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母婴依恋的多元影响因素分析*

2022-08-25蔡素平王亚静易建玲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2年16期
关键词:养人母婴产后

蔡素平 王亚静 易建玲

广东省惠州市第二妇幼保健院 516008

依恋理论创始人Bowlby在二战期间发现进入孤儿院的幼儿衣食住行得到良好的看护,进入孤儿院一段时间后却表现出严重的心理行为问题,因此,他开始关注孤儿院中孤儿的心理障碍与母爱剥夺之间的关系,并在长期的观察、实验,结合精神分析理论,提出了依恋理论[1]。母婴依恋是人类第一段依恋关系,母婴不断互动遂发展出依恋情感,安全母婴依恋有助于个体在日后社会活动中与他人建立信任感,对正常的社会化非常重要[2]。已有研究显示不安全的母婴依恋关系可能导致幼儿期的认知损害和个体更多的行为问题[3-5],因此母婴依恋对个体发展有重要作用。本研究调查产后女性母婴依恋的影响因素,为开展母婴心理健康预防工作提供更多理论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观察对象 选取2020年7—12月在我院围产保健门诊就诊的产后复查女性。入组标准:(1)自愿填写问卷;(2)初中以上文化;(3)未有严重生理及精神疾患。共发放问卷516份,收回有效问卷504份,问卷有效率97.67%。年龄18~45岁,平均年龄(29.06±4.45)岁;中专及以下198人,大专163人,本科及以上143人。

1.2 工具

1.2.1 一般情况调查表:收集产妇一般情况信息,包括年龄、学历、家庭收入、分娩方式、不良孕产史、是否高危孕妇、备孕情况、胎次、是否主要带养人、是否夜间带养人、丈夫参与带养情况、喂养方式等。

1.2.2 母亲客体关系量表[Mothers’object relationship-child,MORS(Child)]:共 14 个条目,采用 0~5 分六级评分法,总分 70 分,得分越高提示母婴依恋关系越好。在英国和匈牙利的研究中适用于婴幼儿的测量[6-7],已被验证具有较高的结构和标准效度、项目显著性和内部一致性,本研究中该量表的Cronbach’α系数为0.73。

1.2.3 解决冲突方式问卷[8]:将Olson婚姻质量问卷的解决冲突方式因子问卷作为一个单独问卷,测定受试夫妻中存在的冲突与解决方式的感受、信念及态度。主要包括夫妻对识别与解决冲突是否坦诚相见,对其解决方式是否感到满意。共有10个条目,均采用5级评分制,确实是这样(1分)~确实不是这样(5分)。评分高表明对解决冲突的方式满意,大多数冲突都能解决;评分低表明冲突往往不能解决,对解决方式也不满意。将10条各个单项分相加,即为总分。

1.2.4 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9]:该量表由Cox等于1987年编制,共有10个条目,采用4级评分:“0”表示没有、“1”是很少、“2”是有时候、“3”是经常。总分9分作为筛查产后抑郁的临界值,12分作为筛查严重产后抑郁的临界值。

1.2.5 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8]:共有10个项目,采用4点计分。“完全不正确”计1分,“有点正确”计2分,“多数正确”计3分,“完全正确”计4分。各项总分除以10为总量表分,分数越高,表示自我效能感越好。

1.3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0.0统计软件,由于所有数据均来自产妇的自我报告,首先采用Harman单因子检验对共同方法偏差进行检验。结果显示,最大因子解释变异量为22.09%,<40.00%。因此,本研究不存在严重的共同方法偏差问题。采用t检验和方差分析比较不同一般情况产妇的母婴依恋得分,运用相关分析探讨母婴依恋、产后抑郁、一般自我效能感、夫妻解决冲突方式的两两相关。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不同分组的母婴依恋得分比较 两分组用t检验,三分组用方差分析比较不同分组母婴依恋得分差异。MIORS量表结果显示,计划怀孕组母婴依恋高于意外怀孕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是主要带养人组母婴依恋高于非主要带养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是夜间带养人组母婴依恋高于非夜间带养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分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见表1。

表1 不同分组母婴依恋得分比较

2.2 解决冲突方式、母婴依恋、产后抑郁、一般自我效能感之间的两两相关分析 对解决冲突方式、母婴依恋、产后抑郁、一般自我效能感进行正态性检验,五个变量的K-S检验P值均<0.05,因此数据呈非正态分布,采用Spearman相关检验。结果显示一般自我效能感与母婴依恋、解决冲突方式均显著正相关(P<0.05),与产后抑郁显著负相关(P<0.05),产后抑郁与解决冲突方式显著负相关(P<0.05),母婴依恋与产后抑郁、解决冲突方式相关不显著(P>0.05),见表2。

表2 母婴依恋、产后抑郁、解决冲突方式、一般自我效能感的两两相关(r)

3 讨论

3.1 母亲带养时间与母婴依恋的关系 本研究显示母亲为主要带养人及夜间主要带养人的母婴依恋得分更高,差异显著,与吕雪[10]和丁艳华[11]的研究结论一致,均显示母子互动有利于母婴依恋关系,与母亲同睡的婴儿安全型依恋更多。可见,依恋的形成需要稳定的客体,无论是对婴儿而言,还是对母亲而言,熟悉彼此的特征更有利于安全依恋的形成,这一研究结论提示其他家庭成员提供支持、增加母亲与婴儿的相处比增加其他家庭成员轮流带养更有利于安全依恋的形成。

3.2 一般人口学情况与母婴依恋的关系 本研究显示不同生育年龄、母亲文化程度、家庭月收入及父亲参与带养多与少的母婴依恋得分不存在显著差异。吕雪与丁艳华的研究显示类似的结论。不一致的是吕雪的研究显示意外怀孕不是影响因素[10],而本研究中意外怀孕组与计划怀孕组的母婴依恋得分存在显著差异。可见人口学因素并不是影响母婴依恋的因素,而母亲对婴儿的到来是否有事先的心理建设与心理期待则更有可能影响母婴依恋,这可能是因为计划怀孕与意外怀孕相比,已经早早做好婴儿出生带来的劳累、职场压力、社交圈子缩窄等心理准备。

3.3 解决冲突方式、产后抑郁、一般自我效能与母婴依恋的关系 本研究在婚姻方面与丁艳华等[12]的结论不一致,其研究显示安全型依恋婴儿的母亲对婚姻的满意度显著高于不安全依恋婴儿的母亲。本研究显示夫妻解决冲突方式与母婴依恋不显著相关。研究不一致的原因可能与婴儿月龄分布、评估婚姻方面的工具不同有关。本研究显示产后抑郁与母婴依恋相关不显著,吕雪的研究显示产后抑郁并非不安全型依恋的高危因素[10],雷莉等[13]的研究则认为母婴依恋与母亲抑郁呈显著负相关,研究结果不一致可能与生产孕周有关。母亲一般自我效能感与母婴依恋的关系尚未见他人研究,本研究显示一般自我效能感与母婴依恋显著正相关,可能是照顾新生儿面临各种问题,考验母亲的自信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自我效能感越高的母亲,越相信自己的养育能力,自我效能感低的母亲则容易在婴儿哭闹时自我怀疑,产生负面情绪,影响母婴依恋的形成。

综上可见,国内母婴依恋影响因素的研究较少,研究结论存在分歧,后续有必要继续开展相关研究。

猜你喜欢

养人母婴产后
东方幸福 国际母婴月子会所 高端顾客的专享服务平台
喜忧参半的母婴产品“海淘热”
妈妈们产后的生理烦恼
初秋的莲藕,比人参还养人
爱自己从产后护理开始
冬日里,汤水最养人
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的预防及护理对策
母婴网
高等教育要先“养人”后“育人”
产后伤口痛怎么办