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静脉溶栓在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及脑出血发病率研究

2022-08-25张忠斌

健康之友 2022年17期
关键词:溶栓脑出血有效率

张忠斌

(聊城市莘县中心医院 山东 聊城 252400)

脑梗死又叫缺血性脑卒中,形成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脑血管病变导致脑部血液供应发生障碍,使局部组织产生缺氧缺血性坏死,从而出现与该病相对应的神经功能缺损的临床综合征。在临床上,西医最常用的治疗方法是使用药物进行抗凝、减少血小板的聚集。从而改善微循环建并立侧支循环。在近些年来医药学领域依旧在对药物进行研发,但是治疗效果依旧是不尽人意。该病的病程长,发病急,属于易发病,患病人数也在不断上升[1]。在临床上该病的效果表现为,忽然晕倒,意识产生模糊,发病之后患者在智力和与人交流上发生障碍,甚至有可能导致肢体的偏瘫。目前,临床上使用静脉溶栓为脑梗死患者进行治疗,以便达到缓解症状的作用,所以该方法已经在临床上受到了广泛的关注。现我院为观察静脉溶栓对脑梗死治疗方法中的效果,进行分析讨论,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选取我院2020年6月和2021年6月收治的脑梗死患者70例,使用电脑将70例患者打乱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5例,即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使用静脉溶栓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男性18例,女性17例,年龄约52~69岁,平均年龄为(59.64±4.77)岁,观察组患者男性21例,女性14例,年龄约35~64岁,平均年龄为(55.44±6.25)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基本的资料中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本次观察实验中,所有患者以及其家属均知情并同意,且我院伦理委员会已经签署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拥有其他慢性疾病以及重大疾病的患者;②肝肾功能异常患者;③药物过敏患者;④严重精神病患者;⑤语言障碍患者。

1.2 方法

1.2.1对照组患者使用方法

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疗法进行治疗。

1.2.2观察组患者使用方法

观察组患者使用静脉溶栓进行治疗。在患者入院之后立刻减轻患者的颅内压力,将20%的125毫升甘露醇进行静脉滴注。在常用治疗方法的基础上使用150万U尿激酶溶于100毫升0.9%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并且在半小时之内进行滴注完毕。将500毫升的低分子右旋糖酐静脉滴注,24小时之后统计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病情改善程度。在进行治疗时两组患者均使用了脑保护剂,并且24小时之后给予患者阿司匹林肠溶片服用,防止血小板发生汇聚现象[2]。

1.3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治疗前后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有效率以及脑出血发病率。判断患者的有效率,有效率高表示治疗效果好,脑出血发生率低表示治疗效果好,观察患者治疗前、治疗六小时后的各项凝血功能数值。使用我院自拟生活质量评分表,评分包括语言能力、肢体功能、定向能力、精神状态、定向能力、执行能力。满分100分,分数越高,治疗效果越好。

1.4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20.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n代表例数;生活质量评分、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凝血酶时间使用t和“ˉx±s”表示计量资料,有效率以及脑出血发病率使用x2和%表示计数资料,P<0.05表示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PT、PIB、TT指标水平对比

两组患者在治疗之后各项凝血指标均获得改善,观察组患者治疗后PT、TT、FIB指标分别为(17.50±0.25)、(2.09±0.23)、(28.27±4.03),对照组患者治疗后PT、TT、FIB指标分别为(15.78±1.26)、(3.28±0.44)、(24.74±5.99)。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凝血指标优于对照组,且两组数据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PT、PIB、TT指标水平对比

2.2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水平对比

观察组患者的语言能力、肢体功能、定向能力、精神状态、定向能力、执行能力评分分别为(92.38±4.21)、(89.86±3.74)、(85.76±5.67)、(80.94±4.75)、(85.99±4.62),对照组患者评分分别为(72.54±3.54)、(70.45±5.46)、(69.32±4.17)、(65.19±5.04)、(70.64±3.38)。观察组患者评分比对照组高,且两组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水平对比

2.3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以及脑出血发生率对比

观察组患者显效率、一般有效率、无效率分别为60.00%、31.43%、8.57%,总有效率为91.43%;对照组显效率、一般有效率、无效率分别为31.43%、40.00%、28.57%,总有效率为71.43%。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比对照组高,且两组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脑出血发生率31.43%,对照组患者脑出血发生率为11.43%,观察组比对照组脑出血发生率高,且两组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脑出血发生率[n(%)]

3 讨论

随着人们的生活质量日渐提高,生活习惯以及作息时间也逐渐混乱起来,造成现在脑梗死发病人群的年龄正在逐渐年轻化,但是发病率的数值每年都在上升趋势。而且脑梗死发病快、急。在我国脑梗死患者中有百分之七十以上的患者是死于急性的血栓形成,该疾病在发病时会出现沟通障碍、吞咽发生困难、肢体运动障碍,以及其他症状。脑梗死又被成为缺血性脑卒中,指的是各种脑血管病变导致脑部血液供应不足,使局部脑组织呈现缺血缺氧性坏死,并且快速出现神经功能缺损等综合征。脑卒中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类型,大约占脑血管疾病的70%。根据脑组织发生坏死的机制可以分为三个类型:脑栓塞、脑血栓形成、血流动力学性脑梗死。脑栓塞和脑血栓是由于急性动脉闭塞或狭窄导致的,前者是因为局部血管本身已经病变,从而成为继发性血栓所致,所以称之为脑血栓形成;后者是因为血管本身没有发生病变,或者没有明显病变,是由于栓子阻塞了动脉,所以才叫脑栓塞。[3]。在前期脑梗死发病时,会存有一瞬的语言不清以及意识模糊,还会出现头疼以及头晕,因为血管发生堵塞的面积不同,时间也不同,所以就导致脑梗死的程度不同[4]。所以一旦出现语言、行动以及意识模糊的时候要警惕起来,去医院就医,而且恢复之后致残率高。在临床上使用常规药物进行治疗不但用药剂量大,治疗漫长,而且间见效速度非常慢,所以很容易会因为耽误时间久而错过最佳的治疗时间[5]。

静脉溶栓治疗脑梗死的在医学临床上一直受到关注,该策略已经在临床上成为相比其他治疗手段来说最合适的方法。在静脉溶栓治疗中,常常使用内源性纤溶物质来促进溶解,或者是使用脱水剂让脑中的水肿消除,使血液从已经受损的血管壁中流动,该做法最明显的副作用就是发生脑出血[6]。静脉溶栓在治疗脑梗死中,虽然效果显著,但是在治疗过程中会发生一些副作用,所以在进行静脉溶栓之前,要对患者的各项指标以及身体健康程度进行检查,避免因为体质原因发生不良反应。持续性的血管闭塞会使脑部组织发生不可逆转的坏死,对患者的身心造成巨大伤害,所以要尽快将患者脑补缺血的状态进行改善,使血栓溶解吸收,将阻塞的血管疏通,改善脑部血液循环,将缺血状态进行改正[7]。所以对进行静脉溶栓的时间有要求,将传统治疗方法和静脉溶栓法对比发现,传统治疗方法是很缓慢的,从察觉患者发病到进行治疗时的时间很长,在后期又因为治疗药物的不适应会影响患者的恢复效果,更有可能导致患者的出现脑出血现象,最导致患者死亡。对脑梗死产生影响的因素非常多,致病的因素也有很多,大部分时间是因为医疗器械对患者病情检测的不够及时,后期治疗的时候使用的方法可能会不合适,所以就造成患者的病期延长,造成无法治愈的现象或者是死亡[8]。在本次观察研究中,观察组各县凝血指标都比对照组患者接近正常值,两组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1.43%,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71.43%,且两组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静脉溶栓相比常规治疗确实具有很好的疗效,可以提高有效率。在进行治疗中,观察组的肌力有明显的提高,言语障碍方面也有改善,具有良好的效果。溶栓后是否发生脑出血也是考察疗效的重要指标,在本次观察中,观察组患者的脑出血发生率比对照组高,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在进行静脉溶栓的时候容易发生脑出血,要做好积极应对。

综上所述,静脉溶栓在治疗脑梗死患者中,能够提高患者的治疗率,改善凝血指标,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患者在进行静脉溶栓的时候会有发生脑出血的危险,所以要制定对应的措施进行治疗。

猜你喜欢

溶栓脑出血有效率
脑出血联合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刺激抑郁模型大鼠的行为学相关性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急诊内科治疗有效率及死亡率分析
动静脉联合溶栓及机械取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
扩大翼点入路改良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并脑疝疗效观察
高血压脑出血外科治疗进展
选择性静脉溶栓药阿替普酶治疗早期脑梗死的临床观察
急性脑梗死动脉溶栓治疗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很有效率
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