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散辅助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分析
2022-08-25武伟
武 伟
(日照市妇幼保健院 山东 日照 276800)
新生儿黄疸是一种较为多见、多发的儿科疾病,此病可分为生理性、病理性两种类型,其中,前者可在出生7~10d后,自行消失,不会对新生儿的健康造成不良影响;后者则较为严重,若不及时予以治疗,可引起一些严重后遗症,如脑性瘫痪,甚至是死亡。因此,积极采取切实可行的方式对新生儿黄疸加以治疗,是非常有必要的。现本案将对我院2019年9月至2021年8月所收治的49例新生儿黄疸患儿予以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散治疗,并将其与另外49例采取常规治疗的患儿加以比较,以探析该药物在此病治疗中的价值。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案共有研究对象98例,均抽选自我院于2019年9月至2021年8月所收治的新生儿黄疸。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将以上研究对象分成两个小组,即甲组与乙组。甲组49例,男女患儿各有25例、24例;日龄2~8d,平均日龄(4.25±1.05)d;黄疸出现时间最长20d,最短6d,平均出现时间(12.95±2.16)d。乙组49例,男女患儿各有26例、23例;日龄2~7d,平均日龄(4.11±1.02)d;黄疸出现时间最长22d,最短7d,平均出现时间(13.07±2.08)d。比较上述两组患儿的临床一般资料,结果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可开展组间比较研究。
纳入标准:满足新生儿黄疸疾病的诊断标准;存在呛奶、嗜睡、精神不振及吸奶无力等病症;患儿家属对此项研究知情,且同意参与研究。
排除标准:不存在心肝肾等重要脏器疾病者;颅内感染者;胆道闭锁者;重度溶血性贫血者;对研究所用药物过敏者。
1.2方法
甲组:对该组患儿予以常规治疗,即:为患儿做好保温措施,对其予以营养支持,纠正其水电解质紊乱及酸中毒症状;此外,再对其予以茵栀黄颗粒(鲁南厚普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准文号:Z20030028),3g/包,1包/d,分三次口服;对患者予以蓝光治疗,即:将裸露的患儿置身于光疗箱中,以黑布遮挡其眼睛、生殖器,再对其予以双面光照射治疗;光源需与患儿保持20~25cm的距离,箱内温度设定在30~32℃,湿度设定在55~65%,每日持续照射10~12h,持续治疗一周。
在甲组基础之上,对乙组采取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散(科兴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批准文号:S20020014)治疗,500mg/袋,250mg/次,2次/d,坚持用药,直至黄疸症状消失。
1.3效果判定[1]
经治疗后,患儿的临床症状(如皮肤黏膜黄染)已基本消失,血清胆红素已恢复到正常状态,为显效;经治疗后,患儿的临床症状有所改善,与治疗前相比血清胆红素下降50%及其以上,为有效;经治疗后,患儿的临床症状并未好转,与治疗前相比血清胆红素下降49%及其以下,为无效。总有效率等于前两项发生率之和。
1.4观察指标[2]
在治疗前、治疗1d后、治疗2d后、治疗4d后,采集患儿早晨空腹状态下的静脉血,约1.5ml,对样本进行离心处理,取上清液,再通过钒酸氧化法,对患儿不同时间段的血清总胆红素指标进行检测,且进行组间比较。
1.5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临床治疗效果情况分析
经过治疗后分析,乙组患儿治疗后的总有效率93.88%(46/49),显著高于甲组患儿治疗后的总有效率77.55%(38/49),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χ2=5.333,P<0.05)。见下表1所示。
表1 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对照[n(%)]
2.2不同时间段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变化分析
经过治疗后分析,两组患儿治疗前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相比较,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乙组患儿治疗1d后、治疗2d后、治疗4d后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均低于甲组患儿,存在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下表2所示。
表2 两组患儿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对照
3 讨论
在临床上,黄疸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疾病,其通常是因胆红素代谢异常,致使血清中胆红素浓度高于正常值所致;一旦患有黄疸,将导致皮肤、巩膜等呈现黄色。因新生儿的肝功能尚未发育成熟,难以将体内多余的胆红素充分代谢,因而极易发生黄疸。若患儿被诊断为病理性黄疸,则需对其采取相应治疗,蓝光照射就是较为常用的一种,虽然此法可获得一定的效果,但依然存在一定的不足,如可引起核黄素缺乏。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散中含有两种菌粉,药物进入人体肠道后,能迅速形成有益菌群,降低有害菌群,并促使肠道菌群尽快恢复平衡;该药物还可对β-葡萄糖醛酸苷酶活性加以控制,且提升肝酶活性,加速胆红素的摄入及转化,降低胆红素在肠道中的循环[3]。
在此次研究中,采取常规治疗加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散治疗的乙组患儿,其治疗后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仅采取常规治疗的甲组患儿,即93.88%>77.55%,存在显著性差异;该结果同张玲[4]的研究结果相近,在其研究中采取酪酸梭菌活菌散治疗的43例新生儿黄疸患者,其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95.35%,明显高于采取常规治疗的另外43例患者的总有效率79.07%,有明显的差异。这说明对新生儿黄疸患儿予以乙组所用治疗方案,可促进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加速其身体的早日康复。此外,乙组患儿治疗1d后、治疗2d后、治疗4d后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均低于甲组患儿,存在明显的差异;这表明对新生儿黄疸患儿予以乙组所用治疗方案,对降低患儿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可起到积极作用。究其原因;可能是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散能在一定程度加速胆汁的分泌及排泄,从而使胆红素能尽快排出人体,达到降低胆红素水平的目的。
总而言之,对新生儿黄疸患者予以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散治疗,可取得较为显著的临床效果,不但能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还能有效降低血清总胆红素,具备临床推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