,加强核与辐射环境应急物资贮备,确保在发生两起以上核与辐射事故的极端情况下,能及时、高效地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应急支援。

3.3 提升技术能力

全省辐射环境监测系统应建立或进一步完善各种学习制度,坚持把政治理论、政策制度、专业技术知识等作为业务能力提升的重要内容,强化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打造好“辐射监测铁军”队伍的坚强战斗堡垒。在全省核与辐射环境监测系统内大力开展监测技术方法、质量管理、环评评估、执法检查等方面的专业技术培训与跟班学习,强化全省核与辐射环境监测工作人员的“专业思维、专业素养、专业方法”,弥补辐射监测铁军队伍专业人才占比低的短板。通过实战练兵、技能考核、竞赛比武等多种形式,在省、市两级开展在核与辐射环境监测领域的业务标兵和岗位能手评选,把评选结果作为选人用人的重要依据,强化标兵能手的示范带动作用。

3.4 加强科研创新

依托现有的两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和一个省级技术中心,与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建立核与辐射环境监测国家级实验室、省级以上的科技资源共享平台,开展前沿科学研究。建立适当的科研激励机制,鼓励辐射环境监测技术人员开展科研创新、技术攻关,培养一批辐射环境监测领域的一流专家、学术科研带头人、专业技术领军人才和拔尖人才。瞄准辐射环境监测的前沿技术、国际国内空白、交叉学科领域,申报创立一批高质量科研项目,争取在辐射环境监测自动化智能化、辐射监测仪器开发、辐射环境监测标准方法制定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3.5 构建良好发展氛围

不断强化核与辐射监测信息发布,建立核与辐射环境监测预警信息报送制度,统一宣传口径和发布渠道,加强舆论引导与管控,维护公众的知情权和参与权。建立一批省级核与辐射科普基地和专业的核安全宣传平台,积极宣传核与辐射环境监测工作取得各种成效,增进各级政府、各个部门、社会公众对核与辐射环境监测事业认识和理解,努力赢得各方支持。

4 结 语

建议四川省从建立现代化管理体系、强化硬件配置、提升技术能力、加强科研创新、构建良好发展氛围等五个方面,系统推进核与辐射监测能力现代化,促进四川省核与辐射环境监测事业高质量发展,为守护巴蜀大地的核与辐射环境安全提供更加强有力的人员队伍保障和技术支撑。

猜你喜欢

核设施监测站四川省
速读四川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
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距离问题
巩义市审计局重点关注空气自动监测站运行情况
四川省 多举措增强2500万 农民工获得感
印巴“新年礼物”:分享核设施清单
检察版(六)
低空飞行物防护系统(天盾系统)——我国首个固定基站式核设施低空防护验证示范系统通过验收
核设施退役去污技术的现状及发展
四川省高考志愿填报流程简图
新德里成“世界最脏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